斯普利特(Split),是
克羅地亞共和國 歷史名城,克羅地亞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的首府,達爾馬提亞地區第一大海港,療養和遊覽勝地,坐落在
亞得里亞海 的
達爾馬提亞 海岸中心,亞得里亞海東岸,由一個中央半島及周圍海岸組成,而
城市區域 也包括海岸邊的許多
小城鎮 。斯普利特也是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交通樞紐,有直達亞得里亞海上眾島嶼及
亞平寧半島 的線路,同時也是東南歐最著名的
旅遊目的地 之一。斯普利特是這一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一般認為城市的歷史超過了1,700 年,而對公元前6世紀的
古希臘 殖民地阿斯帕拉托斯(Aspálathos)的考古學研究證實城市的建立時間還要往前推上幾百年。人口19.4萬,連郊區23.6萬(1981)。鐵路終點。工業有冶金、造船、水泥、化學、紡織、食品加工等。設有
海洋生物研究所 、大學、博物館及藝術畫廊。有羅馬帝國時的皇宮和其他古蹟多處,多教堂。療養和遊覽勝地。公元7世紀建城,羅馬時代名“阿斯帕拉托斯”,後改稱“斯帕拉托”和“斯普利特”。城市建築以羅馬皇帝
戴克里先 夏宮為核心發展起來。
戴克里先宮 建於公元305年。占地3萬平方米,宮牆高達17~21米,寬2米,宮殿正門6根大理石柱是遠涉重洋從中東運至,工程浩繁,宏偉壯麗。附近薩洛納城是羅馬達爾馬提亞王朝的古都,現在還保存著有價值的歷史遺蹟。
斯普利特 斯普利特的建城史往往都認為與戴克里先宮的建立密切相關,但實際上公元前6世紀起希臘人就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阿斯帕拉托斯(古希臘語:Aσπάλαθος
Aspálathos ),希臘人同周邊的伊利里亞部落進行貿易,主要是居住在鄰近的薩洛納城的德爾馬泰人,而在被羅馬人在公元前229-219年發動的征服伊利里亞部落的戰爭結束後,為了對這一地區進行永久性的控制,羅馬人建立了達爾馬提亞行省,以薩洛納為首府,城市名稱由希臘的阿斯帕拉托斯(Aspálathos)變為斯帕拉托(拉丁語:
Spalatum )。在羅馬帝國後期的改革家戴克里先大帝幾乎因一場大病離開人間之後,戴克里先決定在他的家鄉附近修建一座供他退休後使用的行宮。由於戴克里先的故鄉在戴克利亞(拉丁語:
Dioclea ,今
黑山 杜克利亞),因而他選擇了薩洛納城附近的港口作為修建行宮的地點,從公元293年開始,行宮以羅馬軍事要塞的標準來建造,行宮的南部面朝大海,宮牆約170-200米長,15-20米高,占地面積達到了38,000 平方米,行宮的水源則從亞德羅源泉通過引水渠輸送到行宮,豪華的宮殿和它的周圍在當時可以容納8,000 到 10,000 人,行宮內有花園和娛樂場所,戴克里先還在馬里揚山建立了戶外運動場。305年宮殿完工,這時戴克里先主動從羅馬帝位上退下,成為羅馬史上第一位自動隱退的皇帝,幾年後,一群羅馬參議員來到戴克里先宮要求前任皇帝重登帝位並幫助羅馬帝國克服眾多的政治危機,戴克里先拒絕了參議員們的請求,帶他們參觀了行宮,表示自己不會離開自己雙手設計創造的美麗花園,這個態勢表明了他在統治羅馬帝國21年後已經毅然決然不再回到政治旋渦的中央。隨著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城市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公元7世紀,薩洛納的居民因逃避阿瓦爾人和
斯拉夫人 的入侵,來到戴克里先宮避難、生活,以後就在宮殿周圍蓋起房屋、作坊、商店和教堂。他們在高大的
羅馬城牆 內建立了一座布局協調的城市。至今戴克里先宮的列柱廊、戴克里先大帝的陵墓、朱庇特廟都完好無損保存於市中心。中世紀時城名又更換為斯帕拉特羅(中世紀達爾馬提亞語:Spalatro),近代被義大利占領時期稱為斯帕拉托(義大利語:
Spalato )。東羅馬時代當時作為鄰近的
大城 薩洛納的
衛星城 ,城市發展非常緩慢,公元639年,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攻占了薩洛納,城中居民逃往亞德里亞海上的小島,不久,東羅馬帝國奪回了這座已經成為廢墟的城市,羅馬居民則在塞弗魯斯大將的領導下保衛斯普利特,而選擇進入戴克里先宮居住則因為宮殿良好堅固的防禦設施,由於當時宮殿已經無人居住,荒涼無比,憑藉這一優勢,宮殿里擠滿了薩洛納的難民,城市也順理成章的接替了已被夷為平地的薩洛納城成為達爾馬提亞地區的首府。如今宮殿位於
老城區 的中心,仍然有居民居住,四周都是商店、廣場和集市,而在戴克里先陵墓的邊緣修建的聖杜耶大教堂則占用了原來宮殿的一部分走廊與地板,而作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城市有著其他帝國城市無法企及的自治權,隨著東羅馬帝國的日漸衰落,以及鄰近強國的崛起,從公元7世紀就來到這裡的南部斯拉夫人部落開始進入城市,而城市內陸和四周島嶼更是以克羅地亞人為主,並開始影響這座城市。早期克羅地亞人國家都是建立在
濱海城市 ,如
希貝尼克 這樣。然後逐漸包圍了廣大的內陸地區,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斯普利特在克羅地亞文化的影響下快速的發展,那個時代城市和周邊地區的建築(尤其是教堂)帶有明顯的克羅地亞文化印跡,城市的羅馬拉丁人則與周邊民族不斷融合,而在1069年,城市被克羅地亞國王克雷希米爾四世宣布占領,1075年,克雷希米爾四世的繼任者茲沃尼米爾宣布斯普利特成為克羅地亞王國的一部分。而在北亞德里亞海地區,從公元10世紀起威尼斯共和國開始對這一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隨著威尼斯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使得威尼斯已經要求控制亞得里亞海上的島嶼與沿岸的城市,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隨著克羅地亞和
匈牙利王國 實力的減退,威尼斯共和國逐漸取了城市的控制權,東羅馬帝國的衰落使得克羅地亞王國宣布了對斯普利特實際上的
宗主權 ,斯普利特正式成為克羅地亞城市,1102年克羅地亞又被迫與
匈牙利 結盟,此後城市處於實際的自治地位,並在1312年,城市開始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自己的雕塑。而在西格斯
蒙德 國王與
那不勒斯 王國安 茹家族的二十年匈牙利內戰使得失敗的那不勒斯的拉迪斯
勞斯 出售了自己在達爾馬提亞的權力給威尼斯共和國,價格為區區100,000 達克特。威尼斯共和國自1420年占領斯普利特後,直到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被拿破崙的法軍滅亡,377年的時間裡一直是威尼斯共和國的重要海港,這個時期有相當多的義大利人進入這座城市,而那時城市人口主要是克羅地亞人,羅馬人和達爾馬提亞人的姓名則並不多見,根據中世紀城市檔案記載,城市通用的語言是克羅地亞語,而義大利語(實際上是托斯卡納和威尼斯方言的混合體)同樣也被占城市人口少數的義大利居民所使用,而城市的自治權減少了,實際最高統治權掌握在來自威尼斯的總督手中。儘管如此,斯普利特仍然發展成了亞得里亞海邊重要的港口,同時也通過鄰近的克利斯城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的
巴爾幹 內陸進行貿易的必經之地,這一時期的文化同樣非常繁榮,斯普利特也是克羅地亞大作家馬爾科·馬魯利奇的故鄉,他的最著名的史詩作品《朱迪塔》於1501年在斯普利特完成,1521年,作品在威尼斯出版,這部作品被認為是現代克羅地亞文學的基石。然而要看到文化的繁榮的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的貴族們,那時平民的識字率還相當低,而且威尼斯統治者不重視文化與醫療的發展也是重要的原因。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被拿破崙滅亡,城市被劃分到拿破崙控制下的義大利王國所屬的伊利里亞省,經歷了短暫的拿破崙統治時期(1806-1813)後,奧地利帝國占領了斯普利特,根據
維也納 議會的決定,城市被奧地利帝國占領。在奧地利統治時期,城市接受了大量的投資,嶄新的街道建立起來,同時部分的古代堡壘也被遷移。在奧地利統治時期,斯普利特地區是一個不同於奧地利其他地區的行政區,屬於
達爾馬提亞王國 管轄。1848年歐洲大革命後不實際的民族主義思潮開始在這一地區萌發,同期出現了兩個派別,一派是克羅地亞聯盟派,由
人民黨 和另一個小政黨權力黨共同領導,兩黨都主張達爾馬提亞與在匈牙利控制下的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聯合,在斯普利特,這一派是最強大的,並將這種主張作為該派的政治綱領,另一派則是由民族統一黨所領導的義大利人自治派,這一派的政治目標不僅僅在於在奧地利帝國境內獲得自治,而且政治上主張與義大利王國進行聯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斯普利特的政治聯盟不斷的在更換,起初聯盟派與自治派一起聯合對抗維也納的
中央集權 ,不久,當民族問題凸顯出來之後,兩派又分裂了。然而在奧地利統治下,斯普利特一般被認為沒有獲得太大的發展。在1848年歐洲大革命的動盪時期,斯普利特並沒有受時局的影響,並沒有出現反抗奧地利統治的暴動。1860年,自治派的達爾馬提亞義大利族人安東尼奧·巴亞
蒙蒂 成為斯普利特市長,除去1864-1865年間短暫的辭去市長職務之外,他一直擔任斯普利特市長到1880年。巴亞蒙蒂在1861-1891年間是達爾馬提亞議會的一員,在1867-1870年與1873-1879年間也兼任奧匈帝國內閣的職務。1882年,巴亞蒙蒂的政黨輸掉了選舉,新任的斯普利特市長是城市著名的律師杜亞姆·倫迪奇-米奧切維奇。一戰後,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達爾馬提亞省與斯普利特一起成為了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但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兩個大城市
里耶卡 與
扎達爾 被分給了義大利。而斯普利特就成為了南斯拉夫王國最重要的港口,並成為了巴諾維納濱海省的首府,而連線斯普利特與南斯拉夫王國其他地區的利卡鐵路於1925年建成通車。在《茨韋特科維奇-馬切克協定》生效後,斯普利特又成為新的行政區——克羅地亞巴諾維納省的一部分,這個省是將
薩瓦河 流域與巴諾維納濱海省加上一些克羅地亞族聚居區合併在一起。1941年4月,隨著納粹德國入侵南斯拉夫,斯普利特被義大利軍隊占領,並在一個月後正式被義大利納入自己的版圖,義大利人在斯普利特遭到克羅地亞人的頑強抵抗,斯普利特也成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運動的一個中心,僅僅從1941年9月到10月一個月的時間,義大利占領軍的10名行政官員在斯普利特被憤怒的市民暗殺。1943年9月,隨著義大利投降,斯普利特被
狄托 元帥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上千名市民志願加入游擊隊,據有關資料統計,志原加入游擊隊的人員人數約占城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幾個星期之後,游擊隊被迫撤出了斯普利特,納粹德國國防軍與納粹傀儡克羅地亞獨立國的軍隊
烏斯塔沙 占領了城市,在義大利投降之後,當地的足球俱樂部拒絕參加義大利足球錦標賽,
斯普利特海杜克 隊與RNK斯普利特隊都暫停了比賽,俱樂部的全體人員都加入了游擊隊。不久以後,斯普利特
海杜克 成為南斯拉夫官方認可的足球俱樂部。在德軍與烏斯塔沙占領時期,作為老城的一部分的一些港口設施被德軍和烏斯塔沙炸毀,更悲慘的是,被德軍轟炸的城市也被盟軍空軍轟炸,導致大量市民喪生。最終南斯拉夫游擊隊於1944年10月26日解放了斯普利特,並將它作為克羅地亞的臨時首都。1945年2月12日,德國海軍對斯普利特港進行了突然襲擊,並擊傷了停留在港口的英國巡洋艦“
德里 ”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斯普利特成為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克羅地亞的一部分,這一時期城市經歷了經濟和人口的飛速增長,許多新工廠和新企業建立起來,城市人口較原來增長了三倍,斯普利特也成為達爾馬提亞地區的經濟中心,而大量的從南斯拉夫不發達的內陸地區的過來的移民經過克羅地亞邊境進入城市尋找工業化下所提供的新的就業機會,這一時期南斯拉夫聯邦政府大量投資斯普利特並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而造船業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南斯拉夫與它的克羅地亞船塢一起聞名於世,南斯拉夫也因此成為造船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而城市的許多文體設施也在聯邦基金的援助下建立起來,尤其在1979年舉辦的環地中海運動會上,波柳德體育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普利特同時也是南斯拉夫最大的客運港和軍用港口,南斯拉夫海軍與亞得里亞海岸軍區司令部就坐落於此,1945-1990年的南斯拉夫時代,斯普利特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城市也較以前擴大了許多,占據了斯普利特半島的大部分區域,同期城市國民生產總值與就業率也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成為南斯拉夫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即使今天也未達到當時的水準。當克羅地亞於1991年宣布從南斯拉夫獨立,斯普利特駐紮了大量南斯拉夫人民軍部隊(部隊的官兵來自南斯拉夫不同的共和國與地區),南斯拉夫海軍總部同樣位於這裡,因此克羅地亞國民衛隊與警察部隊同南斯拉夫人民軍在斯普利特對峙了將近一個多月,偶爾因為不同的事件而發生交火,最悲劇的事件發生在1991年11月15日,南斯拉夫海軍輕型護衛艦“斯普利特”號向城市和周邊地區發射了少量炮彈,城市的損失並不大,但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在那次炮擊中,城市的三個部分遭到攻擊:老城中心、城市機場和機場與
城市之間 的卡什泰拉地區邊上無人居住的丘陵,而那些拒絕攻擊克羅地亞市民的南斯拉夫水兵離開了軍艦,這些水兵中絕大多數都是克羅地亞族。1992年1月,南斯拉夫海軍和南斯拉夫人民軍從斯普利特撤出了他們所有的裝備與軍艦,而九十年代的經濟衰退隨之到來。2000年之後,斯普利特終於重新恢復了活力並再度發展起來,而城市的發展主要依靠旅遊業,通過城市建設中心的轉變,斯普利特目前已經成為了克羅地亞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許多新的旅館、飯店和辦公樓都正在修建當中,而許多大型的開發項目也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城市新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漸完善,最近開始興建的城市
大型工程項目 是2009年開建的斯帕拉迪烏姆體育場(Spaladium Arena)。
南斯拉夫時代的斯普利特城徽 1764年的斯普利特 1910年的斯普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