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行都指揮使司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是明朝在東北地區西部設立的軍政機構,範圍為今河北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西北部。大寧都司寧王以“就藩大寧。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統塞上九十城,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永樂元年廢棄,後逐漸為蒙古占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平行都指揮使司
  • 別名:北平行都司
  • 行政區類別:行都指揮使司
  • 所屬地區:京師北直隸
  • 下轄地區:大寧衛
  • 政府駐地:大寧衛,後遷保定府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

建制沿革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 本大寧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寧衛。)二十一年七月更名。永樂內遷前,北平行都司前後共設立過21實土衛、2實土守御千戶所、4王府護衛。靖難兵變,朱棣以“大寧軍馬牽制吾後”,首攻大寧。攻下大寧城之後,“撥大寧之眾及寧王權皆回北平”,大寧徒有空城。永樂元年三月復故名,僑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虛。景泰四年,泰寧等三衛乞居大寧廢城,不許,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順後,遂入於三衛。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氣候不是放棄原因,俄國人在當時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依然為沙皇俄國擴大版圖;清廷在蒙德極小期還在漠南歸化城屯田(1692)。當時大寧三都督領兵在外,燕兵怕寧國奪回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後重新設防,威脅北平(今北京城)的後路,所以乾脆燒了了事。沒想到寧國軍之後兵變降燕。“殿下謂臣曰:自兵燹後,諸書皆不存,獨此稿因在雷壇內尚在。”似乎燕兵曾火燒大寧,或者交戰中起火,而雷壇(寧王好道教)沒有被燒毀。
永樂元年內遷保定,朱棣雄才大略,自然知道大寧的重要性,他在永樂八年第一次北征時對金幼孜等人說:“今滅此殘虜,惟守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則邊境可永無事矣。”但他還是覺得撤漠南諸衛集中兵力消滅北元才是一勞永逸,何福曾請求朱棣復置東勝衛,但朱棣仍然不以為然,只在此年九月給何福的批覆中寫道:“爾奏欲立東勝衛,此策甚喜,須俟鎮虜、定邊,諸衛皆定然後立之,則永遠無虞。”朱棣認為設定衛所是要等到明軍消滅嶺北行省的殘元勢力繼承確定元朝的北方邊界後再辦的事情,但是由於明成祖突然死在了北伐的路上,當年洪武帝在漠南設定的諸衛所皆未來得及恢復。

行政區劃

大寧衛(元大寧路,治大定縣,屬遼陽行省。)洪武十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尋廢。二十年八月置衛。九月分置左、右、中三衛,尋又置前、後二衛。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後三衛為營州左、右、中三護衛。永樂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衛於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寧王府建於此,永樂元年遷於江西南昌。南有土河。東南有大鹼場。東北有惠和縣,又有武平縣。東有和眾縣。元俱屬大寧路,洪武中俱廢。)
新城衛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裕衛:在寧城甸子鎮。
富峪衛本富峪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為衛。永樂元年二月徙置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會州衛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南有冷嶺。西北有馬孟山,廣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漌河,又南入於遼水。)距行都司里。
應昌衛,洪武二十二年七月,在今達來諾爾湖畔設應昌衛(應昌城)。
榆木衛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距行都司里。
全寧衛(元全寧路,直隸中書省。)洪武中廢。二十二年四月置衛。永樂元年廢。(有潢河,又有黑龍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營州左屯衛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樂元年三月徙治順義縣,屬大寧都司。(南有塔山。)距行都司里。
營州右屯衛(元建州,屬大寧路。)洪武中,州廢。二十六年二月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治薊州,屬大寧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營州中屯衛(元龍山縣,屬大寧路。)洪武中,縣廢。二十六年二月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治平谷縣西,屬大寧都司。(南有榆河。)距行都司里。
營州前屯衛(元興州,屬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屬北平府。五年七月廢。二十六年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治香河縣,屬大寧都司。(西有新開嶺。南有老河,源出馬孟山,流經此,又經行都司城南,東北入於潢河。西南有興安縣,元屬興州,順帝後至元五年四月廢。)距行都司里。
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樂元年三月徙治三河縣,屬大寧都司。距行都司里。
興州左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玉田縣,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興州右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遷安縣,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興州中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良鄉縣,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興州前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豐潤縣,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興州後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三河縣,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開平衛(元上都路,直隸中書省。)洪武二年為府,屬北平行省,尋廢府置衛,屬北平都司。永樂元年二月徙衛治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四年二月還舊治。宣德五年遷治獨石堡,改屬萬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備於此,後廢。(西北有臥龍山。南有南屏山,又有灤河。東北有香河,又有簸箕河、閭河,西南有兔兒河,下流俱合於灤河。又東有涼亭、沈阿、賽峰、黃崖四驛,路接大寧、古北口;西有桓州、威虜、明安、隰寧四驛,路接獨石。俱洪武中置,宣德後廢。又西北有寧昌路,東北有應昌路,北有泰寧路,又有德寧路,元俱直隸中書省。西有桓州,元屬上都路。洪武中皆廢。)距北平都司里。
開平左屯衛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營。永樂元年廢。距都司里。
開平右屯衛洪武二十九年置於軍台。永樂元年廢。距北平都司里。
開平中屯衛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永樂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隸後軍都督府。尋徙治灤州西石城廢縣。距都司里。
開平前屯衛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嶺。永樂元年廢。距北平都司里。
開平後屯衛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永樂元年廢。距北平都司里。
泰寧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設衛,地在元泰州(今吉林省眺安縣)一帶。永樂元年廢。
朵顏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設衛,在額克多延溫都兒(今內蒙占扎貴特旗北),溯兒河(今內蒙古興安盟境內綽爾河,和田清認為即今挑兒河上游支流鳥蘭灰河)一帶。永樂元年廢。
福余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設衛,在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附近的瑚裕爾河流域。永樂元年廢。
興和守御千戶所(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十月改為興和路。)洪武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後,府廢。三十年正月置所。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二十年為阿魯台所攻,徙治宣府衛城,而所地遂虛。(東北有凌霄峰。南有威遠川。西有魚兒濼。又西有集寧路,元直隸中書省。西北有寶昌州,元屬興和路。又有高原縣,元為興和路治。洪武中俱廢。)距北平都司里。
寬河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遵化縣,仍屬大寧都司。又僑置寬河衛於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東南有寬河,一名豹河,下流經遷安縣西北,又東合於灤河。)距北平都司里。
宜興守御千戶所(元宜興縣,屬興州。致和元年八月升為宜興州。)洪武二年兼置衛,屬永平府。三年三月屬北平府。六月改衛為守御千戶所。五年七月,州廢,存所。永樂元年,所廢。距北平都司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