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市

龍壁之城一般指本詞條

大同市,古稱雲中、平城、雲州,別稱中國煤都。山西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晉冀蒙交界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截至2022年,全市下轄4個區、6個縣,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0.0萬人,城鎮人口228.5萬人,城鎮化率73.7%。

大同市是中部地區重點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9°54′~40°44′,東經112°06′~114°33′。大同市地處華北地區、晉北大同盆地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黃土高原東北,是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長城與內蒙古烏蘭察布接壤,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代國南都、北魏首都,陪都,境內古蹟眾多,包括雲岡石窟大同古城北嶽恆山大同長城華嚴寺善化寺懸空寺九龍壁等,是國家文物局支持建設的“博物館之城”、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重點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刀削麵之鄉、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國際美食之都中國黃花之都

大同市還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2023年,大同市生產總值完成1871.5億元,同比增長5.1%。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市內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郵電通訊,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城市建設,歷史文化,方言,民俗,節慶,工藝,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對外交流,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石器時代在大同地區發現和發掘,位於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南發現人類化石。許家窯人北京人的後裔,約在10萬年前向西遷徙時,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與此同時,在大同城西青磁窯、小站、左雲賈家窯、廣靈洗馬莊等地先後發現多處舊石器遺址,計數千件打制石器製品。與此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在武州川、御河、桑乾河兩岸,大同高山鎮、雲岡南梁、鎮川西村、鎮川南梁、孤山、尚龍門、劉安窯、雲州區吉家莊、左雲縣舊高山、天鎮縣樓子疃、廣靈縣惠花、雲州區佛堂寺、渾源李峪等地都發現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細石器和陶片,其中有打制精巧的石錐、石簇石錛、石斧、石杵等。陶器有灰陶紅陶彩陶,紋飾、器形、口形多種,專家認定,遠在10萬年前,已有人類在此勞動繁衍生息。
大同市
大同雲岡石窟
大同區域的部落稱熏鬻時稱鬼方西周北戎
春秋時期,大同地區為北狄所居。北狄系指以狩獵為生的遊牧部落林胡樓煩。據《戰國策·釋地》載:“今山西岢嵐州以北,故樓煩胡地也;大同、朔州以北,故林胡地。”大同至內蒙古河套一帶,春秋時為林胡活動之地。(唐)堯帝羲和氏子為北嶽長老,其二子和叔來宅。《山海經》中古大同為古平國。商湯封同姓於此地,代子立國。
戰國時期,初為代國,後併入地。據《史記·趙世家》載,子晰趙簡子曰:“主君之子將克二國於北,皆子姓也。”及簡子卒,毋血立,是為襄子,北登夏屋,使宰人操銅斗擊殺代王,遂興兵平代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廢分封制,立郡縣,全國設36郡,今大同境內為雁門郡代郡之地。其時見於記載的城有:平城、代、善無、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馬邑等。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徵集民眾築長城,在今左雲高山以東,雲岡以西十里河谷“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
西漢,沿襲秦郡縣制,其地仍為雁門郡、代郡之地。雁門郡屬并州刺史部。沿所善無,共轄14縣:善無、沃陽、繁峙、中陵、陰館、樓煩、武州、汪陶、劇陽、崞、埒、馬邑、疆陰、平城,平城為東部都尉治。代郡屬幽州刺史部,治所桑乾,共轄18縣,在今大同境內者10縣:道人、高柳、班氏、示氏、平舒、延陵、靈丘、且如、平邑、參合。
東漢,各州置州牧,後改州牧為刺史。其地為雁門、代郡之地。雁門郡屬并州刺史部,治陰館,屬縣十四,今大同市境內有四縣:繁峙、武州、崞、平城。代郡屬幽州刺史部,治高柳,屬縣十一,在今大同市境內有六縣:高柳、道人、班氏、示氏、北平邑、平舒。建武中,盧芳之亂,沿邊八部並廢,徙雁門、代郡之民於常山關居庸關東。建武二十七年(51年),復置郡,自善無移雁門郡治陰館,縣仍屬。其代郡治高柳。“建安中省雲中、定襄五郡,立新興郡於太原界,郡為一縣隸之,而別置平城縣於勾注陘南,往屬焉。”漢末天下大亂,陘北之地棄為荒徼。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討伐烏桓,平定代地。安集北邊郡縣之民,在今代縣東五里置平城縣,屬冀州新興郡。黃初元年(220年),復置并州,平城屬并州雁門郡。無論屬冀州新興郡的平城,還是并州雁門郡的平城,均為同名異地,非今大同。
大同市(龍壁之城)
文瀛湖景區
三國時,其地為烏桓、鮮卑所據。漢明帝時(58—75年)在平城建通光寺,為大同最早的佛寺。
時,大同北部為鮮卑族領地,南部為雁門郡地,其時郡已遷至廣武,屬縣有:廣武、崞、汪陶、平城、俊人、繁峙、原平、馬邑。永嘉四年(310年),晉并州牧劉琨拓跋猗盧有救援之功,上書晉懷帝,請封鮮卑拓跋猗盧為代公。建興元年(313年),拓跋猗盧定盛樂為北都,修秦漢故平城為南都,平城復還故治,屬代國
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拓跋珪自盛樂遷都平城,改號皇帝,改元天興,並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三千家於代郡。“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一系列大規模的首都建設。次月“詔有司正超過計畫畿,制郊甸”,劃定京畿範圍:“東至代郡,西至善無,南及陰館,北盡參合。西至河(黃河),南至中山隘門塞,北至五原,地方千里。”又設四方四維,置八部帥統兵鎮守。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東魏被北齊所代,大同為北恆州、北朔州地,屬縣未有大的變化。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恆州為恆安鎮(今大同),又名東州城,隸屬恆州太平縣,徙豪傑三千家以實之。翌年廢鎮,仍為北恆州。齊之間,突厥漸強,為防禦突厥、柔然契丹,於天保三年(552年),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渤海200餘千米。天保六年(555年),發夫180萬人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恆州450餘千米。天保七年(556年),先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海。前後所築東西凡1000餘千米。
北周建德六年(557年),西魏北周所代替。建德六年(577年),滅齊後,州縣並廢,復置恆安鎮,改朔州置北朔州總管府。改太平縣為雲中縣(此大同稱雲中之始)。靈丘屬蔚州,為靈丘郡治。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代周以後,改諸州為郡,其地為馬邑郡、雁門郡之地。馬邑郡治善陽,轄善陽、神武、雲內、開陽。雁門郡治雁門,轄雁門、繁峙、崞縣、五台、靈丘。恆安鎮隸屬馬邑郡雲內縣。開皇五年(585年)置代州總管府。隋為了防禦突厥侵擾,大業三年(607年)“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楊廣巡遊塞北,突厥得悉,率領10萬兵攻入塞內,楊廣被迫退到雁門,在各地軍民增援下,楊廣才解圍而去。第二年突厥又犯,被李淵帶兵擊退。
初,依隋實行州縣制武德四年(621年),平劉武周,復於故恆安鎮置北恆州。武德六年(623年),於雁門郡之靈丘別置蔚州。武德七年(624年),北恆州廢。貞觀元年(627年),發天下為13道,雲、蔚、朔等州屬河東道雲州治雲中,轄縣雲中。蔚州治興唐,轄興唐、飛狐、靈丘。朔州治善無,轄善陽、馬邑。唐末,以渾源川為名,置渾源州;以雁門山、龍首山南北呼應為名,置應州。貞觀十四年(640年),於故云內縣置定襄縣,兼雲州治。龍朔三年(663年),置雲中都護府永淳元年(682年),為東突厥默啜所破,州縣俱廢,移百姓於朔州。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置縣,改定襄為雲中縣。廢北恆州為東州城,復置雲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雲州為雲中郡乾元元年(758年),改雲中郡為雲州。會昌三年(843年),以雲、蔚諸州為大同道,罷屬河東,置都團練使,治雲州。鹹通十年(869年),置大同軍節度。中和二年(882年),改大同節度為雁門節度。四年(884年),雲州復隸河東道。唐至德以後,中原運兵刺史皆管軍戎,大同防禦使由雲州刺史領管,轄雲、蔚、朔三州。唐末雲州地區成為沙陀部和吐谷渾赫連鐸部爭奪的主要地帶。也是李克用父子發跡之地。乾符三年(876年),大同軍節度使李國昌子克用為雲中守捉使,殺防禦使,據州以聞。僖宗赦克用,以國昌為大同軍防禦使,不受命。廣明元年(880年),李琢攻國昌,國昌兵敗,與克用奔北地。共巢入京師,詔發代北軍,尋赦國昌,使討賦,克用率三萬五千騎而南,收京師功第一,國昌封隴西郡王。國昌卒,克用取雲州。唐末封建割據,雲州陷入長期戰爭中,後李克用子李存勖,是為唐莊宗
五代,其地為後唐所占,區劃未有大的變動。雲中縣為雲州治,隸屬河東道。李克用與契丹耶律阿保機相會於雲州東城,易袍馬為兄弟,因取“懷想仁人”之義,改名懷仁縣;後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析蔚州興唐縣設定廣陵縣(今廣靈縣)。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復以雲州為大同軍節度。清泰三年(936年),叛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借契丹兵滅後唐,稱帝,國號晉。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雲中判官司吳巒“閉門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晝夜守城,堅持了半年之久,“巒求援晉,晉主召巒南歸”,雲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統治長達433年,使中原漢族統治從此失去北方屏藩。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進占雲州。初為大同軍節度。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雲中,置大同縣,為遼之陪都。遼西京道所轄:大同府,治所大同。統2州7縣:弘州德州、大同縣、雲中、天成、長青、奉義、懷仁、懷安縣。蔚州,治蔚州,統靈仙、定安、飛狐、靈丘、廣陵。應州,治金城,統金城、渾源、河陽。朔州,治善陽,統善陽、武州、寧遠、馬邑、神武。
大同市(龍壁之城)
華嚴寺(遼代)
,為路、州、縣三級制,全國設15路。宣和五年(1123年),預置雲中府路,治雲中府,統雲中及武、應、朔、蔚、奉聖、歸化、儒、媯等8州與雲州合稱“山後九州”。為宋金聯盟攻遼的預置版圖。後金失約,除武、應、朔、蔚諸州於宣和五年(1123年),一度歸宋,旋為金人所取外,西京僅在雍熙三年(986年),雲州觀察使楊業攻占雲州3個月外,再未進入宋之版圖。《讀史方輿紀要》指出,“石晉歸其地於契丹,宋不能復有,遂基靖康之釁。女真之亡遼,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復固矣。”
保大二年(1122年),完顏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2府、7節鎮、8刺郡、39縣,9鎮。金皇統元年(1141年),以西京路隸屬元帥府,舊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1150年),改置西京路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置轉運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轄大同、雲中、宣寧、懷安、天成、白登、懷仁7縣。省奉義縣為鎮,入大同。保大二年(1122年),金攻打西京時“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閣樓觀,俄而灰之”,遼未以來,再罹烽燼,樓閣飛為埃坌,殿堂聚為瓦礫,棟宇所僅存者,十不三四”。金攻占大同後,為醫治戰爭創傷,大興土木,修城修寺,規模宏大。經過修整加固的大同城池,南門改稱奉天,東門改稱宣仁,西門改稱阜成。對雲岡石窟進行整修,“委煙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拔河道”,南移,以防水浸石佛。重建雲岡十寺,“重修靈岩大閣九楹,門樓四所……凡三十楹……又創石垣五百餘步”,此次修寺歷時三年半,重修華嚴寺、大普恩寺。天會十五年(1137年),詔建太祖廟於西京。金大定五年(1165年),在西京營建宮室,有保全殿、御容殿及西京宮苑。並設閣門使,掌管禮儀祭祀。還設有西京宮苑使。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聯繫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初大同仍稱西京。太祖七年(1212年),置警巡院至元二年(1265年),省雲中縣入大同。元劃為省、路、府(州)縣四級制,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為大同路,隸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管轄一領事八州。一領事是錄事司,設在大同。屬縣有大同、白登、宣寧、平地、懷仁五縣。八州為弘、渾源、應、朔、武、豐、東勝、雲內。上都路管轄今大同和河北部分地區。順寧府治所蔚州,領靈仙、飛狐、定安、靈丘,廣靈。元改天城為天城縣,隸屬宣德府。後隸屬興和路。大德四年(1300年),在西京黃花嶺立屯田。大德六年(1302年),立萬戶府
洪武二年(1369年),左副將軍常遇春攻取大同。明行政區劃為省、府、州、縣四級制,洪武七年(1374年),改大同路為大同府,隸屬山西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治大同縣,轄渾源、應、朔、蔚四州,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宣寧縣併入大同縣。明軍事上實行衛所制,洪武四年(1371年),置大同都衛沼白關城。洪武八年(1375年),改為山西行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徙治大同。初領衛二十六,管轄範圍:東至北京的居庸關;西起黃河轉彎處的偏關,東西延綿千餘千米,南北亦有數百千米。其範圍之大,實屬九邊之首。後領衛十四,有大同前衛、後衛、左衛、陽和、天成、威遠、平魯、雲川、玉林、鎮魯、高山、宣德、東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公守冀北道,駐大同,嘉靖中移駐朔州。永樂六年(1408年),置巡撫都御史。永樂七年(1409年),置大同鎮,設鎮守總兵官,為鎮之最高指揮官。成化七年(1471年),設巡撫正德八年(1513年),設總制,轄13衛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大同分4道,轄9路,駐軍最多時達135778員,戰馬51654匹。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廷派恭順侯吳惟華攻大同,姜瓖將駐大同李自成農民軍將領張天琳等殺死,投降清軍。清大同府治大同縣,初因明治,領州四縣七,隸屬山西布政司,後改為山西省。順治五年(1648年),姜瓖降而復叛。次年,多爾袞親自督戰圍城達9個多月,城破後,清軍對大同進行了最野蠻的屠城,除獻姜瓖人頭的楊振威等23人及其家屬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盡行殺戮,並將大同城牆拆去5尺。大同變成一座荒城,大同廢,不立官,府移治陽和衛,名陽和府。大同縣移治懷仁縣西安堡。直到順治九年(1652年),府縣才復還故址,從附近移民逐漸復興。順治十三年(1656年),裁宣大總督,置山西總督,駐大同。康熙四年(1665年),裁總督,併入雁門道雍正四年(1726年),於右玉林衛置朔平府並廢除明代衛所,改天鎮衛為天鎮縣,陽高衛為陽高縣,左雲川衛為左雲縣,右玉林衛為右玉縣,平虜衛為平魯縣。大同府治所大同縣,轄渾源、應州、大同、懷仁、山陰、陽高、天鎮、廣靈、靈丘二州七縣和豐鎮廳。清末大同縣轄580村,城東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朔平府治所右玉縣,轄右玉、左雲、平魯、朔州、馬邑。
民國元年(1912年),大同廢府留縣,大同縣屬北路道觀察使。民國二年(1913年),5月置雁門道,治大同,轄雁北13縣、忻縣地區13縣,共26縣。後晉北鎮守使在大同駐紮。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後,大同為縣,直屬山西省,縣轄5個行政區,9街585村。
抗日戰爭時期,大同地區行政區劃為三種。日偽行政區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上午,日本關東軍侵占大同城,10月15日成立偽“晉北自治政府”,隸屬偽“蒙疆聯合委員會”,統轄雁北13縣;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改為偽“晉北政廳”,隸屬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又改為偽“大同省公署”,隸屬偽“蒙古自治邦政府”。大同縣劃為2街、22個聯合村。
國民黨行政區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為山西省每一個行政區和第二行政區。第一行政區治所五台,屬縣十攻,在大同地區有靈丘、廣靈、渾源、應縣、山陰、懷仁、大同、陽高、天鎮9縣。第二行政區治所岢嵐,屬縣十三,在大同地區的有朔縣,平魯、左雲、右玉4縣。
共產黨領導下的行政區劃:東雁北: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屬晉東北十八縣政治主任公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改為晉東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成立第二專員公署,屬縣有靈丘、繁峙、廣靈、渾源、應山縣。歸晉察冀北嶽區管轄。西雁北(大同以西):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冬屬晉西北根據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晉西北民主政權。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屬晉西北行政公署,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改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歸晉綏邊區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大同被國民黨閻錫山政府所統治,恢復事變前原縣建制,仍屬山西省,轄5個區,86個治村。成立衛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大同領導組”,管轄雁北各縣,分第十、十一兩個專署。第十區轄大同、懷仁、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第十一區轄右玉、山陰、應縣、左雲、平魯、偏關6縣。行政督察員兼保全司令。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軍政分家,改為“山西省政府大同行政公署”,大同縣轄4區、30街、70治村。“雁北專員公署”、“雁北城防司令部”駐在大同城內。到1948年雁北13縣政府流亡大同,大同城內集中了國民黨行政組織機關22個、黨務機關7個、特務機關11個。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之夜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改東雁北二專署為第五專署,屬縣有靈丘、繁峙、渾源、應縣、代縣、山陰、大同、陽高、懷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第五專署改為冀晉區第一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撤銷晉綏邊區,西雁北劃為晉西北區,設定晉西北行政公署雁北分署。
1949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大同,成立大同市。
1954年,經第一次城市建設工作會議確立,大同市為全國8座重要工業建設的新工業城市之一。
1982年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大同市被列為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公布中國首批較大的市,大同市被列為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城牆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隸屬察哈爾省,大同市分5個區。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市2018年之前的行政區劃
1949年10月,東、西雁北合併,劃歸察哈爾省,設雁北專署,屬縣有:靈丘、廣靈、渾源、應縣、山陰、大同、懷仁、朔縣、平魯、右玉、左雲。
1952年12月,大同市轄一、二、三區和口泉礦區。
1954年7月,大同縣與懷仁縣合併為大仁縣。
1958年6月,大同市隸屬雁北專區。1959年1月23日雁北與忻縣合併為晉北專區,大同市隸屬晉北專區。雁北合併為6個縣:陽高、渾源、靈丘、左雲、山陰、朔縣。
1961年7月24日,晉北專區撤銷,大同市復歸雁北專區領導,轄城區、口泉區、古城區、懷仁區。同年11月復歸山西省直轄。
1962年,雁北又恢復13個縣的設定。
1964年11月,撤銷古城區、懷仁區,恢復大同縣、懷仁縣。市轄兩區、兩縣。
1965年7月,將大同、懷仁二縣劃歸雁北專區。
1966年2月,將城區、口泉區所轄農業區劃出,成立郊區,大同市轄三個區。
1970年4月,大同市劃歸雁北領導,9月建立礦區,10月成立南郊區、北郊區和口泉鎮。
1971年,北郊區改為新榮區。
1972年3月,復為省轄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4個區,17個街道,287個居民委員會,22個鄉,5個鎮,252個生產大隊,1125個生產隊,351個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轄的平魯、朔縣、山陰劃歸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區撤銷,地市合併,懷仁、應縣、右玉三縣劃歸朔州市,將天鎮、陽高、廣靈、靈丘、渾源、左雲、大同7縣劃規大同市,實行市管縣。大同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4區7縣。
2018年2月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大同市城區、南郊區、礦區,設立大同市平城區、雲岡區,同意將南郊區古店鎮劃歸新榮區管轄,同意撤銷大同縣、設立大同市雲州區,區劃變更後大同市轄4市轄區6縣。

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底,大同市下轄4個市轄區、6個縣,66個鄉、33個鎮、40個街道。
大同市行政區劃
區劃名稱
面積(k㎡)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
社區
行政村
大同市
14056
平城區
037008
40
33
66
358
1823
238.95
迎賓西街30號
037000
12
0
3
141
49
737.81
037003
28
2
4
138
93
1091.27
037002
0
2
6
5
112
1478
037300
0
3
7
12
128
1594.5
038100
0
7
5
15
197
1718
038200
0
5
7
16
172
1283
037500
0
2
7
9
129
2732
034400
0
3
9
13
186
1968
037400
0
6
12
11
213
1294
037100
0
3
6
7
145
區劃名稱
下轄地區
平城區
古城街道、新旺街道、馬軍營街道、白登山街道、文瀛湖街道、水泊寺街道、小南頭街道、永泰街道、清遠街道、武定街道、鹿苑街道、振華街道、迎賓街道、新華街道、臥虎灣街道、御河街道、開源街道、大慶路街道
雲岡區
新勝街道、新平旺街道、新泉路街道、民勝街道、口泉街道、平泉路街道、和順街道、和瑞街道、平盛路街道、清泉街街道、西花園街道、老平旺街道、新文街道、和旺街道、玉龍街道、雲武街道、雲燕街道、玉泉街道、平德街道、平喜街道、平源街道;高山鎮、雲岡鎮;口泉鄉、西韓嶺鄉、平旺鄉、鴉兒崖鄉
新榮區
新榮鎮、古店鎮、花園屯鎮、破魯堡鄉、郭家窯鄉、西村鄉、堡子灣鄉
雲州區
西坪鎮、倍加造鎮、周士莊鎮、吉家莊鄉、峰峪鄉、杜莊鄉、黨留莊鄉、聚樂鄉、許堡鄉
陽高縣
龍泉鎮、王官屯鎮、大白登鎮、羅文皂鎮、古城鎮、東小村鎮、友宰鎮、長城鄉、北徐屯鄉、下深井鄉、獅子屯鄉、鰲石鄉
天鎮縣
玉泉鎮、谷前堡鎮、米薪關鎮、逯家灣鎮、新平堡鎮、卅里舖鄉、賈家屯鄉、趙家溝鄉、馬家皂鄉、南高崖鄉、張西河鄉
廣靈縣
壺泉鎮、南村鎮、加斗鎮、作疃鎮、梁莊鎮、一斗泉鄉、蕉山鄉、宜興鄉
靈丘縣
武靈鎮、東河南鎮、上寨鎮、落水河鄉、趙北鄉、獨峪鄉、下關鄉、白崖台鄉、石家鄉、紅石塄鄉、柳科鄉
渾源縣
永安鎮、西坊城鎮、蔡村鎮、青磁窯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東坊城鄉、裴村鄉、駝峰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南榆林鄉、吳城鄉、大仁莊鄉、千佛嶺鄉、官兒鄉
左雲縣
鵲兒山鎮、雲興鎮、店灣鎮、管家堡鄉、張家場鄉、三屯鄉、馬道頭鄉、小京莊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最北端,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豐鎮市涼城縣毗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右玉縣懷仁市應縣忻州市繁峙縣相連,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陽原縣蔚縣保定市淶源縣阜平縣接,公路里程距北京約330千米、太原約290千米、呼和浩特約300千米。大同市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08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49.68平方千米(2020年)。
大同市政府

地形地貌

大同市處於華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與陰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為北口隆地,西南為大同──靜樂凹陷,東南為桑乾河新斷陷。該區域在多期的地殼構造變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構造形跡,尤其以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最為明顯,新構造運動相當發育、地震活動也較為頻繁。東部為著名的世界地質奇觀大同火山群,與雲南騰衝構成南北兩大火山群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市衛星圖高清版大圖
在地貌構成上,大同的山地面積為27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3.4%;丘陵面積為1177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56.6%;平川面積為626平方千米,僅占總面積的30%。其中,山地、丘陵主要集中於西、北及東北部地區,而平川區位於東南部。這就構成了大同市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主要特徵。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市地形圖高清版大圖
大同市地理環境處於南下陰山、東來燕山、北上呂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脈的交叉通道,是大雁為首的中部鳥類南遷通道。西北部山脈屬陰山山脈呂梁山脈,主要有白登山雙山、二朗山、雲門山采涼山等;東南部山脈屬太行山脈,主要有恆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最高處為陽高縣境內六棱山黃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處為靈丘縣境內花塔村冉河出口處(海拔558米)。桑乾河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市,形成了周圍高、中間低、兩山夾一川的槽型盆地。

氣候

大同市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鮮明。
春季氣溫回升很快,平均氣溫6.5~9.1℃,總是乍暖還寒,多大風,降雨較少,平均降水量僅為56.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6%。
夏季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在19~21.8℃之間,雨水集中,平均降水量為24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4.3%。
秋季來臨後氣溫逐漸下降,平均氣溫在5.8~8.4℃之間,平均降水量為72.9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
冬季較春夏秋三季漫長,長達四個多月,盛行西北風,日短天寒。平均氣溫在-12.8~-6.3℃之間,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是-11.3℃。平均降水量為8.0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1%。
大同市氣候乾寒多風,溫差較大,年均氣溫6.4℃,一月零下11.8℃。最低溫度零下29.2℃,七月平均氣溫21.9℃,年降水量400至500毫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125天左右。

水文

大同市境內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漲,平時水量極少,但仍然給北京供水,較大水庫有冊田水庫、趙家窯水庫、石家寨水庫(文瀛湖)。平城區和雲岡區水源相對充足,山區部分鄉村飲水困難。除桑乾河外,境內主要河流還有屬海河水系御河南洋河壺流河唐河和屬黃河水系蒼頭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大同市的水資源總量為1.42億平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11立方米,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9%左右,水資源十分貧乏。用水狀況為:工業與生活用水占80%,農業用水占20%。雖然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67.5%,但年缺水量仍為2000多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大同市境內含煤面積632平方千米,累計探明儲量376億噸。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東北部,其煤炭資源屬於地質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層為侏羅紀大同組石炭系太原組山西組。侏羅紀大同組含煤面積全市達540平方千米,保有儲量58.7億噸,累計探明儲量65.5億噸,現代大規模開採的主要是這一部分。石炭系煤累計探明儲量為117億噸。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同累計為國家貢獻優質動力煤30多億噸,在20世紀80年代大同即與德國的魯爾、蘇聯的頓巴斯並稱“世界三大煤都”。
石墨埋藏於前古生代的集寧群地層中,屬沉積變質型,山西省唯此,分布在大同市區北部的宏賜堡、六畝地兩處。它們屬於同一成礦帶,總探明儲量石墨礦石5162.3萬噸,內含石墨224.7萬噸。其中,宏賜堡表內保有儲量石墨礦石3913.3萬噸,內含石墨163萬噸,平均含碳量3%-4%,高則超過10%。六畝地表內保有儲量石墨礦石1248.4萬噸,內含石墨61.7萬噸,平均含碳量4.9%。它們均為富礦型。
水泥石灰岩主要產於上寒武系海相地層中,總儲量為21517.6萬噸,主要分布於七峰山礦區與狼兒溝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已大規模開採。熔劑石灰岩儲存於中、上寒武統地層中,屬層狀海相沉積礦床,累計探明儲量7019.2萬噸,分布於口泉西部地區。熔劑白雲岩主要產於下奧陶統地層中,層位穩定,規模大,質量好,多為二級品,埋藏淺,地質條件簡單,極利於露天開採,累計探明儲量5353萬噸。高嶺岩儲存於石炭二迭紀的煤系地層之中,與煤共生。大同市的高嶺岩儲量大、層位穩定、雜質少,是陶瓷生產的優質添加原料。現代,勘探程度很低,只作為煤礦的伴生礦來開採。玄武岩產於晚第三系地層之中,探明儲量為17424.35萬立方米,其中孤山區有644.3萬立方米,寺兒梁區有16780萬立方米。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新復建的城牆

植物資源

大同市屬於乾草原的植被類型,大量的禾本科豆科草類是發展畜牧業的優質牧草,麻黃甘草等野生藥材植物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山區還生長著許多可供觀賞的野生花卉植物,如石竹山丹飛燕草野菊紫菀唐松草黃刺玫等。大量分布著的胡頹子科野生灌木棗沙棘,不僅是沙荒造林的先鋒灌木,而且在其桔黃色小珍珠似的果實中含有250種天然化合物。大同市的森林主要集中在東北部的采涼山區、恆山山區、雲岡國家森林公園及東南太行山北部邊緣,其它地區也有零散分布,均為人工森林,但大同市仍是一個少林地區。

動物資源

大同市陸棲脊椎動物約有一百多種,其中鳥類約70種,獸類約24種。數量較多、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黃鼬、草兔等;數量較少、經濟價值較大的有石貂、狼、狐狸、狗獾等;數量較多但個體經濟價值不大的有石雞、野鴿、麻雀和各種野鼠;具有開發利用前途而尚未被重視的動物有鼢鼠及多種雞禽、鳥類等。

人口

截至2022年,大同市常住人口為31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8.5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73.7%,比上年末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0‰;死亡人口2.3萬人,死亡率為7.4‰;自然增長率為-1.4‰。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領導名單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市委副書記、政府市長
人大常委會主任
政協主席
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
政府副市長
政府秘書長
大同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市監委代理主任
參考資料:

經濟

綜述

2022年,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842.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3億元,增長3.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8%;第二產業增加值827.5億元,增長3.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9%;第三產業增加值907.7億元,增長3.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9447元,按202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8838美元。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6.7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稅收收入13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1.2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用於民生的支出317.3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9.1%。在民生支出中,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0.6%;節能環保支出下降18.5%;城鄉社區支出增長18.9%;住房保障支出下降27.1%。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第一產業

2022年,大同市農作物種植面積332.7千公頃,比上年增加4.1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81.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9千公頃。全市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8.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0千公頃;蔬菜面積24.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1千公頃;飼草作物種植面積3.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1千公頃。全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27.4萬噸,比上年增加1.9萬噸。全年穀物產量117.8萬噸,比上年增加3.9萬噸。其中,玉米產量99.3萬噸,比上年增加5.2萬噸。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44.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8.9萬畝。全年全市豬牛羊禽肉產量14.0萬噸,比上年增長5.4%。其中,豬肉產量9.9萬噸,增長4.3%;牛肉產量1.5萬噸,增長1.5%;羊肉產量1.9萬噸,增長8.9%;禽肉產量0.7萬噸,增長22.0%。禽蛋產量6.5萬噸,增長3.0%。牛奶產量36.4萬噸,增長9.8%。年末生豬存欄76.5萬頭,比上年末增長9.8%;全年生豬出欄126.5萬頭,比上年增長4.9%。全年全市機械耕地面積281.0千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30.2千公頃,機械收穫面積152.8千公頃。全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不包括農用運輸車動力)128.0萬千瓦。
大同市(龍壁之城)
2017-2021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第二產業

2022年,大同市全部工業增加值742.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0.1%,股份制企業增長3.5%,地方企業增長6.3%,私營企業增長16.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4.3%,製造業增長9.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分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4.6%,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7.3%。
2022年,大同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44.6億元,比上年增長2.5%;實現利潤總額91.6億元,增長90.0%;實現利稅總額234.0億元,增長4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4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5%。全年全市建築業增加值8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3%。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52.0億元,比上年下降9.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92.6萬平方米,下降20.7%;房屋竣工面積303.6萬平方米,下降40.8%。

第三產業

2022年,大同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5.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民間投資497.8億元,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8.3億元,增長28.4%;第二產業投資215.7億元,下降2.1%;第三產業投資501.3億元,增長7.5%。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5.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民間投資497.8億元,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8.3億元,增長28.4%;第二產業投資215.7億元,下降2.1%;第三產業投資501.3億元,增長7.5%。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5.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民間投資497.8億元,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8.3億元,增長28.4%;第二產業投資215.7億元,下降2.1%;第三產業投資501.3億元,增長7.5%。
2022年,大同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7億元,比上年下降0.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08.2億元,下降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9.5億元,下降1.0%。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692.3億元,下降0.4%;餐飲收入額65.4億元,下降0.9%。全年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10.1億元,比上年增長5.3%。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4.4%;日用品類下降1.8%;菸酒類增長11.6%;汽車類增長1.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1.5%;中西藥品類增長22.3%。
2022年,大同市海關進出口總額51.8億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出口額36.1億元,下降21.8%;進口額15.7億元,下降33.0%。全年全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634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5%。

交通運輸

公路

大同市是晉北的門戶,也是溝通華北與西北省份的橋樑和樞紐,有大運、大塘、大準、大張等10多條公路幹線通向全國各地。大同市內有4個長途客運站,分別為大同汽車客運東站、長途客運北站、新平旺客運站以及新南客運站。大同汽車客運東站位於平城區御河東岸北環路北,客運線路覆蓋京、津、冀等14個省市區;長途客運北站位於火車站西200米處,主要是運營發往太原、朔州等省內長途汽車;新平旺客運站位於礦務局百貨大樓南100米,主要是發往山西省內縣鎮以及北京等地的長途汽車;新南客運站位於新建南路699號(大同二電廠北側),主要運營發往太原、朔州、北京等地的長途汽車。
國道
高速公路

鐵路

京包鐵路同蒲鐵路大秦線大準鐵路等線路以及雲岡支線、口泉支線等均在大同交匯,大西客運專線大張客運專線於2019年12月30日全線開通運營。另外,在京包線設有大同北站,主要辦理列車的交會、越行作業。在大同二電廠運煤線設有二電廠站,共有到發線2股,其它站線4股,主要辦理二電廠運煤專列的到發和卸車作業。

簡介
圖片
大同站位於京包線中段,每日有多趟列車開往太原、北京、杭州、包頭、瀋陽等國內大中城市,是京包線北同蒲線、雲崗支線交會點,是貫通華北、西北物資交流和晉煤外運的樞紐站,技術性質為區域性編組站,業務性質為客貨運站,等級為特等站。大同站分為東場和西場,東場擔負著京包、同蒲、大秦、口泉、雲崗各方向旅客列車的到發作業和京包上下行貨物列車的中轉作業以及豐臺西~包頭西間技術直達列車的增減軸作業。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站
大同南站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是山西省重要的鐵路樞紐,作為大張高鐵的始發站,建成後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服務, 建設意義重大;大同高鐵南站為線上候車室,上進下出型客站,共設定4個站台9條線路,設450*15*1.25m基本站台1座,450*11.5*1.25m島式中間站台3座。9條線路,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7條。本工程由站房、站台雨棚、旅客地道和物流通道組成。車站總建築面66151㎡,其中站房面積39990㎡,站台雨棚面積20617㎡,旅客出站通道面積2727㎡,物流通道面積2817㎡。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南站

航空

大同舊南關機場為抗戰前閻錫山晉軍設立經歷晉軍機場、日軍機場、國民黨軍機場及新中國第一大同市機場。
大同東王莊機場為世界著名滑翔機比賽場地。
大同(懷仁)機場為軍用機場,曾作為大同民航機場。
大同雲岡國際機場(Datong Yung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DAT,ICAO:ZBDT),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倍加造鎮北南環東路,西距大同市中心15.5千米,為4C級國際支線機場、臨時航空口岸機場。截至2022年,大同雲岡國際機場共有2座航站樓,其中T1(國際)航站樓面積6328.2平方米,T2(國內)航站樓面積10854平方米;站坪面積37950平方米,設7個機位,其中C類機位6個,B類機位1個;跑道長3000米,45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700噸的使用需求。2019年11月8日,大同雲岡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獲國務院批覆,2021年內先後通過市級和省級驗收。2023年6月6日,大同雲岡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大同雲岡國際機場正式具備國際航運功能,國內外航司可在大同雲岡國際機場開通定期國際航線

市內交通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運營車輛1246台,運營線路69條,線路總長度達1132.5公里,年客運量達2.2億人次。主要擔負著大同市平城區、雲岡區、新榮區、雲州區的公共運輸客運任務,同時承擔著社會福利(包括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免費乘車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的任務。其中2011年1月8日開行的601路(公交二公司——大同火車站)是大同市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10個計程車公司4625輛計程車,日間起程價8元/3公里,日間基本單價1.6元/公里;夜間起程價8.6元/3公里,夜間基本單價1.8元/公里;營運中停車等待計時,累計5分鐘以1公里計價;單程空貼為10公里以上基本租價加收50%;夜間時間為21:00—5:00。
2016年12月13日,大同市城鄉規劃局組織編制了《大同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形成了遠期和遠景兩個年限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遠期線網由3條線路組成,線網總規模約為71公里,由三條線路組成。其中1號線作為東西骨幹線連線了口泉、老城、御東三大片區以及機場樞紐,支持三區一體化發展。2號線服務御東南北發展軸、老城北部片區,並銜接大同南站高鐵樞紐,3號線主要服務老城南北發展軸,緩解老城區擁堵。遠景線網由4條線組成,在進一步完善3條骨幹線基礎上,增加遠景控制線4號線服務中心城東西主軸,總規模約為116公里。2023年04月20日,大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前期)進入山西省2023年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名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大同縣知縣龍璜在原平城書院創辦大同官立高等國小堂,這是大同縣第一所高等國小校。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知府劉瀛在停辦的雲中書院處籌辦大同府中學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開學,是大同最早的中學教育。民國成立後,城鄉設立了很多初等國小堂。民國元年(1912年),大同縣育嬰堂附設的幼稚園是大同最早的幼稚園。民國二年(1913年)學校由省接管後改為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校,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稱山西省立大同中學校。民國七年(1918年)大同縣知縣馮延鑄下令取締私塾,強令男女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並設立女子國民學校。民國十五年至民國十七年(1926至1928年)因戰禍和天災,教育衰敗。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山西省立第五女子師範學校改制,易名“山西省立大同女子初級中學校”。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大同淪陷後教員四散奔逃,學校停辦。抗戰勝利後閻錫山政府忙於內戰,無暇顧及教育,僅恢復了少數國民學校。大同淪陷後省立大同中學校校園被日軍用作陸軍醫院,女中被用做傷兵療養處,兩校設備盡毀。抗戰勝利後兩校恢復,女校又改制為大同女子師範學校。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大同天主教會創辦中學校,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省教育廳備案後定名為私立大同育英中學校。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國民黨晉北黨務辦事處建立中正初級中學,同年寧武中學在大同建校並招生,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懷仁中學逃亡到大同辦學。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普通、職業高等學校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3所,普通高中46所,普通國中97所,普通國小274所,特殊教育6所,學前教育539所。
指 標
學校數(所)
招生數(人)
在校生(人)
畢業生(人)
普通、職業高等學校
4
18208
52838
20013
中等職業教育
33
8750
23404
6012
普通高中
46
19221
56117
18331
普通國中
97
30620
92462
31074
普通國小校
274
25114
177004
31559
特殊教育學校
6
86
614
65
學前教育
539
16114
67209
24269
大同高校列表
高校名稱
院校類型
包含學院/系/部
專業數量
本科
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計算機與網路工程學院(大數據學院)、商學院(對外經貿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政法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醫學部(中醫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建築與測繪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文學學院、外語學院、體育學院、煤炭工程學院、新能源學院、新聞學院、雲岡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
72
大專
無人機系、通用航空維修系、航空機務與運輸系、人工智慧系
13
大專
採礦工程系、機電工程系、煤化工系、建築工程系、經濟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等
28
大專
中文系、外語系、數學系、教育技術系、自然科學部、藝術系、體育工作部、社會科學部、教育系等
9
大專
軟體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套用、網路行銷與直播電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5

科學技術

2022年,大同市專利授權量1692件。其中,發明專利177件。全市有效發明專利累計達1229件。商標註冊3142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4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1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13家。

郵電通訊

2022年,大同市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0.6億元,比上年下降15.9%。全市郵政局所147個,郵路總長度10693公里。訂銷報紙4683.5萬份,訂銷雜誌136.7萬份,國內函件26.1萬件。快遞業務量5044.9萬件。電信業務總量29.6億元,年末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381.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75.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21.1部/百人。在行動電話用戶中,4G用戶達到216.2萬戶,5G用戶達到131.2萬戶。全市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19.0萬戶,比上年增長12.6%。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文化藝術館11個,文藝表演團隊106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25個,檔案館12個。全市共有廣播電視台11個,微波站13座,有線電視網11個。廣播人口覆蓋率99%,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13萬戶。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體育館11個。全市培養輸送的運動員在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一米板跳水獲得金牌,在國際射擊(步手槍)世錦賽上獲得男子氣手槍團體金牌,在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中奪得抓舉金牌。在省運會資格賽上,全市獲得35金、36銀、30銅、總分900分,金牌、團體總分雙第一名的成績。全年全市承辦了10項省級比賽、5項市級比賽。全年組織舉辦了大同市第三屆運動會,第五屆未來之星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持續開展大同冰雪節、環古長城健步走、古長城公路腳踏車和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大賽等賽事。
2023年8月8日,山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將在大同舉辦。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010個,床位19580張。其中,醫院101個;衛生院13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3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婦幼保健院4個。年末,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78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917人;註冊護士9743人。
大同市主要醫院
中部戰區空軍醫院
(原三二二醫院)
平城區人民醫院
平城區中醫院

社會保障

2022年,大同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0.9萬人。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0.3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0.6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9.1萬人。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7.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1.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1.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4.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3.9萬人。

城市建設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大同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2023年2月3日,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召集省直有關部門和委機關有關處室召開座談會,紮實推動太原、大同兩市高質量發展,唱好太原、大同“雙城記”。
2023年7月26日,在太原舉行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提出,支持大同建設國家區域重點城市,發揮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作用,更好承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溢出效應。

歷史文化

方言

大同方言屬於晉語。就全部晉語來說,按當前普遍認同的說法,大同方言屬於大同包頭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內的晉語來說,大同方言屬於以大同為中心的雲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平城區、雲岡區、雲州區、天鎮、陽高、左雲、右玉、山陰、懷仁等區域。渾源、靈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廣靈方言屬河北語系,列入北方官話區。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人文地圖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繫。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通常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項民俗活動,始於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當地百姓家都會扶老攜幼,聚集在寺廟和道觀里,祈求來年的健康和平安。有著“游八仙,去百病“的說法。在大同市街頭,滾滾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門感受春節期間的歡樂。市區內的華嚴寺和圓通寺內,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絡繹不絕地出出進進,將寺院擠得水泄不通。

節慶

大同文化藝術節
節慶
時間
簡介
大同春節文化廟會
每年正月
廟會匯集秧歌、二人台、鑼鼓、川劇等多種藝術表演,展出剪紙、泥塑、刺繡、涼粉等多類民間或地方工藝品及特色小吃。
大同雲岡文化藝術節
每年八月
以展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以及優美的塞外風光為主。旅遊節包括晉北景點展示、文體盛事表演、城市交往、旅遊觀光攬勝推介、大同旅遊項目招商等活動。

工藝

大同銅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歷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內買銅”之說。大同銅器已有25大系列,235個品種,458個花色,主要有銅火鍋、酒具、宮廷餐具、銅牌匾等。大同銅器不僅在國內各地受歡迎,而且還暢銷於日本、馬來西亞、德國以及港澳地區。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時,曾以大同銅火鍋相贈。
廣靈剪紙作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風景名勝

大同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美譽,特別是以雲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九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大同市主要景點

簡介
圖片
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岡石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
大同市(龍壁之城)
雲岡石窟露天大佛
大同古城地處平城區中部,是大同市歷經中國朝代更迭與歷史演變的見證者和承載者,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文化旅遊資源,也是大同向外界展示的重要視窗。現存大同城牆為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依遼、金、元舊城基礎增築新城,略呈方形,東西長 1.8 公里,南北長 1.82 公里,周長 7.24 公里,占地 3.28 平方公里。2008 年,大同市全面實施歷史文化復興與古城保護工程。修復文物保護單位 11 處,修繕歷史建築 7 處,重建歷史地標建築 3 處,修復傳統院落 108 處,新修道路 18 條,使得大同古城重現當年雄姿與風采。截止到2019年4月1日,大同古城範圍內擁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133 處,歷史建築近 50 處。城牆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布防嚴密,各種防禦設施齊備,自成一體,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由於它在北部邊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鎮”,“北方鎖鑰”之譽。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古城
北嶽恆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恆山又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是中國地理標誌,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大同市市區62千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大同市(龍壁之城)
北嶽恆山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國家4A級景區。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讚譽為“天下巨觀”。
大同市(龍壁之城)
懸空寺
大同三皇墓
大同三皇墓在大同城南十五里王家莊。據《一統志輿地記山西通志》記載:三皇本紀以太皋、女媧炎帝為三皇,葬於此。清朝詩人李養本遊覽三皇墓,賦詩名曰“三皇墓”: 浩劫還余尺土封,雲車羽駕問荒蹤。 鴻蒙頓辟三才位,渾噩從開萬古胸。 白草黃沙埋斷瓦,孤村寒樹背高塘。 圖經指點傳疑處,落日煙霏咽暮鐘。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三皇墓
華嚴寺位於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嚴寺歷史上曾分為上、下寺兩處獨立的寺院,現已並為一處。
華嚴寺
大同火山群國家級地質公園位於大同市東28公里處雲州區境內,是大同火山斷陷盆地第四紀(距今80-20萬年)岩漿活動及其火山地貌的總稱。現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大同火山群國家級地質公園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發育在黃土高原上的火山群,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板內裂谷系火山群,是我國著名的六大火山群之一,是死火山。總面積129.8平方公里。由火山群桑乾河秋林峪3個景區組成。火山群園區是火山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因火山錐分布最為密集、最具代表性,形態保存完好,最為出名,因此被譽為“東亞大陸稀有的自然遺產”和“火山地質博物館”,早在1952年北京大學就在此建立了科普教學基地。
大同市(龍壁之城)
大同火山群
各類遺址和景區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
萬里長城大同段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陽高雲林寺
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銅器遺址
雲岡南梁遺址
大同天主堂
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代藩九王墳
宜寧縣城遺址
揚州窯石徑幢
趙承綬舊居
守口堡長城
白登之戰遺址
桑乾河國家濕地公園
廣靈壺流河濕地
靈丘城頭會有機社區
-

地方特產

地方特產
分類
詳細
大同地區的主要特產
地方名吃
大同刀削麵、羊雜過油肉、兔頭、黃金大餅扒肉條(又叫小燒肉)、油炸糕大同銅火鍋鳳臨閣燒麥、鳳趴窩、莜麵、廣靈豆腐乾渾源涼粉陽高杏脯等;食材藥材有大同黃花、恆山黃芪等;工藝品有大同煤雕雲岡絹人廣靈剪紙等。

著名人物

大同著名人物
類別
人員列表
古代帝王
拓跋嗣(明元帝)
拓跋燾(太武帝)
拓跋余(敬壽帝)
拓跋濬(文成帝)
拓跋弘(獻文帝)
拓跋宏(孝文帝)
拓跋晃(景穆帝)

文臣武將
許叢贇
孫公亮
李瑾

其他歷史人物
-
-
古代文藝家

仁人志士

政壇人物
-
-
-
導演
高山
藝人
作家
李得春
劉向蓮(筆名陳年)
-
-
-
運動員
-
藝術家
張靄堂
徐乃彪
趙美玲
杜鵑
-
-

對外交流

國家
城市
時間
日本
大牟田市
1981年10月16日
英國
貝利市
2003年8月6日
高棉
暹粒市
2021年4月29日
參考資料:

榮譽稱號

大同市主要榮譽稱號
榮譽
時間
1982年2月
中國九大古都之一
2010年
2013年
-
-
-
-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
-
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
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城
2014年4月
2017年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
中國城市品牌排名第81位
2018年6月
最具潛力避暑旅遊城市
2018年7月
中國刀削麵之鄉
2018年8月
中國國家旅遊》最佳全域旅遊目的地
2018年
2019年中國地級市百強第90名
2019年
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第44位
2019年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19年8月
中國美麗城市
2019年12月
山西省節水型城市
2019年
2020中國避暑名城
2020年
省級文明城市
2020年7月
2020年10月
萬里茶道”城市聯盟城市之一
2020年12月
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
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第98位
2021年
全國圍棋之鄉
2021年4月
國家文物局支持建設的“博物館之城”
2021年5月
山西省第一批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市
2021年6月
2021年
全國重點旅遊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
2022年4月
2022年9月
現代流通支點城市
2022年9月
2022年11月
千年古城
2022年12月
2023年2月
山西省雙擁模範城
2023年5月
2023年6月
2023避暑旅遊優選地
2023年6月
2023全國地級市品牌指數第96位
2023年6月
2023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
2023年7月
2023年7月
“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創始會員城市
2023年9月
全國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
2023年10月
2023年11月
2023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目的地
2023年1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