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聯盟(馬來西亞人民聯盟)

人民聯盟(馬來西亞政黨聯盟)

馬來西亞人民聯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民聯盟,簡稱民聯(馬來語:Pakatan Rakyat,縮寫PR),是馬來西亞兩大政治聯盟之一。截至2014年1月,民聯在國會下議院222席中擁有89席,而且正在該國十三州中的三州執政(即吉蘭丹檳城雪蘭莪)。

2008年3月8日大選之後,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泛馬回教黨(今稱:伊斯蘭黨)在2008年4月1日正式宣布組成聯合陣線,定名為“人民聯盟”。當時人民聯盟共取得五個州屬(吉打、檳城、霹靂、吉蘭丹及雪蘭莪)的執政權,三黨在國會共有82位議員,打破國陣過去在國會長期擁有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壟斷局面,足以和國陣分庭抗禮,形成選前所主張的兩線制。

基本介紹

簡介,成立,命名,民聯成員黨,

簡介

人民聯盟,簡稱民聯馬來語:Pakatan Rakyat,縮寫PR),是馬來西亞兩大政治聯盟之一。截至2011年1月,民聯在國會下議院222席中擁有79席,而且正在該國十三州中的四州執政(即吉蘭丹吉打檳城雪蘭莪霹靂政權已在2009年2月被國陣奪回)。
2008年3月8日大選之後,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泛馬回教黨(今稱:伊斯蘭黨)在2008年4月1日正式宣布組成聯合陣線,定名為“人民聯盟”。當時人民聯盟共取得五個州屬(吉打、檳城、霹靂、吉蘭丹及雪蘭莪)的執政權,三黨在國會共有82位議員,打破國陣過去在國會長期擁有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壟斷局面,足以和國陣分庭抗禮,形成選前所主張的兩線制。
起初,人民聯盟只有巫文名稱(Pakatan Rakyat),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不曠幾日,三黨在記者會上公布正式的中英文命名,“人民聯盟”一名才塵埃落定。三黨棄之前所採用的非正式稱號“人民陣線(人陣)”不用,取“人民聯盟”,別有其一番用意。人民聯盟要彰顯它與國陣的區別,所以棄用類似“國陣”一詞的人陣。人民聯盟號稱三黨平起平坐,有別於國陣的一黨獨大模式。

成立

人民聯盟的原型出自於替代陣線(Barisan Alternatif),簡稱“替陣”。在1998年,馬來西亞爆發“安華事件”。當時的副首相安華被革職。安華被革職後成立公正黨,接著公正黨與民主行動黨,伊斯蘭黨組成替代陣線與國民陣線抗衡。在1999年大選,替代陣線無法到達打破國民陣線2/3議席絕對優勢的目標,而行動黨也取得有史以來最差的選舉成績。接著由於在伊斯蘭國的課題與伊斯蘭黨不和,行動黨退出替代陣線。替代陣線宣布瓦解。
在2008年大選,各反對黨達成協定,在各選區以一對一的方式與國民陣線競選。結果意外打破打破國陣過去在國會長期擁有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壟斷局面。之後,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泛馬回教黨(今稱:伊斯蘭黨)在2008年4月1日正式宣布組成聯合陣線,定名為“人民聯盟”。當時人民聯盟共取得五個州屬(吉打、檳城、霹靂、吉蘭丹及雪蘭莪)的執政權,三黨在國會共有82位議員,足以和國陣分庭抗禮。人民聯盟的成立讓兩線制在馬來西亞看見雛形。
在2013全國第13屆大選,民聯成功保住雪蘭莪檳城以及吉蘭丹政權,但卻失去了吉打州政權。霹靂州只差兩席就可過半,即民聯28席,國陣31席。而全國的國會議席得到89席(總數222),比上一屆多了7席,為目前民聯獲最多席次的一次。

命名

起初,人民聯盟只有巫文名稱(Pakatan Rakyat),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不曠幾日,三黨在記者會上公布正式的中英文命名,“人民聯盟”一名才塵埃落定。三黨棄之前所採用的非正式稱號“人民陣線(人陣)”不用,取“人民聯盟”,別有其一番用意。人民聯盟要彰顯它與國陣的區別,所以棄用類似“陣線”一詞的人陣。人民聯盟號稱三黨平起平坐,有別於國陣的一黨獨大模式。
人民聯盟

民聯成員黨

人民聯盟(簡稱:民聯) (馬來:Pakatan Rakyat(PR);英:People Alliance)
人民公正黨(簡稱:公正黨) (馬來:Parti Keadilan Rakyat (PKR);英:People's Justice Party)
民主行動黨(簡稱:行動黨) (英:Democratic Action Party(DAP);馬來:Parti Tindakan Demokratik )
泛馬回教黨(簡稱:伊斯蘭黨) (馬來:Parti Islam Semenanjung Malaysia (PAS);英:Pan-Malaysian Islamic Party; )
砂拉越國民黨(簡稱:砂國民黨) (英:Sarawak National Party(SNAP);馬來:Parti Kebangsaan Sarawak )——已退出民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