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五台山(Mount Wutai )位於
山西省
忻州市五台縣境內,是我國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1992年 林業部批准為“
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1月 國家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5年9月五台山通過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成為“
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8月 國家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
塞維亞舉行的
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氣候簡介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做“
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1個月入春,遲1個月入秋,溫差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近,濕度大,常有雨水。
儘管早知道
五台山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農曆六、七月,三伏驕陽炎炎,燥熱難耐,然而五台山卻氣候清涼,爽快宜人。這裡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
伽藍寺宇,散布其間。時有清風徐徐,拂人面頰,藍天上白雲從頭上飄過,灑一陣碎雨,復又陽光燦爛,滿目清新。盛夏白晝,氣溫適中,早晚還略顯些涼意。在這清涼聖境
避暑調養,確實是一件稱心愜意的快事。可是,我們卻沒能如願,我們是在雨天游的五台山。其實,雨中游台懷卻別有一種味道,我們猶如仙境中的長老和
神仙。在
雲山霧海中飄忽。
風景簡介
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
五台山,則是群仙畢至。且看其山勢,既雄偉,又舒緩含蓄,非純有險峻者可比。所以,那靈氣的寺院,卓越的山景,無一不給了古人留下了關於“仙”的想像空間.....
五台太行相連。
太行山如千里巨龍,騰躍于山西省東邊,它的頭,便是昂立於晉東北的五台山。五台山的中心地區
台懷鎮,是一個山水環繞的秀麗山鎮。
台懷鎮地處由五台山五大高峰東台、西台、
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懷抱之中,故名“台懷”。
歷史沿革
大多數到過五台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五台縣台懷鎮為中心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義上的五台山實際上是指五台縣的五座相互連線環繞、挺拔秀麗的山峰。它們分別是: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於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台頂朝拜文殊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五台。也是由於台懷鎮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間,因此,人們通常就把到過台懷鎮視為去過五台山了。
至於五峰山更名為五台山,這裡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傳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時逢文殊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於是發大願拯救百姓脫離苦海。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和尚,行程萬里到東海龍王那裡尋求幫助。他在龍宮門口發現了一塊能散發涼風的巨大青石,於是便把它帶了回來。當他把那塊大青石(東海龍王的歇龍寶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時,剎那間,那裡一下就變成了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此後,那條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涼谷。人們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為此,五峰山又名清涼山。
後來,
隋文帝聽說此事後,便下詔在五座山峰的台頂各建一座寺院供奉
文殊菩薩。即東台頂的聰明文殊,西台頂的獅子吼文殊,南台頂的智慧文殊,北台頂的無垢文殊,中台頂的孺童文殊。在東台頂能看日出,西台頂能賞明月,南台頂能觀山花,北台頂能望瑞雪。這就是五台山的由來。
地理位置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
五台縣和
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1982年11月 國務院首批公布五台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五台山屬
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
繁峙縣、
代縣、
原平市、
定襄縣、
五台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
台懷鎮,距五台縣城78公里、繁峙縣砂河鎮48公里、
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里,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億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紀時期,又經歷了著名的“五台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台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五台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全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台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本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
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
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五台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餘處。其中
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後,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乾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斗峰海拔3061.1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台山方圓約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世界遺產。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故稱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地質
五台山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億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紀時期,又經歷了著名的“五台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台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
五台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
國家地質公園。五台山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
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完美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
五台山經過了 “鐵堡運動”“台懷運動”“五台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台群”綠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
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
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 “龍磐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
可以說,五台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蹟、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被譽為 “中國地質博物館”。
佛教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
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
東漢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台山共有寺廟300餘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目前台內外尚有寺廟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被列為「五台山五大禪處」。台懷鎮是寺廟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相傳五台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弘法的場所。歷史上,印度、尼泊爾、朝鮮、日本、蒙古、斯里蘭卡等國的佛教信徒,來此朝聖求法的甚多。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每逢盛夏,海內外遊人香客前來遊覽觀光、燒香拜佛、絡繹不絕。每年6月舉行盛大的騾馬交易大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會演和消夏避暑。台懷鎮人口10525(2000)。
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而五台山又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稱,在
日本、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時期,唐代因“
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座。清代,隨著
喇嘛教傳入五台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台山五座台頂合圍的地區,稱為台內,其外圍則稱台外。
聖地歷史
佛教最初傳入我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國(原居我國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
伊存來到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盧景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
佛教傳入五台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
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
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
攝摩騰和
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這兩位印度高僧居住。為紀念白馬負經(《
四十二章經》)輸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馬寺。
永平十一年,攝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於當時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定——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西安焚經台)。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台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何處適合建寺?《
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此足跡,而且還發現佛“舍利”,此外,
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氣象非凡,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於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漢明帝劉莊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五台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歷史發展高峰
南北朝時期,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
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台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到了
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台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台望海寺、南台普濟寺、西台法雷寺、北台靈應寺、中台演教寺。也因為五台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台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不同:東台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台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北台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後,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台頂寺廟裡禮拜,叫做朝台。此時,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齊史籍中大量出現。
尊勝寺塔
盛唐時期,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這個期間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此時的五台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實的佛教聖地了,被譽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成為佛教聖地,並在中外佛教界發生重大影響,是從唐代開始的。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視五台山為“祖宗植德之所”。
李淵在起兵反隋時,就對佛教許下大願,如果當上皇帝,一定大弘三寶。武德二年(619)李淵便在京師集聚高僧,立
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務。
唐太宗即位後,重興譯經事業,使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主持,又度僧三千人,並在舊戰場各地建造寺院。
貞觀九年(635),太宗下詔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萬聖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剎,度增數百。”
武則天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非常重視佛教的作用。長壽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呈上新譯《
寶雨經》,稱菩薩現女身,為武則天上台大造輿論。證聖元年(695),武后命菩提流志和實叉難陀重新翻譯《華嚴經》。聖歷二年(699)譯畢。新譯《華嚴經》說:“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長安二年(702),武則天自稱“神遊五頂(清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涼寺。竣工後,命大德感法師為清涼寺住持,並封其為“昌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主掌京國僧尼事。”
這是五台山在全國佛教界取得統治地位的發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發展成為名山聖地的開始。
據記載,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齎供,不可悉記矣。”顯而易見,從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對五台山佛教給予極大的支持和扶助。 從佛教經典來看,除新譯《華嚴經》說文殊菩薩住處“名清涼山”外,《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也云:“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州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由於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五頂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氣候、環境,極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這個“五峰聳出”“曾無炎暑”的自然場所,當作是他們虛幻世界裡的文殊菩薩住地了。五台山由此馳名中外,顯赫於世,成為佛教徒競相朝禮的聖地。不言而喻,五台山是藉助於李唐王朝的強盛而成為聖地、名揚中外的。
在唐代,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當時國家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文殊菩薩聖像。由於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台山為佛教聖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澄觀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澄觀,(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在應天寶林寺出家,十四歲得度,三十九歲時,“誓游五台,一一巡禮。”在遍訪五台山名剎勝跡之後,留居大華嚴寺研習《華嚴經》,在寺中主講《華嚴經》五年。後來,澄觀覺得“華嚴舊疏,旨約文繁。”於是,“旦暮策懷,思惟造疏。”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觀謝絕交遊,在大華嚴寺制疏閣重新註疏《華嚴經》。至德宗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歷時三年多,終於著述出《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唐代宗時,澄觀被代宗“事以師禮”。唐德宗又尊其為“教授和尚”,“詔受鎮國大師號,進天下大僧錄。”憲宗即位,“敕有司別鑄金印,遷賜僧統清涼國師之號,統冠天下緇僧,主教門事。”“穆宗、敬宗鹹仰巨休,悉封大照國師。文宗太和五年,帝受心戒於師。開成元年,帝以師百歲壽誕,賜農財食味,加封大統國師。”“中外台鋪重臣,鹹以八戒禮而師之”。
澄觀“生歷九朝,為七帝師”,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卒,壽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輟朝三日”,命“重臣縞素”,隆重葬之。被尊為“華嚴宗第四代祖師”。有唐一代,五台山名僧輩出,這也是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
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標誌,是佛教寺院的大規模興建和僧侶人數的增加。在唐代,五台山見諸記載的佛寺就有七十餘所,其規模都十分宏偉。
隨著佛寺的興建和擴大,五台山的僧侶人數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貞元年間,合山僧尼達萬人之眾。寺院的興旺發展引起對社會政治、經濟的重大負面影響,唐文宗遂於會昌五年(854)下詔廢佛,命令拆毀寺字,勒令僧尼還俗。綜計全國拆毀大小寺廟四萬四千六百餘所,僧尼還俗二十六萬餘人,收回土地數千萬頃。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侶散盡,寺廟被毀。唐宣宗即位,又再興佛教。政府規定五台山的僧數仍達“五千僧”。實際上,加上私度和遊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縱觀歷代五台山的僧侶人數,以唐代為最多。寺廟林立,僧侶若雲,這也是唐代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標誌。
唐代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個標誌,是外國佛教徒對五台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唐朝經濟繁榮,國勢強盛,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五台山還受到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朝禮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經、佛法的外國僧侶很多。
風景名勝
主峰詳解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來命名。分別稱為
東台、北台、西台、
南台、中台。五台具指西台
掛月峰始終如此。其餘三台歷史上曾發生過變化。北台,最早定為大黃尖山,後改為
葉斗峰;中台,最早定為葉斗峰,後改為
翠岩峰;南台,最早定為翠岩峰,繼改為古南台,最後定為
錦繡峰。五台具指的變遷,應是歷史上宗教活動中,必由北向南發展的客觀反映。今五台山五座主峰,東台、北台、西台、中台為一列山脈,南台獨立為峰。山石多為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組成,強度較大,不易剝蝕。形成了山頂平緩,可降飛機;溝谷縱深,狀如U形的特殊風貌。五座台頂,又各具景觀。東有離岳火珠,北有玉澗
瓊脂,西有麗農瑤室,南有洞光珠樹,中峰則有自明之金,環光之壁。
人文歷史
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
普陀山,並稱為我國佛教四 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於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來,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勝數,中外佛教信徒和遊人紛至沓來,朝山禮佛和參觀遊覽。
五台山的五個台上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各有各的職權。。
五台山在中國佛教中的顯赫位置,使得不少國外佛教信徒慕名而來。
盛唐時期,五台山成了國外信徒留學聽經的高等學府。今天,五台山佛教,又吸引著眾多的東南亞信徒,每年朝山拜佛者絡繹不絕。五台山保存下來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典型建築,本身就是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國古代寺廟木結構建築史。
另外,
五台山還有眾多的佛塔
寶剎。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數量之多,用材之廣,形制之全,性質之繁,都是全國同類地區所罕見的。同時,五台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時代手法各異,整個作品嫣紅奼紫,斑駁陸離,將五台山充實成一座罕見的
佛像藝術寶庫。可惜我們沒有時間來細細研磨。
總之,五台山風光壯 美,景色獨特。境內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松亭亭,泉淙淙,雲山霧海沉浮中,樓閣姿容秀。古剎晨昏天香飄,佛寺早晚金鐘鳴。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處有景致,到處又隱伏著神奇秘密。
自然資源
五台山與眾不同的五個台頂,形成獨特的自然奇觀,並且由於類型繁多的冰緣地貌、地質地貌的多樣性,造就了五台山生物的多樣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形成罕見的自然美地帶。
區域內植物五百九十五種,種類繁多。金蓮花、
迎紅杜鵑,被專家認定為中國獨有。山中活動著眾多的動物飛禽,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等。昆蟲學家還在這裡發現了二十多種昆蟲新種。
五台有多種顏色的黑曜石礦山,確定是多種顏色曜石,已經開採,且儲量驚人 。有重大經濟價值。
相關歌曲
《美麗五台山》
基本信息
作詞:趙永平
歌詞內容
白雲白,天藍藍,
藍天下有座美麗的山;
金箔殿宇綠蔭罩,
青石台階牌樓銜;
紅霞紅,月彎彎,
彎月下有座美麗的山;
松濤剛卷詩情走,
蛙鳴悠揚畫意狂。
五台山,美麗的山,
鐘磬悠悠香雲漫漫。
五台山,美麗的山,
四海賓朋留連忘返。
白雲白,天藍藍,
藍天下有座美麗的山;
白塔巍巍紫燕繞,
五峰錦繡玉帶纏;
紅霞紅,月彎彎,
彎月下有座美麗的山;
鐘聲過後風也善,
禪語拂來夢也甜。
五台山,美麗的山,
文殊威儀大千震撼。
五台山,美麗的山,
遍灑智慧滿人間。
相關事件
2018年7月19日18時左右,五台山景區核心區主幹道梵仙山路段發生山體滑坡,沒有人員傷亡,但是主幹道路被整體阻斷,進入核心區車輛必須繞行明清街狹窄道路,客觀上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擁堵。
地圖信息
位置: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台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