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時間

出血時間(bleeding time,BT)和凝血時間(clotting time,CT)測定,是一對試驗。出血時間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為刺破皮膚毛細血管後,從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時間。而凝血時間是指血液離開血管,在體外發生凝固的時間。原理是離體靜脈血與普通玻璃試管接觸後,因子Ⅻ和內源凝血系統被激活,最後生成纖維蛋白而血液凝固。

出血時間用於評價皮膚毛細血管的止血能力,主要用於檢查血小板疾病、血管與血小板之間功能的缺陷、某些凝血因子的缺陷;凝血時間用於測定血液的凝固能力,主要是測定內源性凝血途徑中各種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質增多。

根據標本來源,凝血時間測定有:靜脈採血法目前有3種檢測法:活化凝血時間(ACT)法、矽管法和普通試管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凝血時間
  • 外文名:clotting time,CT
  • 含義:血液離開血管體外發生凝固的時間
  • 作用:測內源性凝血凝血因子短缺情況等
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

臨床意義

1.凝血時間延長
見於內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初篩試驗、嚴重的因子Ⅱ、Ⅴ、Ⅹ缺乏、肝臟病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纖維蛋白原缺乏、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質等。
2.凝血時間縮短
見於高凝狀態(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等)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腎病綜合徵以及嚴重的灼傷等)。

正常值參考範圍

5~12分鐘(玻璃試管法,第3管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