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寧

姚大寧(1772—1807),字允盛,廣東省南海縣人。清代武狀元。

基本介紹

  • 本名:姚大寧
  • 字號:允盛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廣東省南海縣
  • 出生時間:1772
  • 去世時間:1807
  • 主要成就:武狀元
簡介,人物介紹,

簡介

姚大寧(1772—1807)字允盛。廣東省南海縣人。嘉慶六年(1801)辛酉科,該科本為乾隆太上皇九旬慶典特開恩科,恰遇正月太上皇猝亡而停,但考慮到遺澤士子,於是1801年仍開科,姚大寧於該科中舉武進士第一人,世稱武狀元

人物介紹

姚大寧年七歲時就非常喜好讀書,至弱冠成年受困於童試,屢試通不過。於是其便棄文從武,致力於儒學改為學騎射,練馬槍、翹關、負重等技勇工夫。
乾隆六十年(1795),姚大寧經過充分的準備,參加了廣東省鄉試,其無論長垛、馬步箭、還是翹關、負重等技藝,都樣樣曲盡其妙。通過外場考誡及內場式策論之後,姚大寧考中舉人,名登武科皇榜。凡新科武舉皆榮赴“鷹揚宴”,以此表示取中舉即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
第二年,各省武舉會試京城。姚大寧應武科兵部會試,內、外考場成績俱佳。會試揭榜後,姚大寧榜上有名。合格者還要先參加武殿試內場考試。
嘉慶年冬,姚大寧參加內場考試。自1796年開始推行武會試複試,複試不合格者罰傍殿試一科,三次複式不合格者除名。十一月,皇帝親御紫光閣閱試中式武舉王鴻儀等五十四名馬步射。御式前,先由王子騎馬射箭作示範。輪到姚大寧,御試更殿,打破常規,特予其九枝箭,但見其發發中的,場上連連叫好。之後,嘉慶帝親臨西苑門外中南海紫光閣御試武舉的勇技。外場試抱括馬術、步箭、開弓、舞刀、掇石等。在太和殿,傳臚丈典上,嘉慶皇帝欽點姚大寧一甲第一名。高中武狀元的姚大寧身著高等侍衛服,頭帶御賜黃金鎧甲,回鄉里省覲,榮耀至極。
姚大寧是廣東省武舉史上的第五位武狀元, 其殿試策對試卷留存於世。應試所作對策文,主要是強調武功的重要性。姚大寧先談古往今來帝王要內修文德,又要外重武功,方能安邦定國。接著,其讚頌嘉慶皇帝“仁符帝范,義式王斧”登基即位不久,已經 “遐邇清寧,中外只福”。最後其謙遜地稱自己才疏學淺,有負於聖望。只盼國家“治益求治,安益求安”。
姚大寧殿試策對簡單明瞭,本文二百三十九字,不少於策文最少二百字之基數,符合制義定製。其書法規範,對策文從字順,言簡意賅。因清朝武科舉一貫忽視文才,而更重技勇,故姚大寧此策對文章當為上乘之作。
姚大寧曾赴京參加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舉,結果名落孫山。返回時途經山東,店家詰問其為何如此狼狽?原來駕馭者誤入百里歧途,當時天色己晚,寒風刺骨,冰天雪地堵塞溪谷道路。駕馭者不知所措,信馬由韁向西而行。姚大寧又驚又怕,追尋行跡趕上他們,駕馭者驚嘆,按回車,強行半里,馭馬不肯前行,姚大寧連連吆喝趕馬行車,讓人舉火炬,手拿著劍,肩靠著肩護車而行。火光中只見野獸在路旁窺視,伺機而動,由於姚大寧他們有戒備而不敢逞越。他們一直走到第二天傍晚,太陽下山時才回到小店,走上回鄉之路。
據說,姚大寧在京城暫住期間,同住有位朋友非常著急,原來這人的同僚是南方人,死在京城,又無親屬在京。姚大寧與其非親非故,但是仍然厚斂此人。姚大寧為此籌資,扶櫬南歸。人們都稱讚其有勇有謀且樂善好施,如此作為,日後一定前程無限,後來,姚大寧果然金榜題名
嘉慶十二年(1807),姚大寧扈從聖駕秋狩獵,外出古北口,因中風寒病,回京後不久,不治身亡。嘉慶帝甚惜其英年早逝。
附殿試卷如下:
應殿試武舉臣姚大寧,年二十九歲,系廣東省南海縣人。由武生應乾隆六十年鄉試中式武舉,應嘉慶六年會試中式,今應殿試。
嘉慶六年(1801)辛酉恩科武狀元姚大寧的武殿試卷策文:“臣對:臣聞,慎固封守者先事之防,敕寧武功者保邦之大。古帝王丕基寅紹,儆戒無虞。既文德之誕敷,亦武衛之克奮。故六師平國,九伐正邦,武臣狀元老之猷師中蕃丈人之言易日容民畜聚。書曰:乞詰戎兵、誠守邦之要也歟。惟皇帝陛下大寶纘膺、崇綱振飭、仁符帝范、義式王斧、武烈綏清乎,四方濯征克奏乎,三捷王猷允塞宇內為昭,夫固遐邇清寧,中外只福,乃複選臣等於廷,而策之以內修外懷訓練整飭之至計。臣之禱昧何足以稗高深。惟願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舞乾羽於兩階,垂休嘉於奕祀,永懷七德,時敘九功,我國家億萬年有道之長在此矣。臣草茅新進,罔識忌諱,乾冒宸嚴不腔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