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東南亞國家)

馬來西亞(東南亞國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來西亞(Malaysia),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馬來西亞人口3268萬,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占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占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併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施馬來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

2018年5月9日,反對陣營希望聯盟贏得大選,終結了執政國民陣線長達60年的管治。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行政區劃,行政劃分,國家首都,國家象徵,人口民族,人口統計,生命統計,政治,政治體系,國家憲法,統治者會議,立法機構,司法機構,行政機構,選舉政黨,國家政要,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外貿易,文化,風俗,服飾,美食,語言,宗教,節日,軍事,國防,軍力,交通,公路,鐵路,水運,空運,社會,教育,科技,衛生,社保,媒體,體育,民生,治安,其他,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旅遊,

歷史沿革

主詞條:馬來西亞歷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國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國。
從7世紀到14世紀,三佛齊的影響力也延伸至馬來半島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
直到14—15世紀,三佛齊覆滅後不久,10世紀傳入的伊斯蘭教才在馬來半島奠定根基。這個地區分裂成眾多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蘇丹國,其中最突出的是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馬六甲王國。馬六甲王國姜乎束碑覆滅後,末位蘇丹兒子建立了柔佛王國。當時馬來群島分裂為眾多小國家,包括亞齊、汶萊、柔佛、霹靂、萬丹、日惹、吉打、雪蘭莪、蘇祿和登嘉樓等。
16世紀末以後,歐洲商人在馬來西亞發現發現了不同的資源,如錫礦胡椒金礦等,歐洲殖民勢力繼續在這個區域設再訂只擴張。各蘇丹國國勢虛弱為從其它地區人民移入這些馬來故土創造了條件。布吉人在1699年刺殺了柔佛末位馬六甲血統蘇丹,控制了柔佛和雪蘭莪,米南加保人也遷入馬來亞並建立了森美蘭。柔佛的覆滅在馬來半島上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霹靂成為蘇丹國中的領導者。暹羅的大城王國將北部的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變成自己的屬國。
18世影察紀,第一批外來移民湧入馬來西亞,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華人
1942年至1945年,馬來亞被日本占領,激起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西亞共產黨在英軍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游擊戰。
1945年日本投降後,馬共開始轉為進行反英殖民活動,進行罷工、罷課,與英殖民政府關係日益緊張。1948年6月,霹靂和豐有三名歐洲籍的園丘主管被殺害,英殖民政府宣布馬共等多個左冀政黨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馬共從和平鬥爭轉為武裝鬥爭,再次走進森林展開游擊戰,全馬進入緊急狀態。1949年,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後改名馬來亞人民解放軍)成立,游擊戰一直堅持到1960年代,之後漸漸退守於馬泰邊境的森林之中。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加上中國停止輸出革命,斷絕一切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援助,停止武器和糧食支援。失去了中國的援助之後,馬共相繼放下武槓鍵全器向東南亞各國政府投降。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
1959年6月3日,英屬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屬砂拉越和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州)也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三者自治時期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經多次爭論對抗,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政府的目標是“2020宏願”,讓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端霉習為先進國家。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相鄰。
馬來西亞國家地圖馬來西亞國家地圖

地形地貌

地形主要是平原,地面平坦、起伏較小。
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其主幹山脈蒂迪旺沙山脈將半島分成了東西海岸;沙砂的沿海多為平原,內地多為森林覆蓋的丘陵和山地,克羅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將沙巴分成東西海岸。
馬來西亞最高峰是高達4101米的京那巴魯山

氣候特徵

馬來西亞位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年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月至6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兵旬紋平原為25℃~30℃。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大國,因過度開採,產量逐年減少。石油儲量豐富,此外還有鐵、金、、煤、鋁土、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原始森林中,棲息著瀕於絕跡的異獸珍禽,如善飛的狐猴、長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猩猩等等,鳥類、蛇類、鱷魚、昆蟲等野生動物數量也很多。蘭花、巨猿、蝴蝶被譽為馬三大珍寶。

行政區劃

行政劃分

馬來西亞分為13個州,包括在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登嘉樓,以及沙巴砂拉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布城

國家首都

首都吉隆坡,人口約167.4萬人(2011年7月,馬統計局),面積達243平方公里。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雙塔高達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熱鞏拒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吉隆坡吉隆坡
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於吉隆坡以南25公里處,面積達49平方公里。總理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

國家象徵

馬來西亞國家象徵
國旗
馬來西亞國旗——輝煌條紋馬來西亞國旗——輝煌條紋
馬來西亞國旗又被稱為“輝煌條紋”。旗幟自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時正式開始啟用。
國徽
馬來西亞國徽馬來西亞國徽
馬來西亞國徽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域。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亞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
國歌
馬來西亞國歌《Negaraku》馬來西亞國歌《Negaraku》
歌名:Negaraku(馬來文),中譯《我的祖國
國花
馬來西亞國花朱槿花馬來西亞國花朱槿花
木槿(又稱大紅花、扶桑)
國鳥
馬來西亞國鳥馬來犀鳥馬來西亞國鳥馬來犀鳥
馬來犀鳥(拉丁學名:Buceros rhinoceros)

人口民族

人口統計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8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238.5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其他人口占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習慣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2/3。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他們被統稱為Orang Asli。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生命統計

2017年,馬來西亞人口平均壽命為74.8歲,女性預期壽命較新生男性長;同年逝世人口中,死因主要有缺血性心臟病13.2%、肺炎12.5%、腦血管疾病6.9%、交通事故5.4%、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2.2%。

政治

政治體系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國家最高法律是馬來西亞聯邦憲法。聯邦憲法將國家的最高權力分成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個部分。三權分立既出現於在聯邦層面,也出現於在州的層面,各州都在聯邦憲法之下擁有自己的州憲法。
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總理。君主即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是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形式上擁有國家最高權力,但實權在馬來西亞內閣。馬來西亞內閣是馬來西亞政府的行政部門,由馬來西亞總理所領;馬來西亞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法院是司法系統里最高的機構及最後的抗訴法院。

國家憲法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將1957年頒布的《馬來亞憲法》改名為《馬來西亞憲法》,此後多次修訂。憲法規定,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為國家最高領導者、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解散國會等權力。1993年3月,馬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王室最高領導者的法律豁免權等特權。1994年5月修改憲法,規定元首必須接受並根據政府建議執行公務。2005年1月,國會下議院再次通過修憲法案,決定將各州的水供事務管理權和文化遺產管理權移交中央政府。
第16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阿都拉第16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阿都拉
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賦予權力予馬來西亞國家元首保護馬來人和其他土著特殊地位的責任。具體來說,是指在國家元首認為合理的情況之下,有權確保公共服務、高等教育機構保留名額給馬來人與沙砂土著。此外,當國家元首認為合理的情況之下,國家元首也有權執行在獎學金、準證、執照的分配方面,確保馬來人與東馬土著享有固打名額。

統治者會議

統治者會議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世襲王室最高領導者即蘇丹或拉惹,以及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
統治者議會的職能是在9個州中輪流選舉產生元首和副元首;審議並頒布國家法律、法規;對全國性的伊斯蘭教問題有最終裁決權;審議涉及馬來族和沙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殊地位等重大問題。未經該會議同意,不得通過有關統治者特權地位的任何法律。總理和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協助會議召開。

立法機構

馬來西亞立法機關被分為聯邦立法機關和州立法機關。
馬來西亞議會,也稱國會,由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它是馬來西亞最高立法機構,但在涉及統治者身份、特權和地位,以及馬來語作為國語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權受到一定限制。議會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舉行會議,上下議院都有權提出法律議案。各項法案在下議院三讀通過後,須交上議院審議三讀通過,然後呈交最高元首批准。上議院擁有法律修改建議權,但無權否決法案,僅能提出修改意見;下議院有權修改、贊同或否決上議院的法案修正案。法案經兩院通過後,將呈送最高元首御準。最高元首同意並在議案上蓋章後,議案成為正式法律,並將刊登在政府憲報上。
  •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是國家權力象徵,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由9個州的君主輪流擔任。最高元首由1名副最高元首輔佐,副元首在最高元首缺席期間代理元首工作。最高元首的立法權體現於在議會通過的法案的批准和簽署,且擁有行使召開、解散或拒絕解散議會的權力。最高元首是蘇丹阿都拉(Sultan AbdullahSultan Ahmad Shah),2019年1月24日被遴選。
  • 上議院(Dewan Negara):議席共70個,其中26名議員由全國13州的州立法機構選舉中各產生兩名,另外44名議員由最高元首根據內閣推薦委任。上議員通常任期為三年,至多連任兩屆且其任期不受下議院解散的影響。上議院設正副主席各1人,均從上議員中選舉產生。截至2015年6月6日,上議院共有議員62名,空缺8名。現任上議院主席維納斯瓦蘭,2016年4月26日就任。
  • 下議院(Dewan Rakyat):議席共222個,由馬來西亞選舉產生,通常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下議院議員不能兼任上議員。下議院設正議長1人,議長可從議員或非議員中選舉產生,主要職責是確保會議遵循議會常規順利進行;副議長2人,只能從議員中選舉產生。現任下議院議長為莫哈末·阿里夫,副議長是倪可敏和莫哈末·拉昔,2018年7月16日就任。
州立法機關與聯邦立法機關稍有不同,由各州君主和州議會組成,實行一院制,各州議會議員由各自的州立法機構選舉中各產生。

司法機構

馬來西亞有三類司法系統,即民事法庭、伊斯蘭法庭和特別法庭。
馬來西亞法院機構體系馬來西亞法院機構體系
民事法院結構可分為高等法庭及低等法庭。低等法庭由推事庭及地方法庭組成,而高等法庭則由高庭(馬來亞高級法院和婆羅州高級法院)、抗訴庭及聯邦法院組成。1985年後聯邦法院成為馬來西亞最高的法庭,之前其判決是可抗訴到倫敦樞密院。伊斯蘭法院受案範圍僅限於家事法及宗教信仰;特別法庭專門審理涉及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民刑事案件。
現任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是東姑麥文;總檢察長為湯米湯姆斯(Tommy Thomas)。

行政機構

馬來西亞內閣是聯邦政府行政部門,由馬來西亞總理領導。內閣成員必須由國會產生,而下議院中得到最多支持的議員會被推舉為總理,最高元首再根據總理建議委任內閣正副部長。類似的,各州的州內閣從各州州立法議會選舉中產生,由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領導,成員由各州君主根據州務大臣推薦委任。
根據第14屆馬來西亞選舉結果,聯邦政權由希望聯盟及其政黨夥伴贏得,它取得222國會議席中的121議席,成為執政黨;至於州政權,希望聯盟執政8州(柔佛、馬六甲、森美蘭、雪蘭莪、霹靂、檳城、吉打、沙巴);國民陣線執政1州(彭亨、玻璃市、砂拉越);伊斯蘭黨則執政2州(吉蘭丹、登嘉樓)。這是馬來西亞反對黨首次贏得大選。

選舉政黨

主詞條:馬來西亞政黨
根據憲法,馬來西亞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但實際實行的卻並非典型的多黨制,而是一種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註冊政黨有40多個,主要陣營有:

國家政要

總理
2020年2月29日,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宣布穆希丁·雅辛為候任的第8任馬來西亞總理。
副總理
旺·阿茲莎,2018年5月21日宣誓就任,成為第一位馬來西亞女性副總理。

經濟

綜述

主詞條:馬來西亞經濟
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的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先後提出了“新經濟政策”、“2020宏願”、“國家發展政策”、“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計畫。
2007年後,推出馬來西亞依斯乾達北部經濟走廊東海岸經濟區沙巴發展走廊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等大型發展計畫,以刺激經濟發展和實現未來經濟轉型。
吉隆坡穩定的巨觀經濟環境,維持在或低於3%的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外匯儲備充足、外債少。主要的股票市場是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Bursa Malaysia Berhad)以及MASDAQ(科技股市)。
馬來西亞貨幣—令吉馬來西亞貨幣—令吉
馬根據自身具體經濟狀況每五年出台經濟發展計畫,即馬來西亞計畫,俗稱五年計畫。第一個大馬計畫始於1956年。2015年,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畫(Eleventh Malaysian Plan, 2016—2020),主題是“以人為本的成長”,擬通過提高生產力、創新領域、擴大中產階級人口、發展技能教育培訓、發展綠色科技、投資有競爭力的城市等六大策略出發,增加國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培養具備先進國思維的國民。該計畫是邁入“2020年宏願”前的最後一個五年計畫,計畫總體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在2016年至2020年間每年增長介於5至6%,使人均收入年增7.9%,在2020年達到1萬5690美元,成為先進經濟體。
馬來西亞巨觀數據:
  • 國內生產總值:12298億馬幣(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人均GDP約為37974馬幣;
  • 產業結構:2017年,馬來西亞投資總額為3421.9億馬幣;消費總額9130.7億馬幣;出口總額為9354.9億馬幣。農業、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在GDP中所占比例分別是7.8%、7.9%、23.0%、4.5%和55.5%;
  • 國家預算收支:2017年,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財政收入2204馬幣,支出2607馬幣,財政赤字403億馬幣;
  • 國際儲備:1014億美元(截至2018年底);
  • 通貨膨脹率:1%(2018年);
  • 全國失業率:3.3%(2018年);
  • 主權信用評級:截至2017年12月6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A-”,展望為穩定。截至2018年2月20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A3”,展望為穩定。截至2018年5月11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A-”,展望為穩定。
經濟強項領域:
  • 是全球第二大棕油及相關製品生產國;
  • 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
  • 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第一產業

2018年,馬來西亞農業產值為955.5億馬幣,同比下降0.4%,占GDP的7.8%。馬來西亞農產品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棕櫚油、橡膠、可可、稻米、胡椒、菸草、鳳梨、茶葉等。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為581萬公頃,同比增長1.3%;原棕油產量為1992萬噸,同比增長15%。截至2016年底,棕油儲量為166.7萬噸,同比減少36.7%。馬來西亞棕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僅次於印尼,為世界第二大生產國和出口國。馬來西亞橡膠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天然橡膠產量為74萬噸,進口量為109.5萬噸,其中40.3%來自於泰國;出口119.4萬噸,其中73.3%出口到中國。

第二產業

2018年,馬來西亞採礦業產值969.7億馬幣,同比下降1.5%,占GDP的7.9%。馬來西亞採礦業以開採石油、天然氣為主。2015年,馬來西亞日產原油69.3萬桶,出口額達261億馬幣;全年天然氣開採量682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出口2510萬噸,占天然氣出口的95%,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馬來西亞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管理及開採主要掌握在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手中,2017年該公司在《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184位,全年營業收入494.8億美元,實現利潤40.9億美元。
2018年,馬來西亞製造業產值為2833.4億馬幣,同比增長5.0%,占GDP的23.0%。製造業是馬來西亞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主要產業部門包括電子、石油、機械、鋼鐵、化工及汽車製造等行業。
2018年,馬來西亞建築業產值558.4億馬幣,同比增長4.2%,占GDP的4.5%。

第三產業

2018年,馬來西亞服務業產值為6830.8億馬幣,同比增長6.8%,占GDP的55.5%。服務業是馬來西亞經濟中最大的產業部門,吸收就業人數占馬來西亞雇用員工總數的60.3%。其中,旅遊業是服務業的重要部門之一。2018年,馬來西亞吸引遊客2583萬人次,主要來自新加坡(1061.5萬人次)、印尼(327.7萬人次)、中國(294.4萬人次)、泰國(191.4萬人次)、汶萊(138.2萬人次)、和韓國(61.7萬人次)。

對外貿易

2015年主要出口市場為新加坡、中國、日本,主要進口來源國為中國、新加坡、美國。
為世界第18大貿易國。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菸草和燃料等。
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林吉特)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總額
12688
13096
13686.8
14491.5
13909.8
進口額
5742
6074
6486.4
6830.2
6511.3
出口額
6946
7022
7200.4
7661.3
7398.5
出超
1204
948
714
831.1
887.2

文化

風俗

稱呼
同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為稱呼用途。馬來人名字的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兩者之間隔著“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時會省略。
馬來西亞風光馬來西亞風光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擁有馬來西亞封銜(常見的如拿督丹斯里等)的人可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
見面禮
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餐桌上通常有個水壺,其用途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餐前及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拜訪
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會被認為對他們不敬。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服飾

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打工族為了工作穿著方便,一般著輕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
馬來西亞多元化馬來西亞多元化

美食

主詞條:馬來西亞菜
多元文化的種族的天然優勢下,造就了馬國擁有許多特殊美食。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菜餚類似,口味較重,多以胡椒咖喱調味。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沙嗲(雞肉、牛肉及羊肉串)、乾咖喱牛肉、馬來糕點、竹筒飯、沙拉囉惹、咖喱雞印度拋餅黃姜飯叻沙海南雞飯Rojak肉骨茶等。

語言

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發生後,馬來語才成為主要語言。然而在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
titletitle
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很少正式使用這個名稱,除非是跟教育有關的討論。馬來西亞式英語(Manglish)也廣泛被使用,它是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方言及泰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
由於馬來西亞華人堅持捍衛華文國小、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民中學華文課程,並有華文報紙與媒體,以及華社組織的支持(華教、華文媒體、會黨合稱馬來西亞華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漢語交談。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場合下,多數的華人慣用混合各種方言、英語與馬來語的“羅惹式華語”。在華文學校、廣播電視、公開正式場合或演說,則使用標準華語。而一些粵語等方言電台如988,MyFM等則會在某些時段說方言,避免各籍貫的華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種方言,也隨著祖先南來,且在馬來西亞繼續流傳。仍為人們所使用的方言,依據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閩清話、興化話、閩南語客家語潮州話粵語海南話、廣西粵語等等。在鄉村地區,同一方言群聚居較多,會有較單一的方言。在市鎮地區,雖有一到兩種強勢方言,但人們中多通曉各種方言,能夠快速轉換對答。
為規範華語使用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於2004年2月13日宣告成立。

宗教

主詞條:馬來西亞宗教
馬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節日

主要節日有:開齋節、農曆新年(即春節)、國慶節哈芝節屠妖節、聖誕節、勞動節、衛塞節、(在任)元首誕辰。

軍事

國防

陸軍的前身是193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組建的馬來兵團。1958年從英國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國家元首是三軍最高統帥。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理任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是軍隊最高指揮官。總司令穆罕默德·安瓦爾上將,2005年4月任職。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10年。
馬來西亞軍隊馬來西亞軍隊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主要是駐守在馬來西亞邊界,特別是於緊急狀態時期對抗游移在馬泰邊界的馬共游擊部隊、防止菲律賓南部的叛亂組織入境以及消滅在馬六甲海峽上進行攫奪活動的海盜。在國際上,馬武裝部隊的主要工作是參於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維和行動。

軍力

三軍總兵力12.95萬人。
陸軍10.5萬人,編成1個軍團司令部、4個師、1個快速反應旅、10個步兵旅、5個炮兵團、4個裝甲團,裝備坦克26輛、裝甲車1100餘輛、火炮400門。
中國為馬來西亞海軍建造的“短劍”號瀕海任務艦中國為馬來西亞海軍建造的“短劍”號瀕海任務艦
海軍1.25萬人,編有兩個海軍司令部,編成10箇中隊,裝備100餘艘艦船,有海軍基地4處。
空軍1.2萬人,編兩個管區(下轄5個營)、12個飛行中隊和支援部隊,有空軍基地3處。另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準軍事部隊20餘萬人。

交通

公路

截至2013年,公路網涵蓋987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21公里。相較於半島,沙砂公路系統較不完善,為此泛婆羅洲大道建設計畫被推出,該大道全長2239公里,橫跨沙砂各城鎮,預計2025年完成。
該國高速公路網路比較發達,主要城市中心、港口和重要工業區都有高速公路連線溝通。高速公路分政府建設和民營開發兩部分,但設計、建造、管理統一由國家大道局負責。最長的高速公路是南北大道,全長800公里,介於泰國邊界與新加坡之間。

鐵路

該國鐵路系統為國營的,分布於半島(東海岸線西海岸線)和沙巴州(沙巴州鐵路)。截至2003年,鐵路總長2267公里。半島的鐵路貫穿馬來半島,和曼谷及新加坡都有連結。2010年,該國公布興建隆新高鐵,將往返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時間大幅降至90分鐘。
大吉隆坡/巴生谷綜合運輸系統大吉隆坡/巴生谷綜合運輸系統
在某些城市有造價相對低廉的鐵路運輸系統,例如在吉隆坡擁有輕快鐵系統(LRT)、捷運系統(MRT)、單軌列車(KL Monorail)。此外,還有連線吉隆坡國際機場和吉隆坡中央車站的吉隆坡機場快鐵(KLIA Ekspres)。

水運

該國內河運輸不發達,而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共有各類船隻1008艘,其中100噸位以上的註冊商船508艘,註冊總噸位175.5萬噸;遠洋船隻50艘。主要航運公司為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2013年該國水運貨物5.06億噸。
此外,該國港口共有19個。主要國際港口有巴生港檳城港柔佛港馬六甲港皇京港丹戎帕拉帕斯港、關丹港、甘馬挽港、古晉港民都魯港和納閩港等。

空運

該國民航公司主要有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馬航)及亞洲航空公司(亞航)。該國共有118座機場,其中38座鋪設硬面跑道。其中國際機場共6座,即吉隆坡國際機場檳城國際機場蘭卡威國際機場哥打基納巴盧國際機場古晉國際機場士乃國際機場,這些機場與其他國內航線機場構成了空運的主幹網路。中國許多航空公司每周也會定期往返兩地。
吉隆坡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

社會

教育

馬來西亞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華文教育較普遍,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2016年成人識字率94.64%,毛入學率71.08%。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1所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1107所鄉鎮圖書館、336所州級/公共/市圖書館、542所專業圖書館、10697所校圖書館及472所學術圖書館。
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
國小:六年制,分為以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國小和以漢語或泰米爾語為主要媒介語的國民型國小。
中學:國立政府中學即國民中學,教學媒介語為馬來文,為五年制。學生在中三報考國中評估考試PMR,中四開始分理、商和文科,並在中五報考高中評估考試SPM。持SPM文憑者需要通過就讀中學預備班或大學先修班後才進入高校。大學先修班分為兩種:中六和Matric預科班,中六報考STPM,預科班以學期鑑定。學生也能夠選擇六年制的華文獨立中學(獨中),主要教學媒介語為漢語,高中分學科上課,部分獨中也開辦技職教育班。獨中生在初三及高三時必須報考獨中統考UEC。此外,學生還可通過如A-Level、大學基礎班、專業文憑等方式進入大學。
高校:分公立(包括公立大學、公立學院和技術職業學院)和私立(包括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私立學院和外國大學分校)。公立的大學和部分學院、私立的大學和大學學院具有頒發本校大專或以上文憑資格。高校所開設課程需經教育部以及國家學術鑑定局雙重核准,後者還負責對課程質量的監督審查。現有公立大學20所、私立大學43所、大學學院10所、私立院校3所(馬來西亞大學列表)。馬高校大多以英文授課,部分私立院校設立了與國際接軌的雙聯課程,引進西方國家高等教育課程,學生畢業可獲頒這些國家高校的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該文憑受到世界多數國家認可。
著名院校在2018年排名情況(資料來源:QS排名網、泰晤士排名網):
2018年馬來西亞著名院校排名一覽
院校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114
351-400
拉曼大學(UTAR)
無數據
501-600
229
601-800
230
601-800
253
601-800
264
601-800
國油科技大學(Petronas)
601-650
601-800
701-750
無數據
701-750
1001+
751-800
無數據
國家能源大學(UNITEN)
無數據
800-1000

科技

2002年開始發展太空計畫,2006年俄羅斯同意一個馬來西亞運輸到國際空間站。政府投資建設衛星通過拉薩衛星計畫。

衛生

馬來西亞實行半公費醫療制度,其聯邦政府自1970年起補貼公共醫療服務,門診病人只收取1令吉掛號費就可獲得免費問診及治療,而對政府公務員是全免的。2016年,該國共有50087名醫生、7186名牙醫、153所政府醫院及216所私人醫院。在2017年全球最佳醫療國家排名中,馬來西亞名列榜首。

社保

該國社保體系主要由雇員公積金局(EPF)和社會保險機構(SOCSO)組成,實行國家立法強制個人儲蓄積累型的社會保險制度,內容涵蓋了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基本保險,強調個人為自己的退休生活負責。除了公積金和社會保險,自2018年起又增加了就業保險計畫(EIS)。另外,針對政府公務員和軍人則由退休基金局(KWAP)和武裝部隊基金局(LTAT)負責。

媒體

主詞條:馬來西亞媒體
馬約有50份報紙,用8種文字出版。主要報紙有:馬來文的《馬來使者報》《每日新聞》《祖國報》《馬來前鋒報》;英文的《新海峽時報》《星報》《馬來郵報》;華文的《星洲日報》《光華日報》《南洋商報》等。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馬新社)是一個半官方的通訊社。馬來西亞廣播電台屬官辦,建於1946年,擁有6個廣播網,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廣播。馬來西亞之聲電台建於1963年,用馬來語、英語、印度尼西亞語緬甸語他加祿語泰語等8種語言對外廣播。
馬來西亞電視台屬官辦,建於1963年,設有兩個公共無線電視頻道(國營電視台)TV1、TV2,無線電視TV1使用馬來語播放節目,而TV2則使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各個族群的觀眾服務。另外還擁有四家私營無線電視台的首要媒體集團。旗下包括使用華語和英語的八度空間電視台(8TV)、國民電視(NTV7)、以及使用馬來語的TV3與TV9。首要媒體集團和馬來西亞電視台並沒有開闢以中文節目為主的免費電視頻道,馬來西亞現有的6個免付費電視頻道所播出的節目都需要和馬來人和印度裔一起共用。另外馬來西亞也在1996年開辦了Astro集團,該公司主要提供管理服務於旗下子公司,包括收費電視服務,電台廣播服務等等。

體育

馬羽毛球項目較突出,是羽毛球界的五大強國之一(丹麥、中國大陸、韓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歷代皆有人才輩出。代表人物李宗偉華裔,男子單打選手。從1998年開始代表馬出外參加比賽,在2003年在馬來西亞衛星羽球賽贏得首個冠軍。常被拿來與中國林丹、印尼陶菲克和丹麥的皮特·蓋德並列為四大天王。李宗偉曾是中國羽毛球男子單打的有力對手,2019年退役。
李宗偉李宗偉
馬未獲得過奧運金牌,羽毛球是馬唯一贏過奧運獎牌的項目,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拉昔夫與耶萊尼兄弟奪得男雙銅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謝順吉與葉錦福贏得男雙銀牌,拉錫德摘取男單銅牌。李宗偉與林丹,兩人在2008年與2012年連續2屆奧運會雙雙闖入男單決賽,李宗偉連續2次都遺憾獲得銀牌。
馬選手曾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奪得8枚金牌、17枚銀牌和17枚銅牌,無論是金牌數還是獎牌總數都創造了該國代表團亞運會歷史最好成績。上述8枚金牌分別來自保齡球(3枚)、羽毛球(1枚)、武術(1枚)、帆船(1枚)、壁球(2枚)。
馬來西亞足球協會在2004年正式推展馬來西亞超級足球聯賽,並希望能夠藉助有關的足球聯賽提高馬足球水平。

民生

2016年馬來西亞家庭月收入中值為5228令吉,平均值為6958令吉,基尼係數為0.399%,城鄉收入差距為1:1.76,貧窮率0.4%。

治安

根據悉尼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發布的全球和平指數(GPI),馬來西亞在2018年的全球排名為第25名,名列亞洲第4名。而《經濟學人》全球城市安全指數報告中,吉隆坡的排名為31。

其他

2017年,15歲及以上個人網際網路使用比例為80.1%,計算機使用比例為69.8%,手機使用率為97.7%。而從家庭角度看,網際網路使用比例為85.7%,計算機使用比例為74.1%,手機使用率為98.1%。
共有兩百座工業區。在殖民時期,發展工作集中在大城以及某些有安全顧慮的區域。農村區域一直是重大發展的焦點,但依然落後,例如馬來西亞半島的西海岸。電訊網路即使在都市區域相當龐大,但是鄉村居民很少有機會受惠。
截至2003年8月,個人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58%,年增長率6%。
馬房價世界排名第99位,租金卻是第9位,相對於新加坡高昂的開銷。馬不僅地理位置理想還有眾多優惠政策,“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畫”(MM2H)以其較低的門檻、較簡易的程式和較優惠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國外人士到馬置業定居、購房投資。
全國超過95%的人民可享用乾淨水源。
2018年,馬來西亞決定廢除死刑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自主、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視東協為外交政策基石,優先發展同東協國家關係。重視發展同大國關係。系大英國協成員,與其成員國交往較多。已同131個國家建交。
馬來西亞為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成員馬來西亞為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成員
馬在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大英國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同時也是東協的創立國之一。
開展經濟外交,推動南南合作,譴責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1998年主辦了第六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主張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保持鬆散的經濟論壇性質,反對其發展為地區性集團。重視東亞合作,倡導建立東亞共同體。1997年主辦了首屆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3),2005年底主辦首次東亞峰會。積極致力於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和湄公河盆地經濟開發合作。
積極發展同伊斯蘭國家和不結盟國家關係,關注伊斯蘭事務。主張伊拉克戰後重建應尊重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並符合伊人民意願。在中東問題上,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不是宗教對抗,而是捍衛領土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2006年多次以伊斯蘭國家會議組織和不結盟運動主席國身份召集會議,並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和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尋求對伊拉克問題和中東問題公正合理的解決。
反對西方強權政治,反對利用“民主”、“人權”等問題干涉別國內政,主張維護聯合國作為國際核心組織的地位,關注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問題。2004年5月當選2005年至2007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委員。2006年3月,第6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取代原來的人權委員會。馬於同年5月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3年(2006年至2009年)。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馬國內經濟成長放緩,出口下降,馬政府為應對危機相繼推出70億林吉特和600億林吉特刺激經濟措施。2009年總理納吉布就任後,採取了多項刺激馬經濟和內需增長的措施,經濟逐步擺脫了金融危機影響,企穩回升勢頭明顯。2010年馬公布了以“經濟繁榮與社會公平”為主題的第十個五年計畫,並出台了“新經濟模式”,繼續推進經濟轉型。
支持國際反恐合作,強調反恐應解決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否定伊斯蘭與恐怖主義的必然聯繫,推動宗教和文明間對話。
朝核問題上,認為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將危及東北亞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克制,讚賞六方會談為解決朝核問題發揮的積極作用。

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中馬關係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商人就去馬來半島從事商業活動。1974年5月31日,馬中兩國建交,馬成為東協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馬建交以來,兩國不斷拓展和深化雙邊關係,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繁榮與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廣泛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和諧與發展。
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哈利姆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哈利姆
1999年,兩國簽署關於未來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4年,兩國領導人就發展中馬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2013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兩國高層互訪和接觸頻繁。江澤民主席(1994年)、胡錦濤主席(2002年時任副主席、2009年)、習近平主席(2013年)、李鵬總理(1990年、1997年)、朱鎔基總理(1999年)、吳邦國委員長(2005年)、溫家寶總理(2005年、2011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5年)、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6年、2012年)、姜春雲副委員長(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2003年)等分別訪馬。馬前四任元首阿茲蘭、賈阿法、薩拉赫丁和西拉傑丁,馬總理拉扎克馬哈蒂爾巴達維納吉布等先後訪華。2014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馬。5月,馬總理納吉布正式訪華。6月,馬下議長班迪卡訪華。9月,馬元首哈利姆對華國事訪問。10月,國務委員楊潔篪訪馬。11月總理納吉布來華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2月,馬副總理穆希丁訪華。2015年2月,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馬。
2013年8月16日至19日,中國海軍鄭和號訓練艦對馬來西亞哥打基納巴盧港進行訪問,同時還結合返航前往中國南沙海域巡邏島礁。
2017年1月7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證實中國一艘潛艇在護航返程途中停靠馬來西亞進行休整和補給,這是中國潛艇首次訪問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海軍官方訊息稱,中國海軍一艘039A型潛艇和長興島號救生船訪問馬來西亞。
2017年5月12日-15日,長春號驅逐艦荊州艦巢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馬來西亞檳榔嶼巴特沃斯北貨櫃碼頭。
同東協的關係
馬是東協重要成員,同其他東協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關係密切,高層互訪頻繁,並注意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相互協調立場。馬是東協內部貿易的重要一員,2005年與其他東協國家的貿易額為2462億令吉,占其對外貿易總額25.44%(馬方統計數據,下同)。重視地區安全合作。2004年7月開始與印尼、新加坡在馬六甲海峽進行協同巡邏,共同打擊海盜、走私和恐怖活動。
馬來西亞外交部舉行升旗儀式紀念“東協日”馬來西亞外交部舉行升旗儀式紀念“東協日”
同印尼的關係
同為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相互關係十分密切。2005年馬印尼雙邊貿易額291.5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3.01%。兩國在西巴丹島利吉丹島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爭議。2002年海牙國際法院裁定馬對上述兩島擁有主權,印尼對此表示接受。2005年1月,總理巴達維在雅加達出席東協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期間會見蘇希洛總統,並向印尼提供了救災援助;4月,總理巴達維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05年亞非峰會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2006年1月,總理巴達維在蘇門答臘與印尼總統蘇希洛舉行年度磋商;馬國家元首西拉傑丁訪問印尼。3月,印尼國會議長阿貢拉克索訪馬。8月,印尼總統蘇希洛訪馬。12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問印尼。
同新加坡的關係
新加坡是馬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外資來源地。2005年馬新雙邊貿易額1341.6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13.86%。兩國在馬向新開放領空及長期供水、新在柔佛海峽實施填海工程、白礁島主權歸屬、馬新大橋、馬在新鐵路關卡遷移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都拉·巴達維就任總理後,積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兩國關係得到改善。2005年3月,吳作棟國務資政與總理巴達維就雙邊關係問題再次在馬舉行會談。4月,納丹總統訪馬。同月,兩國就新在柔佛海峽填海問題簽署協定。6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9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2005年度東協100領袖論壇”並演講。11月,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賈古瑪訪馬。2006年1月,元首西拉傑丁訪新。
同泰國的關係
2005年馬泰雙邊貿易額516.1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5.33%。2006年7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赴泰國出席馬泰邊境委員會會議。
同英國的關係
馬曾是英國殖民地,後加入大英國協,並與英同為“五國聯防安排”成員,雙方關係密切。20世紀80年代初馬收購英資企業導致兩國關係趨於冷淡,後雖有所回升,但仍時有摩擦。1995年至1996年間,前總理敦馬哈蒂爾醫生三度訪英,兩國關係有了較大改善。2005年3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英。9月,總理巴達維赴英國倫敦出席馬全球促銷巡迴發展會並發表演講。2006年7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英。
同日本的關係
兩國經貿關係密切。上世紀80年代,總理馬哈蒂爾就提出向日本學習的“向東看”政策,旨在通過引進日本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加快馬經濟建設。2005年,雙邊貿易額1129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11.67%。2005年5月,總理巴達維訪日,雙方同意於年底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12月,馬與日本簽署兩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為繼新加坡和墨西哥之後第3個與日本簽署此類協定的國家。2006年5月,總理巴達維訪日。6月,日本明仁天皇訪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日。
同美國的關係
美近年來一直是馬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主要外來投資者。2005年,馬美雙邊貿易額1609.5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16.63%。1999至2003年6月,美對馬協定投資額累計為50.74億美元。兩國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矛盾較深,雙邊關係曾因“安瓦爾事件”受到一定影響。9·11事件後,美出於國際反恐合作的需要,重視馬在伊斯蘭國家中的特殊作用,兩國政治關係有所改善,反恐合作加強。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2006年1月,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訪馬。2月,阿都拉總理訪問澳大利亞。3月,伊朗總統內賈德訪馬。5月,總理巴達維訪問牙買加。6月,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問印度。7月,東帝汶總理奧爾塔訪馬。8月,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訪馬。9月,總理巴達維赴芬蘭出席第6屆亞歐會議,赴古巴出席第14屆不結盟運動峰會,赴美國出席第61屆聯大。11月,總理巴達維訪問巴基斯坦。12月,總理巴達維訪問委內瑞拉。

旅遊

2016年3月1日起,馬對中國大陸公民推出電子簽證與免簽政策,最快24小時出證。
荷蘭紅屋荷蘭紅屋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
1959年6月3日,英屬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屬砂拉越和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州)也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三者自治時期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經多次爭論對抗,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政府的目標是“2020宏願”,讓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家。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相鄰。
馬來西亞國家地圖馬來西亞國家地圖

地形地貌

地形主要是平原,地面平坦、起伏較小。
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其主幹山脈蒂迪旺沙山脈將半島分成了東西海岸;沙砂的沿海多為平原,內地多為森林覆蓋的丘陵和山地,克羅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將沙巴分成東西海岸。
馬來西亞最高峰是高達4101米的京那巴魯山

氣候特徵

馬來西亞位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年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月至6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大國,因過度開採,產量逐年減少。石油儲量豐富,此外還有鐵、金、、煤、鋁土、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原始森林中,棲息著瀕於絕跡的異獸珍禽,如善飛的狐猴、長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猩猩等等,鳥類、蛇類、鱷魚、昆蟲等野生動物數量也很多。蘭花、巨猿、蝴蝶被譽為馬三大珍寶。

行政區劃

行政劃分

馬來西亞分為13個州,包括在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登嘉樓,以及沙巴砂拉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布城

國家首都

首都吉隆坡,人口約167.4萬人(2011年7月,馬統計局),面積達243平方公里。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雙塔高達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吉隆坡吉隆坡
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於吉隆坡以南25公里處,面積達49平方公里。總理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

國家象徵

馬來西亞國家象徵
國旗
馬來西亞國旗——輝煌條紋馬來西亞國旗——輝煌條紋
馬來西亞國旗又被稱為“輝煌條紋”。旗幟自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時正式開始啟用。
國徽
馬來西亞國徽馬來西亞國徽
馬來西亞國徽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域。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亞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
國歌
馬來西亞國歌《Negaraku》馬來西亞國歌《Negaraku》
歌名:Negaraku(馬來文),中譯《我的祖國
國花
馬來西亞國花朱槿花馬來西亞國花朱槿花
木槿(又稱大紅花、扶桑)
國鳥
馬來西亞國鳥馬來犀鳥馬來西亞國鳥馬來犀鳥
馬來犀鳥(拉丁學名:Buceros rhinoceros)

人口民族

人口統計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8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238.5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其他人口占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習慣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2/3。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他們被統稱為Orang Asli。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生命統計

2017年,馬來西亞人口平均壽命為74.8歲,女性預期壽命較新生男性長;同年逝世人口中,死因主要有缺血性心臟病13.2%、肺炎12.5%、腦血管疾病6.9%、交通事故5.4%、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2.2%。

政治

政治體系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國家最高法律是馬來西亞聯邦憲法。聯邦憲法將國家的最高權力分成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個部分。三權分立既出現於在聯邦層面,也出現於在州的層面,各州都在聯邦憲法之下擁有自己的州憲法。
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總理。君主即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是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形式上擁有國家最高權力,但實權在馬來西亞內閣。馬來西亞內閣是馬來西亞政府的行政部門,由馬來西亞總理所領;馬來西亞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法院是司法系統里最高的機構及最後的抗訴法院。

國家憲法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將1957年頒布的《馬來亞憲法》改名為《馬來西亞憲法》,此後多次修訂。憲法規定,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為國家最高領導者、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解散國會等權力。1993年3月,馬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王室最高領導者的法律豁免權等特權。1994年5月修改憲法,規定元首必須接受並根據政府建議執行公務。2005年1月,國會下議院再次通過修憲法案,決定將各州的水供事務管理權和文化遺產管理權移交中央政府。
第16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阿都拉第16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阿都拉
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賦予權力予馬來西亞國家元首保護馬來人和其他土著特殊地位的責任。具體來說,是指在國家元首認為合理的情況之下,有權確保公共服務、高等教育機構保留名額給馬來人與沙砂土著。此外,當國家元首認為合理的情況之下,國家元首也有權執行在獎學金、準證、執照的分配方面,確保馬來人與東馬土著享有固打名額。

統治者會議

統治者會議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世襲王室最高領導者即蘇丹或拉惹,以及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
統治者議會的職能是在9個州中輪流選舉產生元首和副元首;審議並頒布國家法律、法規;對全國性的伊斯蘭教問題有最終裁決權;審議涉及馬來族和沙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殊地位等重大問題。未經該會議同意,不得通過有關統治者特權地位的任何法律。總理和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協助會議召開。

立法機構

馬來西亞立法機關被分為聯邦立法機關和州立法機關。
馬來西亞議會,也稱國會,由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它是馬來西亞最高立法機構,但在涉及統治者身份、特權和地位,以及馬來語作為國語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權受到一定限制。議會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舉行會議,上下議院都有權提出法律議案。各項法案在下議院三讀通過後,須交上議院審議三讀通過,然後呈交最高元首批准。上議院擁有法律修改建議權,但無權否決法案,僅能提出修改意見;下議院有權修改、贊同或否決上議院的法案修正案。法案經兩院通過後,將呈送最高元首御準。最高元首同意並在議案上蓋章後,議案成為正式法律,並將刊登在政府憲報上。
  •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是國家權力象徵,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由9個州的君主輪流擔任。最高元首由1名副最高元首輔佐,副元首在最高元首缺席期間代理元首工作。最高元首的立法權體現於在議會通過的法案的批准和簽署,且擁有行使召開、解散或拒絕解散議會的權力。最高元首是蘇丹阿都拉(Sultan AbdullahSultan Ahmad Shah),2019年1月24日被遴選。
  • 上議院(Dewan Negara):議席共70個,其中26名議員由全國13州的州立法機構選舉中各產生兩名,另外44名議員由最高元首根據內閣推薦委任。上議員通常任期為三年,至多連任兩屆且其任期不受下議院解散的影響。上議院設正副主席各1人,均從上議員中選舉產生。截至2015年6月6日,上議院共有議員62名,空缺8名。現任上議院主席維納斯瓦蘭,2016年4月26日就任。
  • 下議院(Dewan Rakyat):議席共222個,由馬來西亞選舉產生,通常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下議院議員不能兼任上議員。下議院設正議長1人,議長可從議員或非議員中選舉產生,主要職責是確保會議遵循議會常規順利進行;副議長2人,只能從議員中選舉產生。現任下議院議長為莫哈末·阿里夫,副議長是倪可敏和莫哈末·拉昔,2018年7月16日就任。
州立法機關與聯邦立法機關稍有不同,由各州君主和州議會組成,實行一院制,各州議會議員由各自的州立法機構選舉中各產生。

司法機構

馬來西亞有三類司法系統,即民事法庭、伊斯蘭法庭和特別法庭。
馬來西亞法院機構體系馬來西亞法院機構體系
民事法院結構可分為高等法庭及低等法庭。低等法庭由推事庭及地方法庭組成,而高等法庭則由高庭(馬來亞高級法院和婆羅州高級法院)、抗訴庭及聯邦法院組成。1985年後聯邦法院成為馬來西亞最高的法庭,之前其判決是可抗訴到倫敦樞密院。伊斯蘭法院受案範圍僅限於家事法及宗教信仰;特別法庭專門審理涉及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民刑事案件。
現任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是東姑麥文;總檢察長為湯米湯姆斯(Tommy Thomas)。

行政機構

馬來西亞內閣是聯邦政府行政部門,由馬來西亞總理領導。內閣成員必須由國會產生,而下議院中得到最多支持的議員會被推舉為總理,最高元首再根據總理建議委任內閣正副部長。類似的,各州的州內閣從各州州立法議會選舉中產生,由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領導,成員由各州君主根據州務大臣推薦委任。
根據第14屆馬來西亞選舉結果,聯邦政權由希望聯盟及其政黨夥伴贏得,它取得222國會議席中的121議席,成為執政黨;至於州政權,希望聯盟執政8州(柔佛、馬六甲、森美蘭、雪蘭莪、霹靂、檳城、吉打、沙巴);國民陣線執政1州(彭亨、玻璃市、砂拉越);伊斯蘭黨則執政2州(吉蘭丹、登嘉樓)。這是馬來西亞反對黨首次贏得大選。

選舉政黨

主詞條:馬來西亞政黨
根據憲法,馬來西亞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但實際實行的卻並非典型的多黨制,而是一種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註冊政黨有40多個,主要陣營有:

國家政要

總理
2020年2月29日,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宣布穆希丁·雅辛為候任的第8任馬來西亞總理。
副總理
旺·阿茲莎,2018年5月21日宣誓就任,成為第一位馬來西亞女性副總理。

經濟

綜述

主詞條:馬來西亞經濟
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的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先後提出了“新經濟政策”、“2020宏願”、“國家發展政策”、“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計畫。
2007年後,推出馬來西亞依斯乾達北部經濟走廊東海岸經濟區沙巴發展走廊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等大型發展計畫,以刺激經濟發展和實現未來經濟轉型。
吉隆坡穩定的巨觀經濟環境,維持在或低於3%的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外匯儲備充足、外債少。主要的股票市場是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Bursa Malaysia Berhad)以及MASDAQ(科技股市)。
馬來西亞貨幣—令吉馬來西亞貨幣—令吉
馬根據自身具體經濟狀況每五年出台經濟發展計畫,即馬來西亞計畫,俗稱五年計畫。第一個大馬計畫始於1956年。2015年,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畫(Eleventh Malaysian Plan, 2016—2020),主題是“以人為本的成長”,擬通過提高生產力、創新領域、擴大中產階級人口、發展技能教育培訓、發展綠色科技、投資有競爭力的城市等六大策略出發,增加國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培養具備先進國思維的國民。該計畫是邁入“2020年宏願”前的最後一個五年計畫,計畫總體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在2016年至2020年間每年增長介於5至6%,使人均收入年增7.9%,在2020年達到1萬5690美元,成為先進經濟體。
馬來西亞巨觀數據:
  • 國內生產總值:12298億馬幣(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人均GDP約為37974馬幣;
  • 產業結構:2017年,馬來西亞投資總額為3421.9億馬幣;消費總額9130.7億馬幣;出口總額為9354.9億馬幣。農業、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在GDP中所占比例分別是7.8%、7.9%、23.0%、4.5%和55.5%;
  • 國家預算收支:2017年,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財政收入2204馬幣,支出2607馬幣,財政赤字403億馬幣;
  • 國際儲備:1014億美元(截至2018年底);
  • 通貨膨脹率:1%(2018年);
  • 全國失業率:3.3%(2018年);
  • 主權信用評級:截至2017年12月6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A-”,展望為穩定。截至2018年2月20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A3”,展望為穩定。截至2018年5月11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A-”,展望為穩定。
經濟強項領域:
  • 是全球第二大棕油及相關製品生產國;
  • 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
  • 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第一產業

2018年,馬來西亞農業產值為955.5億馬幣,同比下降0.4%,占GDP的7.8%。馬來西亞農產品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棕櫚油、橡膠、可可、稻米、胡椒、菸草、鳳梨、茶葉等。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為581萬公頃,同比增長1.3%;原棕油產量為1992萬噸,同比增長15%。截至2016年底,棕油儲量為166.7萬噸,同比減少36.7%。馬來西亞棕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僅次於印尼,為世界第二大生產國和出口國。馬來西亞橡膠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天然橡膠產量為74萬噸,進口量為109.5萬噸,其中40.3%來自於泰國;出口119.4萬噸,其中73.3%出口到中國。

第二產業

2018年,馬來西亞採礦業產值969.7億馬幣,同比下降1.5%,占GDP的7.9%。馬來西亞採礦業以開採石油、天然氣為主。2015年,馬來西亞日產原油69.3萬桶,出口額達261億馬幣;全年天然氣開採量682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出口2510萬噸,占天然氣出口的95%,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馬來西亞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管理及開採主要掌握在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手中,2017年該公司在《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184位,全年營業收入494.8億美元,實現利潤40.9億美元。
2018年,馬來西亞製造業產值為2833.4億馬幣,同比增長5.0%,占GDP的23.0%。製造業是馬來西亞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主要產業部門包括電子、石油、機械、鋼鐵、化工及汽車製造等行業。
2018年,馬來西亞建築業產值558.4億馬幣,同比增長4.2%,占GDP的4.5%。

第三產業

2018年,馬來西亞服務業產值為6830.8億馬幣,同比增長6.8%,占GDP的55.5%。服務業是馬來西亞經濟中最大的產業部門,吸收就業人數占馬來西亞雇用員工總數的60.3%。其中,旅遊業是服務業的重要部門之一。2018年,馬來西亞吸引遊客2583萬人次,主要來自新加坡(1061.5萬人次)、印尼(327.7萬人次)、中國(294.4萬人次)、泰國(191.4萬人次)、汶萊(138.2萬人次)、和韓國(61.7萬人次)。

對外貿易

2015年主要出口市場為新加坡、中國、日本,主要進口來源國為中國、新加坡、美國。
為世界第18大貿易國。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菸草和燃料等。
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林吉特)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總額
12688
13096
13686.8
14491.5
13909.8
進口額
5742
6074
6486.4
6830.2
6511.3
出口額
6946
7022
7200.4
7661.3
7398.5
出超
1204
948
714
831.1
887.2

文化

風俗

稱呼
同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為稱呼用途。馬來人名字的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兩者之間隔著“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時會省略。
馬來西亞風光馬來西亞風光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擁有馬來西亞封銜(常見的如拿督丹斯里等)的人可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
見面禮
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餐桌上通常有個水壺,其用途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餐前及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拜訪
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會被認為對他們不敬。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服飾

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打工族為了工作穿著方便,一般著輕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
馬來西亞多元化馬來西亞多元化

美食

主詞條:馬來西亞菜
多元文化的種族的天然優勢下,造就了馬國擁有許多特殊美食。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菜餚類似,口味較重,多以胡椒咖喱調味。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沙嗲(雞肉、牛肉及羊肉串)、乾咖喱牛肉、馬來糕點、竹筒飯、沙拉囉惹、咖喱雞印度拋餅黃姜飯叻沙海南雞飯Rojak肉骨茶等。

語言

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發生後,馬來語才成為主要語言。然而在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
titletitle
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很少正式使用這個名稱,除非是跟教育有關的討論。馬來西亞式英語(Manglish)也廣泛被使用,它是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方言及泰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
由於馬來西亞華人堅持捍衛華文國小、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民中學華文課程,並有華文報紙與媒體,以及華社組織的支持(華教、華文媒體、會黨合稱馬來西亞華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漢語交談。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場合下,多數的華人慣用混合各種方言、英語與馬來語的“羅惹式華語”。在華文學校、廣播電視、公開正式場合或演說,則使用標準華語。而一些粵語等方言電台如988,MyFM等則會在某些時段說方言,避免各籍貫的華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種方言,也隨著祖先南來,且在馬來西亞繼續流傳。仍為人們所使用的方言,依據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閩清話、興化話、閩南語客家語潮州話粵語海南話、廣西粵語等等。在鄉村地區,同一方言群聚居較多,會有較單一的方言。在市鎮地區,雖有一到兩種強勢方言,但人們中多通曉各種方言,能夠快速轉換對答。
為規範華語使用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於2004年2月13日宣告成立。

宗教

主詞條:馬來西亞宗教
馬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節日

主要節日有:開齋節、農曆新年(即春節)、國慶節哈芝節屠妖節、聖誕節、勞動節、衛塞節、(在任)元首誕辰。

軍事

國防

陸軍的前身是193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組建的馬來兵團。1958年從英國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國家元首是三軍最高統帥。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理任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是軍隊最高指揮官。總司令穆罕默德·安瓦爾上將,2005年4月任職。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10年。
馬來西亞軍隊馬來西亞軍隊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主要是駐守在馬來西亞邊界,特別是於緊急狀態時期對抗游移在馬泰邊界的馬共游擊部隊、防止菲律賓南部的叛亂組織入境以及消滅在馬六甲海峽上進行攫奪活動的海盜。在國際上,馬武裝部隊的主要工作是參於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維和行動。

軍力

三軍總兵力12.95萬人。
陸軍10.5萬人,編成1個軍團司令部、4個師、1個快速反應旅、10個步兵旅、5個炮兵團、4個裝甲團,裝備坦克26輛、裝甲車1100餘輛、火炮400門。
中國為馬來西亞海軍建造的“短劍”號瀕海任務艦中國為馬來西亞海軍建造的“短劍”號瀕海任務艦
海軍1.25萬人,編有兩個海軍司令部,編成10箇中隊,裝備100餘艘艦船,有海軍基地4處。
空軍1.2萬人,編兩個管區(下轄5個營)、12個飛行中隊和支援部隊,有空軍基地3處。另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準軍事部隊20餘萬人。

交通

公路

截至2013年,公路網涵蓋987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21公里。相較於半島,沙砂公路系統較不完善,為此泛婆羅洲大道建設計畫被推出,該大道全長2239公里,橫跨沙砂各城鎮,預計2025年完成。
該國高速公路網路比較發達,主要城市中心、港口和重要工業區都有高速公路連線溝通。高速公路分政府建設和民營開發兩部分,但設計、建造、管理統一由國家大道局負責。最長的高速公路是南北大道,全長800公里,介於泰國邊界與新加坡之間。

鐵路

該國鐵路系統為國營的,分布於半島(東海岸線西海岸線)和沙巴州(沙巴州鐵路)。截至2003年,鐵路總長2267公里。半島的鐵路貫穿馬來半島,和曼谷及新加坡都有連結。2010年,該國公布興建隆新高鐵,將往返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時間大幅降至90分鐘。
大吉隆坡/巴生谷綜合運輸系統大吉隆坡/巴生谷綜合運輸系統
在某些城市有造價相對低廉的鐵路運輸系統,例如在吉隆坡擁有輕快鐵系統(LRT)、捷運系統(MRT)、單軌列車(KL Monorail)。此外,還有連線吉隆坡國際機場和吉隆坡中央車站的吉隆坡機場快鐵(KLIA Ekspres)。

水運

該國內河運輸不發達,而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共有各類船隻1008艘,其中100噸位以上的註冊商船508艘,註冊總噸位175.5萬噸;遠洋船隻50艘。主要航運公司為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2013年該國水運貨物5.06億噸。
此外,該國港口共有19個。主要國際港口有巴生港檳城港柔佛港馬六甲港皇京港丹戎帕拉帕斯港、關丹港、甘馬挽港、古晉港民都魯港和納閩港等。

空運

該國民航公司主要有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馬航)及亞洲航空公司(亞航)。該國共有118座機場,其中38座鋪設硬面跑道。其中國際機場共6座,即吉隆坡國際機場檳城國際機場蘭卡威國際機場哥打基納巴盧國際機場古晉國際機場士乃國際機場,這些機場與其他國內航線機場構成了空運的主幹網路。中國許多航空公司每周也會定期往返兩地。
吉隆坡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

社會

教育

馬來西亞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華文教育較普遍,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2016年成人識字率94.64%,毛入學率71.08%。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1所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1107所鄉鎮圖書館、336所州級/公共/市圖書館、542所專業圖書館、10697所校圖書館及472所學術圖書館。
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
國小:六年制,分為以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國小和以漢語或泰米爾語為主要媒介語的國民型國小。
中學:國立政府中學即國民中學,教學媒介語為馬來文,為五年制。學生在中三報考國中評估考試PMR,中四開始分理、商和文科,並在中五報考高中評估考試SPM。持SPM文憑者需要通過就讀中學預備班或大學先修班後才進入高校。大學先修班分為兩種:中六和Matric預科班,中六報考STPM,預科班以學期鑑定。學生也能夠選擇六年制的華文獨立中學(獨中),主要教學媒介語為漢語,高中分學科上課,部分獨中也開辦技職教育班。獨中生在初三及高三時必須報考獨中統考UEC。此外,學生還可通過如A-Level、大學基礎班、專業文憑等方式進入大學。
高校:分公立(包括公立大學、公立學院和技術職業學院)和私立(包括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私立學院和外國大學分校)。公立的大學和部分學院、私立的大學和大學學院具有頒發本校大專或以上文憑資格。高校所開設課程需經教育部以及國家學術鑑定局雙重核准,後者還負責對課程質量的監督審查。現有公立大學20所、私立大學43所、大學學院10所、私立院校3所(馬來西亞大學列表)。馬高校大多以英文授課,部分私立院校設立了與國際接軌的雙聯課程,引進西方國家高等教育課程,學生畢業可獲頒這些國家高校的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該文憑受到世界多數國家認可。
著名院校在2018年排名情況(資料來源:QS排名網、泰晤士排名網):
2018年馬來西亞著名院校排名一覽
院校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114
351-400
拉曼大學(UTAR)
無數據
501-600
229
601-800
230
601-800
253
601-800
264
601-800
國油科技大學(Petronas)
601-650
601-800
701-750
無數據
701-750
1001+
751-800
無數據
國家能源大學(UNITEN)
無數據
800-1000

科技

2002年開始發展太空計畫,2006年俄羅斯同意一個馬來西亞運輸到國際空間站。政府投資建設衛星通過拉薩衛星計畫。

衛生

馬來西亞實行半公費醫療制度,其聯邦政府自1970年起補貼公共醫療服務,門診病人只收取1令吉掛號費就可獲得免費問診及治療,而對政府公務員是全免的。2016年,該國共有50087名醫生、7186名牙醫、153所政府醫院及216所私人醫院。在2017年全球最佳醫療國家排名中,馬來西亞名列榜首。

社保

該國社保體系主要由雇員公積金局(EPF)和社會保險機構(SOCSO)組成,實行國家立法強制個人儲蓄積累型的社會保險制度,內容涵蓋了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基本保險,強調個人為自己的退休生活負責。除了公積金和社會保險,自2018年起又增加了就業保險計畫(EIS)。另外,針對政府公務員和軍人則由退休基金局(KWAP)和武裝部隊基金局(LTAT)負責。

媒體

主詞條:馬來西亞媒體
馬約有50份報紙,用8種文字出版。主要報紙有:馬來文的《馬來使者報》《每日新聞》《祖國報》《馬來前鋒報》;英文的《新海峽時報》《星報》《馬來郵報》;華文的《星洲日報》《光華日報》《南洋商報》等。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馬新社)是一個半官方的通訊社。馬來西亞廣播電台屬官辦,建於1946年,擁有6個廣播網,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廣播。馬來西亞之聲電台建於1963年,用馬來語、英語、印度尼西亞語緬甸語他加祿語泰語等8種語言對外廣播。
馬來西亞電視台屬官辦,建於1963年,設有兩個公共無線電視頻道(國營電視台)TV1、TV2,無線電視TV1使用馬來語播放節目,而TV2則使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各個族群的觀眾服務。另外還擁有四家私營無線電視台的首要媒體集團。旗下包括使用華語和英語的八度空間電視台(8TV)、國民電視(NTV7)、以及使用馬來語的TV3與TV9。首要媒體集團和馬來西亞電視台並沒有開闢以中文節目為主的免費電視頻道,馬來西亞現有的6個免付費電視頻道所播出的節目都需要和馬來人和印度裔一起共用。另外馬來西亞也在1996年開辦了Astro集團,該公司主要提供管理服務於旗下子公司,包括收費電視服務,電台廣播服務等等。

體育

馬羽毛球項目較突出,是羽毛球界的五大強國之一(丹麥、中國大陸、韓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歷代皆有人才輩出。代表人物李宗偉華裔,男子單打選手。從1998年開始代表馬出外參加比賽,在2003年在馬來西亞衛星羽球賽贏得首個冠軍。常被拿來與中國林丹、印尼陶菲克和丹麥的皮特·蓋德並列為四大天王。李宗偉曾是中國羽毛球男子單打的有力對手,2019年退役。
李宗偉李宗偉
馬未獲得過奧運金牌,羽毛球是馬唯一贏過奧運獎牌的項目,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拉昔夫與耶萊尼兄弟奪得男雙銅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謝順吉與葉錦福贏得男雙銀牌,拉錫德摘取男單銅牌。李宗偉與林丹,兩人在2008年與2012年連續2屆奧運會雙雙闖入男單決賽,李宗偉連續2次都遺憾獲得銀牌。
馬選手曾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奪得8枚金牌、17枚銀牌和17枚銅牌,無論是金牌數還是獎牌總數都創造了該國代表團亞運會歷史最好成績。上述8枚金牌分別來自保齡球(3枚)、羽毛球(1枚)、武術(1枚)、帆船(1枚)、壁球(2枚)。
馬來西亞足球協會在2004年正式推展馬來西亞超級足球聯賽,並希望能夠藉助有關的足球聯賽提高馬足球水平。

民生

2016年馬來西亞家庭月收入中值為5228令吉,平均值為6958令吉,基尼係數為0.399%,城鄉收入差距為1:1.76,貧窮率0.4%。

治安

根據悉尼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發布的全球和平指數(GPI),馬來西亞在2018年的全球排名為第25名,名列亞洲第4名。而《經濟學人》全球城市安全指數報告中,吉隆坡的排名為31。

其他

2017年,15歲及以上個人網際網路使用比例為80.1%,計算機使用比例為69.8%,手機使用率為97.7%。而從家庭角度看,網際網路使用比例為85.7%,計算機使用比例為74.1%,手機使用率為98.1%。
共有兩百座工業區。在殖民時期,發展工作集中在大城以及某些有安全顧慮的區域。農村區域一直是重大發展的焦點,但依然落後,例如馬來西亞半島的西海岸。電訊網路即使在都市區域相當龐大,但是鄉村居民很少有機會受惠。
截至2003年8月,個人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58%,年增長率6%。
馬房價世界排名第99位,租金卻是第9位,相對於新加坡高昂的開銷。馬不僅地理位置理想還有眾多優惠政策,“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畫”(MM2H)以其較低的門檻、較簡易的程式和較優惠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國外人士到馬置業定居、購房投資。
全國超過95%的人民可享用乾淨水源。
2018年,馬來西亞決定廢除死刑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自主、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視東協為外交政策基石,優先發展同東協國家關係。重視發展同大國關係。系大英國協成員,與其成員國交往較多。已同131個國家建交。
馬來西亞為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成員馬來西亞為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成員
馬在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大英國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同時也是東協的創立國之一。
開展經濟外交,推動南南合作,譴責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1998年主辦了第六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主張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保持鬆散的經濟論壇性質,反對其發展為地區性集團。重視東亞合作,倡導建立東亞共同體。1997年主辦了首屆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3),2005年底主辦首次東亞峰會。積極致力於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和湄公河盆地經濟開發合作。
積極發展同伊斯蘭國家和不結盟國家關係,關注伊斯蘭事務。主張伊拉克戰後重建應尊重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並符合伊人民意願。在中東問題上,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不是宗教對抗,而是捍衛領土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2006年多次以伊斯蘭國家會議組織和不結盟運動主席國身份召集會議,並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和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尋求對伊拉克問題和中東問題公正合理的解決。
反對西方強權政治,反對利用“民主”、“人權”等問題干涉別國內政,主張維護聯合國作為國際核心組織的地位,關注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問題。2004年5月當選2005年至2007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委員。2006年3月,第6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取代原來的人權委員會。馬於同年5月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3年(2006年至2009年)。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馬國內經濟成長放緩,出口下降,馬政府為應對危機相繼推出70億林吉特和600億林吉特刺激經濟措施。2009年總理納吉布就任後,採取了多項刺激馬經濟和內需增長的措施,經濟逐步擺脫了金融危機影響,企穩回升勢頭明顯。2010年馬公布了以“經濟繁榮與社會公平”為主題的第十個五年計畫,並出台了“新經濟模式”,繼續推進經濟轉型。
支持國際反恐合作,強調反恐應解決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否定伊斯蘭與恐怖主義的必然聯繫,推動宗教和文明間對話。
朝核問題上,認為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將危及東北亞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克制,讚賞六方會談為解決朝核問題發揮的積極作用。

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中馬關係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商人就去馬來半島從事商業活動。1974年5月31日,馬中兩國建交,馬成為東協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馬建交以來,兩國不斷拓展和深化雙邊關係,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繁榮與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廣泛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和諧與發展。
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哈利姆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哈利姆
1999年,兩國簽署關於未來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4年,兩國領導人就發展中馬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2013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兩國高層互訪和接觸頻繁。江澤民主席(1994年)、胡錦濤主席(2002年時任副主席、2009年)、習近平主席(2013年)、李鵬總理(1990年、1997年)、朱鎔基總理(1999年)、吳邦國委員長(2005年)、溫家寶總理(2005年、2011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5年)、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6年、2012年)、姜春雲副委員長(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2003年)等分別訪馬。馬前四任元首阿茲蘭、賈阿法、薩拉赫丁和西拉傑丁,馬總理拉扎克馬哈蒂爾巴達維納吉布等先後訪華。2014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馬。5月,馬總理納吉布正式訪華。6月,馬下議長班迪卡訪華。9月,馬元首哈利姆對華國事訪問。10月,國務委員楊潔篪訪馬。11月總理納吉布來華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2月,馬副總理穆希丁訪華。2015年2月,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馬。
2013年8月16日至19日,中國海軍鄭和號訓練艦對馬來西亞哥打基納巴盧港進行訪問,同時還結合返航前往中國南沙海域巡邏島礁。
2017年1月7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證實中國一艘潛艇在護航返程途中停靠馬來西亞進行休整和補給,這是中國潛艇首次訪問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海軍官方訊息稱,中國海軍一艘039A型潛艇和長興島號救生船訪問馬來西亞。
2017年5月12日-15日,長春號驅逐艦荊州艦巢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馬來西亞檳榔嶼巴特沃斯北貨櫃碼頭。
同東協的關係
馬是東協重要成員,同其他東協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關係密切,高層互訪頻繁,並注意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相互協調立場。馬是東協內部貿易的重要一員,2005年與其他東協國家的貿易額為2462億令吉,占其對外貿易總額25.44%(馬方統計數據,下同)。重視地區安全合作。2004年7月開始與印尼、新加坡在馬六甲海峽進行協同巡邏,共同打擊海盜、走私和恐怖活動。
馬來西亞外交部舉行升旗儀式紀念“東協日”馬來西亞外交部舉行升旗儀式紀念“東協日”
同印尼的關係
同為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相互關係十分密切。2005年馬印尼雙邊貿易額291.5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3.01%。兩國在西巴丹島利吉丹島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爭議。2002年海牙國際法院裁定馬對上述兩島擁有主權,印尼對此表示接受。2005年1月,總理巴達維在雅加達出席東協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期間會見蘇希洛總統,並向印尼提供了救災援助;4月,總理巴達維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05年亞非峰會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2006年1月,總理巴達維在蘇門答臘與印尼總統蘇希洛舉行年度磋商;馬國家元首西拉傑丁訪問印尼。3月,印尼國會議長阿貢拉克索訪馬。8月,印尼總統蘇希洛訪馬。12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問印尼。
同新加坡的關係
新加坡是馬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外資來源地。2005年馬新雙邊貿易額1341.6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13.86%。兩國在馬向新開放領空及長期供水、新在柔佛海峽實施填海工程、白礁島主權歸屬、馬新大橋、馬在新鐵路關卡遷移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阿都拉·巴達維就任總理後,積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兩國關係得到改善。2005年3月,吳作棟國務資政與總理巴達維就雙邊關係問題再次在馬舉行會談。4月,納丹總統訪馬。同月,兩國就新在柔佛海峽填海問題簽署協定。6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9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2005年度東協100領袖論壇”並演講。11月,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賈古瑪訪馬。2006年1月,元首西拉傑丁訪新。
同泰國的關係
2005年馬泰雙邊貿易額516.1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5.33%。2006年7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赴泰國出席馬泰邊境委員會會議。
同英國的關係
馬曾是英國殖民地,後加入大英國協,並與英同為“五國聯防安排”成員,雙方關係密切。20世紀80年代初馬收購英資企業導致兩國關係趨於冷淡,後雖有所回升,但仍時有摩擦。1995年至1996年間,前總理敦馬哈蒂爾醫生三度訪英,兩國關係有了較大改善。2005年3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英。9月,總理巴達維赴英國倫敦出席馬全球促銷巡迴發展會並發表演講。2006年7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英。
同日本的關係
兩國經貿關係密切。上世紀80年代,總理馬哈蒂爾就提出向日本學習的“向東看”政策,旨在通過引進日本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加快馬經濟建設。2005年,雙邊貿易額1129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11.67%。2005年5月,總理巴達維訪日,雙方同意於年底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12月,馬與日本簽署兩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為繼新加坡和墨西哥之後第3個與日本簽署此類協定的國家。2006年5月,總理巴達維訪日。6月,日本明仁天皇訪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日。
同美國的關係
美近年來一直是馬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主要外來投資者。2005年,馬美雙邊貿易額1609.5億令吉,占馬外貿總額的16.63%。1999至2003年6月,美對馬協定投資額累計為50.74億美元。兩國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矛盾較深,雙邊關係曾因“安瓦爾事件”受到一定影響。9·11事件後,美出於國際反恐合作的需要,重視馬在伊斯蘭國家中的特殊作用,兩國政治關係有所改善,反恐合作加強。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2006年1月,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訪馬。2月,阿都拉總理訪問澳大利亞。3月,伊朗總統內賈德訪馬。5月,總理巴達維訪問牙買加。6月,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問印度。7月,東帝汶總理奧爾塔訪馬。8月,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訪馬。9月,總理巴達維赴芬蘭出席第6屆亞歐會議,赴古巴出席第14屆不結盟運動峰會,赴美國出席第61屆聯大。11月,總理巴達維訪問巴基斯坦。12月,總理巴達維訪問委內瑞拉。

旅遊

2016年3月1日起,馬對中國大陸公民推出電子簽證與免簽政策,最快24小時出證。
荷蘭紅屋荷蘭紅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