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藥物名稱:羧苄青黴素
藥理作用
但多數的綠膿桿菌株對該品敏感性差,該品只有高濃度時方有可靠抗菌作用。
動力學
口服不吸收:靜注5g,血清藥濃度≥300μg/ml,但迅速下降,t1/2約1小時,血清蛋白結合率約50%。進入體內的藥物,約90%由尿排泄。
肌注1g,尿藥濃度於2小時達峰值,可達幾千μg/m1,對治療尿路感染極為有利。該品有一定量透過
血腦屏障,在
膽汁中的濃度約與血清濃度相等。
用法用量
尿路感染:4~8g/d,分3~4次靜注或
肌注。系統感染和嚴重的尿路感染:1日量為200mg/kg,分次靜滴。
綠膿桿菌系統感染:1日量為400~500mg/kg,分次靜注或連續滴注。
兒童尿路感染:1日量為50~200mg/kg;系統感染1日量為300~500mg/kg,用法如上。
該品亦可作
胸腔或關節腔內注射,重症可加大劑量(不宜超過每日40g)。
不良反應
⑴與
青黴素相似,主要以
過敏反應為多見,且與其他青黴素類藥物有交叉過敏反應,套用前須作該品或
青黴素過敏試驗,方法同青黴素,過敏者禁用。
⑶該品林致
血小板功能異常或干擾其他
凝血機制而引起紫瘢、出血反應,多見乾腎功能減退患者。
功用作用
用法用量
肌內注射:成人2g~8g/日,3~4次/日;兒童每日0.05g~0.2g/kg,3~4次/日。
靜脈注射:成人5g~20g/日,3~4次/日;兒童每日0.1g~0.4g/kg,3~4次/日。亦可作胸腔或
關節腔內注射。
中度感染,成人一日8g,分2~3次
肌注或
靜脈注射,兒童每6小時按體重12.5~50mg/kg注射;
嚴重感染:成人一日10~30g,分2~4次靜脈滴注或注射,兒童每日按體重100~300mg/Kg,分4~6次注射。
新生兒體重低於2kg者,首劑按
體重100mg/Kg,出生第1周每12小時75mg/kg。
靜脈滴註:出生第2周起100mg/kg,每6小時1次。
新生兒體重2kg以上者出生後第1周每8小時75mg/kg,
靜脈滴注,以後每6小時75mg/kg。
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每8~12小時靜脈給藥2g即可維持
血藥濃度在100mg/L水平;如同時伴
肝功能損害,一日2g即可。
注意事項
發現此藥的特殊的不良反應,如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產生
出血性疾患,臨床表現為
紫癜、黏膜出血、
鼻衄及注射部位或小手術操作出血。
其機理可能為該品抑制了
纖維蛋白原轉化成纖維蛋白所致。
該品還可引起
粒細胞減少,
肌注可致局部疼痛。該品用前應做皮膚試驗、青黴素G過敏者禁用。與
慶大黴素聯用具有協同抗菌作用,但兩者放置在同一容器中可使
效價降低。
⒈該品含鈉量較高,故限制
鈉鹽攝入的患者應慎用該品。
⒉使用該品前需詳細詢問藥物
過敏史並進行
青黴素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者禁用。
⒌由於濃度較高的羧苄青黴素
溶液可形成多聚體(為致敏區),因此注射液皆須新鮮配製。
1)用前應做青黴素皮試。
2)該品為二鈉鹽,每g藥物含Na+4.7mmol(4.7mEq),合108mg/g,臨床套用中應考慮鈉輸入量。
製劑
注射用羧苄青黴素:
粉針劑:0.5g,1g,2g,5g。
注射針劑
藥理作用
動力學
肌內注射該品1g後1小時達血
藥峰濃度(Cmax),為34.8mg/L,4小時後
血藥濃度為10mg/L。
靜脈推注該品5g後15分鐘和2小時的血藥濃度分別為300mg/L和125mg/L。新生兒肌內注射100mg/Kg後,血藥峰濃度(Cmax)可達147mg/L。該品的分布容積(Vd)為0.18L/kg,
血清蛋白結合率約為50%。該品難以透過正常
血腦屏障,但
肺炎鏈球菌腦膜炎患兒每6小時
靜脈滴注69~103mg/Kg該品後,第2日至第17日
腦脊液內藥物濃度為2.3~24.5mg/L。約2%在肝內代謝,血
消除半衰期(T1/2a)為1~1.5小時。大部分以原形通過
腎小球濾過和
腎小管分泌清除,小部分經膽道排泄。
血液透析可清除該品,
腹膜透析則僅可部分清除該品。
適應症
用法用量
該品可供靜脈滴注和
靜脈注射。中度感染,成人一日8g,分2~3次
肌注或靜脈注射,兒童每6小時按體重12.5~50mg/kg注射;嚴重感染,成人一日10~30g,分2~4次
靜脈滴注或注射,兒童每日按體重100~300mg/Kg,分4~6次注射。新生兒體重低於2kg者,首劑按體重100mg/Kg,出生第1周每12小時75mg/kg,靜脈滴注;出生第2周起100mg/kg,每6小時1次。
新生兒體重2kg以上者出生後第1周每8小時75mg/kg,靜脈滴注,以後每6小時75mg/kg。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每8~12小時靜脈給藥2g即可維持
血藥濃度在100mg/L水平;如同時伴
肝功能損害,一日2g即可。
不良反應
⒋該品為弱酸,故
血藥濃度過高時可發生急性代射性
酸中毒,此反應尤多見於腎病病人且已有酸中毒者。
注意事項
禁忌
有青黴素類藥物
過敏史或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⒈該品含鈉量較高,故限制
鈉鹽攝入的患者應慎用該品。
⒉使用該品前需詳細詢問
藥物過敏史並進行青黴素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者禁用。
⒋腎功能不全患者套用該品可導致出血,應注意隨訪
凝血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發生
出血時應及時停藥並予適當治療。
⒌由於濃度較高的羧苄西林鈉溶液可形成多聚體(為致敏區),因此注射液皆須新鮮配製。尚未在孕婦中進行嚴格
對照試驗以排除該品對
胎兒的不良影響,故孕婦應僅在確有必要時使用該品。少量該品從
乳汁中分泌,
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或暫停哺乳。
相互作用
⒊該品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導致兩者的
抗菌活性明顯減弱。
藥物鑑別
⒉該品顯鈉鹽的火焰反應(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Ⅲ)。
藥物檢查
酸鹼度取該品,加水製成每1ml中含100mg的溶液,依法測定(
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ⅥH),pH值應為7.0~9.5。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取該品5瓶,分別按標示量加
水製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色渾濁,與1號
濁度標準液(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ⅨB)比較,均不得更濃;如顯色,與黃色5號
標準比色液比較,均不得更深。
水分取該品適量,照
水分測定法(
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M第一法A)測定,含水分不得過3.0%。
有關物質取該品,加
流動相製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為
供試品溶液;量取供試品溶液適量,用流動相稀釋成每1ml中含2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
溶液;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取對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器靈敏度,使主成分峰為滿量程的10%,再取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
液相色譜儀,記錄
色譜圖至氯唑西林峰保留時間的2倍,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中如顯雜質峰,量取各雜質記錄器所記錄的檢測器噪聲隨時間變化圖線稱為
基線。>;基線構成之面積稱
峰面積>;峰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色譜圖中兩個主峰面積之和的3.5倍(7.0%)。
細菌內毒素取該品,依法檢查(
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ⅪE),每1mg
氨苄西林與
氯唑西林混合物中含內毒素的量應小於0.15EU。
無菌取該品,分別加入100ml 0.9%無菌
氯化鈉溶液中使溶解,用薄膜過濾法處理後,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ⅪH),應符合規定。
其他應符合注射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I B)。
含量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0.02mol/L
磷酸二氫鉀溶液(用10%磷酸調節pH值至3.4±0.1)-甲醇(55:45)為
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25nm。理論板數按
氯唑西林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氨苄西林峰與氯唑西林峰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取裝量差異項下的內容物,精密稱取適量,用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含0.5mg的
溶液,作為
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氨苄西林
對照品和氯唑西林對照品適量,用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各含0.2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分別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20μl注入
液相色譜儀,記錄
色譜圖。
按
外標法以
峰面積分別計算供試品中C16H19N3O4S和C19H18ClN3O5S的含量。
雜質分離
注射用羧苄青黴素/
氯唑西林鈉是
氨苄西林鈉和氯唑西林鈉按活性成分含量1∶1組成的複方製劑。
氨苄西林/
氯唑西林為廣譜結合型抗生素,前者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殺傷作用,但不能抵禦β內醯胺酶對其的破壞;後者可對β內醯胺酶產生抑制作用,對產
青黴素酶和不產青黴素酶的菌株均有效,兩者聯合套用可相互補充各自的
抗菌譜,產生
協同作用,提高整體的抗菌效力。目前國內已有數家藥廠根據
國家藥品標準生產該品。由於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的
疏水性相差較大,在通常的
反相色譜系統中,氨苄西林的
容量因子約為1,與
有關物質的分離較差;
儀器與試藥
Agilent 1100型HPLC儀;色譜柱:英國Hypersil SCX(200mm×46mm,5μm);羧苄青黴素和氯唑西林
對照品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注射用氨苄西林鈉/氯唑西林鈉由
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提供;
磷酸和
磷酸氫二銨均為分析純,
乙腈為HPLC級,水為
蒸餾水。
色譜條件
流動相為
磷酸鹽緩衝液(001mol/L磷酸氫二銨溶液,用磷酸調節pH值60)∶乙腈(90∶10);流速10ml/min;柱溫25℃;檢測波長225nm;進樣體積20μl。
方法與結果
對照品溶液取
氨苄西林和
氯唑西林對照品各20mg,精密稱定,置2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
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50mg,精密稱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Fig.1)。系統適用性溶液稱取供試品約50mg,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室溫(約25℃)放置24h,即得。氨苄西林峰和氯唑西
林峰的
理論板數分別約為3500和3000,
拖尾因子分別為10和11,兩者間的分離度約為40。
線性與範圍取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對照品各2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貯備液。精密量取此液75、60、50、40和25ml,分別置1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分析。以面積(A)為縱坐標,濃度(C)為橫坐標,
回歸方程分別為:
氨苄西林A=16.47C+7.6 r=1.0000
氯唑西林A=45.85C+10.7 r=1.0000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分別在45~134和44~131μg/ml範圍內呈良好的
線性關係。
檢測限和
定量限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的檢測限按
信噪比3∶1計均為01μg/ml,定量限按信噪比10∶1計均為03μg/ml。
精密度取同一批
供試品,配製成6份溶液,分別進樣分析,
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4467%(
RSD=05%,n=6)和4438%(RSD=06%,n=6)。
耐用性另選用2支相同品牌填料的色譜柱實驗,均可得滿意的
色譜圖。
回收率精密量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10ml,分別置20ml
量瓶中,精密量取並加入
對照品貯備液5ml,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樣分析。測得氨苄西林和
氯唑西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99%(RSD=04%,n=6)和1000%(RSD=05%,n=6)。
樣品測定採用國家藥品標準方法對同一批
供試品進行測定,測得
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的含量分別為4430%(n=3)和4491%(n=3),與本文方法的測定結果一致。
結腸炎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
消化內科收治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腹瀉型),診斷前經仔細詢問起病時間及治療經過,做
血常規及
糞便檢查均符合慢性潰瘍性
結腸炎的診斷標準,共選46例,均通過連續2次糞便於SS培養基培養,其中30例培養出福氏或
志賀菌(稱
細菌培養陽性)。經常規抗菌治療效果不佳,且病程>2.5個月。46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齡(38.34±19.1)歲,平均病程(79.6±12.9)d,其中細菌培養陽性17例(65.30%);對照組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齡(39.5±14.6)歲,其中細菌培養陽性14例(66.6%)平均病程(79.5±13.7d)。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糞便細菌培養陽性率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一般補充電解質及支持治療基礎上,用
氧氟沙星0.4g,加入5%GS注射液250ml
中靜脈滴注、qd、療程7~10d;治療組在一般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
大蒜素90mg,(廣東萬基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批准文號:
國藥準字H44023561),配用5%GS糖注射液250ml,緩慢
靜脈滴注,qd,同時給予
氨苄西林鈉1.5g/
舒巴坦鈉0.25g(華北中藥集團山西博康藥業有限公司,批准文號:國藥準字,H14023504)加0.9%
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qd,7~10d為1個療程,個別病例適當增加1個療程。兩組治療結束後均再做
糞便常規檢查及
細菌培養療效制定標準
顯效:腹痛及
里急後重消失,每天大便1或2次,糞便常規檢查(“-”),
細菌培養(“-”);好轉:上述症狀部分或基本消失,每天大便2次或3次,
糞便檢查少許
粘液和或膿球、
紅細胞、細菌培養(“-”);無效:上述症狀仍明顯,每天大便>3次,糞便檢查粘液稀便,見多量膿球和紅細胞、
吞噬細胞等,細菌培養(+)。(註:部分細菌培養陰性但臨床症狀仍明顯的病例屬無效)。結論
潰瘍性結腸炎又稱
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
直腸和
結腸性疾病。病變主要限於大腸黏膜與
黏膜下層。
臨床表現為腹瀉粘液
膿血便,腹痛。病情輕重不等,多呈反覆發作,慢性病程。近年來研究發現,細胞凋亡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有關聯。其中,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
淋巴細胞的凋亡減慢密切相關,而潰瘍結腸
炎症持續的主要原因是腸
上皮細胞的凋亡加速和
炎症細胞的凋亡減慢。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
志賀菌屬對各種抗菌藥物耐藥,且常呈多發耐藥,分析與菌體胞質中
耐藥因子(R因子)有關。非特異性潰瘍
結腸炎與機體
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因此,常規抗菌藥物(如氟喹酮類)對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效果差,且易導致或加重腸道菌群失調。
結論
國內外大量的醫學研究發現其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如大蒜所含的
大蒜素有強的抗菌消炎及抗病毒作用,是效力強的植物抗生素之一,大蒜素可降低
膽固醇和
甘油三脂在血液中的濃度,可阻止
血小板聚集,避免
血栓形成,可擴張末梢血管而降低血壓,可抑制致癌物質
亞硝胺的合成與吸收、誘導干擾素、激活機體
自然殺傷細胞及
巨噬細胞活性,抑制癌細胞生長,而具抗癌效果。
大蒜中含有一種“蒜胺”能幫助分解
葡萄糖,促進大腦對其吸收和利用,有很好的健腦作用。因而
大蒜素被稱為是當前危及人類生命“四大死神”(
心血管病、
中風、
糖尿病和
癌症)的剋星,大蒜素對深部感染有良好效果,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與
氨苄西林納/舒巴坦鈉聯合用具有協同治療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有確切療效,且藥價低廉,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