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大同都衛。治牡羊城。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更名山西行都指揮使司。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領二十六衛,宣府左、右,萬全左、右,懷安五衛,改屬萬全都指揮使司。後領十四衛,屬於後軍都督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西行都指揮使司
- 別名:山西行都司
- 行政區類別:行都指揮使司
- 所屬地區:明朝山西
- 下轄地區:大同五衛
- 政府駐地:大同
- 地理位置: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北部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大同都衛。治牡羊城。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更名山西行都指揮使司。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領二十六衛,宣府左、右,萬全左、右,懷安五衛,改屬萬全都指揮使司。後領十四衛,屬於後軍都督府。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大同都衛。治牡羊城。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更名山西行都指揮使司。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領二十六...
山西都指揮使司,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 山西都指揮使司生平 編輯 山西都指揮使司,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置山西等處行中...
都指揮使司是官署名,簡稱都司,屬於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地方設定的軍事機構,類似我國現代的軍區...
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明朝五個行都指揮使司之一,在河西走廊設定的行政區劃。 元朝甘肅等處行中書省,治甘州路。洪武五年(1372年)十一月置甘肅衛。二十五年(1392年...
行都司,明朝時期的官署名稱。明朝陝西、山西、福建、湖廣、四川行都指揮使司的簡稱。詳見“行都指揮使司”。 ...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置西安行都衛指揮使司於河州(今甘肅臨夏縣)。翌年改稱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參見“行都指揮使司”。 ...
都衛指揮使司,古代官署名。明初於各省置,掌一方軍政。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俱改為都指揮使司或行都指揮使司。 ...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是明朝在東北地區西部設立的軍政機構,範圍為今河北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西北部。大寧都司寧王以“就藩大寧。大寧在...
福建行都指揮使司,明朝五個行都指揮使司之一。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在建寧府置建寧都衛。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為福建行都指揮使司。東南距布政司(福州府...
元朝羅羅、蒙慶等處宣慰司,治建昌路,屬雲南行省。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罷宣慰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九月置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治建昌衛。領五衛、八所、四...
四川都指揮使司是官署名,簡稱四川都司,屬於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四川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四川都指揮使司與四川行都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同是四川“自然境”之內...
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簡稱“烏思藏都司”,是中國明朝對今西藏自治區除昌都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錫金、不丹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洪武五年(1372)烏思藏內附,六...
明朝永樂皇帝於藏曆第七繞迥火豬年(1407年)封賜西藏館覺頭目南葛堅贊為朵甘衛都指揮使的銀印。印文為九疊篆體,三行,從右至左。原件9.4X 9,4厘米,拓印,...
七年於河州設西安行都衛指揮使司。八年改都衛為都司﹑行都衛為行都司﹐以杭州為浙江﹑燕山為北平﹑青州為山東﹑西安為陝西﹑太原為山西﹑武昌為湖廣﹑定遼為...
巡撫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撫轄兩布政使地,如正統年間山西和河南巡撫。...都指揮使司方面,明朝共有16個都司、5個行都司、2個留守司。16個都司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