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縣

繁峙縣

繁峙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山西省忻州市。北靠“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與應縣渾源縣相接,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東鄰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界代縣。繁峙縣總面積2369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人口266800(2010年末)。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無霜期130天。

繁峙縣始建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繁峙從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得名。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繁峙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繁峙縣
  • 外文名稱:Fanshi County
  • 別名:繁峙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西忻州
  • 下轄地區:大營鎮、砂河鎮、城關鎮等
  • 政府駐地:城關鎮
  • 電話區號:0350
  • 郵政區碼:0343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東北部
  • 面積:2369平方公里
  • 人口:27.6萬人(2017年)
  • 方言:大營話、繁峙話、晉語砂河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五台山,平型關,岩山寺,楊家將抗遼遺址,公主寺等
  • 機場五台山機場
  • 火車站:繁峙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H
  • 行政代碼:140924
  • GDP:66.7億元(2017年)
  • 一般財政收入:2.4億元(2017年)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區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城市建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據明朝于慎行《遷城記》:“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

歷史沿革

繁峙縣在春秋屬晉,為霍人邑。
戰國屬趙,稱藿人。
屬代郡。
西漢置鹵城縣,屬代郡,後屬太原郡
新莽改為魯城,
東漢稱鹵城縣,屬雁門郡建安中年廢縣。
西晉復置繁峙縣屬雁門郡,永嘉年間廢。
北魏復置繁峙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繁峙縣,初屬代州,後改屬雁門郡。
貞佑三年(1215)升繁峙縣為堅州,屬太原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堅州為繁峙縣,屬太原府。
民國初年屬雁門道,後直屬山西省。
抗戰時期屬晉察冀邊區。解放戰爭時期屬察哈爾省
1949年屬山西省忻縣。
1958年11月代縣與繁峙縣合併,屬晉北。
1961年繁峙縣,代縣分置,屬忻縣。
1983年屬忻州地區。
2000年屬地級忻州市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00年,繁峙縣共有3個鎮,10個鄉,共13個鄉鎮。3個鎮分別是繁城鎮砂河鎮大營鎮。10個鄉分別是杏園鄉光裕堡鄉下茹越鄉集義莊鄉東山鄉金山鋪鄉橫澗鄉柏家莊鄉神堂堡鄉岩頭鄉

地理環境

位置區域

繁峙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太行山西麓,北緯38°58′至39°27′,東經113°09′至113°58′之間。北倚恆山,南臨五台山滹沱河自東向西從境內流過,總面積為2369平方公里。東於靈丘縣接壤,西與代縣交界,南與五台縣和河北省阜平縣相連,北與應縣和渾源縣為鄰。
繁峙縣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繁峙縣境北、東、南三面高山環繞,並覆蓋著大片森林,西部和中部低洼,構成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地勢。北部為恆山山脈,南部為五台山脈,主要山峰有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西南馬鬃山海拔2440米。東部泰戲山把南北兩山連成一體,形成繁峙縣的東部屏障,平型關就位於其中。中部為滹沱河上游谷地,為忻定盆地的組成部分。

水文

滹沱河幹流橫貫繁峙縣中部,繁峙縣境內全長八十公里。滹沱河幹流自大營鎮郝家灣至下茹越鄉永興一帶形成長二十公里的伏流河,年均清水流量為0.02—2.63立方米/秒。此外,還有澗頭河、羊眼河雙井河、下寨河、峨河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84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12億立方米,開採利用量為2234萬立方米。

氣候

繁峙縣屬北溫帶大陸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奇寒。年平均氣溫6.3℃,1月份0℃~-10℃左右,7月份23℃~24℃,極端最低氣溫-24.3℃,極端最高氣溫37.6℃,年平均日照時數2906小時,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一般年份全肥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左右,但地域性和年際差較大。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繁峙縣中藥材有90餘種,收購品種有81種,其中黃芪、黨參、黃芩麻黃柴胡產量最高,每年都有外調,產量達30萬斤以上。主要作物有優質水稻、小綠豆、莜麥、山藥、小米、黃米、蕎麥等。

礦產資源

繁峙縣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分布廣。已初步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鉛、鉬、鋅、硫鐵石灰岩、雲母、褐煤等27種,礦床點98處,鉬礦探明儲量61809噸,占山西省探明儲量的85%,居山西省首位;金礦儲量亦居山西省之首,初步探明義興寨、辛莊、耿莊3個岩金礦床的純金儲量為20噸;鐵礦探明儲量5億噸,平均品位達32%。已開採的礦種有鐵、金、雲母、褐煤、長石、硫等8種。

土地資源

繁峙縣面積2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9萬畝,人均耕地3.3畝;森林面積21.7萬畝,天然牧坡140萬畝。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繁峙縣總人口241938。其中,男性人口128376人,女性人口113562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13.04:100。戶籍人口240692人。少數名族人口比重為0.06%,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9.08%。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5324人,鄉村人口186614人。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黎族、白族、羌族、壯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苗族、俄羅斯族等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繁峙縣人口為266800人。
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76480人,比上年末增加1181人。全年全縣出生人口3027人,人口出生率10.97‰;死亡人口1846人,死亡率6.69‰;自然增長率4.28‰。
繁峙縣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各鄉鎮人口數據:單位(人)
鄉、鎮繁城鎮砂河鎮大營鎮下茹越杏園鄉光裕堡集義莊東山鄉金山鋪
人口
42722
36113
18023
10539
19494
11506
14709
18501
11261
鄉、鎮柏家莊橫澗鄉神堂堡岩頭鄉
人口
8034
12502
3994
4826

經濟

綜述

2005年—2010年,繁峙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0.85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33.5億元,增長2.1倍;財政總收入由2005年的1.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3.53億元,增長1.2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5年的1.27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29.37億元,增長22.1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5866.96元,增長到2010年的達到13839.7元,增長1.4倍。
2013年繁峙縣GDP完成33.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5.2%;財政總收入完成3.5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1.45%;工業增加值完成13.9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1.1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29.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5.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3839.7元,同比2012年增長16.26%;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236.5元,同比2012年增長20.5%。
2017年全年全縣生產總值66676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22萬元,增長4.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7.8%;第二產業增加值381376萬元,增長4.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57.2%;第三產業增加值233368萬元,增長7.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35.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167元,增長5.3%,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3579美元。

第一產業

截止2013年,繁峙縣縣糧食總產達7000萬公斤,同比2012年增長22.7%。乾果經濟林建設達到3.2萬畝,集中連片發展設施蔬菜種植500餘畝,日光溫室、移動大棚總數達到488座。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7614萬元,農民畜牧業人均收入達到1314元,占到總收入的40%以上。培育出銀河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育新養雞場兩個日產值達萬元的畜牧養殖企業,畜禽優種覆蓋率達80%以上。
2013年發展種植、養殖、農機等農村合作組織73個。投資1611萬元用於114處農村飲水解困,解決了3.2萬人和8043頭大畜的安全飲水問題。2013年共完成農村勞動力科學與技能培訓1.9萬人次,培育農村科技示範戶1000戶。
整合涉農資金740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打造砂河、大營、杏園等6個萬畝玉米高產示範片,33萬畝玉米畝均增產5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0餘元,糧食總產量達7300萬公斤。繁峙縣新建設施農業園區5個,農業面積達5000畝。投資210萬元,扶持發展2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二產業

2010年以繁峙先重點發展倚鐵礦,銅礦為主的資源型工業。投資45億元的金德成信鉬礦採選和冶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2013年,中興實業V法配重項目的達產達效和精密鑄件項目的開工建設;華茂300萬噸特鋼投產;寶山公司30萬噸非磁性選礦項目的全面投產。振華微晶鑄石項目開始建設,預計2014年年投產。
2013年,繁峙縣25萬千瓦風電場開始建設,2014年並組發電,年產值達25億元。

第三產業

繁峙縣古蹟眾多,遺存遍布。有岩山寺金代壁畫,平型關,三泉洌等景點。2013年規劃建設服務業面積50平方公里,涉及10個鄉鎮,項目建設內容涉及農業、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項目建成後,帶動餐飲、交通、物流等各相關產業發展,可創造近10萬個就業機會,每年貢獻財稅收入40―5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繁峙縣2012年投入3.52億元用於教育基礎設施改善。2013年1—7月份,投入1.46億元用於教育事業,投資906萬元,對16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餐廳進行了改造。為繁峙中學、砂河中學投入500萬元改善學校基礎設施,並分別為這兩所中學每年撥付200萬元、150萬元經費。投資550萬元,新建杏園國中學生宿舍、學生餐廳。投資164萬元,新建杏園幼稚園。投資1000萬元完成了下茹越寄宿制學校。
截止到2013年底繁峙縣共有中國小47所。
繁峙縣中國小
繁峙縣砂河第三中學
繁峙縣逸夫國小
繁峙砂河第四中學
繁峙砂一明德國小
繁峙縣砂河二中
繁峙縣金山鋪中心校
繁峙騰飛職業高級中學
繁峙縣東城明德國小
繁峙縣東山明德國小
繁峙砂河第二國小
繁峙縣季家莊寄宿制國小
繁峙縣東魏明德國小
繁峙縣西城國小
繁峙縣集義莊中心校
繁峙縣砂河第一中心校
繁峙縣杏園中心校
繁峙縣神堂堡中心校
繁峙縣華岩明德國小
繁峙縣元山國小校
繁峙博奧計算機學校
繁峙縣賈家井明德國小
繁峙縣古家莊中心國小
繁峙縣砂河第二中心校
繁峙縣岩頭中心校
繁峙縣大溝中心國小
繁峙縣東山中心校
繁峙縣北城街國小
繁峙縣繁城第一中心校
繁峙縣下茹越中心校
繁峙縣光裕堡中心校
繁峙縣柏家莊中心校
繁峙縣第二職工幼稚園
繁峙縣南街明德國小
繁峙縣小砂河明德國小
繁峙縣教師進修學校
繁峙縣繁城第二中心校
繁峙縣大營中心校

城市建設

繁峙縣2013年累計投資10多億元,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集中供熱站、體育館、西環路等100餘項市政工程。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40萬平米,80%以上的城區面積實現了供熱覆蓋,繁峙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8.8平方公里,是“十五”末的近2倍。投資3900多萬元完成了砂河鎮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等多項改造,砂河重點鎮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2013年,繁峙縣交通方面投資9771萬元,完成了385.6公里的通村水泥(油)路建設。投資2790萬元,完成了涉及76個新農村重點推進村、示範村總長287公里的街道硬化工程,行政村通車率達到98%,公路總里程是“十五”末的1.6倍。電力工程完成了4條總長95公里的輸電線路建設,改造增容電站7座,城鄉實現了戶戶通電的目標。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等工程27.5萬畝,退耕民眾直接受益1.4億元,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12.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末的12.4%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6.8%。
榮獲“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
2015年8月,從全省雙擁模範城(縣、區)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繁峙縣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全省雙擁模範城”。
近年來,繁峙縣高度重視“雙擁”工作,把創建“省級雙擁模範縣”工作納入該縣“五城聯創”總體工作目標,吹響了創建省級雙擁模範縣集結號,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思路、狠抓落實,使全縣雙擁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形成了軍地共建雙贏的良好局面。

社會保障

2012年,繁峙縣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機制,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截止到2012年,新增就業崗位2567個,安置4050人公益性就業崗位,解決困難民眾就業1734人。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200元提高到29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43%。新農合基金累計支出3784.6萬元,共有21714人次受益。
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25個村、15000人、4125頭大畜的飲水困難問題。扶貧移民工程,2012年完成移民房建設1120套。投資9900萬元的集中供熱擴容工程,新增加13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2012年9月21日起取消藥品加成,全部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投入500多萬元取消以藥補醫,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等制度,提升公立醫院公共服務功能。

交通運輸

繁峙縣境內有京原鐵路108國道橫貫全境,東連首都北京,西接省府太原,另有砂應、砂台、大王、繁五等主幹線穿插南北,是晉北交通要衝和旅遊循環圈的中心。

名優特產

繁峙黃芪
繁峙黃芪也稱恆山黃芪,被譽為“黃芪王”。根入藥,味甜,性溫和,具有瀉陰火、益正氣、壯脾胃、去肌熱、排濃止痛、活血醫瘡等功能。
繁峙黃芪繁峙黃芪
繁峙疤餅
疤餅具有悠久歷史,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餅。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 蘇打等。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小吃,名聞遐邇。

風景名勝

簡介
圖片


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位於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和“世界五大佛教聖地”2008入選《2008中國文化品牌報告》歷史年鑑一書五台山景區圖。2008年12月山西五台山榮獲“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之首。在人民網舉辦的“改革開放30周年30個最受關注”的系列評選中,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再次榜上有名,成為改革開放30年來最受關注的30個景區之一。
繁峙縣五台山繁峙縣五台山
平型關坐落在橫澗鄉平型關村的瓶形嶺上,屬國家保單位。始建於明代,有明清都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維修。平型關四周群峰挺拔,關口狹窄,地勢險要,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15 師在這裡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激戰,殲敵千餘人,取得抗戰以來的第一大勝仗。平型關呈正方形,現北城門保存尚好。
繁峙縣平型關繁峙縣平型關
岩山寺原名靈岩寺,位於繁峙縣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寺內正殿已毀,現存建築主要有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其它殿四間,禪房三間,垂花門一座,鐘樓一座兼做山門。除南殿外,其餘均為晚清到民間年間的建築。與永樂宮壁畫堪稱山西壁畫的“雙壁”。
繁峙縣岩山寺繁峙縣岩山寺
公主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處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魏,為北魏城信公主逃避紅塵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現存殿堂為明代建築。該寺建築完整,規模宏大,寺內壁畫技藝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永樂宮壁畫並稱“南北雙珠”。1986年8月18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又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繁峙縣公主寺繁峙縣公主寺

著名人物

范慕韓,1917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陝甘寧邊區工業局工礦課課長,東北軍區軍工部材料處處長等。1949年建國後,任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經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鄭希文,1922年出生,山西繁峙砂河鎮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繁峙縣區委書記等。1949年建國後,歷任華北軍區幹部管理部辦公室副主任,法務部副部長。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別名郝治國,山西繁峙人。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任大同市展覽館美術設計、二級美術師,大同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主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1953年4月出生,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砂河人,中共黨員。1970年12月入伍。歷任北京軍區某部排長,1990年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秘書局副局長。2007年7月晉升為武警少將警銜。
1953年10月生,忻州市繁峙砂河人。197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11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函授本科畢業,高級經濟師。2009年3月至今任臨汾市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