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作品
:《遇見好命的自己》《感情經濟學》、《成品女人DNA》《姿態穿在身》、《簡約浪漫》、《艷遇似鬼》、《溫柔風暴》等。
簡介
與鄧世昌
公元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軍悍然挑起了大東海戰,我
北洋海軍奮勇抗敵,浴血奮戰,傷亡慘重。
致遠艦管帶“
鄧世昌”在彈藥用盡,艦體多處受傷的情況下,為了保護主帥
丁汝昌及旗艦
定遠艦,親自駕駛致遠艦,向敵艦吉野號衝去,致遠艦不幸被敵艦炮火擊沉,鄧世昌以身殉國……凡是看過電影《
甲午風雲》的觀眾,對這段情節都記憶猶新。也正是這部電影,改變了一位少年以後20多年的人生歷程。
英雄的壯舉,打動了少年的心靈
39歲的胡楊,是江蘇淮陽人,山東省
威海市十大傑出青年、威海市工商聯執委。
當年看《甲午風雲》電影時,胡楊12歲。那是他第一次從電影中看到了穿長袍、梳長辮的軍人,而且是海軍,他一下被吸引了。那時電影中的角色是很臉譜化的,好人和壞人一下就能看出來。看完這部電影后,胡楊的心中就記住了鄧世昌這個人,他是個好人,而且還是個英雄。
兩年後,胡楊14歲時,他學習的課本上有一篇關於甲午海戰的課文。通過課文,胡楊對鄧世昌有了比較深的了解,對他產生了一種崇拜,他就有意識地找來一些關於鄧世昌的書籍看。書里關於鄧世昌的兩點,使胡楊非常震驚:一是就義的方式,二是就義的過程。為了保護的旗艦定遠艦和丁汝昌,他親自駕駛致遠艦奮勇衝到旗艦前面狙擊吉野號,而被敵艦炮火擊沉,全艦250多名官兵死的死,傷的傷,一些活著的也在海面漂游。我方組織人馬前來營救。鄧世昌的隨從——致遠艦大副從救生艇上遞過竹竿來說:鄧大人,快上船,快上船……鄧世昌搖搖頭,擺擺手,不肯上船;他的隨從又拋來一個救生圈,他把救生圈也推給了別人,因為臨出征參戰時,他曾立誓:要與戰艦共存亡。即使戰敗,也要用自己的死來喚醒國人的覺醒,讓日本人看看:我們中國人是不怕死的!所以他在戰場上自沉大海,表現出一種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隨著從最初看電影《甲午風雲》時的好奇,到以後對甲午戰爭知識和鄧世昌有關史料的進一步了解,胡楊被強烈地震撼了,鄧世昌這個名字,從此在胡楊心中紮下了根,並影響著他以後的生活。
胡楊十七歲那年,高中畢業。農村的孩子要想闖世界,第一條路是考大學。胡楊第一年沒考上,想第二年再繼續考。在緊張複習時,他聽說海軍某部在他們那地方開始徵兵了,他說服了父親,馬上去報了名。非常幸運也非常自豪地通過了各種體檢、政審。1981年11月20日,他接到了入伍通知,當時心裡特別激動。但那時不知道究竟分在什麼地方。
胡楊當時對海軍的嚮往,在潛意識裡受電影甲午海戰的一些影響。到部隊後,部隊首長為新兵們舉進了歡迎大會。參加歡迎大會的有個李副參謀長,在會上,李參謀長說:你們知道威海是什麼地方嗎?威海是我國第一支現代化海軍誕生的地方,那時還是清朝,它是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蟬這一些海軍先烈在這裡工作、學習,直到最後戰死疆場的地方!胡楊一聽非常激動,沒想到我到了心中非常崇敬的鄧世昌生前曾經生活、戰鬥的地方。晚上回到宿舍後,胡楊馬上給家裡寫信,給他的同學寫信。信中說:我來到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地方,它是《甲午海戰》電影拍攝和故事發生的地方,也是鄧世昌在這裡工作的地方,我非常高興。字裡行間,一顆強烈的崇敬英雄之心怦然跳蕩。
積攢30萬元資金,去追尋一個夢想
第一次上北洋海軍總部舊址劉公島,胡楊把這個3.15平方公裡面積里的所有遺蹟都走了一遍。他當時抱著很大希望想看一看有關鄧大人和北洋海軍的一些遺蹟,在他過去的印象里,它是北洋海軍的司令部和大本營,他想像應該是非常非常宏偉的讓人嚮往的一個建築群。但他到島上後,這個過去的北洋海軍的提督署、丁公府,還有水師學堂等建築群,已被做成部隊的營房了,裡面還住有部隊家屬。當時胡楊有個河北的戰友說:這怪了,這個劉公島是民族
英雄鄧世昌戰鬥的地方,直至他出海戰死,他就是從這個地方出發的。怎么島上沒有一個有關鄧世昌的紀念處呢?沒有一個人紀念他,或者說懷念他,如果我們想辦個展覽的話,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呢?言為心聲,當時胡楊就脫口而出說了句話:有朝一日我有能力的話,我要建一個鄧大人的紀念館。一句脫口而出的話,一個暗暗立下的誓言,從此改變了胡楊的生活。於是從1985年退伍後,胡楊便開始走上了漫漫的建館之路。
胡楊想建紀念館,最主要的還要有一大筆資金。他的資金是從哪來的呢?從1985年10月到1994年,近10年時間裡,胡楊應聘到廣播局打過工、也曾經販過糧食、玉米、小麥,還有麵粉、大米,掙些中間的差價;還販運過海帶,後來成立一個信息部,還搞過接演出的團體……為了賺錢,什麼都乾。到1994年時,胡楊已積攢了30來萬塊錢了——沉甸甸的30來萬塊錢!胡楊退伍時就兩個箱子,一個箱子是鋪蓋,一個箱子是有關鄧世昌的書籍,別的什麼都沒有。能積攢下30來萬塊錢,已確實是不錯了。
這時,胡楊想:建鄧世昌紀念館是時候了。1994年,胡楊又上劉公島,開始具體實施建鄧世昌紀念館的計畫。
令人萬分驚詫,英雄的故鄉卻不知英雄
1995年1月,胡楊到海軍博物館,找到了他的一個老首長邱殿榮,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邱殿榮說:你光有熱情還不夠,你這點資金也不行,你知道要用多大座房子?那么多的展品怎么收集?你還得到很多地方去了解、核對史實,還要徵集一些材料、資料……
胡楊聽了這番話後,就從1995年年初一起,一直到1997年,幾年間,他去廣東番禺、福州馬尾、廈門、南京,北面的大連、旅順,還有首都當時的北京圖書館,他都跑過;包括遼寧的丹東,就是甲午海戰那個主戰場,胡楊也去了。這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下廣州,到中山圖書館查找有關鄧世昌的一個非常詳實的文字資料,所經歷的一件事。因為中山圖書館是個很有影響的圖書館,胡楊想:裡面的資料肯定非常齊全。可是他通過電子檢索器一查:有關姓鄧開頭的書籍很多:鄧小平、鄧亞萍、鄧廷楨、鄧兆祥,包括鄧肯、鄧拓……但沒有一本是關於鄧世昌的,覺得非常遺憾。還有一件事,更使他感到詫異:在番禺,胡楊想通過史志辦或地名辦了解一些有關鄧世昌的情況,可他們門口的工作人員愣是不讓胡楊進。胡楊跟他們解釋:我在部隊服役時,在北洋海軍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生活戰鬥過的劉公島附近駐紮過,非常崇拜和景仰民族英雄鄧世昌,我打算在那裡建一個關於鄧世昌的紀念館,想來了解一下有關情況。而那些工作人員卻愣是不知道鄧世昌是何許人也。這兩件事給胡楊的的想法太多了,甚至覺得像是受到了打擊:番禺是英雄的故鄉啊,英雄故鄉的人竟不知道英雄的生平事跡;在英雄故鄉所屬的一個省級圖書館,想找些英雄的有關資料都沒有,胡楊更加感到了建館的使命感和緊迫感,他要通過他修建的鄧世昌紀念館,去激勵後人,讓更多的人了解英雄的事跡。
經過3年艱辛而漫長的奔波,胡楊的足跡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行程數萬公里, 走訪調查,諮詢請教,胡楊收集了大量豐富詳實的歷史資料、照片以及珍貴的文物,為建館做好了充分準備。胡楊建修建鄧世昌紀念館可說是萬事具備了。胡楊在劉公島,後來打聽到劉公島管委會有個下屬企業叫桃園大酒店的,已倒閉好幾年了,閒置了一套舊平房,灰色的瓦,灰色的磚,非常適合搞這種歷史文化展覽。胡楊去找他們的領導說明了來意,最後他們答應把這房子租給胡楊先用。
1998年3月,胡楊的鄧世昌紀念館開始動工了:裝修,搞雕塑、布展……在島上施工非常艱難,但胡楊覺得這些年風風雨雨走過了很多坎坎坷坷,如今總算能償夙願,鄧世昌紀念館馬上就要建成了,每天都非常高興,樂呵呵的。歷盡許多艱辛困苦,由胡楊個人出資近百萬元的鄧世昌事跡陳列堂,凝聚了胡楊10餘年的全部心血,終於在1998年9月17號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了。
他把夢想變成了震撼人心的立體事實
胡楊10餘年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回想這些年走過的路,胡楊感慨萬分:我這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為了錢。我就覺得鄧世昌的精神需要宣傳,需要人們去瞻仰,教育下一代需要這么一個地方。胡楊想起江澤民主席有一句話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個可悲的民族。但有了英雄,卻不去愛這個英雄,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鄧世昌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時間證明了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華夏神州千千萬萬的英雄之一。英雄的精神更需弘揚。修建英雄紀念館這件事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胡楊夢寐以求的。這件事,胡楊把它視作一個壯舉。他一定要把它做成,並且這事本身也不是胡楊一個人的事。他覺得越來越多的人也在關注這件事情。他希望有一天社會、政府能把他這件事情納入到政府的規劃系列中,那么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胡楊說,已經做好了一個,想在網路上面建鄧世昌網站,讓海外華人或者是外地的(游)客人,不用到劉公島就能訪問到鄧世昌的一些事情。通過網路來了解鄧世昌的英雄事跡,弘揚他那種精神,使更多的人們受教育。第二,胡楊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願望,也許是一個夢想,就是想有朝一日參與打撈致遠艦。致遠艦還沉在海底,打撈致遠艦的殘骸,對建鄧世昌與致遠艦博物館,這個構想也夠宏大的了。胡楊想:如果我這一輩子能把它做成的話,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由於劉公島整體規劃,原鄧世昌事跡陳列室已搬至新館址,更名為鄧世昌紀念館。現正內部裝飾,不久將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