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癱瘓

面神經癱瘓

面神經癱瘓,簡稱面癱,學名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西醫治療方法有伽馬刀,中醫治療一般建議採用三位一體綜合療法

中醫治療,臨床表現,檢查,靜止檢查,運動檢查,治療,針灸治療,膏藥治療,食療,護理,穴位按摩,自我按摩,

中醫治療

Bell的面癱的誘因主要有2個:1是疲勞,2是面部及耳後受涼後出現面神經麻痹。也有認為在於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還有病毒引起的神經病變。如流感病毒,水痘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造成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症。
現代中醫治療面癱成果
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會面癱治療中心史體心主任研究認為:面神經麻痹即面癱的治療中醫一定要“化瘀、通絡、營養”三管齊攻,其科研成果化瘀通絡湯歷史性的解決突破了治療癱瘓病關鍵性神經細胞再修復再生長的瓶頸。內服加外用才能真正管
化瘀通絡湯中的太白七藥,生長於海拔3700多米的藥谷太白山,大多生長於千年古柏或萬年巨石上的植物或地衣體,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滋潤出神奇的罕見的藥材。就說“金刷把”這味藥,長在海拔3100---3700米的高山樹幹基部,罕見。能強筋壯骨、養心安神、收斂固澀,對於脊髓外傷等效果極佳。假若你拿那么一絲絲金刷把投入一瓶酒中,迅即酒全部被染紅。可見其純正與強效!臨床驗證比藏紅花活血功能強6—8倍!近幾年受到中外醫藥專家高度關注。再如“鳳尾七、頭髮七、牛毛七、扭子七、老龍衣”等等,這些奇特的藥都含有特殊的肽類、皂類、鞣質、膽鹼、揮髮油等,穿透力、親和力是一般平原藥物無可比擬。臨床驗證含有治療癱瘓病的關鍵性的神經胚芽促生素,能充分地疏通脈絡、填精補髓、促進神經元生長發育和修復受損之神經細胞

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檢查

靜止檢查

莖乳突:檢查莖乳突是否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是否疼痛。
額部:檢查額部皮膚皺紋是否相同、變淺或消失,眉目外側是否對稱、下垂。
眼:檢查眼裂的大小,兩側是否對稱、變小或變大,上眼瞼是否下垂,下眼瞼是否外翻,眼瞼是否抽搐、腫脹,眼結膜是否充血潰瘍,是否有流淚、乾澀、酸、脹的症狀。
耳:檢查是否有耳鳴、耳悶聽力下降
面頰:檢查鼻唇溝是否變淺、消失或加深。面頰部是否對稱、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覺發緊、僵硬、麻木或萎縮。
口:檢查口角是否對稱、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腫脹,人中是否偏斜。
舌:檢查味覺是否受累。

運動檢查

抬眉運動:檢查額枕肌額腹的運動功能。重度患者額部平坦,皺紋一般消失或明顯變淺,眉目外側明顯下垂。
皺眉:檢查皺眉肌是否能運動,兩側眉運動幅度是否一致。
閉眼:閉眼時應注意患側的口角有無提口角運動,患側能否閉嚴,及閉合的程度。
聳鼻:觀察壓鼻肌是否有皺紋,兩側上唇運動幅度是否相同。
示齒:注意觀察兩側口角運動幅度,口裂是否變形,上下牙齒暴露的數目及高度。
努嘴:注意觀察口角兩側至人中的距離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狀是否對稱。
鼓腮:主要檢查口輪匝肌的運動功能。

治療

面癱
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採用針灸、貼藥、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藥、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藥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藥定庫中的瑰寶。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藥、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藥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所以面癱最好以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藥物或電針。

針灸治療

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鐘。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膏藥治療

中藥外用的一種,古稱薄貼,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塗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主要用來治療瘡癤、消腫痛、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早在久遠的年代,我國醫學家就有言曰:"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膏藥如面癱康,用來治療面癱效果好,方便省時,成本低,是治療面癱的重要方法。

食療

中醫認為面癱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襲,或風熱、風痰、瘀血阻滯經脈,氣血失和,引起筋肌弛緩不收。若早期重視中藥加針灸療效佳良。西醫則主張早期套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類藥物。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在進行醫生定出的治療方案下,可以配合科學的飲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輔助治療面癱。可選擇如下食療方法:
1、防風粥: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溫服。該方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於不粘手時,即成該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於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乾微渴等症有效。
3、川芎白芷水燉魚頭: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該方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
4、薑糖蘇葉飲: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鐘。該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症。
5、大棗粥: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該方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虛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
6、參枸蓮蓉湯:白人參,枸杞子,葡萄乾各2克,蓮子肉,山藥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2枚,煎湯取藥汁服,口服2—3次。該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功效。
7、生地蠍子湯:以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隻、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其中全蠍為治風要藥和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各藥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病人尤其是素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孕婦慎用。
8、參芪烏雞湯: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只除去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該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偏,適宜恢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使用。 另外,當症狀穩步改善後,病人尚可咀嚼口香糖(香口膠),雙側均可,而以患側為主。通過主動鍛鍊相關筋肉,促進功能恢復。

護理

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藥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面癱患者治療過程中注意事項
⑴ 治療期間,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藥,熱性食物,煙,羊肉、狗肉,帶魚,白酒、大蒜、大蔥、海鮮、麻辣火鍋、濃茶咖啡等。
⑵ 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黃豆製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棗等。
⑶ 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並加足底按摩。
⑷ 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⑸ 功能性鍛鍊如: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等。
⑹ 用毛巾熱敷,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部保暖。
⑺ 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鍊,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保證充足睡眠。
⑻ 每天堅持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

1. 預備式:坐位或仰臥位,一手心與另一手背相重疊。輕放在小腹上,雙眼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養1~2分鐘。
2. 揉按四白穴:用雙手食指指腹放在同側四白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3. 揉按陽白穴:用雙手食指指腹放在同側陽白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4. 按揉太陽穴:用雙手食指或中指分別按於同側太陽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5. 揉按翳風穴:用雙手食指分別按於同側翳風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6. 點揉牽正穴:用癱肌側的食指按在同側的牽正穴上,適當用力點揉0.5~1分鐘。
7.揉按顴髎穴:用雙手分別按在同側顴髎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8. 掐揉人中穴: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適當用力掐揉0.5~1分鐘。
9. 按揉地倉穴:用雙手食指指腹分別按在同側地倉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10. 按揉風池穴:用雙手大拇指指端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四指分別附於頭兩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11. 掐壓合谷穴:用一手拇指按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餘四指置於掌心,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由輕漸重掐壓0.5~1分鐘。
12.拿捏癱肌:用一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對合用力,拿捏面部癱肌0.5~l分鐘。
13. 按摩癱肌:用一手手掌緊貼癱肌作環形按摩動作 0.5~1分鐘,以局部發熱為佳。
面癱病人可每日早晚各做1次按摩,同時用濕熱毛巾敷患側面部。另外,還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在急性期尤其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勞和寒冷刺激。

自我按摩

1.準備。取臥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頭靠牆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按摩前先做熱敷或中藥煎湯(桂枝9克,防風9克,蘇葉9克)浸濕毛巾熱敷。謹防藥液誤入眼內。
2.輪刮眼瞼。以兩手食指及中指的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眼內眥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瞼各50次,然後輕揉眼皮20-30轉。
3.指擦鼻翼。以兩手食指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香穴50次,在該穴處輕按揉1-2分鐘(迎香穴在鼻翼旁開0.5公分)。指端按壓由輕漸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點捻四白穴。該穴在眶下孔凹陷處,瞳孔直下。以食指為術端捻四白穴,邊捻邊漸施壓力。持續1-2分鐘。
5.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同側手之大魚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口角旁開0. 5公分),往返50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