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植物園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852年,專門為栽培王蓮設計,是當時單跨最大的溫室。面積226平方米,展示了86種植物。由於栽培不好,1866年改為經濟植物館,栽培藥用植物和烹飪作物。 1991年恢復原用,冬季閉館;溫帶植物溫室(Temperate House):皇家植 物園最大的溫室,分別於1859~1863年,1895~1897年兩個階段建成,分為5個區,面積4880平方米,展示了1666種亞熱帶植物。展示的內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亞洲溫帶植物;北邊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植物;南邊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屬植物和山龍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亞熱帶樹木和棕櫚植物;棕櫚室(Palm House):棕櫚科植物多樣性展示中心。建於1844~1848年,面積2308平方米,展示了974種植物。分為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植物展區。非洲植物展區展示原產非洲的植物如油棕(Elaeis guineensis)、馬達加斯加的三角棕(Neodypsis decaryii)、塞舌耳的復椰子(Lodoicea maldivica)、各種露兜(Pandanus sp.)以及重要的經濟作物如咖啡(Coffea spp.)、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此外,還有1775年引到邱園的最早的盆栽植物Encephalartos altensteinii和1895年引進的現野外已滅絕的Encephalartos woodii的雄株。美洲植物展區主要種植了加勒比棕櫚、墨西哥蘇鐵和豐富的經濟植物如可哥、香蕉、橡膠、番木瓜、刺果番荔枝和蔓密蘋果等。大洋洲植物展區展示大洋洲、亞洲和太平洋植物;威爾斯王妃溫室(The 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為紀念威爾斯王妃Augusta而命名,黛安娜王妃參加了1987年7月的開幕式。面積4490平方米,採用了最先進的控制系統,創造了從乾旱到濕熱帶的十個氣候區,大大促進了皇家植物園的植物收集和展出。其中蘭花收集了370個屬,3750個分類群,9500株。
記憶體古建築
除了溫室,皇家植物園內還遺存有大量古代的建築小品。園內一座損毀的拱門(The RUined Arch)建於1759年,是一座仿製的遺蹟;貝婁娜聖堂(The Temple of Bellona)建於1760年,是以羅馬戰神命名的;阿瑞托莎聖堂( The Temple of Arethusa)建於1758年,相傳阿瑞托莎是居于山林水澤的仙女,河神追她時,月神狄安娜為了幫助她,把化為泉水;埃俄羅斯聖堂(The Temple of Aeolus)建於1760~1763年,埃俄羅斯是神話中的風神,當時聖堂上有一個轉椅,可以坐享周邊全景。 1845年被Decimus Burton移動重建。King Williams Temple由Jeffry Wyatville建於1837年,這是一座帶有托斯卡納柱型的門廊的石頭建築,為了紀念英軍從Minden到Waterloo的軍事勝利而建。 鐘樓(The Campanile)是一座義大利風格的羅馬式建築,建築師Decimus Burton當時設計是作為百米外的棕櫚室(Palm House)的鍋爐煙囪。寶塔(Pagoda)由William Chambers設計,1761年為Augusta王妃建,當然也是作為他本人對中國建築興趣的一種紀念。寶塔高50多米,共十層,八角形的結構,為皇家植物園寧靜的南部創造了一個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