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嫩堡盧嫩堡古城,位於加拿大東南部新斯科舍省省會哈利法克斯西南約70千米處。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盧嫩堡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756年,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北美的霸權地位,爆發了戰爭。盧嫩堡古城先由法國殖民者開拓,後來落入英國殖民者手中,成為英屬新英格蘭的據點,並逐漸發展為一座殖民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盧嫩堡盧嫩堡古城
- 地理位置:加拿大東南部新斯科舍省省會哈利法克斯西南約70千米處
- 氣候類型:大陸性溫帶針葉林氣候
- 建設時間:公元1753年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簡介,特點,1756年,公元1753年,自然地理,氣候,歷史文化,歷史,文化,當地風俗,評價,
簡介
盧嫩堡建於公元1753年,依布朗斯威-盧嫩堡公爵的姓而命名,公元1727年公爵成為英格蘭國王。盧嫩堡是新斯科舍省第一塊英國殖民地。在查爾斯·勞倫斯將軍的指揮下,英國軍事力量監控下,第一批移民開始在盧嫩堡安家。來自德國中南部、瑞士和法國蒙貝里亞爾地區的當時被稱做“外國新教徒”的移民,因其對英國皇室效忠的可能成為英國官方有意選擇的第一批居民。這些移民因英國政府許諾的無償發放土地的承諾,紛紛來到這個新世界。他們到來不久,當局就把城東劃為居住區和花園區,並發給每戶30到300畝耕地。
古老的市鎮盧嫩堡的街道都是筆直的,所有的街角也都是方形的,這裡是英國殖民政策的一個活生生的例證。英國曾經制定過一個“示範城鎮”計畫,在廣闊的新殖民地上按照當時國王的意志仿照這種預先建好的“示範城鎮”建立新的城鎮。至少21個殖民地在這個計畫中受益,這些殖民地分布在安大略湖區、尼亞加拉湖區、喬治亞州、費城地區。但是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沒有一個殖民地能像南海岸新星盧嫩堡一樣生存下來。
特點
1756年
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北美的霸權地位,爆發了戰爭。盧嫩堡古城先由法國殖民者開拓,後來落入英國殖民者手中,成為英屬新英格蘭的據點,並逐漸發展為一座殖民城市。
根據鞏固移民局當時制定的城市規劃,新殖民地城市要建成規範的街區,空間利用上要優先考慮產業正常動作。盧嫩堡的街道呈幾何圖案鋪設,房屋街區全都是直線型,留出大片空地建廣場和防禦設施,並明確劃分城區和農業區。現在的街區仍遵從公元18世紀中期的地基劃分,南北分為8塊,東西分為6塊,整個街區呈格狀。大街的寬度也都有規定,通向港口的垂直街道寬14.6米,與港口平等的街道寬12.2米,只有中央大道――國王大街寬24.4米。
公元18世紀的建築,現在仍有8座被保存下來。這些永恆面向港口,基本是利用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建造的全木結構建築。
公元1753年
6月,當時共有1453名殖民者在這裡安家,他們大多數是講德語的新教徒、瑞士人、法國天主教徒。這個定居點嚴格按照“示範城鎮”建設,它包括七條南北向的街道,除了一條叫國王大街的街道寬80英尺外每條街道都是48英尺寬,橫向有9條東西向的街道,每條都是40英尺寬,城市被分成40到60英尺見方的街區,每一個家庭都分到一塊街區。英國貿易與殖民部制定這個規劃時完全無視各地的地形差異,所以造成盧嫩堡街道雖然都是筆直的但有些路段坡度很大甚至有些陡峭。
這個古老城鎮中有大約400棟主要建築,百分之七十建於18或十九世紀,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木結構,而且很多房屋都塗的五顏六色。
盧嫩堡還有著豐富的龍蝦資源。
自然地理
位於北美洲北半部,約在北緯41°~83°,西經52°~141°之間。它東瀕大西洋,西濱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國本土,北臨北冰洋達北極圈。全國地貌呈西高東低狀。西沿太平洋的落基山脈,有許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峰洛根峰海拔6046米。中部為大平原。
加拿大主要河流有馬更些河、育空河和聖勞倫斯河等。基保以馬更些河最長全長4241公里。著名湖泊有大熊湖、大奴湖和休倫湖、安大略湖等。加拿大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
氣候
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氣溫稍低,年平均降水量為。南部氣候適中。西部氣候溫和濕潤,年降水量為2400~2700毫米。北部為寒帶苔原氣候,一年僅兩三個月溫度在0℃以上。北極群島,終年嚴寒。
新斯科舍省獨特的地理和人文景觀,完善的旅遊度假設施和熱情好客的純樸民風,使其成為世界級的觀光勝地。著名的班芙、嘉士伯、渥特藤國家公園和卡那納斯基度假區,坐落於省內西南部的洛磯山脈,國家公園的環境保護了近百年,自然風光美麗壯觀,寧靜而祥和,原始而險峻。
歷史文化
歷史
盧嫩堡開埠於1753年,以英王喬治二世身兼的不倫瑞克-呂訥堡爵位(Brunswick-Lunenburg)命名,是繼哈里法斯後首個英國在新斯科舍建立的殖民地。最初殖民都來自現在德國的中部與南部、瑞士、和法國的蒙貝利亞爾的新教徒,他們都是為政府保證的免費土地而來。這些殖民就在政府規劃的井字型社區內定居,這地區就是現在的“古城區”。
時至今天,盧嫩堡昔日蓬勃的造船業和其重要海港的地位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旅遊業、小企業、高科技工業和製造業等。
文化
盧嫩堡是著名加拿大雙桅帆船“藍鼻子號”一號和二號的誕生地,也是藍鼻子二號的母港。現時藍鼻子二號仍然是鎮內重要的旅遊景點,為盧嫩堡最重要的旅遊業每年帶來數以千計的遊客。隨著旅遊業的興旺,餐廳、旅館、酒店和商店等便應運而生。另外鎮內也有大西洋漁業博物館,介紹盧嫩堡漁業的興衰。 首批定居於盧嫩堡的居民都是與賓夕法尼亞德裔人(PennsylvaniaDutch)同一時期越洋的德、瑞、法裔新教徒,這些“外國新教徒”都在英國的政策下吸引而至的。現在居住在盧嫩堡的居民大多都是這批移民的後裔。
當地風俗
盧嫩堡人的家庭以3~4口人為多(即夫婦倆和1~2個子女)。獨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父母親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能吃苦、勤奮和自立的習慣。一般不嬌慣孩子,子女從讀高中起便開始在學習假期中找工作掙錢,高中畢業後就獨立生活,邊學習邊工作,在學校放假期間他們便出去打工,掙錢繳學費。子女婚後就要離開父母,自尋住處。有了孩子則由自己撫養,不靠父母幫助。每年感恩節或聖誕節,離開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並帶有禮品。
盧嫩堡比較隨和友善,易於接近,他們講禮貌但不拘於繁瑣禮節。一般認識的人見面時要互致問候。男女相見時,一般由女子先伸出手來。女子如果不願意握手。也可以只是微微欠身鞠一個躬。如果男子戴著手套,應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女子間握手時則不必脫手套。許多加拿大人喜歡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友善和親近。
大人熱情好客。親朋好友之間請吃飯一般在家裡而不去餐館,認為這樣更友好。客人來到主人家,進餐時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個座位前放好寫有客人姓名的卡片。在加拿大還有一種請吃飯的方式更加隨便,即“自助餐”或“冷餐會”形式。由主人把飯菜全部擺在桌上後,客人可各自拿一隻大盤子(或由主人發給),自己動手盛取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可以離開餐桌到另一房間隨便就坐進餐,這樣客人與主人,客人與客人之間便可有更多的時間交談。在加拿大一般應邀去友人家裡吃飯,不需送禮物。但如去親朋家度周末或住幾天,則應給女主人帶點禮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離開主人家後,回到家中應立即給女主人寫封信,告訴已平安抵家,並對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謝。節假日訪問親友,通常也需要帶一點禮物。
評價
盧嫩堡是北美洲英國殖民城市的最好例證。它建於1753年,保存有完好的原始布局和完整的外觀,城市整體結構呈矩形,摹仿了英國本土的城市規劃結構。居民儘量保持城市的和諧統一,保存了木結構的房屋,其中有些建於十八世紀,大部分建於十九世紀。
“盧嫩堡的早期居民大多數是由德國、英國、法國移民而來的農民,在不到兩代人的時間裡,因生活所需,這些人就發展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航海和造船工藝,成為一支世界上最富決斷力、最多才多藝的匠人隊伍。”1978年盧嫩堡人慶祝盧嫩堡建城225周年時,伊莉莎白·希思考特在一本雜誌里曾這么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