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政使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明朝
- 品級:正三品
官名。明清通政使司之長官。掌司事。明洪武十年(1377)設,一人,正三品。建文(1399—1402)中改稱通政卿。永樂(1403—1424)中仍復舊制。清順治元年(1644)沿...
通政使司是官署名。簡稱通政司。中國明代中央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的官署。...... 清順治元年(1644),清廷設立了掌收題本的機關――通政使司,它的主要職責...
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官名。簡稱“通政使”。......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官名。簡稱“通政...
通政使司副使。為中國清朝官制之一,品等為正四品。該職位為通政使司的從官,相當於現任次長。職責為輔佐通政使審閱校閱題本,轄下有參議等從官。除此,也...
官署名。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將通政使司官屬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通政使司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稱南京通政使司。設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右通政...
官名。通政使之輔佐官。掌協助通政使處理司事及分值登聞鼓廳。始置於明,清因之。初設左參議滿漢各二人、右參議漢二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 裁右參議漢...
官名。清代通政使司屬官。分掌出納文移。額設滿、漢各一人,秩正七品。參見“經歷”1。 ...
通政使司接受本章之制是一種文書制度...... 文書制度。清制,各省題奏本章,統由各省駐京提塘送經通政使司轉交內閣處理。雍正十三年(1735) 奏準,直省本章交...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內閣中書,後歷任禮部主事、員外郎、郎中、鴻臚寺少卿、正卿、右通政光祿、通政使、左都御史等職...
官名。清代通政使之屬官,滿漢各一人,秩正七品。與經歷分掌出納文移並督役巡查登聞鼓廳。參見“知事”1。 ...
——《管子·樞言篇》 官名。唐以後特派負責某種政務的官員稱使,如節度使,轉運使。明清常設的正規官中亦有稱使者,如通政使,布政使,按察使等。...
“凡議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必參與。”通政使是明朝“大九卿”之一。明朝官制大理寺 大理卿掌大理寺,正三品。左、右少卿,正四品。左、右寺丞,正五品...
通政使司是明代創設的,其職能似乎有類於南北朝的通事舍人、唐代的知匭使、宋代的閤門使及通進銀台司等機構之合併。在理論上是君主和臣下之間的一個聯繫機關...
2 陸佑勤等《麻城縣誌·卷之十四·選舉志·文科》頁二十八:(進士)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田生芝,通政使。3 《固安縣誌·卷三·文獻志·官師》頁六:(知縣)田...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通政使司設左右通政、通政使、通政使司副使、通政參議等官職。清朝中央官制國子監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步軍翼尉、 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
密議奏摺是一種與由內閣、通政使司等正常途徑遞送上來的題本、奏本並行,但在內容上和處理程式上特別注意保密的檔案。康熙諭令全國的重要大臣,如領侍衛大臣、內閣...
陳嘉猷,字世用,號師硯,浙江餘姚人。明朝外交家。 明景泰二年會魁,殿試二甲進士,明朝使臣,官至通政使司右通政。善於奏諫,為官剛正不阿。...
通政使司設通政使2人(滿、漢各1人,正三品),副使2人(滿、漢各1人,正四品),參議2人(滿、漢各1人,正五品),經歷2人(滿、漢各1人,正七品),知事2人...
又改翰林院為弘文館,六科給事中為六政府諫議,十三道御史為直指史,太僕寺為驗馬寺,尚書寶寺為尚璽寺,通政使為知政使。其餘光祿、大理、太常、鴻臚、國子監等...
九卿會審,明清兩朝的司法制度。也稱圓審。凡特別重大案件,二次翻供不服,根據皇帝的詔令,可由九卿會審,即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戶、禮...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學家、藏書家,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滿洲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淮鹽漕監察御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