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豬

保育豬

保育豬俗稱斷奶仔豬,其生長發育快、對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點,需要精心餵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育豬
  • 俗稱:斷奶仔豬
  • 特點:生長發育快、對疾病的易感性高
  • 措施:需要精心餵養
飼養管理,環境控制要點,高效培育技術,防治,病症介紹,流行特點,防治措施,治療方案,精細飼養技術,斷奶應對措施,

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目標:過好仔豬斷奶關,降低斷奶應激,控制腹瀉,提高仔豬育成率和生長速度目前存在問題:斷奶後產生應激綜合症,表現為仔豬腹瀉,拒食,生長停滯(甚至負增長),出現僵豬,甚至死亡。
早期隔離斷奶(SEW)概念
所謂早期隔離斷奶就是仔豬出生後2-3周、體重達到4.5公斤以上時,與母豬等其它所有豬完全隔離的一種斷奶方式,它重心是斷奶時間早,仔豬與其它豬隔離。目前這種方式廣泛被國內外的養豬業所採用,其優點在於:
1.提高母豬繁殖率,增加每頭母豬的年產仔數,降低生產成本
斷奶日齡
年產窩數
斷奶時活仔數
56日齡仔豬
0
3.00
31.5
28.3
2
2.95
27.1
25.7
7
2.85
24.5
24.0
21
2.50
20.3
19.9
35
2.30
18.4
18.0
2.切斷母子間疾病的傳播,降低仔豬發病機率,提高仔豬成活率和生長性能;
由於仔豬通過母乳獲得的免疫抗體在14日齡時達到最低,而此時仔豬的自身免疫還未健全,此時豬的抗病能力非常弱,極易通過母體感染疾病。所以傳統3周齡以後斷奶的仔豬,大部分呼吸道疾病已感染,嚴重地影響日後豬的生長。
有效排除疾病的斷奶日齡
疾病/病原
日齡
疾病/病原
日齡
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
15
鉤端螺旋體
10
肺炎支原體
10
豬霍亂桿菌
21
豬繁殖呼吸綜合徵(PRRS)
10
傳染性胃腸炎
21
博代桿菌
10-12
偽狂犬病(PRV)
21
多殺性巴氏桿菌
10-12
副豬嗜血桿菌
14
豬鏈球菌Ⅱ型
5
支氣管敗血桿菌
14
萎縮性鼻炎
10
病毒
21
3.有利於仔豬的生長發育,提高豬的生長性能,降低出欄時間
早期斷奶豬與傳統法斷奶豬的生產性能比較
天數
傳統法
早期斷奶
改善(%)
體重(Kg)
ADG(g)
體重(Kg)
ADG(g)
7
21
35
49
2.38
5.24
8.95
14.06
161
190
220
261
2.50
5.89
11.14
18.84
173
215
279
356
9
12
25
34
4.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
斷奶仔豬(保育豬)的飼養管理
管理關鍵點:斷奶仔豬的生長性能決定肥育豬的上市時間,若要獲得良好的斷奶後生長性能,必須從營養、環境、疾病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會獲得理想效果。
1.採用高床限餵欄分娩的豬場,多採用一次性斷乳法;採用地面平養分娩的豬場,最好採用逐漸斷乳或分批斷乳,一般5天內完成斷乳工作。斷乳後維持三不變,即:原飼料(哺乳仔豬料)餵養1-2周、原圈(將母豬趕走,留下仔豬)、原窩(原窩轉群和分群,不輕易並圈、調群);實行三過渡:飼料、飼餵制度、操作制度逐漸過渡,減少斷奶應激;
2.斷奶後5-6天內要控制仔豬採食量,以餵7-8成飽為宜,實行少餵多餐(一晝夜餵6-8次),逐漸過渡到自由採食。投餵飼料量總的原則是在不發生營養性腹瀉的前提下,儘量讓仔豬多採食。實踐表明,斷奶後第1周仔豬的採食量平均每天如能達到200克以上,仔豬就會有理想的增重;
3.斷奶仔豬進入保育舍前,要對保育舍內、外進行徹底清掃、洗刷和消毒,殺滅細菌;仔豬進入保育舍後,要定期消毒(每周2-3次),及時清理糞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風與保溫工作,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適宜的環境溫度為:斷奶後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應保持在20-22℃左右。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0%-60%為最佳;
4.晝夜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並在斷奶後7-10 天內的飲水中加入新黴素、利高黴素、水溶性電解質等,促使仔豬採食和生長,防止仔豬喝髒水,引起腹瀉;
5.將每窩的弱仔豬挑選出來進行單獨飼養,提高保育豬的整齊度;
6.按程式及時進行防疫、用藥和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7.每天檢查豬只採食、飲水、健康狀況,及時處理病、殘、死豬;
8.實行全進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豬群之間的傳播;
9.要特別防止水腫病,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徵病毒引起的肺炎,沙門氏桿菌引起的腸炎、敗血症,鏈球菌引起的多發性漿膜炎、腦膜炎關節炎以及斷奶後多發性全身消瘦綜合症(PWWS)。對於發病豬要隔離治療,特別照管,連續治療3-4天仍無明顯效果者予以淘汰捕殺;
10.保持適宜密度,並群時夜並晝不並;要特別注意防止咬尾、咬耳等異食癖現象。
斷奶仔豬(保育豬)的營養
1.由於斷奶仔豬(保育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仍不完善,生理變化較快,對飼料的營養及原料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選擇飼料時應選用營養濃度、消化率都高的日糧,以適應其消化道的變化,促使仔豬快速生長,防止消化不良。
2.由於仔豬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量的供給,仔豬日增重隨能量攝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仔豬對蛋白質的需要也與飼料中的能量水平有關,因此能量仍應作為斷奶仔豬飼料的優先權考慮,而不應該過分強調蛋白質的功能。
3.斷奶仔豬(保育豬)在整個生長階段生理變化較大,各個階段生理特點不一樣,營養需求也不一樣,為了充分發揮各階段的遺傳潛能,應採用階段日糧,最好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斷奶到8-9公斤;第二階段:8-9公斤到15-16公斤;第三階段:15-16公斤到25-26公斤。第一階段採用哺乳仔豬料,;第二階段採用仔豬料,日糧仍需高營養濃度、高適口性、高消化率,消化能3300-3400千卡/公斤,粗蛋白18%-19%,賴氨酸1.20%以上;在原料選用上,可降低乳製品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規原料的用量,但仍要限制常規豆粕的大量使用,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替代;第三階段,此時仔豬消化系統已日趨完備,消化能力較強,消化能3200-3300千卡/公斤,粗蛋白質17%-18%,賴氨酸1.05%以上;原料選用上完全可以不用乳製品及動物蛋白(魚粉等),而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來代替

環境控制要點

減少斷奶應激反應
所渭應激反應是仔豬對環境的突然改變產生的強烈應激。由於母豬、仔豬隔開,仔豬通常表現為嗚叫、不安、食慾減少.對異常響聲敏感,為減少膻激反應,應做到“兩個減少”,一是斷奶前2~3 d人為減少哺乳次數以增加採食 二是減少母豬飼料營養增加粗纖維,以減少母豬泌乳量。“三個不變”,圈舍不變,飼料不變.飼養人員不變。仔豬斷奶時把母豬趕到母豬舍,留下仔豬在產仔舍過渡3~5d,此階段仍然餵給乳階段飼料,同時這階段不宜更換飼養人員,以便更好地熟悉和管理好仔豬。
適時轉欄,合理分群
仔豬斷奶後一般在產仔房飼養3~5 d,待觀察仔豬適應獨立採食環境後,及時轉入保育豬舍,並根據保育豬舍大小合理重新組群。掌握的原則是:(1)轉欄前1周,要檢食保育舍食槽、飲水、排糞沒備是否完好,進行全面消毒,為轉欄做好準備;(2)根據仔豬日齡、體照、胎次合理分群,通常是讓相近日齡、體重的仔豬合欄 ,有條件要把母豬頭胎產仔的仔豬和經產母豬仔豬分開;(3)來源不同的仔豬要分欄飼養;(4)每窩個體重偏小,體質偏科的合群飼養。
調整日糧,合理飼餵
仔豬哺乳期的飼料應是適口性強、體積小、營養成份、易於仔豬消化吸收的濃縮料,且具有鬆脆、香甜的良好特性,為此要做到:(1)日糧組成過渡,斷乳2—3周后逐漸過渡到斷乳料,可在15 d後.每日加入10%斷乳料,直到完全用斷乳仔豬料飼喂,因為斷乳料的蛋白水平(特別易消化蛋白質)和消化能.低於哺乳豬料;(2)斷奶後仔豬飼餵次數不減少,特別剛斷乳1周內每日要夜間給食,確保每頭仔豬都能吃到飼料, 同時注意限量給料,以防採食過多,引起消化不良。2~3周后逐漸減少採食次數,直到正常飼餵;(3)斷乳豬料中適當增加些有機酸、抗生素.以幫助消化, 防止拉稀現象發生;(4)及時補水。水對仔豬非常重要,水頭設定要窪仔豬容易找到,並及時飲水。
重視豬圈小環境
斷奶仔豬,無論是在母豬舍過渡,還是轉入保育舍,圈舍小環境直接影響仔豬育成率和生長速度。必須做好以下幾點工作:(1)保持適當溫度度,斷乳仔豬30~60日齡,20~22℃為宜,可以由高到低,每10d降低l℃ ,尤其是冬天要防止賊風或人為造成圈舍溫度過低。濕度為65%一5% ,過於潮濕,會引起豬發生多種疾病,甚至造成死亡;(2)精心調教,仔豬轉入保育豬舍,調教工作非常重要,固定的採食、排泄、睡覺習慣足保持豬圈小環境清潔的基礎.因此,轉欄1周內要反覆調教。建立仔豬條件反射習慣. 經常觀察仔豬活動,採食情況、糞便狀況,及時打掃。確保圈舍空氣清新,環境整潔;(3)積極預防和治療,保育仔豬要及時做好預防、驅蟲工作,如發現有病豬要隔離治療,有拉稀現象。要查找原因,普遍預防或更換飼料,切忌個體影響群體。

高效培育技術

(一)良好的保育條件
1. 斷奶仔豬體重應達標
斷奶仔豬體重不能太小,小於6k g的仔豬很難保育成功。一般飼養條件良好,早期實行補料措施,21 d斷奶仔豬體重可達6 kg, 28 d斷奶體重達8kg,35 d 斷奶體重達10k g,
2.保育豬舍應舒適
保育豬舍要求乾燥、溫暖、通風。豬舍溫度應保持在22 – 30℃,在冬季不能低於20℃,相對濕度50%-80%,同時要經常通風,排出豬舍的有害氣體。
3.仔豬飼料應優質
飼餵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易消化的乳豬飼料,不要急早調換成仔豬飼料。
(二)保育豬舍主要設施
1. 配製專門的加溫熱源
斷奶仔豬保育舍溫度要求在20℃以上,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必須在保育舍內安裝取暖設備,農村常用的有煤火爐、熱火牆等,取暖效果都不錯。
2. 防潮設施
比較簡單而又適用的是加工木製仔豬床,床的下部四邊用磚頭抬高10 cm左右,防潮濕效果也不錯。
3. 通風
因豬舍強調保溫,門窗關閉較嚴,很容易造成圈舍內空氣中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增多,對仔豬毒害較大,容易引起仔豬呼吸道疾病發生。因此,要根據豬舍建築具體情況,在中午氣溫高的時期進行通風換氣。
4. 飲水設備
水是仔豬每日食物中最重要的營養,飲水不足,豬的採食量降低,直接影響到對飼料的消化吸收。仔豬保育舍每欄若飼養10頭以上仔豬,應安裝兩個飲水器,有利於仔豬隨時飲水。
5. 溫度與濕度
仔豬保育舍內要安裝溫度計和濕度計,以便隨時了解室內的溫度和濕度。
(三)日常飼養技術
1. 繼續飼餵優質乳豬料
2.仔豬限制飼餵
3. 飼餵濕拌料
仔豬斷奶發生的各種應激中,食物由液態母乳向乾粉飼料的突變對仔豬影響最大。仔豬保育期間採用濕拌料飼餵方法,有很多的優點,養豬規模不是特別大的場(戶)均可採用。
具體方法::水與飼料比在2:1到5:1靈活掌握,冬春較寒冷的季節餵前1-2h拌好備用。夏秋季節因氣溫高,防止拌好的飼料發霉,一般餵前0.5-1 h拌好備用。
4. 補給抗應激飲水劑
仔豬斷奶是一大應激,為了緩解斷奶應激,安全渡過保育期,現介紹一種抗應激飲水劑,對仔豬增重、預防腹瀉發生有很好的作用。具體配方如下:水100k g、食鹽3.5 k g、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10支、電解多維50 g、葡萄糖1 000 g、恩諾沙星原料10g. 、碳酸氫鈉200 g。從仔豬進人保育舍開始,連續飲7 d。
5. 盡力創造適合仔豬生長發育的保育條件
仔豬保育舍溫度不能低於200C ,觀察發現若整舍斷奶仔豬堆集在一塊睡覺,說明室溫太低,馬上應加溫。同時,為了防止潮濕,保育舍要配製木製床,萬萬不能讓仔豬睡水泥地面。
6. 合理分群和調教
仔豬斷奶後1-2d 很不安定,經常嘶叫尋找母豬,尤其是夜間更甚。為了穩定仔豬的不安情緒,減輕應激損失,最好採取不調離原圈,不混群並窩的原圈培育法。如果原圈仔豬過多或過少時,需要重新分群,可按其體重大小、強弱進行並群分欄,同欄群仔豬體重相差不應超過1-2 kg。新斷奶轉群的仔豬吃食、臥位、飲水、排泄區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強調教訓練,使其形成理想的睡臥和排泄區。
訓練的方法:排泄區的糞便暫不清掃,誘導仔豬來排泄,其他區的糞便及時消除乾淨。當有仔豬不到指定地方排泄,可用小棍哄趕並加以訓斥。仔豬睡臥時,可定時哄趕到固定區排泄,經過1周的訓練,可建立起定點睡臥和排泄的條件反射。
(四) 疾病預防措施
1. 定期消毒
豬舍定期消毒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消毒時間要固定,一般3d消毒1次。每次消毒前先將圈舍清掃乾淨,為了防止保育舍潮濕一般不提倡水沖洗。豬場" style="font-size:14px">養豬場(戶)至少要選購兩種以上消毒劑,按預防性消毒說明配成消毒液,進行帶豬消毒。
仔豬從斷奶開始,每噸全價飼料內添加80%支原淨125 g和土黴素原粉300 g,連續投餵藥14d。
3. 常規防疫
4.驅蟲
仔豬在保育期間,大約體重在15k g左右,也就是保育將要結束時,統一進行一次驅蟲。常用的驅蟲藥品有: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左旋咪哇、丙硫咪哇等,具體用藥量可根據豬的體重,按所選驅蟲藥品使用劑量說明拌人飼料內,讓豬一次性採食完成。

防治

病症介紹

仔豬斷奶是豬只生長過程中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疫病是造成斷奶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

流行特點

副豬嗜血桿菌分為15個血清型,在我國發生最多的是血清Ⅴ、Ⅵ型。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國各地豬場均有本病的發生與流行。主要危害2月齡~4月齡的青年豬,特別是以5周齡~8周齡的斷奶仔豬最為易感,發病率為10%~15%,病死率可高達50%左右。當前在臨床上本病已成為藍耳病、圓環病毒2型感染、偽狂犬病、豬流感、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病的繼發病,並與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及鏈球菌病等混合發生,為豬高熱病和呼吸道病綜合徵的主要繼發病原之一,對斷奶仔豬造成嚴重的危害。由於病菌多存在於豬的上呼吸道中,成為正常的菌群。當飼養管理不良,存在各種應激因素時常導致內源性感染,暴發本病或使病情加重,增大死亡率。

防治措施

1.加強對斷奶仔豬飼養管理,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2.免疫預防
副豬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菌苗,仔豬7日齡首免,每頭肌注1毫升;28日齡2免,每頭肌注1.5毫升。
3.藥物保健
仔豬斷奶前後可用喘速治加黃芪多糖粉或氟康王加黃芪多糖粉拌料,連續飼餵12天;或者於100公斤料中加入頭孢拉定粉100克,恩諾沙星粉80克或者於1噸料中加6%替米考星800克,阿莫西林粉180克,連續飼餵12天,可有效預防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治療方案

⑴排疫肽,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用量與用法按使用說明書;頭孢噻呋鈉注射液,每公斤體重5毫克,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下午,肌注慶大黴素,每公斤體重2毫克,每日1次,連用4天。
⑵排疫肽,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甲磺酸達諾沙星注射液,每公斤體重1.5毫升~2.5毫升,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下午,肌注抗菌肽,每60公斤體重1毫升,每日1次,連用4天,重症可加量。
除外,氨苄西林、氟苯尼考、新黴素、四環素、阿莫西林和磺胺二甲氧嘧啶等藥物,用於治療效果也良好。本菌許多菌株對抗生素都存在耐藥性,治療時最好先做藥敏試驗,再選用敏感藥物用於治療,並定期改換藥物,治療效果更佳。

精細飼養技術

保育豬飼養管理是豬場管理中很容易出問題的重要環節。要把保育豬精細化飼養落實到位,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就必須做到用人要精明強幹,選種要精益求精,飼養要精耕細作,成本要精打細算。筆者在20多年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母豬實用精細飼養技術,特將關鍵點介紹如下。
目標:成活率98%以上,發病率3%以下,保持均勻度。
①斷奶方法:“遷母留仔”(將母豬趕走,留下仔豬)方法斷奶,斷奶後要維持三不變:不變料;不變圈;不變窩。
②嚴格消毒:保育舍徹底清冼乾淨後,嚴格消毒,地面可選擇火焰或噴霧消毒法,空間可選擇熏蒸消毒法,然後空舍一段時間後進豬,進豬後每周堅持帶豬消毒1次。
③轉群分群:儘量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每欄10~30頭為宜,每頭占欄0.2~0.3M2。轉群最好在傍晚進行,入欄組群時儘量保持原圈同欄,對發育不均勻的群內弱小者重新組群,特別優厚飼養。
④逐漸換料:斷奶後繼續吃仔豬顆粒料,並要控制採食量,7~8成飽為宜;45~50日齡以後逐漸換成優質預混料或濃縮料配成的全價飼料。
⑤環境要求:斷奶一周的濕度是55%~65%,溫度要達到27~25℃,以後每周2℃降幅逐漸降低到10周齡的21℃,晝夜溫差越小越好,同時防止賊風。
⑥飼養方法:採用料槽頓餵方式的,要看槽飼喂,少給勤添,每天添2~3遍料,吃飽後槽內略有剩料為宜;採用自動料筒飼餵方式的,要保持料筒內不斷料。
⑦重視飲水:飲水可用自來水或深井水,最好採用乳頭飲水方式(高度:25~35cm),單設水箱,以利投藥;採用水槽飲水,要注意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潔衛生。
⑧疾病防治:注意消滅“四害”,即蚊子、蒼蠅、老鼠和野貓,切斷疾病傳播途徑,保證生物安全。按時搞好免疫和驅蟲工作,重點搞好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特別是副豬嗜血桿菌、水腫病、鏈球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兼顧抗病毒、抗細菌和抗應激,減少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的發生。並可選用下方其一連續飼餵1周。方一,在每噸料中騰駿“駿安”300g,強力黴素200g,黃芪多糖300g;方二,在每噸料中 加康400g,阿莫西林300g;方三,按說明在飲水中加電解多維,黃芪多糖粉和“安泰”。免疫:豬瘟60日齡使用脾淋苗肌注1頭份;口蹄疫65日齡肌注2mL;豬丹毒70日齡肌注弱毒疫苗1頭份。
⑨觀察豬群:每天檢查採食、飲水、健康狀況,對病豬要隔離治療。

斷奶應對措施

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和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現代化養豬生產中已逐步推廣和普及仔豬的早期斷奶技術。早期斷奶仔豬由於生長、生理特點及環境、營養、應激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生長受阻,以及腹瀉、水腫等疾病,必須及早預防。
1.斷奶仔豬的生理特性
(1)生長發育快 斷奶仔豬正處於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每天沉積的蛋白質可達10~15克,而成年豬僅為0.3~0.4克。因此,需要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一旦飼料配給不善,營養不良,就會引起營養缺乏症,導致生長發育受阻。
(2)消化機能不完善 剛斷奶仔豬,由於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胃液中僅有凝乳酶和少量的胃蛋白酶而無鹽酸,消化機能不強,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極易引起腹瀉等疾病。
(3)抗應激能力差仔豬斷奶後,因離開了母豬開始完全獨立的生活,對新環境不適應,若舍溫低、濕度大、消毒不徹底等,就會產生某種應激,均可引起條件性腹瀉等疾病。
2.斷奶仔豬易出現的問題
(1)生長受阻 斷奶仔豬由於斷奶應激,斷奶後數天內可能出現食慾減退,營養不良,生長受阻,體重不僅不增加,反有可能下降,這個過程大約持續1周時間,是通常所說的"斷奶關"。1周之後才會慢慢適應,體重才會重新增加;
(2)仔豬腹瀉 斷奶仔豬由於採食飼料的成分完全改變,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常會發生腹瀉症,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飲水增加、排黃綠色稀糞,死後剖檢可見全身脫水,小腸脹滿等。
(3)發生水腫仔豬水腫病多見於斷奶後1~2周內的肥胖仔豬,臨床表現為突發性的頭部水腫,叫聲嘶啞,共濟失調,驚厥和麻痹,死後剖檢可見胃壁和腸系膜明顯水腫。
3.斷奶仔豬的培育措施
據實踐,仔豬斷奶後的1~2周內,大多數表現為食欲不振,生長緩慢。為預防這種現象,必須採取維持原舍原欄管理和原料飼養的"二維持"和做好飼料、飼養制度和飼養環境逐漸過渡的"三過渡"飼養方法。
(1)環境過渡仔豬斷奶應採取"趕母留仔"的方法,即將母豬趕往另舍飼養,讓仔豬繼續留在原舍原欄飼養1周左右,以減少"斷奶應激"程度。轉入保育舍的仔豬應以同窩或個體大小墓本一致進行組群,以防大欺小、強欺弱。保育豬舍要保持清潔乾燥、通風良好,適當提高並保持舍溫穩定,防止賊風。每群20頭左右為宜。
(2)飼養過渡仔豬斷奶後10~15天內的飼養管理應堅持哺乳期時的制度,選擇適合仔豬生理特點易消化的高質量的飼料原料配製斷奶仔豬日糧。據試驗,仔豬斷奶後腹瀉的發生會隨仔豬飼料中植物性蛋白質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因為植物性蛋白質是引起仔豬腸道過敏反應的主要抗原物質。因此,在斷奶仔豬日糧中,適當選配脫脂奶粉、乳清粉、噴霧乾燥血漿粉、優質魚粉、膨化大豆等,是提高仔豬斷奶後採食量、生長速度和減少腹瀉的重要條件。
(3)藥物保健 剛斷奶仔豬可每頭肌注長效土黴素1毫升;斷奶前後1周用“加康”400克+阿莫西林300克,效果普遍反映良好,也可使用支原淨加金黴素,或加康加強力黴素加電解多維拌料飼喂,進行藥物保健,提高抗病能力。
腹瀉症治療:可肌注痢菌淨、慶大黴素、氟哌酸、恩諾沙星等藥物,有條件的豬場先行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對腹瀉嚴重豬只,可結合腹腔補液或口服補液鹽飲水。
水腫病治療:斷奶仔豬發生水腫病後應及時隔離治療,一般可採用對因療法和對症療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2.5%恩諾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3天;或用2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0~4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2毫升、地塞米松15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1次靜脈注射,每日2次,連用3天。
保育豬日常管理 1 料槽的清理及餵料的檢查。
由於料槽容易污染弄髒,要求做到勤清理。飼料勤餵少給,保持新鮮。仔豬斷奶一周后料槽要
保持24小時都有飼料,否則料槽缺料時間過長後再餵料時仔豬將出現相互擁擠搶食,影響了仔豬的增
重,增加了飼料的消耗。飼料經常變換或搶食現象嚴重會增加豬的脫肛,所以管理人員要經常注意檢
查料槽是否有料及飼料供給情況。同時飼料應分為三個階段供給,每個階段飼料過度不得少於三天。
2 飲水系統的檢查。
工作人員要經常檢查飲水器,檢查是否漏水,是否有水供給。要做到勤檢查及時排除故障。
3 通風系統的檢查.
豬舍中有害氣體常見的有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由飼料、糞便、尿
分解產生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可與家畜黏膜水分結合,直接刺激黏膜,可與空氣中的水分結合停
留在舍內。在一定濃度下可引起家畜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中毒性肝病和心肌?傷等疾病。長時
間吸入底濃度的氨氣,會使家畜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採食量下降、日增重下降和生產力受損等。
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可造成豬舍氧氣不足導致家畜食慾下降、增重緩慢、體質下降。所以,夏季由於氣
溫高濕度大,當舍內氣溫超過24度時一定要增加風扇排風保持舍內的空氣新鮮,冬季要定時通風。
有害氣體允許濃度
名 稱 允許濃度(ppm)
二氧化碳 1500
氨 20
硫化氫 6.6
4 降溫和保溫的檢查。
影響保育豬生長發育的敏感因素有飼養密度、氣溫、飼料營養、初生重、斷奶重及健康狀況。氣溫是
比較敏感因素之一,因豬汗腺退化,又不能以大量排汗方式散發體內熱量,所以對熱應激比較敏感。
保育豬的最適宜溫度如下表,當氣溫高於32℃時,食慾與採食量降低,需水量增加,體溫升高,呼吸
頻率增加,生長變慢,死亡率升高。當氣溫繼續升高時,體溫和呼吸頻率也隨之增高,將導致採食量
顯著降低,甚至中暑死亡。
保育豬舍各周齡溫度要求 :
斷奶第一周 25℃-28.3℃
第 二 周 23.9℃-27.2℃
第 三 周 22.8℃-26.1℃
第 四 周 21.1℃-24.4℃
第 五 周 19.4℃-22.8℃
溫情況下,為了減少熱量損失,一群豬往往要相互擠作一團。仔豬皮下脂肪較少,體溫調節能力還
不夠完善。太低溫度下,幼小仔豬死於寒戰,更可能被擠壓,這是由於為了維持其體溫。這就是為什
么必須為它們補充熱量,由於較高比例的食物能量被用於維持,所以食物攝入增加,料肉比增高。如
果未給予額外的食物或採食量下降,豬將動用其脂肪儲備,進而削瘦變弱。同時由於寒冷仔豬發病率
和死亡率跟著升高。對於現代化的養豬場,豬舍內的氣候控制,力求在養豬的各個階段控制調解舍內
的溫度,使豬處於一個舒適區,以便能獲得更大的生性能,獲得經濟效益。
5 檢查豬群體況、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條件。
6 清潔打掃通道,清潔欄舍。
7 對病豬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
8 做好日常的生產記錄。
如,飼料消耗量、疾病治療情況、氣溫氣濕、消毒情況、死亡情況等的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