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疫病: 發生在人、動物、或植物身上,並具有可傳染性的疾病的統稱,一般由
寄生蟲、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概述
yì bìng[epidemic disease]流行性急性
傳染病。即
疫癘。
泛指流行性的傳染病,區別於普通病。
文獻出處
《詩·小雅·節南山》“天方薦瘥,喪亂弘多” 漢
鄭玄箋:“天氣方今又重以疫病,長幼相亂而死喪甚大多也。”
《
法苑珠林》卷九一:“疫病癭難苦,壽短常沉沒,若有智黠人,殺心寧放逸。”
《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秦王政四年,十月,蝗蟲從東方來,蔽天,禾嫁不收,疫病大作。”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四:“山外面有什麼可看的?有轟炸嗎?有疫病嗎?”
中醫對疫病的了解
疫病是指感受疫癘之邪而引起的具有傳染性並能造成流行的一類疾病,屬外感病的
範疇。
中醫學認為瘟疫的病因是
疫毒,與“非時暴寒”“非節之氣”密切相關,多認為是受到“時行乖戾之氣”,也就是帶有致病因素不正常的邪氣傷害所致。
治療的方法常有:
(2)“
宣肺化痰”:使肺的功能得到恢復,祛痰除邪;
(3)“扶正祛邪”:扶助正氣,使人體自身的正氣得到恢復和強大,這樣體內正氣和邪氣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邪氣自然就不能占到優勢了;
(4)“化濕解表”:清除體內熱邪的同時也要注意解決濕邪的問題。
種類
在我國,
傳染病分三類35種。(傳統意義上)《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國務院和國務院
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分別依許可權決定傳染病病種的增加或者減少。
疫病類別
肺鼠疫
A(H1N1)型流感
甲型H1N1流感為急性
呼吸道傳染病,其
病原體是一種新型的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傳播。與以往或目前的季節性
流感病毒不同,該病毒
毒株包含有豬流感、
禽流感和
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
基因片段。人群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並可以人傳染人,人感染甲流後的早期症狀與普通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2009年開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流行。2010年8月,世衛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經結束。
尋麻疹
流腦
即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
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型腦膜炎。該菌分為13個群。最多見的是A、B、C三群,以A群為主。
C群流腦易傳播,
隱性感染比例高,且起主要的
傳染源作用,導致傳染源控制難,傳播途徑不易切斷。
SARS
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屬
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蛋白質的不同被分為H1到H15等15種亞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兩種亞型引起,而人對其中的H1和H3亞型易感。
血吸蟲病
天花
3000年前人類就有了
天花這種急性
傳染病,
古代中國、印度和埃及都有相關記錄。天花由病毒引起,表現為高燒、渾身乏力、噁心嘔吐和嚴重皮疹,無藥可治。1980年,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徹底被消滅。
麻風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如今全世界每天仍有平均1600人感染麻風,歷史上麻風一度被認為是可恥的疾病。
麻風桿菌讓人失去
痛覺而容易受傷,並造成肢體畸形、殘廢或者失明,嚴重者內臟也會受損害,而且迄今沒有疫苗預防。
伊波拉出血熱
病毒暴發的原因是當地居民食用了森林裡死去的
靈長類動物。1976年首度暴發時就顯現出巨大的殺傷力,奪走270條性命。第二次大暴發是在1995年,有245人死於非命。在二十多年裡,全世界死於這種可怕病毒的人至少有一萬人。
A肝
A肝全名:
A型肝炎病毒(HAV)。傳播途徑:腸道、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經口感染 1988年1月,上海市發生了一次世界歷史上罕見的A型肝炎暴發流行事件。根據
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專家們明確了本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暴發是因
毛蚶產地的毛蚶受到A肝病毒嚴重污染,上海市民缺乏A肝的
免疫屏障,又有生食毛蚶的習慣,最終釀成暴發。
B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
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
肝硬化或
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
病毒性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近年來B肝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
C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C肝病毒(HCV)引起的,
傳染源為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為輸血潛伏期50天(15~150天)血清抗HCV-IgM
陽性或HCV cRNA陽性可確診。
病毒
1998年,在有些國家
尼巴病毒暴發。結果查明,這種
人獸共患病的病毒的寄主是
狐蝠。根據記載,尼巴病毒傳播速度很快,健康家畜可能是通過直接接觸病畜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感染,而病人均為畜場或屠宰場工人,表現為起病急、發燒、頭痛等,一些人出現類似
非典型肺炎症狀。
瘋牛病
學名為“
牛海綿狀腦病”,是一種發生在牛身上的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症狀與
羊瘙癢症類似,俗稱“
瘋牛病”。受瘋牛病危害的不僅是牛,人若食用了被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等,也有可能染上致命的新型克-雅氏症。
愛滋病
鼠疫
狂犬病
狂犬病由
狂犬病病毒引起,人類也會因被狂犬咬傷而感染,其他感染本病的溫血動物如貓、狼、狐等也可傳播。
霍亂
流感
人類歷史中,曾多次記錄下與流感類似的
傳染病的大規模流行。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而且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引起流感流行及大流行。
肺結核
19世紀,不知有多少人曾被這種無情的烈性
傳染病奪去了親人或朋友,雖然20世紀多種有效抗生素和預防藥物的產生使
肺結核病例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減少,但因此放鬆警惕就大錯特錯了。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近年來
肺結核在全球有捲土重來之勢,對這種傳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軍團病
軍團病並非是一種軍隊的職業病,而是一種
呼吸道感染疾病。軍團病全年均可發生,以夏秋季為高峰,它經空氣的傳播性很強,但目前還未證實人與人之間能夠傳播。中老年人、吸菸酗酒者以及
免疫功能低下者、久病體弱者易患此病。
O-157
大腸桿菌因其
抗原抗體反應不同,截至目前被分為173種。“O-157”於1982年被美國科學家定為第157種而得名。感染上大腸桿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劇烈的腹痛、高燒和血痢。病情嚴重者並發
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
腦炎,危及生命。
藍舌病
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種由
病毒感染引起的
偶蹄動物,如牛、羊、豬、駱駝、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觸性
傳染病。易感染口蹄疫的偶蹄動物約有70多種。
口蹄疫病毒生命力很強。含病毒的組織或被病毒污染的飼料、皮毛和土壤等可數
周至數月保持傳染性。受感染後恢復健康的動物會長期攜帶病毒。
馬爾堡出血熱
馬爾堡出血熱是一種惡性病毒
傳染病。該病的病原體為
馬爾堡病毒,患者感染後會在3到7天內死亡。該病毒最早於1967年在德國被發現,當時德國中部
馬爾堡市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接觸了來自非洲
烏干達帶病毒的青猴,感染上了這種病毒,故馬爾堡出血熱也稱為青猴病。
登革出血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熱帶病毒性疾病。
登革病毒會引起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兩種不同臨床型的疾病。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劇烈疼痛、高熱不退為特徵,也被稱為“碎骨熱”,死亡率低。
登革出血熱則伴有明顯的
內出血及
休克等危重症狀,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死亡。
諾瓦克病毒
諾瓦克病毒一般棲息於貝類中,主要經口傳播,包括生食受污染的貝類或食用的貝類未經煮透,食品加工者感染的病毒經食品傳播給食用者等。諾瓦克病毒潛伏期為24小時至48小時,主要發病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並可能伴有輕度發熱。也有人感染病毒卻不發病,或者只出現一些類似輕微感冒的症狀,所以諾瓦克病毒引發的傳染性
腸胃炎也被稱為“胃腸型感冒”。
腸道病毒EV71
人類腸病毒71型於1969年首次從
加利福尼亞患有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嬰兒糞便標本中分離出來的,這些病毒可被培養在
恆河猴腎臟細胞(rhesus monkey kidney cell;RhMK)及人胚
二倍體細胞(human fetal diploid cell)中。若檢體取自病人糞便及組織即以人胚腎二倍體細胞(diploid strain of human fetal kidney cell;HFDK)培養;若為咽喉拭子檢體則選用人胚肺二倍體細胞細胞(diploid strain of human fetal lung cell)培養。經由這些
細胞培養後純株化病毒分析,發現會出現典型由腸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cytopathetic effect;
CPE)現象,由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morphology)及物理化學(physicochemical)特性都與當時已知的其他腸病毒類似,但進行
中和抗體試驗(neutralization test)或
免疫擴散試驗(immunodiffusion test)後,卻發現其彼此間並不會有互動作用的現象,因此推測當時所發現的病毒為一種新型的
腸病毒,故將該病毒株命名為腸病毒71型。由於EV 71對於中樞神經系統有極高的感染性,故臨床上出現之症狀包括
腦炎(encephalitis)、
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 meningitis)、急性無力肢體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手足口症(hand - foot - mouth disease)、泡疹性
咽峽炎(herpangina)、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ctivitis)、肌肉僵直(myoclonic jerk)、頭痛(headache)、發燒(fever)及嘔吐(vomoting)等,而其中以手足口症及泡疹性咽峽炎最為常見。一般而言,感染腸病毒多為無症狀(約50~80%)或出現輕微類似感冒的症狀,病人會自然痊癒而產生抗體,但因感染
腸病毒且轉成重症之患者卻有極高的機率死於心肺衰竭及廣泛性的腦幹傷害,實不容小覷。
辣椒疫病
辣(甜)椒疫病主要為害葉片、果實和莖,特別是莖基部最易發生。
幼苗期發病,多從莖基部開始染病,病部出現水漬狀軟腐,病斑暗綠色,病部以上倒伏。症狀表現為:成株染病,葉片上出現暗綠色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潮濕時,其上可出現白色霉狀物,病斑擴展迅速,葉片大部軟腐,易脫落,乾後成淡褐色。莖部染病,出現暗褐色條狀病斑,邊緣不明顯,條斑以上枝葉枯萎,病斑呈褐色軟腐,潮濕時斑上出現白色霉層。果實染病,病斑呈水漬狀暗綠色軟腐,邊緣不明顯,潮濕時,病部擴展迅速,可全果軟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狀物,乾燥後變淡褐色、枯乾。原因為:辣(甜)椒疫病是由
鞭毛菌亞門、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
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借風、雨、灌水及其他農事活動傳播。發病後可產生新的
孢子囊,形成
遊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溫度範圍為10-37℃,最適宜溫度為20-30℃。
空氣相對濕度達90%以上時發病迅速;
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過大、植株衰弱均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蔓延。
植物疫病
主要指由
疫霉屬(Phytophthora)真菌引起的。表現為葉斑、幼苗猝倒、根莖腐、冠腐、枝幹潰瘍和腐爛等,植株受害部位產生邊緣不明顯的黑褐色水漬狀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壞死和腐爛,潮濕時,病部尤其是葉背面產生疏鬆的白色霉層,即病菌的
孢囊梗和
孢子囊。疫病可導致對植物的毀滅性破壞。在全世界廣泛分布,高溫、高濕地區尤其猖獗。在中國對農業威脅較大的疫病主要有由棕櫚疫霉 (P.palmivora)引起的割麵條潰瘍和季風性落葉病、
胡椒瘟病,由寄生疫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引起的
劍麻斑馬紋病,由
致病疫霉 (P.infestans)引起的
馬鈴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等。(見彩圖[馬鈴薯晚疫病])
疫霉屬真菌中不同種的寄生性程度差別很大,寄生程度高的如致病疫霉有生理分化現象,存在許多不同的
生理小種。各種疫黴菌的寄主範圍也很不相同,如致病疫霉只侵染 1~2種植物,而
樟疫霉可危害50科273個屬。有的一種植物上可以發生好幾種疫霉病,如、
柑橘、、等。病菌以
卵孢子、
厚壁孢子或
菌絲體越冬,寄生程度高的疫黴菌在植物的枝條、貯藏器官或病殘體上存活,寄生程度低的還可在記憶體活。以
孢子囊內的
遊動孢子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從植物的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在田間主要通過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由於
病程短,再侵染髮生頻繁,在多雨潮濕的條件下疫病的流行速度特別快。
防治可採取選育抗病、做好田園清潔、減少侵染源,以及加強栽培管理等措施。由於疫病流行速度快,生長季應做好發生和流行的預測預報,並及時噴藥控制蔓延。藥劑中銅製劑、有機硫劑、有機氯劑等是較好的保護劑;乙磷鋁和瑞多霉是較好的內吸治療劑。
動物疫病
一類 動物疫病(17種)
二類 動物疫病(7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