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海河水系大清河上源(或支流))

唐河(海河水系大清河上源(或支流))

唐河,古稱滹沱、嘔夷、滱水、唐水等,《大清一統志》載:因流經唐縣後水流增大,而得名。海河流域大清河上源或支流。發源於山西省渾源縣南部的翠屏山,歷史上稱唐河為大清河的正源。經山西省靈丘縣,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唐縣順平縣定州市望都縣清苑縣安新縣,在安新境內匯入北方內陸名湖白洋淀,後入大清河。

歷史上下遊河道幾經自然及人工變遷,下游建有唐河新道,幹流上建有唐河水庫西大洋水庫等水利工程及諸多灌區,水利效益較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河
  • 古稱:滹沱、嘔夷、滱水、唐水
  • 所屬水系: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白洋淀水系
  • 發源地:山西省渾源縣南部的翠屏山
  • 流經地區:山西渾源、靈丘、河北保定市
  • 河口:河北安新縣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河道變遷,水利工程,水庫工程,灌溉工程,河流治理,

幹流概況

唐河幹流,發源於山西省渾源縣南部的翠屏山,流經山西省靈丘縣,出太行山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唐縣順平縣,以下河段歷史上河道幾經自然及人工變遷,1966年人工開闢新河道,唐河及其支流在唐縣通天河、三會河、逆流河諸水匯集於西大洋水庫,出西大洋水庫後東流經定州市望都縣、經清苑縣安新縣,在安新境內匯入北方內陸名湖白洋淀
在山西省境內,源於渾源縣境內的翠屏山槍風嶺東北7.5公里的東水溝,有大小支流43條。由渾源縣王莊堡進入靈丘縣境內,西東走向橫貫靈丘盆地,從門頭峪折向東南經紅石塄鄉下北泉村進入河北省淶源縣境內。該河靈丘縣境內幹流流經東河南、唐之窪、城關、高家莊、落水河、紅石塄6個鄉鎮,境內河長58公里。包括6條支流,境內流域面積2071平方公里。河寬50—200米。
在唐縣境內,唐河是流經境內的主要河流,為常年性河流。向東南經倒馬關、洪城、二道河流入順平縣境,曲折而南經神南村南復入唐縣境。再由東折而西南經唐梅、白合、明伏、東莊灣,匯入通天河水,匯集於西大洋水庫。流經唐縣境內長109千米。西大洋水庫以上96公里。匯集上游51條大小支流匯積於西大洋水庫

水文特徵

據山西省靈丘縣水文資料,唐河多年平均天然經流量為1.16億立方米/年,河水基流量為2.41立方米/秒。在河北唐縣,水量加大,河床逐漸加寬到100——400米。常年流量1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1620立方米每秒。

主要支流

山西靈丘縣境內,主要支流有:
唐河水系圖唐河水系圖
趙北河,源於縣境西北部王成莊寒風嶺、西山溝和廣靈縣海子。有大小支流11條,上游源頭有嶺底、西山溝、漫山三條支流。河長38公里,河寬50—90米,流域面積310.8平方公里,河道縱坡24.6%。清水流量為0.23立方米/秒。該河流經王成莊、趙北、東河南3個鄉鎮,上游在王成莊鄉養家會村下潛入地下,於東河南鎮古樹村、燕家灣村一帶與唐河匯合。
華山河,源於縣境北部史莊鄉窯溝、北水泉一帶,流經史莊、城關兩個鄉鎮,全長27公里,有大小支流15條,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河道縱坡24%,清水流量0.25立方米/秒。在史莊鄉韓坪村下變為滲潛流,於城關鎮白房南一公里處匯入唐河。春、夏、秋三季可用於灌溉,上游有小水庫一座。
大東河,源於縣境東北部石家田鄉西山、溫北堡、溫東堡及柳科的塔地一帶。流經石家田、柳科、落水河3個鄉,於落水河鄉南莊村匯入唐河。有大小支流9條,全長32.8公里,河寬60—100米,流域面積27.86平方公里,河道縱坡21.3%,清水流量0.17立方米/秒。屬季節河,可引洪灌溉。
塌澗河,源於石家田鄉義泉嶺、太那水、馬頭關一帶,有支流兩條,流經石家田、城關、落水河3個鄉鎮,全長21公里,於落水河鄉北水蘆村匯入唐河。流域面積66.9平方公里,河道縱坡19.2%。屬時令河。
招柏河,源於縣境東部招柏鄉西、腰站北溝及雲彩嶺溝,南北走向縱貫招柏鄉全境。於紅石塄鄉下北泉村西匯人唐河。全長23.3公里,流域面積125.9平方公里,河寬50—100米,河道縱坡34.3%,是境內最大的時令河。
上寨河,源於縣境南部上寨鎮莊子溝、串嶺、石礬及狼牙溝鄉狼牙溝一帶,大小支流17條,流經上寨、狼牙溝、紅石塄3個鄉鎮,於紅石塄鄉馬頭關匯入唐河,全長33.7公里,流域面積193.5平方公里。河寬50-10米,河道縱坡8.9%,清水流量0.29立方米/秒,比較穩定。
河北境內主要支流有:
雹水西北部為西大洋水庫,除唐河入水庫外,另有通天河(民國改名,古恆水)、三會河(長星溝)、逆流河等主要河流注入。
通天河,發源於大茂山東麓,海拔1792米,全長54.9公里。歷經岳嶺口(今稱大嶺口)、北嶽行宮、石門、擔(旦)里、和家莊、軍城鎮、娘子神,在賢(獻)表,從柏岩山西入曲陽縣界,經靈山鎮國際友人何明清故居宋家莊、定窯遺址、聚龍洞,從橫河口出曲陽。在十八渡入唐縣,與三會河(長星溝)會合,至東莊(張)灣入唐河。該河在古代曾是軍事重地,也是祭祀北嶽恆山的路線之一。
三會河,發源於大茂山東南曲陽、唐縣、阜平交界處的青山村北三角界山,河源海拔853米,全長33.5公里。河有三源,一在三角界山(青山村北),一在紅岡西北分水嶺,一在下閣爾。三水在葫蘆汪村會合,歷經野北、聚龍洞西、靈山鎮,在南鎮與通天河相會,出曲陽縣,由唐縣十八渡入西大洋水庫。
青山村,1940年8月,彭真在該村主持召開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組織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對全邊區黨的建設有重要意義。葫蘆汪原稱葫蘆灣(旺),解放戰爭時期,利用這裡的水、煤資源,於此建晉察冀邊區第一座發電廠,為附近工業企業供電。
逆流河,因從東向西流,俗稱倒流河。發源於唐縣城北東楊莊西偏北粟山(中山城)東部,流經北城子村東,北店頭村南,向西北經南張各莊村,在明伏村南入唐河,全長22公里。明伏村石窟寺在唐河南岸,依山鑿壁而成,俗稱千佛洞,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清水河,古稱懸水,俗名北嶺子溝。該水源於淶源縣白石山南麓,海拔1573米,全長42公里。歷經淶源銀坊,過玉皇溝入唐縣,歷周家堡等村,在花塔村西南入唐河。

河道變遷

唐河從西大洋水庫出山後,河道屢經遷徙。唐河自清嘉慶六年(1801)改道後,舊道成支流,新道為主流。新道通過今京廣鐵路後東南流,在清風店、定州城之間東流,經望都縣南境至清苑縣顧家營,經大李各莊、東西王力、羅家營、溫仁、王盤,屈曲東北流,經草橋、耿家橋,在澇淀入安新縣境,經沈家坯,在老河頭會府河,以下入淀。清道光五年(1825),由羅家營北、張登北入陽城河,東北流至營頭、草橋。同治九年(1870),自羅家營改道向東南流,由張登南經良寨、王盤趨大莊鎮。民國期間,唐河主流在北和莊村東、南王莊村西、全昆村東、東閭村西、營頭村東、耿家橋以西。唐河在清苑境時而右滾,時而左移,屢分屢合,變動頻繁。原陽城河(清水河)入唐河,先在張登村北,後在耿家橋。由於白洋淀水頂托,泥沙逐年淤塞,洪水面積擴散。溫仁以下,白洋淀以上,四門堤以西,一片汪洋。水深兩米左右,即是“唐河泛區”,給清苑人民造成深重災難。

水利工程

水庫工程

唐河水庫,位於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鎮韓淤地村西500米處,控制流域面積4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419萬立方米,原設計壩底高程1050米,最大壩高35.5米,河床以上壩高27.5米,壩頂高程1077.5米,總容量3000萬立方米,灌溉控制7.05萬畝(保灌率75%)。1971年9月動工,經兩年施工已完成土壩建築。1973年12月暫停。1977年經省委批准列為山西省水利基本建設項目。1978年1月靈丘縣委制定《唐河水庫修改初步設計計畫》,1979年4月又制定出《唐河水庫修改初步設計》(補充部分),是年9月,經省委核定,定為緩建工程。唐河水庫從開工到停建,總投工182萬個,總投資769.54萬元。
西大洋水庫,位於河北省大清河南支唐河出口處唐縣西雹水村北一公里處,控制唐河流域面積的88.7%,4420平方千米。水庫是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1)型水庫,總庫容:11.092億立方米。

灌溉工程

北躍渠1961年正式動工,1964年竣工。位於唐河兩岸,西起韓淤地村西,東至白家房。流經東河南、唐之窪、城關3個鄉鎮的17個村莊,全長28.72公里。乾渠控制面積3.45萬畝,有效面積3.51萬畝。渠首建有攔清引洪工程,可以清洪兩用。
北躍灌渠區位於靈丘縣城西部,西起韓淤地,南臨唐河,北接丁山山麓,總控面積44平方公里,水控耕地面積3.4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52萬畝。因主要水源來自唐河的清洪水和趙北河的洪水,所以屬清、洪水兩用灌區。全灌區共有26個受益單位。農田灌溉包括東河南鎮、城關鎮、唐之窪鄉轄的26個自然村,縣辦農技學校、鎮辦農場各1個,工業用水方面主要是靈丘縣化肥廠。灌區乾渠北躍渠1958年開始修建,1964年列人國家計畫,開通設計流量20米3/秒的總乾渠道8公里(韓淤地村至東窖村),與原東勝渠匯合修建乾渠建築物21座。到1985年建成乾、支、斗、農四級渠道447條,長241.7公里,已防滲10.81公里。截止1984年底,國家投資193.65萬元。同年修成總乾渠漿砌石防滲50米,沉沙池一座,水工建築物五處,新修防滲渠100米,人行橋一座。改善灌溉面積0.5萬畝,共完成建築工程74處。1985年完成南乾清水渠10.1公里,防滲9.1公里;配套建築物33座,通訊線路10公里,閘房一處,農田水利配套工程6處。完成南乾洪水渠跌水五座,防滲3公里,建築工程11項,改善灌溉面積1.24萬畝。1989年已配套機井35眼,機電灌站兩個,裝機2台1179千瓦,固定渠道長度177.5公里,已防滲15.7公里。量水設施21處,渠道建築物184處。北躍渠道有效灌溉面積達2.86萬畝,其中園田化面積0.78萬畝。

河流治理

1972年,山西省靈丘縣水利部門組織實施治理唐河的工程。設計壩高2.5米,水深2米,基礎砌深2米,背水邊坡1:1,迎水邊坡1:0.25。此年7月縣、鄉(流經鄉)成立了根治唐河指揮部,村成立了指揮組。6個鄉鎮農忙時出勞力30%,計2650人;農閒時出勞力80%,計7050人,至1973年4月共修石壩54210米。
河北省的唐河泛區無堤埝約束,河道變化無常,北流侵占清水河道,頂托清水河及府河洪水下泄,淹沒大片良田。1946年夏,冀中行署工務局唐河辦事處,修築上起溫仁,經北鄧村至東閭長約12公里的唐河右堤。1960年修築溫仁以下唐河固槽,並築兩堤。1965年從東石橋改道入府河,從連環閘向東北,穿漕河堤入藻雜淀。1966年春,開闢唐河新道,從東石橋村東南、保滄公路大橋向東北,穿四門堤,在安新縣同口村北入馬棚淀。
唐河及其支流通天河、三會河、逆流河諸水匯集於西大洋水庫。西大洋水庫在唐縣西雹水村北一公里處,控制唐河流域面積的88.7%,庫容10.7億立方米,保定市四大水庫中僅次於王快水庫,對保定市的工農業生產、防洪、生活用水有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