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支原體肺炎

豬支原體肺炎

豬支原體性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發的一種慢性肺炎,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其病原最早由Mare、Switzer(1965)和Goodwin等(1965)從患肺炎豬的肺組織中分離出,並試驗複製出本病,報導後該病原被命名為M.hyopneumonia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支原體性肺炎
  • 提出者:Mare、Switzer和Goodwin
  • 提出時間:1965年
  • 套用學科:醫學
  • 適用領域範圍:動物醫學
  • 病原命名:M.hyopneumoniae
肺炎危害,肺炎病原,發病特點,發病機理,防禦機制,防治措施,

肺炎危害

長期以來,本病一直被認為是對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最常發生、流行最廣最難淨化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雖為老病,但近年來由於經常和PRRS、圓環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突顯出了其重要性。

肺炎病原

豬肺炎支原體為本病病原,豬肺炎支原體生長需求極為苛刻,分離相當困難,其在基本肉湯培養物中生長緩慢,經3~30天,培養物才產生輕微的混濁,並產酸使顏色發生變化。Ross和Whittlestone(1983)綜述了分離豬肺炎支原體的各種培養基和方法,以及豬肺炎支原體有關的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特性及特定的鑑別方法。
支原體的一個與潛在的致病性和控制有關的很重要的特徵是其具有明顯改變表面抗原的傾向,Artiushin和Minion(1996)提供了一些豬肺炎支原體分離物中存在異源性抗原的證據。

發病特點

本病我國地方豬種明顯較引入品種易感,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原體是經氣霧或與病豬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觸傳播的,其經母豬傳給仔豬使本病在豬群中持久存在,其嚴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節、通風條件、豬的密度以及其它環境因素改變而有很大差異。
最早可能發生於2~3周齡(地方品種有9日齡的)的仔豬,但一般傳播緩慢,在6~10周齡感染較普遍,許多豬直到3~6月齡 時才出現明顯症狀。
易感豬與帶菌豬接觸後,發病的潛伏期大的為十天或更長時間,並且所有自然發生的病例均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體、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
豬流感繼發豬支原體肺炎,病豬初期主要症狀為咳嗽,體溫升高到40℃~42.5℃,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趴窩不願站立,眼鼻有粘性液體流出,眼結膜充血,個別病豬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勢,夜裡可聽到病豬哮喘聲。仔豬可因窒息而死亡,做好防治工作特別重要。
豬呼吸道複合征(PRDC)便是豬肺炎支原體與環境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協同作用的結果,這裡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豬瘟(HC),豬流感(SI)、偽狂犬病(PR)、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PRRS)、克雷伯氏桿菌、副嗜血桿菌(HPS)、豬圓環病毒(PCV)、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豬多殺性巴氏桿菌(PmT)、豬霍亂沙門氏菌等,其也可以和萎縮性鼻炎(AR)、斷奶後多系統衰弱綜合徵(PMWS)等互作,從而使豬只6~10周齡、12~15周齡、18~22周齡問題發生率明顯上升。
近兩年,由於PCV引起的PMWS和間質性壞死性肺炎(PNDS)以及PRRS與MPS的互作使豬只免疫功能受損,易導致豬瘟免疫失敗,鏈球菌、弓形體病等感染率升高,多種因素的互作已對當前的養豬業提出了嚴重挑戰。

發病機理

3.1肺炎支原體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體聚集並粘連在支氣管、細支氣管以及氣管上皮細胞上;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表面寄生。在深處的細小微支氣管和肺泡處,幾乎找不到支原體。肺炎支原體首先附著在纖毛上皮細胞上,然後逐漸引起感染細胞發生病變、死亡,導致部分纖毛功能受損或脫落;由於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纖毛變短變少,纖毛正常的擺動功能顯著的下降,以致無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氣源性的微細粉塵和各種致病原,為繼發性感染大開方便之門。
3.2感染肺部組織病理變化
豬感染肺炎支原體後,通常會有大量中性粒細胞聚集在腔體、氣管周圍以及肺泡中;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淋巴細胞的數量也在增加,它們分布在血管周圍、支氣管周邊以及微支氣管周邊的組織上,並侵占氣管的黏膜固有層。大約經過二十天后,在氣管附近會出現套袖現象,白細胞聚集;同時也出現支氣管附近淋巴組織增生,從而使肺泡之間的間隙增厚;這種增生的淋巴小結常常會壓迫支氣管,引起支氣管擴張困難,每次呼吸時,有效的氣體交換就減少,從而迫使豬增加呼吸頻率,病情嚴重的豬就會出現喘氣現象。即使當肺部病變緩解後,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結。對不是非常嚴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變的組織學研究表明:喘氣病的主要病變是肺部出現實變性病變,主要集中在肺尖葉和心葉,且病灶與非病變區有明顯的界限,顏色通常為紫紅到黃褐色。感染後10~12周,若無繼發感染,肺部病變組織會逐漸自我康復,但仍會留下永久性的組織傷痕,也可看到明顯的肺泡萎縮。繼發其他細菌感染時,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纖維素性、化膿性病變,甚至出現明顯的環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繼發感染
肺炎支原體感染後會出現免疫抑制現象,有資料表明:豬只感染肺炎支原體後,會導致支氣管淋巴結和血液淋巴細胞發生有絲分裂反應;有學者把這種現象看作是支原體的致病機制之一。另外還證實從被支原體感染的豬身上取出的淋巴細胞對非相關抗原產生抗體的能力顯著下降;再者豬的細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細胞的活動受到抑制,而T抑制細胞的活動增強。事實上,一旦發生豬肺炎支原體感染,則繼發感染幾乎不能避免;繼發性感染會和豬肺炎支原體的免疫抑制反應共同作用,從而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3.4豬肺炎支原體毒性致病因素
對肺炎支原體的致病機理及引起的症狀病變已有較多的研究報導;但對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目前已證實附著粘連是豬肺炎支原體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條件和致病關鍵。支原體會首先附著在纖毛的上端,然後往深部侵入;使細胞發生病變和死亡,並導致纖毛萎縮,通過擺動清除異物的功能受損;接著支原體還會進一步破壞黏膜層,導致其他病原菌易於侵入而引起繼發感染。目前還不了解豬肺炎支原體表面粘連結構的實質,體外模型試驗表明支原體表面會散發出絲狀體,這些絲狀體(本質上可能是蛋白質)具有粘連附著功能。多種跡象表明豬肺炎支原體的吸附過程是一個多面性的感染和複雜的感染過程。

防禦機制

4.1對豬肺炎支原體的免疫
免疫按性質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種。被動免疫是指仔豬從母乳中獲得針對性的抗體。如母豬曾接種過疫苗或自然感染過,則它的初乳中就含有特定抗體,仔豬只需吃奶就能獲得母源抗體;但母源抗體的保護是短暫的,並具有某種程度的不穩定性,同時也不能保證新生仔豬免受感染。指望依靠母豬源抗體來給仔豬提供全面保護是危險的。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接種疫苗來刺激機體產生主動免疫。當然豬自然感染肺炎支原體也能夠產生免疫,但由於支原體的免疫原性較差,要想獲得有效的免疫保護,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通過感染獲得免疫的辦法,經常見效太慢,來不及保護肥育豬免受MPS的侵害;不過,自然感染後可有效減少母豬排毒,降低感染壓力,反覆進行天然攻毒可以提高豬只的免疫力。研究還發現:豬群中初產母豬比例越高,發生喘氣病的機會就越大。由於經多次誘發的自然免疫,或許能保護較長一段時間;大概是這個原因,經常暴露在豬肺炎支原體下的豬,哪怕是長期感染的豬群,也不會表現出明顯臨床症狀。感染過的母豬,即使是生過二至四胎後仍可能攜帶豬肺炎支原體,但只有初產母豬才是喘氣病的主要傳染源。
4.2免疫預防接種控制豬氣喘病
為了保護豬群不受喘氣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對仔豬進行免疫接種。在仔豬感染支原體前就要進行免疫,這時誘發的免疫保護效果會很好,而且保護時間會很長。由於無法預測仔豬在何時會受到感染,所以仔豬一出生,就應儘早進行預防接種。另外早期免疫接種要考慮到母源抗體會不會對疫苗產生不良影響。當然選擇高質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如江蘇省農科院研發的支原體活疫苗根據支原體致病機理採用胸腔注射達到占位效應從而抗感染)由於豬感染肺炎支原體後,常易繼發其他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預防接種不僅可以保護豬免受肺炎支原體的侵害,同時還可以防止其它繼發病原體的感染,為豬提供更廣泛的保護。

防治措施

5.1加強飼養管理
儘可能自繁自養,自育及全進全出;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加強通風減少塵埃,人工清除乾糞降低舍內氨氣濃度;斷奶後10~15天內仔豬環境溫度應為28~30℃,保育階段溫度應在20℃以上,最少不低於16℃。保育、產房還要注意減少溫差,同時注意防止豬群過度擁擠,使用良好的地板隔離,對豬群進行定期驅蟲;儘量減少遷移,降低混群應激;避免飼料突然更換,定期消毒,徹底消毒空舍等。
5.2藥物控制
脈衝性使用抗生素可減緩疾病的臨床症狀和避免繼發感染的發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環素類、泰樂菌素、林肯黴素、氯甲碸黴素、泰妙靈、螺旋黴素、奎諾酮類(恩諾沙星、諾氟沙星等),但總的來說,使用抗生素不會阻止感染髮生,且一旦停止用藥,疾病很快就會復發。另外在生產實踐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也會出現瓶頸現象,由於是防禦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濃度較低,這易導致病原體產生耐藥性,以後再用類似藥物效果就不好。發生喘氣病後,再想徹底殺滅病原體,是十分困難的,對呼吸道感染而言尤為如此,因為抗生素很難滲入到肺部黏膜表面而發揮作用;同時抗生素治療也無法修復已造成的病變損傷。如果停止治療,病原又會逸出、種種症狀又會重新出現。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療法可能帶來的弊病還包括肉質會發生改變(由於持續用藥會有藥物殘留),而且人工費和成本費也隨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豬肺炎支原體對青黴素,阿莫西林,羥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紅黴素,竹桃黴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5.3綜合防治措施
因此應針對該病應考慮使用綜合防治措施:許多國家曾大力推進根除豬肺炎支原體的計畫,丹麥、英國和美國都有未感染豬肺炎支原體的SPF豬群;但由於豬肺炎支原體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很難彼此隔離阻斷;所以豬肺炎支原體通常是這類SPF豬群最先感染的病原;對於未感染豬肺炎支原體的豬群來說,感染豬肺炎支原體的可能性很大,如距離感染豬群較近、豬群過大、當地生物飼養密度過大、離生豬販運的主幹道太近,這些都極易導致支原體傳播與感染。採取根除MPS措施時,會發現要啟動並維護無支原體感染狀態的花費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強(因為還必須對進入豬場的豬進行限制,控制它們攜帶的病原)。由於豬肺炎支原體是靠空氣傳播的,這也給保護未感染豬群帶來難度。在豬密度過高的地區,問題猶為棘手,未感染豬群很可能會出現持續反覆的感染。以上幾種措施,無論是加強飼養環境管理、使用抗生素、還是採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氣病的理想方案,它們都無法給豬整個生長周期的提供全程保護,使豬免受豬肺炎支原體的感染。
5.3.1有條件的豬場應儘可能實施多點隔離式生產(SEW)技術,也可考慮利用康復母豬基本不帶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種抗生 素治療使病豬康復,然後將康復母豬單個隔離飼養、人工授精,使用藥物培育健康群。
5.3.2使用藥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懷孕母豬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淨、利高黴素或林可黴素、克林黴素、氟甲碸黴素等投藥7天。
仔豬1日齡口服0.5ml慶大黴素,5~7日齡、21日齡2次免疫喘氣病滅活苗。
仔豬15日齡、25日齡注射恩諾沙星一次,有腹瀉或PRDC嚴重的豬場斷奶前後定期用藥,可選用支原淨、利高黴素、泰樂菌素、土黴素、氟甲碸霉複方。
保育豬、育肥豬、懷孕母豬脈衝用藥,可選用1000kg/kg土黴素,110mg/kg克林黴素。
另外根據豬群背景要求加強對HC、AR、PR、鏈球菌、弓形體的免疫與控制。
總之,在搞好全進全出,加強管理與衛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標準的基礎上,加對懷孕母豬尤其是初產母豬隱性感染和潛伏性感染的藥物控制,加強仔豬特別是初產母豬的仔豬的早期免疫,及時檢疫,立即隔離發病豬,根據豬群具體情總採取定期用藥,預防用藥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場內MPS危害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