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況,設立,
概況
通政使司簡稱通政司,俗稱銀台。前身為察言司,明洪武三年(1370)置,掌受四方章奏。十年(1377),始設通政使司,長官為通政使。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時匯進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逕自封進者則參駁。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 ,有機密則不時入奏。
清順治元年(1644),清廷設立了掌收題本的機關――通政使司,它的主要職責是收納各省題本,校閱後送交內閣。查有題本不合規制的,揭送內閣參辦;如題本有逾限期的,則須移文有關部門議辦。在京各衙門的一切奏本,不分公私,也均須送通政使司呈進。因宋有通進銀台司掌接受四方章奏案牘,故別稱為銀台。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故劍於先朝命典符璽,而蹌陛棘寺。竹刑露湛,銀台花判雲敷。”
設立
明代中央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的官署。依明太祖朱元璋意﹐政猶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為名。簡稱通政司。俗稱銀台。前身為察言司﹐洪武三年(1370)置﹐掌受四方章奏。不久罷除。十年﹐始設通政使司﹐長官為通政使﹐正三品﹔其下設左﹑右通政和左﹑右參議等官佐理政務。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時匯進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逕自封進參駁之﹔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機密則不時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