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官署名。明代始設“通政使司”,簡稱“通政司”,其長官為“通政使”。清代沿置,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俗稱“銀台”。
宋代有通進銀台司(後改承進司),又稱銀台。明代有通政使司,設通政使,負責內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訴等事項。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參議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參與討論。清代通政使,設滿、漢各一人;副使,滿、漢各一人,官階與明朝同。不過,這一衙門在明、清兩代並無實權,如“雍正朝,世宗命諸臣有緊密事改用摺奏,專設奏事人員,以通喉舌。自是無不立達御前,通政司惟掌文書而已”(《清稗類鈔·爵秩類·奏事人員》)。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視作“清淡衙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政司
- 類型:官署名
- 別稱:通政使司
- 設定朝代:明代
- 職責: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