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寺塔

圓覺寺塔

圓覺寺塔,是大同地區現存唯一的一座密檐塔。明朝成化年間(公元 1465 — 1487 年)重加修繕。八百多年來,它一直風雨不動地屹立在恆山北麓渾源縣縣城內的圓覺寺之中。全稱為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俗稱小寺塔,位於縣城北隅,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塔高九層,密檐飛拱,通體磚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結構建築。整個圓覺寺塔分為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塔座高約4米,也是效仿木結構建築的。塔座有上下兩道堂門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滿磚刻浮雕,總計浮雕三組,其中有舞樂人像40個,有的作長袖舞,有的作長繩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撐羯鼓吹羌笛,有的拍擊板,姿態各異,逼真動人,對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別是北方民族的歌舞、樂器有一定的價值。雕刻的花鳥禽獸,也各具形態,楚楚動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覺寺塔
  • 地理位置:山西大同
  • 類別:密檐塔
  • 修繕:1465 — 1487
建築特點,歷史沿革,

建築特點

塔身下直、上尖,呈圓錐形,第一層居塔座較高,以後各層,層層緊收,到第九層突然升高,作為同第一層上下對應。每層檐角皆懸掛風鈴,共有風鈴72個,風動鈴響,夜深人靜之時,錚錚響聲,象一首交響樂曲。
除第一層外,其餘各層均無梯級可攀登。第一層四面辟門,唯正南為真門,其他三門均為假門,這三個假門,有的半開,有的虛掩,有的緊閉,設計獨具匠心,使你真假難分,以假亂真。
從南門進入塔身內室,正中置須彌座,上塑釋迦佛像,四壁施彩繪,色彩尚新。塔頂上端安裝蓮花式鐵剎,再上為覆缽、相輪、寶蓋、園光、寶珠,鐵剎尖端有一翔鳳,翔鳳亦能隨風轉動,千百年來旋轉不息,是古代精巧的天然風向標。

歷史沿革

據渾源州志記載,寶塔所在之處原為一處寺院,即圓覺寺。塔前正南為山門,山門為單檐歇山頂,建築高大而講究。塔的正北為正殿,正殿為五進二深,正殿的東西為配殿,正殿和配殿為磚木結構。
屹立於寺院的這座寶塔是金代一個名叫玄真的僧人主持籌建的。但塔的第一層南面有比金正隆三年早33年的題刻,據此看來,此塔實際壽齡比縣誌所載要早。明代成化五年(1469),渾源知州關宗修葺了一次磚塔,並在塔身上嵌了一處當事人員的石刻。明萬曆四年(1576)、清鹹豐九年(1859)對小寺塔都進行過修葺。由於用料考究建築合理,雖經八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特別是歷史上的幾次大地震,塔體仍完好無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的直奉戰爭,寺內為奉軍所占領,僧被掃地出門,官兵肆意破壞,圓覺寺狼狽不堪。日軍侵占渾源後,除掠奪大批文物外,將正殿、配殿全部拆毀,只剩下殘牆斷壁內的一座寶塔。解放初期在塔西南的土丘上立著一通頭臂皆斷的石佛,此佛質地白細,衣紋流暢和諧,在遼金塑像中當為上乘。所存木雕天王像刀工嫻熟,雕刻優美,是明代佳品。就是這兩件僅存文物,也不知何年何月丟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