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覺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痛覺常伴有情緒變化和防禦反應,對機體起到保護性作用。同時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輔助疾病的診斷具有積極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痛覺
- 分類:皮膚痛、內臟痛、牽涉痛
- 反應:軀體-運動、自主-內臟等
- 意義:是一種警戒、恐懼、救助信號
產生機制
分類
當皮膚受到傷害性刺激時可引起疼痛,皮膚痛可分為快痛和慢痛兩種。
(1)快痛:又稱第一痛或急性痛,屬於生理性疼痛。刺激後立即出現刺痛,持續時間短,定位準確,不伴有情緒反應。疼痛產生和消失快、定位清楚、分辨能力強。
(2)慢痛:慢痛屬於病理性疼痛,又稱第二痛。刺激後0.5~1.0s出現燒灼痛,持續時間長,產生和消失慢,定位不準確,常伴有情緒和內臟反應。
2.內臟痛
傷害性刺激作用於內臟器官可引起內臟痛。內臟痛通過自主神經內的傳入神經上行,與軀體感覺的投射途徑相同。與皮膚痛相比較,內臟痛具有以下特徵:
(1)發生緩慢、持續時間長、定位不精確和對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2)常可出現牽涉痛。
(3)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活動和情緒反應。
(4)內臟對機械性牽拉、痙攣、缺血和炎症等敏感,對刀割、燒灼等刺激不敏感。
3.牽涉痛
某些內臟疾病常可引起體表某一特定部位發生疼痛或痛覺過敏,這種現象稱牽涉痛。牽涉痛定位明確,可先於內臟痛出現。臨床上可根據牽涉痛出現的部位協助早期診斷內臟疾患,如心肌缺血或梗死時可出現左肩、左臂內側、左側頸部和心前區疼痛,膽結石時則可出現右肩胛部疼痛,腎結石時可出現患側脊肋角、腰部或上腹部疼痛,有時可以放射到下腹部、大腿根部和會陰部,闌尾炎常有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或臍區疼痛。
反應
包括疼痛時經常出現的肢體屈曲反射、握拳、呻吟、叫喊、掙扎、逃脫及疼痛局部的肌肉反射性痙攣等。
2.自主-內臟性反應
指疼痛時出現的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以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增強的一系列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輸出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瞳孔散大、汗腺分泌增
多、血糖升高等。
3.神經-精神性反應
指傷害性刺激後腦電圖的改變及單個神經元電活動的變化,以及臨床上疼痛時伴有的痛苦、焦慮、煩躁不安的心理活動。
意義
2.疼痛也可以是恐懼的信息或者是求助的信號。疼痛可能成為焦慮、抑鬱症的突出症狀,並沒有組織損害的證據,如果不了解這種心理意義,只把疼痛看成與組織損傷有關,就會造成診治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