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阿史那·骨篤祿
- 別名:骨咄祿
- 所處時代:唐朝
- 逝世日期:691年
- 民族:突厥族
- 又稱:不卒祿、頡跌利施可汗
頡跌利施可汗一般指本詞條
毗伽可汗(684年-734年),名默棘連,亦作默矩。頡跌利施可汗之子。後突厥第三代可汗。神功元年(697年),拜大度設,史籍作右廂察,又作小殺。隨其叔默啜東征西戰,出兵二十五次,身經十三戰,皆有戰功。開元四年(716年),即位為“聖天子毗伽可汗”。以其弟闕特勤典兵馬,以暾欲谷主謀略,結好鄰邦,...
移涅可汗(?~716年),複姓阿史那,字匐俱,雲中郡(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突厥第二汗國可汗,默啜可汗之子。聖歷二年(699年),擔任小可汗,統轄突厥西部地區。開元二年(714年),圍攻北庭都護府,遭到唐軍將領郭虔瓘頑強抵抗,兵敗退兵。開元四年(716年),繼任可汗之位,被骨咄祿可汗之子闕特勤(堂兄弟)所殺...
登利伊然可汗 是有名的毗伽可汗的兒子,734年毗伽可汗被自己的丞相梅錄啜毒殺,登利伊然可汗繼位。
默啜(?—716年),後突厥汗國第二位可汗(691年—716年在位)。阿史那氏,名瓌,稱號為默啜,又作默咄、墨啜、斬啜。691年,其兄頡跌利施可汗骨咄祿病卒,默啜遂自立為可汗。鄂爾渾突厥文碑稱作“阿波乾可汗”。延載元年(694年)侵犯靈州,被武周軍隊擊敗,證聖元年(695年)武則天又派王孝傑率軍攻打默啜,...
681年(開耀元年),唐高宗殺害歸降的突厥可汗伏念,於是次年(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祿反叛唐朝,建立後突厥政權,繼而攻陷漠北,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趨於壯大,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695年武則天派王孝傑出征後突厥,從而使其投降並歸屬武周,武則天封其可汗(默啜)為“歸國公”,並冊授左衛...
阿史那施,唐代突厥貴族。領拔悉密部。人物生平 唐天寶元年(742,一說系其事於開元二十九年,741)乘後突厥汗國內亂,聯回紇、葛邏祿攻殺骨咄祿葉護,自立為賀臘毗伽可汗,又作頡跌利施可汗,以回紇首領骨力裴羅與葛邏祿首領為左、右葉護。三年(744),攻殺烏蘇米施可汗,遣使報唐。不久,為回紇與葛邏祿聯兵所破...
(正 4 )我生長在夾畢汗頡跌利施可汗治下。(我是)毗伽沙缽略貪汗達乾,即頡翳德蜜施葉護之子,沙缽略貪汗啜葉護之弟。我的高貴的……父親頡翳德蜜施……(正 5 )那時在漢人之北的野咥人及烏古斯人之間,有七個人開始(與我們)為敵。我的父親……當時站在登利汗一方,並為他效勞。(正 6 )當時...
(東 11) 水之神採取了如下的行動:為了不使突厥民族毀滅,為了再建獨立國家,他們簇擁著我的父親頡跌利施可汗,以及我的母親頡利毗伽可敦, 高踞天頂,向上抬起。我父可汗與十七個人離開。(東 12) 在聽到(頡跌利施)出發的訊息後,城裡的人前往山上,山上的人則下山會合,於是聚集了七十個人。由於上天賦予...
雀林碑是1971年在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180公里雀林驛站東北發現的一個突厥文碑銘。沿革 雀林碑,突厥文碑銘。1971年在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180公里雀林驛站東北發現。一說碑文是暾欲谷協助頡跌利施可汗(阿史那骨咄祿)創立後突厥汗國後不久建立,約在唐武則天垂拱二至三年(686—687)。如此說成立,此碑當為發現突厥文碑銘...
暾欲谷在與頡跌利施起事之初,召集亡散,始則僅有十七人,後來發展為七十人,最後,也只不過得到七百人的隊伍,暾欲谷即成為頡跌利施的“謀臣和侍從官”。顯然,他們這支從十七人到七百人的隊伍發揮著頡跌利施可汗侍衛親軍的作用。頡跌利施死後,“默啜可汗二十七歲時,我(暾欲谷)輔佐他即位。……我也派出了...
其中《雀林呇碑》屬 7世紀,建於頡跌利施可汗在位時(688~691,唐垂拱四年至天授二年之間),為突厥語族已發現的最古的文獻。碑銘的文體證明,突厥語當時已有優美的韻文。《翁金碑》(見圖)是第二突厥汗國的創立者骨咄祿可汗的記功碑,建於7世紀末或8世紀初,1891年發現於蒙古翁金河流域。中古文獻語言 ①...
此後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趨於壯大,乃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並得謀臣阿史德元珍,令之掌管兵馬。此後,他東征契丹,北征九姓鐵勒,併入犯中原,擴地甚多。691年,骨咄祿死後,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為為可汗。696年,武則天派閻知微持節冊拜默啜為遷善可汗。默啜幫助武周攻擊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獲勝。武則天再...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祿糾眾七百反抗唐朝,建立後突厥政權,繼而攻陷漠北,此後連年侵犯邊境,勢力趨於壯大,乃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蒙古高原及貝加爾湖等地區復歸突厥。唐朝中期 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唐朝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建立三受降城體系於漠南,遏制後突厥汗國,唐朝再次開始占據漠南...
骨咄祿立為頡跌利施可汗,封元珍為阿波達乾,專統兵馬事,封弟默啜為設,咄悉匐為葉護,分民為突利、達頭二區進行治理。骨咄祿初得眾七百人,占領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招集亡散入總材山,聚眾至五千,掠九姓鐵勒畜馬,突厥民來歸者數萬,勢力壯大。十月,攻并州及單于都護府北境,殺嵐州...
(二)拔悉蜜頡跌利施可汗阿史那施的左葉護 (三)推翻阿史那施,擊敗葛邏祿,稱汗建國 卷五葛勒可汗磨延啜 (一)磨延啜碑與葛勒可汗的輝煌武功 (二)助唐平叛,收復兩京 (三)唐朝第三次請援回紇與寧國公主和親 卷六牟羽可汗移地健 (一)葉護太子之死與牟羽可汗繼立 (二)牟羽可汗初立時的反唐政治...
垂拱三年(687年),隨骨咄祿擾朔州,為燕然道大總管黑齒常之敗於黃花堆。繼大敗唐軍,盡殲爨寶璧軍。神功元年(697年),諫阻默啜可汗殺唐使田歸道。景雲二年(711年),征討突騎施,戰死。唐代後突厥貴族。又作元珍。阿史德氏,久為唐將。早年在單于都護府檢校降戶,習知中原風俗及邊塞虛實,後以事為...
咄悉匐 咄悉匐,後東突厥汗國首領,頡跌利施可汗阿史那骨咄錄之弟。唐聖歷二年(699)任默啜的左廂察即突利設,與默矩分主東、西兵。
~691年),突厥族,亦稱骨咄祿、不卒祿、頡跌利施可汗。著名唐朝時期後突厥汗國(公元682~744年)的創立者(公元682~691年為汗),軍事統帥。“骨篤祿”是突厥語“快樂”的意思,阿史那·骨篤祿本是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疏族後裔,東突厥敗亡後,其祖父為唐朝所任命的單于右廂雲中(今內蒙古河套一帶)都督舍利元英...
741年七月,左殺判闕特勒兵攻殺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為可汗;俄而被骨咄葉護所殺,更立其弟;尋又殺其弟,骨咄葉護自立為可汗。唐玄宗以突厥內亂,命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諭回紇、葛邏祿、拔悉密等部落。742年八月,阿史那骨咄葉護可汗被拔悉蜜、回紇、葛邏祿三部所殺,拔悉蜜酋長自立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