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

癱瘓(paralysis)是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症狀,是神經、神經肌肉接頭或肌肉疾病所致。應針對導致隨意運動障礙的原發病進行治療,同時給予康復治療。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神經科 
  • 常見發病部位:神經、肌肉
  • 常見病因:顱腦外傷、腫瘤、炎症、腦血管病、變性、中毒,以及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紅細胞性貧血及維生素B12缺乏等
  • 常見症狀:隨意運動障礙
病因及常見疾病,檢查,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凡皮層運動投射區和上運動神經元徑路、脊髓、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或運動肌肉本身受到病變的損害,均可引起癱瘓,常見的病因有顱腦外傷、腫瘤、炎症、腦血管病、變性、中毒、以及內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紅細胞性貧血及維生素B12缺乏等。常見於以下疾病:
1.肌萎縮側索硬化
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一種致命性疾病,可引起機體主要肌群的痙攣性或遲緩性癱瘓。逐漸進展為全面癱瘓。早期表現還包括進行性肌無力,且幾束震顫、肌肉萎縮,常於手部、上肢起始。痙攣及反射亢進較常見。若累及呼吸系統,可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抑制。進行性腦神經麻痹可引起構音困難、吞咽困難、流涎、窒息,以及咀嚼困難。
2.Bell麻痹
Bell麻痹是因第Ⅶ對腦神經損傷所引起的短暫性、非對稱性面肌麻痹。受累肌肉萎縮,閉眼困難。其他表現還包括多淚、流涎、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
3.食物中毒
細菌、毒素可迅速引起進展性肌無力,可於使用污染食物2~4天后出現癱瘓,呼吸肌麻痹可導致呼吸困難、呼吸暫停。早期表現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視物模糊、單側瞳孔散大、構音酮難、吞咽困難。
4.腦膿腫
額葉或顳葉進行性腦膿腫可引起偏癱,晚期可伴隨其他表現,如視力障礙、雙側瞳孔大小不等、意識障礙、共濟失調、震顳以及感染的體徵。
5.腦腫瘤
額葉運動度質的腫瘤可導致對側偏癱。偏癱呈漸進性,若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持續性癱瘓。在早期,前額部頭痛和運動異常可為其唯一表現。最終可出現癲癇、失語症以及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和嘔吐)等。
6.轉換障礙
癔症性癱瘓是轉換障礙的典型表現,其特徵是無物理病因的隨意運動喪失。癱瘓可累及多組肌群,引起不可預測的運動異常,可伴隨表演性行為(操縱性、戲劇性、不合理性)或異常冷漠。
7.腦炎
腦炎晚期可出現不同類型的癱瘓。早期症狀和體徵包括意識喪失迅速(昏迷)、發熱、頭痛、畏光、嘔吐、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Kcrnig征和Brudzinski征陽性)、失語,共濟失調、眼源性麻痹、肌陣攣、癲癇。
8.吉蘭-巴雷綜合徵
吉蘭巴雷綜合徵的特徵是迅速發展的不可逆轉的進行性癱瘓,常從下肢無力開始。逐漸進展為對稱性癱瘓.有時可損害腦神經,引起吞咽困難、構音困難等。呼吸肌麻痹可呈致命性。還可引起短暫性感覺錯亂、直立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出汗以及胃腸和膀胱功能障礙。
9.頭外傷
腦損傷可引起癱瘓,導致腦水腫,顱內壓增加,發生突然。因損傷不同,其部位和特徵也不同。其他相關表現不一,包括感覺錯亂、感覺喪失、頭痛、視物模糊或復視、噁心、嘔吐或局部神經受損。
10.偏頭痛
偏頭痛為單側搏動性頭痛,早期可出現輕偏癱、暗點、感覺異常、意識模糊、眩暈、畏光以及其他短暫性症狀.疼痛減輕後以上症狀仍可持續。
11.多發性硬化
多發性硬化晚期可出現癱瘓。癱瘓從單癱發展為四肢麻痹,再進展為持續性癱瘓。大多數患者早期可出現視力或感覺障礙(感覺異常),晚期可出現肌無力,痙攣狀態、反射亢進、意向性震顫、步態共濟失調、吞咽困難、構音困難、陽痿、便秘、尿頻、尿急、尿失禁等。
12.重症肌無力
重症肌無力表現為部分肌群的肌無力及易疲勞,甚至癱瘓。早期可為短暫性癱瘓,隨著疾病的進展,可發展為持續性癱瘓。其他表現可因受累神經肌肉的不同而不同,如閉眼困難、上瞼下垂、復視、面部運動減少、吞咽困難、鼻音、鼻反流。頸部肌肉無力可引起下頜下垂。呼吸系統受累可引起呼吸困難、淺呼吸以及發紺。
13.神經梅毒
神經梅毒晚期可出現不可逆性癱瘓,其他晚期表現還可出現痴呆、腦神經受累、痙攣及反射異常。
14.帕金森病
震顫、運動遲緩、鉛管或齒輪樣強直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現。過度強直可進展為四肢癱瘓。經過治療後癱瘓可好轉。
15.外周神經受損
外周神經中度損傷可引起神經支配的區域運動及感覺功能喪失,可出現肌肉鬆弛、萎縮、反射消失。若橫斷為不完全性,癱瘓為暫時性。
16.周圍神經病
周圍神經病可引起肌無力,導致鬆弛性癱瘓和肌肉萎縮。伴隨表現還包括感覺異常、振動感覺喪失、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痛、皮膚改變、如無汗症。
17.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可引起隱匿性、持續性、遲緩性癱瘓.以及反射減退。感覺功能亦可受損,但多為失去隨意肌肉控制。
18.脊髓損傷
完全脊髓橫斷損傷可引起損傷平面以下持續性痙攣性癱瘓,脊髓體克恢復後反射異常可好轉。部分脊髓橫斷損傷因損傷部位及程度不同,致癱瘓及感覺異常不同。
19.脊髓腫瘤
脊髓腫瘤可引起受累神經支配區域輕癱、疼痛、感覺異常以及感覺喪失。最終。可出現痙攣性癱瘓,伴深反射亢進(馬尾部腫瘤導致反射減退)以及尿失禁。若不治療,癱瘓可為持續性。
20.腦卒中
腦卒中(包括腦梗死或腦出血)累及運動皮質可出現對側輕癱或偏癱。起初為漸進性,癱瘓可為暫時性或持續性。其他伴隨症狀和體徵包括頭痛、嘔吐、痙攣、意識障礙、精神敏度下降、構音困難、吞咽困難、對側感覺異常或感覺喪失、失用症、失認症,視力損傷、情緒不穩定,胃腸及膀胱功能障礙。
21.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潛在致命性疾病,可引起突發短暫性癱瘓,隨著水腫減退可緩解,若合併組織損傷,可進展為持續性癱瘓。其他急性表現包括中度頭痛、瞳孔散大、畏光、失語症、意識喪失、頸項強直、嘔吐、抽搐。
22.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為脊髓退化性疾病,可引起節段性輕癱.導致四肢鬆弛性癱瘓,反射消失,頸肩部及上肢痛覺及溫度覺喪失。
23.胸主動脈瘤
胸主動脈動脈瘤破裂致脊髓動脈損傷,可導致突發短暫性雙側癱瘓。重度胸痛,並向頸胸背部及腹部放射,胸部撕裂感為其顯著表現。伴隨表現還包括暈厥、面色蒼白、出汗、呼吸困難、心動過速,發紺、舒張期心臟雜音、橈動脈或股動脈搏動突然消失、四肢血壓不一。患者呈休克表現.但收縮壓正常或有所升高。

檢查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包括:
1.顱底部攝片、CT及MRI等檢查。
2.腦脊液檢查、肌電圖檢查。
3.胸透、心電圖、超音波檢查。

鑑別診斷

判定癱瘓時應首先排除某些疾病導致的運動受限,如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肌強直或運動遲緩、或因肢體疼痛不敢活動等。必須首先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將病變定位於神經肌肉系統的特定水平,才能確定肌無力的病因,肌無力分布對神經根病,神經叢病及周圍神經病,以及神經源性與肌源性病變的鑑別頗有裨益。

治療原則

按病因診斷針對導致隨意運動障礙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癱瘓患者易出現長期不活動所引起的併發症,故應定期改換姿勢,進行皮膚護理及胸部物理治療。一定活動範圍的運動可保持肌張力,夾板的套用可防止攣縮,踏腳板或其他器械可預防足下垂。若腦神經受累,患者可出現咀嚼或吞咽困難,給予流食或軟食,準備好吸痰器以防誤吸。重度癱瘓患者給予管飼或胃腸道外營養。癱瘓伴視力障礙者離床活動易發生危險,故囑其活動時可呼叫幫助。必要時,可進行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