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名: 白犀
英名: White Rhinoceros,Square-Lipped Rhinoceros 學名: 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奇蹄目 Order Perissodactyla
犀牛科 Family Rhinocerotidae
保育: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頭軀幹長3,350-4,200mm,尾長500-700mm,肩高1,500-1,850mm,體重雄性2,000-3,600kg,雌性1,400-1,700kg。
形態:體色由黃棕色到灰色,
耳朵邊緣與尾巴有剛毛,其餘部分則無毛,上唇為方形。鼻上的角平均為60cm,最長可達200cm。
非洲白犀牛區別於亞洲犀牛的最顯著外部特徵為其嘴部成方形,而亞洲犀牛嘴部略尖.
食性
草食性。本園餵食麥片、粒狀飼料、苜蓿草粒、青牧草。 解說: 1.名稱來自於
荷蘭文“weit”,意思為“wide” (寬平),針對它們寬平的嘴唇而言,後來被人誤稱為“white” (白色),故稱“白犀牛”,又名“方嘴犀”。它們寬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機般啃食地上的草。2.白犀牛的視力很差,主要依靠聽覺和嗅覺,奔跑時速可達40km。比黑犀牛溫和,較不具攻擊性。3.白犀牛會成群活動,群中通常是母犀牛與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則多半是獨居,它們會撒尿及散布糞便的方式來標識自己的領域,在爭奪領域時,會互相用
角攻擊。
特點
犀牛分5種:
白犀牛,
黑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
印度犀牛和
爪哇犀牛。 黑、白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都長有一前一後一對角,印度和爪哇犀牛隻有一隻角。 白犀牛的體形是5種犀牛中最大,雌性重約1,800 kg (3968 磅); 雄性 2,300 kg (5070 磅)身長(包括頭)360 - 420 cm 左右。肩高1.5-1.8米(5-6英尺)尾長80-100mm。在所有陸地哺乳動物中,白犀牛是體形僅次於非洲象和亞洲象的動物。 白犀牛雄性體形大於雌性。 新生小白犀牛體重65公斤(143磅)。 我們可以從外形區分白犀牛和黑犀牛。 白犀牛體形更大,前額較平,肩部更加突出。白犀牛也被稱作“方嘴唇犀牛”,因為白犀牛的上嘴皮較寬較平。 白犀牛的前角大於后角,平均長度60-150厘米(24-59英尺)。 白犀牛並不是白色,而是藍灰色或棕灰色。 白犀牛名字的來由是南非語“寬”翻譯有誤所導致。 和其他種犀牛相同,白犀牛視力較差,但聽力和嗅覺敏銳。
自然發展歷史
白犀牛生活在南部和中部
非洲的大草原和林地。 它們要求生活的區域地形比較平坦,有灌木作為掩護,同時草場和水源豐富。 白犀牛沒有門牙和犬牙,它們使用嘴唇採集食物。 白犀牛有兩個亞種: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 二十
世紀,北部白犀牛數量多過南部白犀牛,分布在許多非洲國家。 現在我們只能在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
加蘭巴國家公園中看到
北部白犀牛的身影。 1997年的調查顯示白犀牛僅存25隻。 南部白犀牛以前生活在
安哥拉東南部、
莫三比克中部和南部、
辛巴威、
波札那、東部
納米比亞、以及北部和東部
南非。 一直以來都以為已經滅絕,直到1895年在南非
德班在此發現南部白犀牛。 今天它們主要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護區內,特別是的德班的Hluhluwe/Umfolozi保護區內。 波札那、納米比亞、
史瓦濟蘭、辛巴威和莫三比克還有少量的南部白犀牛。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南非重新向
肯亞引進了20隻南部白犀牛,現在的數量約為170隻,其中120隻在一家私人救助中心,其餘50隻生活在兩個國家公園。 2001年統計數字,南部白犀牛的總數量大約為11,600隻。 成年雌性白犀牛會在6-7歲左右產下第一仔,懷孕期大約為16個月。 每2-4年產一仔。 雄性白犀牛的性成熟期在10-12歲。 小白犀牛出生後三天會一直跟隨在母親的身後,之後一般會跑在母親的前方。 哺乳期大約為一年,但從3個月後小白犀牛就會啃咬草皮了。 白犀牛的社會結構比較複雜,一個家庭組群中會包括多至14個成員, 但較小的組群可能只有母親和小犀牛。 雄性白犀牛占領的地域小於雌性,但允許處於次主導地位的雄性和成年雌性在它們的領域中活動。 占主導地位的雄性會將受孕期的雌性留在身邊。 交配的雌雄白犀牛會在一起生活約20天左右。
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瓜蘭巴國家公園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境上,由於當初建園的初衷就是準備把該公園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因此建造者們不遺餘力,圈起大面積的草地與樹林。瓜蘭巴國家公園擁有許多世界稀有動物,例如叢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當然,最珍貴的動物還要算那些數目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了。
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政府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
大象被殺。
儘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範圍內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熱火朝天,在葉門就有專門的
犀牛角市場,在那裡以犀牛角製成手柄的匕首是眾多買家和賣家關注的焦點,是身份的象徵。
2015年11月23日,41歲的犀牛Nola在美國聖迭戈野生動物園去世,這意味著全球只剩下3頭北部白犀牛了。 11月13日的時候,Nola因為膿腫感染接受了一次手術,雖然當時的手術非常成功,但在上周六,它的情況開始惡化,其出現了細菌感染以及與衰老相關的疾病,最終在醫治無效的情況下工作人員不得不對其進行了安樂死。
至此,又一頭北部白犀牛去世,現全球僅剩下三頭。
2018年3月19日,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在
肯亞死去,意味著北部白犀牛走向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