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官名。簡稱“通政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政使司通政使
- 類別:官名
- 簡稱:通政使
- 設定時間:明置
- 職責:呈轉封駁內外奏章和引見臣民之言
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官名。簡稱“通政使”。
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官名。簡稱“通政使”。......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官名。簡稱“通政...
建文時,改通政使司為通政寺,通政使為通政卿,永樂時復舊制。永樂遷都後,南京仍設通政司,稱南通政使司。[1] 清順治元年(1644),清廷設立了掌收題本的...
官署名。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將通政使司官屬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通政使司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稱南京通政使司。設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右通政...
官名。明清通政使司之長官。掌司事。明洪武十年(1377)設,一人,正三品。建文(1399—1402)中改稱通政卿。永樂(1403—1424)中仍復舊制。清順治元年(1644)沿...
官名。通政使之輔佐官。掌協助通政使處理司事及分值登聞鼓廳。始置於明,清因之。初設左參議滿漢各二人、右參議漢二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 裁右參議漢...
1. 通政使司知事 .中華文史網.2013-11-05[引用日期2014-04-21]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yanajingt猜...
通政使司接受本章之制是一種文書制度...... 文書制度。清制,各省題奏本章,統由各省駐京提塘送經通政使司轉交內閣處理。雍正十三年(1735) 奏準,直省本章交...
通政卿,古代官名。明建文(公元1399—1402年)中,改通政使司為通政寺,改通政使為通政卿。成祖朱棣即位,復舊。 [1] 參考資料 1. 呂宗力主編.《中國歷代官...
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長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稱: 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詳見“右通政”。 [1] 參考資料 1. 呂宗力主編.《中國...
左右通政 zuǒyòutōngzhèng [an official's name] 官名。明朝在兩京設定通政司,司設有通政使、左右通政等官。 歷兩京左右通政。——《明史》...
官名。明清通政使司之副長官。佐主官掌司事。明洪武十年 (1377) 設一人,正四品。清順治元年 (1644) 沿設,滿、漢各一人。乾隆十三年(1748)改為副使。 [...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官名。清代通政使司屬官。分掌出納文移。額設滿、漢各一人,秩正七品。參見“...
佐理部由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國子監、欽天監組成。清朝中央官制都察院 1636年,清朝皇太極即位後,清政府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王樛,清初政治人物,通政使司右通政,有《息軒草》傳世。...... 王樛,清初政治人物,通政使司右通政,有《息軒草》傳世。本名 王樛 字號 字子下,號息軒 ...
中書省參議府 通政使司等 官位 正四位上 官名。(1)明初,中書省參議府有參議官,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後廢。(2)明通政使司有左、右參議,為通政...
陳嘉猷,字世用,號師硯,浙江餘姚人。明朝外交家。 明景泰二年會魁,殿試二甲進士,明朝使臣,官至通政使司右通政。善於奏諫,為官剛正不阿。[1] ...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學家、藏書家,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滿洲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淮鹽漕監察御史。善...
同年四月,汪直令韋瑛逮捕通政使司左通政方賢、太醫院判蔣宗武下西廠獄;當時禮部郎中樂章、行人張廷網出使安南歸還,刑部郎中武清從廣西勘事歸還,浙江布政使劉...
密議奏摺是一種與由內閣、通政使司等正常途徑遞送上來的題本、奏本並行,但在內容上和處理程式上特別注意保密的檔案。康熙諭令全國的重要大臣,如領侍衛大臣、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