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穆罕默德(馬哈蒂爾)

馬哈蒂爾·穆罕默德

馬哈蒂爾一般指本詞條

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市。全名為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現任馬來西亞總理。

馬哈蒂爾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工程師。他具有代表性的權威式領導方式及其袒護馬來西亞本地民族民眾社會地位的裙帶作風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2019年4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在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會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哈蒂爾·穆罕默德
  • 外文名:Mahathir bin Mohamad
  • 別名:馬哈迪·莫哈末
  • 國籍馬來西亞 
  • 出生地吉打州亞羅士打 
  •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20日 
  • 職業:醫生、總理
  • 畢業院校: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 信仰伊斯蘭教
  • 主要成就:1981年:第四任馬來西亞首相
  • 代表作品:《馬來人的困境》 
  • 政黨土著團結黨(2016年以後) 
  • 簡稱:馬哈迪、馬哈蒂爾
  • 勛銜:敦(Tun,馬來西亞封銜) 
  • 美稱: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 
人物經歷,從政以前,黨職記錄,官職記錄,個人生活,主要事件,訪問中國記錄,向東學習政策,泛亞鐵路計畫,亞洲金融危機,馬來人的困境,巫統內部黨政,國會大選勝出,獲獎記錄,人物評價,個人觀點,

人物經歷

從政以前

1925年12月20日,馬哈蒂爾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市,是莫哈末·依斯乾達的第十個孩子。
馬哈迪大學畢業照馬哈迪大學畢業照
1932年,馬哈蒂爾被父親送到了錫比廊霹靂馬來學校,後來轉校到蘇丹阿都哈密學校。
1946年12月,馬哈蒂爾以三科優四科良的成績通過了劍橋大學的校外選撥考試,但由於家庭經濟問題被迫放棄了赴英國上學的機會。
1947年,馬哈蒂爾進入新加坡的愛德華七世醫學院深造。
1953年,他大學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並於1957年在家鄉吉打州開了一家私人診所,由於醫德良好、醫術高超,在當地很有聲譽。

黨職記錄

1946年,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成立之初,馬哈迪就成為首批黨員。
1965年,他成為巫統最高理事會理事。
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後,在國會議席競選中失敗的他於6月17日致公開信要求東姑阿都拉曼辭職,結果被東姑開除了巫統黨藉。
1972年,以時任首相敦阿都拉薩為首的“巫統”恢復了馬哈蒂爾的黨藉,他重返巫統三個月後成為巫統最高理事會理事。
1975年,他出任巫統副主席。
1981年,他當選巫統主席。
1988年2月,馬哈蒂爾在原巫統的基礎上宣布成立新巫統(新馬來民族統一機構),任巫統主席。
2002年06月22日,馬哈蒂爾在巫統全國代表大會上突然宣布辭去巫統及國民陣線一切職務。
2002年巫統全國代表大會上,眾人勸說哭泣中的馬哈迪收回辭呈2002年巫統全國代表大會上,眾人勸說哭泣中的馬哈迪收回辭呈
2008年,卸任已久的馬哈蒂爾頻頻評擊其欽點的接班人首相阿都拉,並以自行退黨的行動來向阿都拉施壓。同年5月19日,馬哈蒂爾在吉打州的一場講座上宣布退出巫統,最終逼使阿都拉於2009年辭首相職,後又欽點現任首相納吉接任首相。此後,馬哈蒂爾第二度重歸巫統。
2016年02月29日,馬哈蒂爾再次宣布退出巫統。
2016年09月09日,馬哈蒂爾假吉隆坡成立的新黨——土著團結黨

官職記錄

1964年,馬哈蒂爾參加哥打士打南區國會議席選舉,當選為國會下議員。
1968年,他被任命為第一高等教育理事會主席。
1969年5月10日,他在新一輪大選中的國會議席競選中失敗。
1972年,他任高等教育顧問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當上議員。
1974年,他中選為中古邦巴素區國會議員,被委為教育部長。此外,他出任大學理事會和馬來西亞大學理事會理事以及全國大學理事會主席。
1973年,他被任命為國會上院議員。
1976年,他出任馬來西亞副首相兼教育部長。
1977年,他放棄上院議員資格競選下院議員獲得成功,入閣擔任教育部長。
1978年,他任副首相兼貿工部長。
1981年7月16日,他成為馬來西亞首相,直到2003年。擔任首相期間,有四人相繼成為副首相,包括慕沙希淡(1981年-1986年)、嘉化峇峇(1986年-1993年)、安華·依布拉欣(1993年-1998年)、阿都拉·巴達威(1998年-2003年)。
1997年底,他出任處理國家經濟問題的國家經濟行動委員會主席。
馬哈迪於2003年曾揮手告別政壇馬哈迪於2003年曾揮手告別政壇
1998年9月,他兼任起財政部長。
1999年1月,他改組內閣後不再兼任內政部長及財政部長職務。
2003年10月30日,他辭去首相職務並正式退休。
2003年10月31日,他正式把首相的職位傳給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
2018年5月10日,馬哈蒂爾贏得馬來西亞總理大選。

個人生活

1956年8月,馬哈蒂爾與其同學西蒂·哈斯瑪((Siti Hasmah)喜結姻緣,育有3個女兒和2個兒子。

主要事件

訪問中國記錄

馬哈蒂爾曾於1985年11月、1993年6月、1994年5月、1996年8月和1999年8月訪問中國。
此外,馬哈蒂爾在2001年2月底曾到中國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01年10月到上海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18年8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宣布: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將於8月17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19年4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在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會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2019年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向東學習政策

1982年初,馬哈蒂爾宣布"向東學習"政策,即向日本韓國學習。日韓的現代化工程成了馬來西亞的楷模,也是馬哈迪為了不想照抄西方現代化模式而另覓的新路。
馬哈迪馬哈迪
1990年12月10日,是第一個提出“東亞經濟圈”構想(1990年12月10日)的人,他非常希望能以中、日為核心,帶動東南亞國家,形成一個類似歐盟的政經一體化的組織。
在馬哈蒂爾的領導下,馬來西亞從一個普通的開發中國家轉變成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1997年金融危機前,馬來西亞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表上躍居第二十一位,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3627美元,國民富裕程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和汶萊,是泰國的2倍和印尼的5倍。

泛亞鐵路計畫

1995年,馬哈蒂爾還提出了“泛亞鐵路計畫”。“泛亞鐵路”以新加坡為起點,經吉隆坡、曼谷、金邊、胡志明市和河內抵達昆明,此外還修支線通到緬甸首都仰光和寮國首都萬象,全長5500公里。以泛亞鐵路和中泰鐵路為核心的東亞鐵路網建成後,不僅將中南半島鐵路網和中國鐵路網連線起來,而且通過中國鐵路網同歐亞大陸橋連線,直達歐洲。這是馬哈蒂爾一項非常有遠見的建議。

亞洲金融危機

2006年11月6日時代周刊封面人物馬哈蒂爾2006年11月6日時代周刊封面人物馬哈蒂爾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初,馬哈蒂爾第一個站出來指責這是西方投機集團所為,並譴責這是富人掠奪窮人的強盜行徑。馬哈蒂爾因此被《時代》周刊選為1998年的亞洲新聞人物。
金融危機使馬來西亞經濟嚴重受挫。馬哈蒂爾在痛斥外匯投機客的同時,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藥方",對貨幣進行管制。經濟專家當時認為,外資將因此卻步,馬來西亞將進入經濟衰退期。然而,馬哈蒂爾獨樹一幟的政策很快見效,領導馬來西亞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復甦步伐是受金融危機打擊國家中最快的。1999年,經濟成長率就接近危機前的水平,經濟重新步入了穩步成長的軌道。

馬來人的困境

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後,馬哈蒂爾寫信指責東姑阿都拉曼,並公開要求其辭職,結果馬哈蒂爾自己被巫統開除出黨。但他並未屈服,而是很快寫出一本書———《馬來人的困境》,闡釋馬來族積弱不振的種種原因。1970年這本書出版後被政府禁止發行。
《馬來人的困境》封面圖《馬來人的困境》封面圖

巫統內部黨政

馬哈蒂爾任首相21年間,政治地位一直較為穩固,其間有過兩次重大挫折,但最後結局也是有驚無險。
第一次是1987年。1987年的巫統黨爭中,以時任財政部長東姑拉沙里為首導的B隊,挑戰由馬哈蒂爾所領導的當權派A隊。最終B隊失利且巫統被吊銷註冊,馬哈蒂爾1988年2月成立“新巫統”後將B隊領袖盡數從內閣中除名。
馬哈迪與安華馬哈迪與安華
第二次是1998年9月,以經濟政策上的分歧為導火索,馬哈蒂爾解除安華的副首相兼財政部長的職務,警方援引《內部安全法》拘留安華,引起小規模的政局動盪和社會分裂。
1981年至2003年連續擔任馬來西亞總理,是這個國家任職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馬哈蒂爾執政風格果斷、注重實際,在他任內,馬來西亞經濟發展顯著,貧困率大幅度降低。
2008年巴達維任總理時,當年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下院選舉中受到在野黨陣營的有力挑戰,失去長期擁有的三分之二議席多數優勢。2009年納吉布·拉扎克接任巫統主席及總理職位後,馬哈蒂爾重返巫統。
2016年年初,馬哈蒂爾第二次退黨。他稱巫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巫統,而淪為支持和維護納吉布的政黨,讓他深感失望。他就組建新黨,決心與其他在野黨聯手,在2018年國會選舉中擊敗納吉布領導的執政聯盟。

國會大選勝出

2018年5月10日,馬來西亞國會大選結束,官方點票結果顯示,前總理馬哈蒂爾(Mahathir)帶領的希望聯盟取得112席個簡單多數國會議席,足以籌組政府及勝出大選,並終結了執政國民陣線長達60年的管治。總理納吉布領導的國民陣線僅獲得76席。
馬來西亞國會大選結束馬來西亞國會大選結束
根據非官方統計顯示,希望聯盟已奪下6州政權,包括檳城、雪蘭莪、吉打、森美蘭、柔佛及馬六甲。
他批評選舉委員會並沒有好好地執行工作,拒絕簽署選票表格14,以致無法公布官方投票成績。全國近1500萬登記選民,投票選出國會下議院222席及州議會505席,任何陣營取得下議院至少112席,即可籌組政府。
2018年5月11日,馬哈蒂爾就任馬來西亞總理。

獲獎記錄

1997年1月14日,馬哈蒂爾獲費薩爾國王國際獎中的伊斯蘭服務獎。

人物評價

"今年沒有人像馬哈迪一樣強烈地吸引新聞界,這使他成為1998年的亞洲新聞人物。他提醒世界,不受管制的資本主義未必適合所有國家--自從馬哈迪一年前開始抨擊投機客的陰謀和猶太人的政治陰謀,世界各國開始接受他的理論。"時代周刊
2013年習近平會見馬哈迪2013年習近平會見馬哈迪
“中國人民敬重的老朋友”——習近平於2013年10月5日在吉隆坡會見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時對馬哈蒂爾的評價。

個人觀點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在其部落格撰文說,華人不能擔任政府高職,是因為華人握了馬來西亞大部分財富。只有在馬來人掌控30%的企業股權後,馬來人才準備放手對政治的控制權。新聞網獨立新聞線上報導,馬哈迪在題為“要不要成為種族主義者”的文章中承認,馬來人無法正確地利用新經濟政策為他們創造的機會,是他們的問題,但馬來人的確尚未達到掌控30%企業股權的目標。
馬哈迪馬哈迪
馬來人的總財富也少過馬來西亞人總財富的30%,馬來西亞大部分的財富由華人掌控。換句話說,華人掌控了馬來西亞的經濟。
他說:“在政治領域則由馬來人掌控,大部分高職如首相、首席部長都由馬來人擔任。如果這些職位由華人掌控,那么華人不只掌控了經濟,也掌控了政治領域。那么馬來人的那一份在哪裡?”
馬哈迪馬哈迪
“新經濟政策是為了讓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經濟中獲得其公平的一份。一旦他們成功達到此目標,他們準備放手對政治控制權。由於他們未在經濟中獲得其公平的一份,因此應該允許他們在政治中獲得更大的一份。”
馬哈蒂爾也說,回教黨對待華人宗教儀式的態度比巫統更有包容性,是因為該黨需要華人選票。他也表示,回教黨與民主行動黨合作是政治偽善,不是真誠的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