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唐朝至武周時政治家,武周皇帝)

武后(大百科:武后)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一般被稱為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3日在位)。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

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後,被召回宮中,封昭儀。永徽六年(655年),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為“二聖”,參預朝政,並在高宗去世後,以皇太后身份,於唐中宗唐睿宗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陽。當朝期間,開創殿試武舉自舉試官等制;經濟上採用取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措施;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平定營州之亂,一度使後突厥歸降。但她任用酷吏,貶逐老臣、濫殺無辜,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中宗復辟,迫使病重的武則天退位,並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享年八十二歲。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前後當政四十餘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所開創的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被認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環節。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著有《垂拱集》《金輪集》等,今已佚。後世有大量以她為題材的文學、戲劇、影視創作。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初入宮廷,再次入宮,廢王立武,二聖臨朝,太后稱制,女皇歲月,退位去世,為政舉措,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歷史評價,唐及五代,兩宋,明清,近現代,軼事典故,女主武王,情詩訴衷情,骨醉王蕭,則天真容,創字改名,上苑催花,寵幸面首,賞識駱賓王,無字碑,人際關係,家世,兄弟姐妹,丈夫,子女,主要作品,文學,書法,樂舞,人物爭議,後世紀念,乾陵,明堂,皇澤寺,紀念館,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武則天(後自名武曌)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一說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還有洛陽說。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彠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唐高祖)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彠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中國通史》認為“按照武士彠的官階爵位來說,應該是屬於新升的高級士族了。所以武則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彠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初入宮廷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駕幸洛陽宮,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的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武則天
武則天題跋像
對於李世民在位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李世民馴馬一事。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後,頗為誇讚武則天的志氣。但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再次入宮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則天便被拜為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后、蕭淑妃經常與其爭寵,三人互相讒毀,但李治都沒有聽信。
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後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望,憐愛並逗弄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著沒人,竟將公主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打開被子一同看孩子,發現女兒已死,啼哭不已,並且驚問侍從,侍從都說:“皇后剛來過。”李治勃然大怒,說道:“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於是哭泣著數落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無法解釋清楚。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爭議,成書於五代的《舊唐書》和《唐會要》只記載了公主的暴卒,並未言明其死因)。時間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則天晉封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廢王立武

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一般認為,李治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乾陵的唐高宗與武則天塑像
永徽六年(655年)三月壬戌,武則天編寫《內訓》一書,同年中書舍人李義府首起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見機行事,也都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李治見有不少人支持,於是再生廢立之意。而元老李勣又表態說“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使李治、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十月十三日,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囚於別院;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貶。十一月初一日,舉行了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儀式。
永徽七年(656年),武皇后進見宗廟,唐高宗追封其父武士彠為司徒,附祭於唐高祖的宗廟。母親楊氏也加封代國夫人,武則天便撰寫《外戚誡》獻於諸朝,解釋譏噪
顯慶二年(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移居洛陽,以洛陽為東都。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與李治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二聖臨朝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二人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指演滑稽戲的藝人),李治採納。四月,李治欲親征高句麗,在武則天及群臣勸諫下才作罷。
武則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而李治力排眾議,堅持立她為後。待到武則天得志後,“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李治不勝其忿。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后,李治亦以為然,即命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左右侍從及時奔告於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訴,使其“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李治又擔心武則天怨怒,因此哄騙她說:“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從此每當李治理政,武則天便“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
由於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勸其封禪泰山。封禪時本應先由皇帝初獻,公卿亞獻。但武則天認為,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應允,於麟德二年(665年)十月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從東都洛陽出發,前往泰山封禪,武則天則率內外命婦隨行。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首領和使節。
現代武則天像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鹹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則天以兩萬貫脂粉錢,資助僧侶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此工程歷時三年九個月完成。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開鑿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油畫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數採納,下詔頒布施行。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她所編農書《兆人本業》,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為主。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所患的風眩症愈加嚴重,欲禪位給皇后,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因宰相郝處俊勸諫,這才暫時停議。武則天得知後,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被當時的人稱作“北門學士”。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則天從封泰山以後,勸李治封禪中嶽,因李治患病而中止。不久,李治命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協助理政。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病情加重,於同年十二月駕崩於東都洛陽貞觀殿,臨終遺詔讓太子李顯於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太后稱制

嗣聖元年(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被裴炎阻止,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於是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遷於房州,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仍臨朝稱制。九月,武則天改元光宅,改東都(洛陽)神都,同時令旗幟皆從金色,官服顏色、職省名稱一併改易,賜宮城名為太初宮。同月,徐敬業等以扶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元年(685年)五月,武則天下詔允許內外九品以上官員和百姓向朝廷自薦,以求被任用。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則天還政於李旦,但李旦知其並非出自誠心,“奉表固讓”,於是武則天繼續臨朝稱制。三月,武則天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匣子,類似於檢舉箱、報冤盒),置於洛陽宮城前,分為延恩(獻賦頌、謀求仕途者投之)、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四匭,隨時接納天下表疏。此舉廣開言路,對穩定當時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
武則天為監察宗室與大臣,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臣下不得私自審訊,國家都會向其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於是四方告密者蜂起。其中生性殘忍的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人通過告密被授予掌管制獄的官職,形成“酷吏政治”,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大臣們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諸王不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應李沖。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討伐。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九月,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及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今人臨摹,唐張萱《武后行從圖》(年代、作者有爭議)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說:“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該石是在洛水中發現的,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為石取名為“寶圖”。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十二月,武則天親自拜洛受圖,史稱此時“皇帝、皇太子皆從,文武百官、蠻夷酋長,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獸,並列於壇前”。這次儀式的“文物鹵簿”,是“自有唐已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同年底,武則天命人於洛陽建造的明堂落成,號“萬象神宮”,放任百姓入內參觀,吐蕃等國聽聞明堂建成,紛紛遣使來賀。又命面首薛懷義鑄巨大雕像,其小指尤容數十人,在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雕像。
載初元年(690年)七月,東魏國寺僧人法明等撰《大雲經》,稱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下令將《大雲經》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收藏此經,令僧人講解,並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女皇歲月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間,發生了一系列官民、宗戚、四夷首領、沙門、道士向武則天請求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的要求,李旦亦自請賜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稱“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武則天方準所請,於九月九日(10月16日)登上則天門樓,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這標誌著武周王朝的建立。歷史上把這改唐為周的事件稱為“武周革命”。十一日,群臣為武則天上尊號為“聖神皇帝”。她以洛陽為神都,長安為西京副都,除唐宗室屬籍,“以皇帝(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又改置社稷,改旗幟尚赤。十二日,在神都立武氏七廟。‌而長安的唐太廟和神都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廟改為享德廟。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
如意元年(692年)正月,武則天引見存撫使所舉之人,不論賢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種官職進行試用,試官制度由此開始。二月,吐蕃党項部落萬餘人歸附武周,武則天將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領曷蘇亦率其部落請求歸附,武則天派張玄遇率領精兵二萬迎接。不料曷蘇事情泄漏,被國人擒回。此時恰逢羌族首領昝捶率領八千餘人歸附,張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
長壽元年(692年)九月,武則天採納西州都督唐休璟“請復取四鎮”的建議,派大將王孝傑等率軍出征西北。十月,王孝傑大破吐蕃,收復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安西四鎮,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對四鎮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則天在萬象神宮親自主持祭典,自製宮廷樂舞《神宮大樂》,選用舞者九百人。九月,武則天加號“金輪聖神皇帝”,旋即又為其父祖加謚。同年西突厥擁立阿史那俀子為可汗,聯合吐蕃入侵武周;後突厥默啜可汗率眾入侵,室韋亦反。”
長壽三年(694年)正月,將軍李多祚擊破室韋叛亂。二月,王孝傑破吐蕃勃論贊刃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萬餘人;碎葉鎮守使韓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質汗、胡祿等,繼而攻占吐蕃泥熟沒斯城;郭虔瓘焉耆攻破西突厥二萬帳。八月,四夷酋長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的號召下請求用銅鐵鑄造天樞,立於端門外,銘紀武則天功德,黜唐頌周,武則天同意。
證聖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則天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十六日,薛懷義因失寵而密燒天堂,延及明堂,致使二堂俱毀,她遂下詔重建明堂。二月,去“慈氏越古”之號。四月,天樞建成,柱身碑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復原圖
同年,武則天派王孝傑出兵攻打後突厥。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並歸附武周,被武則天冊封其為歸國公、左衛大將軍。臘月,武則天從神都出發,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稅一年。
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三月,重建的明堂落成,號曰“通天宮”。五月,營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造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十日兵至數萬,進圍檀州,但被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擊退。武則天又派將軍曹仁師、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曹仁師等人由於誤中契丹埋伏,大敗。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則天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餘萬人,連同宮中儀衛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於明堂廷內。同月,武則天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咤忠義率兵二十萬再伐孫萬榮。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
同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李旦、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來俊臣凶狡貪暴,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歷數其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歷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么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於李顯。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周朝名相狄仁傑

退位去世

主詞條:神龍政變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志得意滿,開始耽於享樂,大修宮殿、佛寺。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著華麗。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遭人構陷,武、李被處死,永泰公主受驚而死(有被殺之說)。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晚年武則天畫像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集仙殿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集仙殿,要求武則天退位。二十三日,李顯代理國政,施行大赦,改年號為神龍。二十四日,武則天被迫傳位給李顯,次日,李顯在通天宮即皇帝位。退位後的武則天徙居上陽宮。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又為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二月初四,恢復國號為唐,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復稱神都為東都。
據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裡。”李顯聽後,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舊唐書》作八十三,此從《新唐書》)。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她得以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上陽宮復原圖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1. 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2. 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3.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不久後,改為聖后。
  4. 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5. 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為政舉措

政治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洛陽市天堂遺址壁畫《萬國來朝》中的武則天
武則天同時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搜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如《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城南門,親自臨試。”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準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三、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殿試制度,如載初二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另外,長安二年(702年),還“初設武舉”,擴大了選官範圍。
武則天選官範圍廣泛,不免有濫竽充數;但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如《新唐書》所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這些賢才不僅是當時加強武則天統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後來輔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陸贄說:“(太后)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
此外,武則天在同高宗共同執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更加明確規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後出現“冠冕皂隸,混為一談”的情況;特別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軍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為士族,於是從前士庶之間嚴格界限便逐漸消失,凡是姓鄭的都自稱滎陽鄭氏,姓李的都自稱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無從辨別其為舊士族還是新士族。
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污的政策,“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吏,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反之,對於賢才則破格拔擢。武則天對於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對於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非常賞識,並能對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於武則天能夠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搜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正如《資治通鑑》所評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武則天對納諫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廣言路”、“杜讒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還設銅匭於朝堂,鼓勵百姓上書言事。
武則天雖然政令嚴明,刑罰嚴峻,“當其忍斷,雖甚愛,不少隱也”。但是她對於直言敢諫的臣民卻十分敬重,儘量採納他們的建議,即使言語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寬容,免予追究。在她統治時期,很少有人因為直諫獲罪的,因之直言敢諫在朝中蔚然成風,使下情得以上達,這對於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經濟

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準,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闢,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武則天掌權以後,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
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對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國古代是一個較高的增長率。

文化

武則天曾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編纂《要覽》《字海》及《樂書要錄》等書。
其中,《字海》收錄有所有武則天首創的則天文字,全書已散佚。《樂書要錄》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樂律文獻,除少量內容因襲就說外,多富實踐意義,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書共十卷,今僅存第五、六、七卷。
武則天還改制音樂機構,將內教坊改為雲韶府,習雅樂,促進宮廷音樂的發展。武則天執政期間是唐代音樂過渡階段,上承唐初的雅樂,下為唐中期燕樂俗樂奠定基礎。

軍事

武則天執政時期至武周建立後,與周邊各國的局部戰爭,時起時伏。其在位期間主要軍事活動展示如下:
唐太宗時期,唐朝占據了西域。唐高宗至武則天在位時期,唐朝與吐蕃為爭奪西域烽煙不息,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載初元年(689年),吐蕃進占安西四鎮。長壽元年(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史稱“安西之戰”,從而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覆爭奪的局面。
長壽二年(693年)西突厥部立阿史那俀子為可汗,聯合吐蕃寇邊。延載元年(694年)二月,王孝傑攻破西突厥可汗俀子三萬餘人;碎葉鎮守使韓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質汗、胡祿等,郭虔瓘焉耆攻破西突厥二萬帳。
久視元年(700年),郭虔瓘赴中亞拔汗那稅甲馬,並擊滅其反叛勢力,攻破拔汗那十六座城池。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鞏固了唐廷對西域地區的管轄。此舉使得絲綢之路暢通無阻,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在西南,崛起的吐蕃政權成為邊疆大患。繼長壽元年(692年)擊敗吐蕃奪取安西四鎮後,長壽三年(694年)二月,王孝傑又擊破吐蕃勃論贊刃三萬餘人,韓思忠攻占吐蕃泥熟沒斯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三月,王孝傑等與吐蕃大將論欽陵贊婆交戰於素羅汗山,遭遇大敗。論欽陵提出罷免安西四鎮駐兵,並瓜分十姓突厥之地的議和方案。武則天採納郭元振的意見,拒絕割地,並用郭元振的離間計,使吐蕃君臣互相猜忌。論欽陵於聖歷二年(699年)被殺,贊婆與論欽陵子論弓仁舉部來降。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法門寺壁畫中的武則天形象
久視元年(700年),吐蕃侵犯涼州,被隴右諸軍州大使唐休璟在洪源谷擊敗。唐休璟六戰皆捷,大敗吐蕃,斬首二千五百餘級,史稱“洪源谷之戰”。
大足元年(701年),吐蕃與後突厥聯合進犯涼州,武則天任命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調集秦中大將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奔赴河西。郭元振到涼州後,吐蕃久聞其威名,表示:“我們贊普都怕他,我們又怎么打過他呢?”於是紛紛撤兵。郭元振便徵調隴右兵馬一百二十萬,號稱二百萬,集於湟州,分十道齊進,過青海,幾乎抵達吐蕃贊普牙帳邏些城。吐蕃贊普屈膝請和,獻馬三千匹,黃金三萬斤,牛羊不可勝數。郭元振大張軍威,受其蕃禮而班師回朝。降伏西戎後,威望震懾北狄。後突厥便獻馬二千匹,並將俘獲的涼州人士都放回邊塞。從此藩鎮肅清,蕃國敬畏仰慕。郭元振又在南部邊境的硤口修築和戎城(今甘肅古浪),在北部邊境的沙漠中設定白亭軍(今甘肅民勤東北),控制了涼州的交通要道,將涼州疆界拓展了一千五百里。從此,突厥、吐蕃的兵馬再也無法到州城侵擾。
長安二年(702年),吐蕃贊普率領萬餘人侵茂州,都督陳大慈與之交戰,四戰皆捷,斬首千餘級,史稱“茂州之戰”。
在北方,東突厥在唐太宗時期被滅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突厥骨咄祿糾眾七百反叛唐朝,建立後突厥政權,很快攻陷漠北,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趨於壯大,於是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
長壽三年(694年)二月,王孝傑大破突厥軍三萬餘人;臘月,突厥默啜可汗侵犯靈州,被右鷹揚衛大將軍李多祚擊敗。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正月,武則天又派王孝傑出兵攻打後突厥,十月,默啜遣使歸降武周,被冊封為歸國公、左衛大將軍。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默啜“請為太后(武則天)子”,自率部眾“為國討契丹”。因助平契丹有功,受封“立功報國可汗”。
默啜曾請求將自己的女兒嫁於武則天的兒子,聖曆元年(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納默啜之女為妾,默啜因為武延秀並非皇室諸王,大怒,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默啜圍困趙州,武則天命皇太子李顯募兵,狄仁傑領兵出征討伐突厥。默啜得知武周主力將發,便自五回道撤退,狄仁傑率軍十萬追擊,至趙州時,默啜已經撤回漠北。狄仁傑安撫有方,使河北重歸安定。
大足元年(701年),默啜再度犯邊,武則天命相王李旦為天兵道元帥,統帥諸軍抵禦。但周軍尚未出發,突厥便已撤軍。長安三年(703年),默啜遣使至武周,“請以女妻皇太子之子”,獲武則天允準。隨後,默啜再派遣大酋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不等,以謝許親之意。武則天在宿羽台設宴款待。
主詞條:營州之亂
長壽三年(694年)正月,東北的室韋叛亂,武則天派李多祚將其擊破。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因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松漠都督李盡忠(契丹人)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攻陷並占據營州,十日間集結了數萬軍隊,進圍檀州,但被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擊退。武則天又多次派兵討伐,前後歷時十三個月,叛亂得以平定。
聖歷二年(699年),契丹餘黨作亂,武則天派李楷固、駱務整出兵討伐,完全將其平定 。

外交

日本史料記載,早在垂拱元年(685年),掌權的武則天曾贈予日本(倭國)大熊貓兩隻、毛皮七十張。
延載元年(694年),在波斯大酋長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諸胡聚錢百萬億”購買銅鐵,鑄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大食(阿拉伯帝國)進獻獅子(象徵權威),但被認為“專食肉,……極為勞費”不宜飼養,最終退回。
大足元年(701年),拂菻國(東羅馬帝國)遣使朝見武則天。

歷史評價

唐及五代

駱賓王:“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代李敬業討武氏檄
佚名:“神皇聖氏,生於文王……穆氏九族,綏彼四方;遵以禮儀,調以陰陽;三農五穀,萬庾千箱;載興文教,載構明堂;八窗四闥,上圓下方;多士濟濟,流水洋洋;……千齡所鐘,萬國攸向;俗彼仁禮,家懷孝讓;帝德廣運,聖壽遐延;明明在下,於昭於天;本技百代.福祚萬年……聖母皇皇,撫臨四方;東西南北,無思不服;……神謀獨河圖洛書,龜背龍胸;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既營大室,爰構明堂;如天之堰,如地之方;包含五色,吐納三光;傍洞八牖,中制九房;百神薦趾,膺乾之統;……如天之壽,於萬斯齡;黃山海水,蒲昌沙場;地鄰蕃服,家接渾鄉;昔年寇盜,禾麥凋傷;四人憂憂,百姓遑遑;聖人哀念,賜以惟良,既撫既育,或引或將;昔靡單夸,今日重裳:春蘭秋菊,無絕斯芳。”(《載初元年沙州歌謠》
宋之問:“我金輪聖神皇帝垂妙覺,撫鴻勛,出軒宮而鎮紫微,卷翬衣而襲元袞,釋罘祝網,萬族鹹寧。革故維新,五刑不用,潤玉律而含元氣,轉金渾而調順晷。”(早秋上陽宮侍宴序
崔融:“英才遠略,鴻業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雲。制禮作樂,還淳返樸。宗禮明堂,崇儒太學。四海慕化,九夷稟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
陳貞節等:“則天太后總禁闈之政,藉軒台之威,屬皇室中圮之期,躡和熹從權之制。”
沈既濟:“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通典》引
陸贄:“後收人心,擢才俊,當時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記》引
李絳:“後命官猥多,而開元中名臣多出其選。”(《廿二史札記》引
劉昫趙瑩等:

兩宋

魯宗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宋史》引
歐陽修
司馬光:“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資治通鑑
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而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容齋續筆

明清

顧清:“阿師留髮拜昭儀,絳縷初封不記誰。海內漸看歸聖母,榻前空自屬佳兒。天徵鳥夢垂雙翼,鬼作人妖有四眉。早與文皇作男子,乾坤更是一番奇。”(《讀魏武則天事用石樓太史韻·其二》)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塑像
孫承恩:“力乘陽剛,才濟陰慝。運用四海,驅使百辟。今古大變,宇宙窮凶。虐熖一時,穢名無窮。”(《古像贊》
李贄:“試觀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專以愛養人才為心,愛民為念如武氏者乎?……夫所貴乎明王者,不過以知人為難,愛養人才為急耳。今觀婁、郝、姚、宋諸賢,並羅列於則天之朝,迨及開元,猶用之不盡。如狄梁公者,殊眷異禮,固沒身不替也;宋璟剛正嫉邪,屢與二張為仇,武氏亦不過也。何也?賢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愛惜而敬禮者也。”(藏書
愛新覺羅·福臨:“唐高宗以其父太宗時之才人為後,無恥之甚,且武則天種種穢行,不可勝言。”
趙翼
翟藹:“武氏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餘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稱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過人者。”(《九畹史論》

近現代

毛澤東:“你覺得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我看過一些野史,把她寫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毛澤東同工作人員孟錦雲的談話》
郭沫若
宋慶齡:“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有的出版物和網站顯示其後還有‘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的評論)。”(1963年為廣元皇澤寺武則天陳列室題詞
林語堂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隋唐史
范文瀾
翦伯贊:“武則天的打擊門閥貴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趨勢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積極的……武則天在鞏固封建國家的邊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中國通史綱要
吳晗
尚鉞:“(武則天執政時期)唐帝國仍在繼續向上發展,對內發展了科舉制,對外抵抗突厥、吐蕃和契丹的騷擾,繼續開通西域孔道,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存某些方面說,都是有積極的作用。”(中國歷史綱要
白壽彝:“武則天是個有才能和政治野心的人……她注意選拔賢才,先後任用李昭德、狄仁傑、姚崇等政治家擔任宰相,協助她管理國家大事。她也親近一些奸佞小人,任用酷吏,製造冤獄。不過她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控制,不讓他們掌有過大的權力。在她掌權的半個世紀裡,李唐的皇權一度受到很大的損害,但李世民開創的政治局面並未終止,社會經濟還是繼續發展的。”(《中國歷史綱要》
烏廷玉:“武則天執政以來,繼續推行唐初的基本國策:堅持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壓抑部分士族,扶助新興庶族;反對民族壓迫,保衛邊防安全。她雖然沒有重大建樹,但並沒有把唐朝引向衰敗。”(隋唐史話
吳楓:“武則天當政,嚴重打擊了長期把持政權的大官僚貴族集團,通過各種辦法——尤其是科舉制,給中小地主階級開闢了廣闊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促進了中央集權政治的發展,另一方面給唐玄宗統治時代選拔了較有作為的官僚……其主要政策就當時社會來講,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隋唐五代史》
楊志玖:“武則天的主要貢獻,在於她打破關隴貴族集團在政治方面的壟斷,對魏晉以來尚門第的制度,更進一步加以打擊,把政權開放給更多的人,對歷史進步多少有些作用。同時女性做皇帝,對於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夫權統治制度也是一個巨大革命。”(隋唐五代史綱要
汪籛:“武則天的政策在客觀上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為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道路。後來的唐玄宗順著武則天的路子走,才在歷史上出現了‘開元之治’。”(《隋唐史論稿》及其1962年在中央黨校學術報告
吳澤:“武則天當政的五十年中,堅持太宗、高宗的反土族鬥爭的政治道路……穩固發展了‘貞觀之治’,把歷史推進了一大步,其政策對維護國家長期的和平統一,對唐代社會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為其後的‘開元之治’準備了條件,打下了基礎。因此武則天在唐代前期和太宗、玄宗同是中心人物,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他對武周后期的弊政,也給予揭露。”(《關於武則天在歷史中的作用問題》
呂振羽:“武則天在鞏固和發展祖國疆域和民族關係,密切各民族經濟、文化的聯繫和加強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史論集》
繆鉞:“武則天在執政期間,過分信任酷吏,所殺戮的許多宗室貴戚,文武群臣並非都是反對她的,有些人更是被酷吏所陷害,特別是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名將。武則天的這些做法,可謂‘自毀長城’。她的崇信佛教,大修廟宇,勞民傷財。放縱僧侶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以致‘所在公私田宅,多為僧有’。給人民帶來危害。”(《關於武則天的評價問題》
崔瑞德:“對於這位敢於推翻李唐皇室並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儘管儒家歷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並且非常善於操縱宮廷的權力結構。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於她的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別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她對敵人和對手表現出的殘忍和報復心,這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劍橋中國隋唐史

軼事典故

女主武王

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武順後封韓國夫人)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若為女子,前程不可限量,將來必為天下之主!”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627年-649年)初年,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出現。太史令李淳風占卜說:“女主昌。”這時民間又廣傳《秘記》之言稱“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聽說後非常不悅。後來,負責守衛玄武門的左武衛將軍武連縣李君羨(籍貫武安)在酒宴上道出自己的小名為“五娘子”,因他的“官邑屬縣”都帶有“武”字,遭到太宗猜忌,最終被下詔誅殺。
太宗曾私下問李淳風:“《秘記》所言可信嗎?”李淳風答:“臣仰觀天象,俯察歷數,發現此人正在陛下宮中(指武則天),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將成為天下之主,把李唐子孫屠殺殆盡,已成定數。”太宗不以為然,說:“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統統處死如何?”李淳風答道:“此乃天命,不能違背。未來稱王的人殺不了,再殺也只能徒增無辜。況且三十年後此人已老,也許心存善念,禍害小些。現在即便找到並處死她,那么上天或許會降下更為強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孫將無一倖免。”太宗認為李淳風所言有理,便不再過問此事。
天授二年(691年),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李君羨的家屬入朝申冤。武則天也認為自己才是“女主武王”,於是追復李君羨的官爵,以禮改葬。

情詩訴衷情

唐太宗駕崩後,作為才人的武則天居感業寺為尼。此前,武則天就和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有過感情。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武則天到晚年,還常默誦這首詩。
武則天與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夥伴。在李治駕崩後,武則天撰寫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規格建造的。

骨醉王蕭

王皇后、蕭淑妃被廢后,居於別院。一日,唐高宗李治突生想念,便前往探望,看到她們的慘狀後,相當不忍。二人請求李治讓她們重見天日,並希望將幽禁的別院命名為“回心院”,李治允諾。武則天得知後,即刻下令將她們各杖擊一百,斷去手足,丟到大酒瓮里,曰:“令二嫗骨醉!”蕭淑妃大罵:“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自此後,宮中不再養貓。不久,朝廷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武則天多次見二人作祟,披髮瀝血如死時的樣貌。後來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於是“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則天真容

關於武則天的容貌,傳世文獻有不少記載,據《舊唐書》,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的容貌和性格都像武則天,而“公主豐碩,方額廣頤”,這符合唐人審美,武則天的容貌應當也是如此。後來武則天稱帝,年歲雖高,但駐顏有術,善於塗澤粉飾,時常容光煥發,即使和子孫站在同側,也感覺不到她的衰老。直到神龍政變後,武則天才迅速衰老下去。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畫像,取自《百美新詠》
然而,關於武則天容貌,後世卻缺乏可信的圖像資料,例如:《歷代古人像贊》較為晚出,且對武則天抱有偏見;《唐後行從圖》的年代和作者有爭議;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一說是按武則天的形象雕刻的,但也只是傳說;四川廣元皇澤寺里有武則天的塑像,可能有所本,但原件已經損壞,翻修件也很難說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武則天的真容。

創字改名

武則天為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韓國慶州也發現過則天新字的印經。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曌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上苑催花

據《唐詩紀事》記載:天授二年(691年)臘月,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圖謀反,便詐稱百花盛開,請武則天駕臨上苑神都苑)賞花。武則天開始時應允,很快便察覺出異圖,遂將計就計,寫出催花詩一首(參見《臘日宣詔幸上苑》)。寫完後,武則天將此作為詔書,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詔,以告知花神。至凌晨,名貴花種果真遍布上苑,群臣驚詫萬分(但《唐詩紀事》認為此事不足憑信,且認為武則天的詩文大多由元萬頃等代筆)。
民間傳奇《控鶴監秘記》將此事與牡丹聯繫起來,加以改編,於是衍生出“武則天怒貶牡丹”一說:武則天在一個雪日飲酒作詩,乘酒興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齊開綻放,唯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則天,使她下令燒死牡丹。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因為這種洛陽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人們贊它為“焦骨牡丹”。

寵幸面首

舊唐書》中記載的較為有名的武則天的面首(男寵)有薛懷義、沈南璆、張易之張昌宗等。為了加強對男寵們的管理,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設控鶴監,次年(699年)置府備官,即控鶴府久視元年(700年)初,改控鶴府為天驥府、再改奉宸府,以張易之為奉宸令,又引閻朝隱薛稷員半千等於奉宸府內供奉。奉宸府儼然成為“三宮六院”,張氏兄弟如同“皇后”“貴妃”,成為武則天“妃嬪”的總管。武則天曾令選美少年為左右奉宸供奉,右補闕朱敬則進諫,並批評朝臣中的不正之風,舉例說:尚舍奉御柳模聲稱兒子柳良賓潔白美鬚眉,左監門衛長史侯祥雲陽道壯偉、也是一心想進奉宸府。武則天慰勞朱敬則,並說若非他直言自己還不知道這些事。

賞識駱賓王

徐敬業叛亂時,請幕賓駱賓王寫《討武曌檄》(參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稱武則天”偽臨朝、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洎乎晚節、穢亂春宮、人神同嫉,天地不容“,言辭有如貫珠,事昭理辨。武則天見到檄文後,問是誰所撰,臣下回答:“駱賓王。”武則天不但沒有問罪,反而讚賞駱賓王的才華,說道:“這是宰相的過失啊。此人有如此大才,卻使他流落不遇!”

無字碑

關於乾陵無字碑的由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幾種說法:其一,武則天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其二,武則天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其三,武則天立“無字碑”,功過是非任憑後人評說,是聰明之舉。此外,還有說法認為唐廷為武則天立碑時已經擬好了碑文,但因各種原因碑文沒有銘刻到墓碑上,而有可能被埋藏在乾陵地宮裡。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無字碑

人際關係

家世

關係
姓名
備註
始祖
周平王少子。被武則天追認為先祖。
八世祖
武念
北魏時封歸義候。
七世祖
武洽
北魏時封晉陽公。
六世祖
武神龜
北魏時任祭酒
五世祖
北魏時任大中正、司徒,越王長史。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嚴祖成皇帝。
五世祖母
裴氏
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成莊皇后。
高祖父
北齊時任鎮遠將軍。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肅祖章敬皇帝。
高祖母
劉氏
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章敬皇后
曾祖父
北周時任永昌王咨議參軍。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烈祖昭安皇帝。
曾祖母
宋氏
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昭安皇后。
祖父
隋朝時任東都丞。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顯祖文穆皇帝。
祖母
趙氏
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文穆皇后。
父親
唐初官至荊州都督。武周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
母親
楊氏
一說名牡丹,號太真(“真”一作“貞”)夫人,封榮國夫人,九十二歲逝世。
以上內容來源

兄弟姐妹

關係
姓名
備註
長兄
次兄
姐姐
即後來的韓國夫人;死後追封鄭國夫人。
妹妹
嫁郭孝慎
以上內容來源

丈夫

丈夫: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子女

關係
爵/謚/廟號
姓名
長子
孝敬皇帝
次子
章懷太子
三子
唐中宗
四子
唐睿宗
以上內容來源
關係
封號
備註
長女
早夭
次女
義女
唐高祖李淵女,武周代唐後改號延安大長公主,賜姓武氏。
以上內容來源

主要作品

文學

武則天廣涉文史,頗有詩才。在昭儀時期撰寫了《內訓》,成為皇后之後撰寫了《外戚誡》,後來又召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編纂《要覽》《字海》及《樂書要錄》等書,有《垂拱集》100卷、《金輪集》10卷,今已佚。另撰有《臣軌》2卷,原書久佚,現有《粵雅堂叢書》本,據日本《佚存叢書》本刊行。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46首,如《如意娘》、《曳鼎歌》、《唐享昊天樂》(第一至第十二)、《臘日宣詔幸上苑》等。《全唐詩外編》《全唐詩續拾》補其詩3首、詩序1首。《全唐文》錄有其文4卷。

書法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行書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鐘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武則天的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武周聖歷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時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書法名家薛稷鐘紹京之手。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此碑書體極草,多用側鋒,尚存一定古雅之氣。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
北宋《宣和書譜》稱:“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王方慶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駸駸稍能,有丈夫勝氣。”傳世書跡有《薦福寺題額》《崇福寺題額》及《周升仙太子碑》等。《宣和書譜》又稱宋時御府藏有武則天的《夜宴詩》。但這些墨跡大都散失。

樂舞

武則天酷愛詩歌樂舞,稱帝後御撰了大量雅樂作品,如《明堂樂章》《大饗拜洛樂章》等,對音樂文化的繁盛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傾力打造了一支宮廷樂隊,名為“十萬宮廷樂”,後世傳為“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其規模之雄偉是歷史上罕見的。唐玄宗欽點的三百梨園子弟備受讚譽,與之相比,長壽二年(693年),武則天自製的《神宮大樂》,舞用九百人,演出於萬象神宮之庭,規模宏大,堪稱帝王建制宮廷樂隊之最。
典籍中記載唐歷代帝王御製坐、立部伎作品共十四部,其中由武則天創作的占有四首,即《天授樂》《長壽樂》《鳥歌萬歲樂》《聖壽樂》等,其數量乃諸位帝王之最。這些御製作品影響廣泛,傳到日本後被奉為雅樂

人物爭議

武則天的出生年份、地點、本名,史書均無明確記載(胡戟《武則天本傳》按廣元傳說,推為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即624年2月17日,但2月17日的說法遭到一些學者質疑)。《舊唐書》《新唐書》及《資治通鑑》記載的逝世時年齡亦不相同,分別反推出的年份是622年、623年、624年。後人關於她出生地的推斷亦不相同,常見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1、利州(今四川廣元):其父武士彠曾任利州都督,但此說最大的疑問是武士彠到利州都督任上最早在貞觀二年,即628年。因此又有說法認為武則天出生在貞觀二年(628年);
2、山西并州文水
3、長安(今陝西西安);
4、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則天曾為洛陽大福先寺寫過一篇碑文,陳述父母婚後就住在大福先寺(今古唐寺),收於《全唐文》卷98。文章中的伊瀍、太室、洛浦等富有洛陽特色的詞語證明了大福先寺就在洛陽。據《舊唐書》記載,武則天是其父母的二子,她出生後第二年,就跟著父母去揚州。此外,找不到任何史料有關於武楊二人婚後至武則天出生期間離開洛陽的記載。因此,武則天有可能就出生在洛陽的大福先寺。
但無論《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提及的哪個年齡,至少有一點能夠確定:武則天出生時,她的父親在中央政府任職。

後世紀念

乾陵

主詞條:乾陵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神龍二年(706年),武則天葬入乾陵。乾陵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園地面建築仿照唐代都城長安城營建,分為內城、外城和陪葬墓區三個部分。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乾陵遠眺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堂

主詞條:明堂
明堂又稱“萬象神宮”,是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而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該建築是唐朝歷史上的著名建築,後毀於安史之亂。
1988年,明堂遺址所在的隋唐洛陽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明堂重修完成並開放,一層內主要展示武則天與明堂的歷史淵源、有關武則天的考古發現,其中明堂廳即武皇廳,玄堂廳陳列有神都明堂展與神都武皇展等。

皇澤寺

主詞條:皇澤寺
皇澤寺為武則天的祀廟,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傳說武則天死而為神,民間遂為其建廟命名“皇澤”,祈望她的“在天之靈”能澤被鄉梓,因而祀廟內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皇澤寺都要舉行盛大廟會,廣元人民要去皇澤寺前烏龍潭一帶劃舟競渡、遊河灣紀念武則天生日。

紀念館

主詞條:武則天紀念館
武則天紀念館位於山西省文水縣南徐村,西傍呂梁山,東靠文峪河,北距省城太原70公里處。在國道東側的“則天故里石牌坊”,是武則天紀念館的標誌性建築。該館坐北朝南,占地2.6萬平方米。武則天廟位於館內正北處。1996年12月,武則天紀念館(“則天廟”)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則天(武后(大百科:武后))
武則天廟中的武則天塑像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越劇《則天皇帝》;
京劇《則天女皇》,亦據越劇《則天皇帝》改編。
徐昌齡《如意君傳》(一名《閫娛情傳》);
如蓮居士《反唐演義傳》(一名《武則天改唐演義》《異說南唐演義全傳》《反唐女媧鏡全傳》)。
王占君《武則天》;
魏子瑜《朱雀門》;
林語堂武則天正傳》;
蕭讓《武則天女皇之路》;
蒙曼蒙曼說唐武則天》(根據央視《百家講壇》同名講座講稿整理潤色而成);
王曉磊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影視形象

年份
劇名
飾演者
1939
1963
1984
1985
1986
1990
1993
孟蕾
1995
1997
王男
1998
1999
2001
2002
2003
2004
斯琴高娃
2006
劉曉慶
2007
張恩菲
呂中
2008
2009
2010
呂中
2011
王姬
劉曉慶
斯琴高娃
王姬
2012
2013
劉嘉玲
翁藝嘉
2014
2015
惠英紅
2016
2018
劉嘉玲
2021
圖冊部分圖片來源

史料索引

關於武則天的生平事跡,主要參見《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及《資治通鑑·唐紀》的“則天順聖皇后”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