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為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殿試由內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貢生裡邊的第一名叫會元;到皇帝那兒的考試叫殿試,通過殿試的叫進士...
殿試卷是歷代封建王朝科舉考試最高規格——殿試的考試卷。殿試為皇帝在殿廷之上親自主持考試,始於唐時武則天,至北宋初年成為定製。在清代,科舉考試分為由各省學政...
詞語解釋 科舉時代,皇帝對武科會試錄取的武舉,在殿廷親自進行的考試。《續文獻通考·選舉六》:“ 愍帝 崇禎 四年始舉行武殿試。”《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清代殿試。殿試地點,原在天安門外,後在太和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定於保和殿。因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故不設考官,只設讀卷官。由皇帝親簡大學士2人、部院...
正文按科次先後排列,一般包括狀元小傳、殿試題、殿試卷三大內容,個別科次在三大內容之附錄皇帝賞賜、狀元謝表、會試題、八股文等相關文獻。每個朝代有題無卷的殿設...
宋朝貢舉考試的一項規定。省試合格待赴殿試舉人,遇皇帝居喪,或其即位後第一次取士,則特準免殿試,直接詣殿參加唱名。南宋初,邊遠地區禮部正奏名舉人難以赴試者...
《歷代進士殿試策對名篇賞析》是2010年8月1日湖北長江出版集團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新曙。本書主要收錄了歷代進士殿試策對的優秀篇章的賞析。...
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武殿試狀元。...... 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武殿試狀元。史天祥(1829年-1882年),字、號不詳,直隸邯鄲縣(今河北省邯鄲市)史東堡村...
官署名。宋朝貢舉考試殿試時負責詳審舉人試卷的機構。從兩制、六部尚書、台諫官、學官中選差詳定官。舉人試卷,經初考官、復考官定等第後,密封送詳定所詳審。...
弘治己未殿試任命考官 弘治十二年二月丙申(1499年3月17日),朝廷命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程敏政為會試考試官。...
弘治丙辰殿試任命考官 弘治九年二月乙卯(1496年2月20日),命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謝遷、翰林院侍讀學士王鏊,為會試考試官。...
鐘、兵部左侍郎熊翀、太子太保刑部尚書閔圭、工部尚書魯鑒、都察院右都御史戴珊、通政司通政使沈祿、大理寺卿楊守隨、翰林院侍讀學士武衛張苪,充殿試讀卷...
《蓬萊客 借張修祖殿試韻》是元代詩人馬鈺的作品之一。...... 《蓬萊客 借張修祖殿試韻》是元代詩人馬鈺的作品之一。作品名稱 蓬萊客借張修祖殿試韻 創作年代 元...
殿試傳臚宴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引用日期2014-04-14] 詞條標籤: 生活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naoefanqia...
科舉制度中由皇帝親發策問,在殿廷上舉行的考試,也稱“殿試”,又稱御試。即科舉制度中皇帝對會試取錄的貢士在殿廷上親發策問的考試。其制始於唐武則天時。《...
這級考試叫"殿試",考中者為進士,前三名為鼎賈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清代二甲進士稱"進士出身",三甲進士稱"同進士...
即殿試第一等的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的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的稱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統稱進士。一甲、二甲、三甲各...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
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趙秉忠狀元卷為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該卷是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宮廷檔案中...
“三甲”源自我國始於隋唐的科舉考試制度。自宋太平興國八年始,進士殿試後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稱三甲。《辭源》有“三甲”條目,引用《宋史·選舉制》指出...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科舉殿試時錄取分...
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以"四書五經"為準,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參照...
元代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宋代,科舉分為地方的鄉試,和在京師進行的會試及殿試。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