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殿試
- 拼音:wǔ diàn shì
- 注音:ㄨˇ ㄉㄧㄢˋ ㄕㄧˋ
- 出處:《續文獻通考·選舉六》
詞語解釋 科舉時代,皇帝對武科會試錄取的武舉,在殿廷親自進行的考試。《續文獻通考·選舉六》:“ 愍帝 崇禎 四年始舉行武殿試。”《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同治元年壬戌科武殿試金榜,第一甲:賜武進士及第(共3名)。...... 同治元年壬戌科武殿試金榜,第一甲:賜武進士及第(共3名)。第一甲:賜武進士及第(共3名)...
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武殿試狀元。...... 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武殿試狀元。史天祥(1829年-1882年),字、號不詳,直隸邯鄲縣(今河北省邯鄲市)史東堡村...
吳萬祥,清代武進士,山西應州貼家莊村(現山西省應縣貼莊村)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武殿試金榜授三甲武進士,授營守備;曾任大同府大同營守備。...
曹維城,字價人,福泉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武舉殿試進士第一名,時年20歲,成為貴州歷史上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位武狀元。...
朱虎臣是古籍中記載的年齡最小的狀元。朱虎臣,號武伯,浮梁人。《宋詩紀事》記載:紹興年間(1131-1162),朱虎臣年僅九歲,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十支箭,...
武科目殿試取錄的第一名。明朝舊有武科,無武科殿試,故僅有武舉人,無武進士、狀元之名。崇禎四年(1631)始開武殿試,欽定一甲三人,以王來聘能舞百斤大刀,定...
注音wǔ huì shì ㄨˇㄏㄨㄟˋㄕㄧˋ 武會試解釋明 清 時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的武科考試。《續文獻通考·選舉六》:“﹝ 明神宗 萬曆 ﹞三十八年,...
姚大寧(1772—1807),字允盛,廣東省南海縣人。清代武狀元。...... 姚大寧應武科兵部會試,內、外考場成績俱佳。會試揭榜後,姚大寧榜上有名。合格者還要先參加武...
武鄉試是明清兩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武科考試。...... 武鄉試是明清兩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武科考試。中文名 武鄉試 別稱 明清兩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武...
姚萬憲於明朝熹宗天啟五年(1625)乙丑科武舉第一名。世稱武狀元。此科共録取武進士一百名。...
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後考官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武如鷹之飛揚”意思。會武宴:是武科殿試放榜後,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模比鷹揚宴更大...
崇禎四年(1 6 3 1),始行武舉殿試,賜武進士及第、出身等,悉如文舉之例。清沿明制,鄉、會、殿試均同文舉之例。其舉人、進士、狀元等名目亦與文舉同,僅...
據康熙年《寶慶府志》記載:明代武科在此前無殿試,以會試第一為榜元,該科主考官來宗道、張鼐特請熹宗臨軒問策(即殿試),鄭維城仍第一,明武舉殿試自此始;大...
《鹹豐朝上諭檔》:鹹豐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奉旨:此次武殿試一甲第一名馬鴻圖著授為頭等侍衛;一甲第二名劉英傑一甲第三名德綬均著授為二等侍衛;二甲周克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