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個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六年。“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盛世。...
李永徽人物作品 編輯 論著30餘篇發表或參加全國(部、省級)學術會議,主要有《江蘇冶山鐵礦地質特徵的初步分析及找礦方向》(1962)、《鑽孔電視技術在礦山工程中的...
永徽五禮,典制文獻。唐劉祥道、孔志約等撰。一百三十卷。劉祥道,字同壽,魏州觀城(今莘縣西南)人,官光祿大夫;孔志約,孔子三十三代孫,官禮部郎中。據《舊...
唐高宗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 [9] 李治統治後期的顯著特點是持續多年的歉收。...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 公元650年 庚戌年 唐高宗李治 永徽二年 公元651年 辛亥年 唐高宗李治 永徽三年 公元652年 壬子年 唐高宗李治 永徽四年 公元653年...
《唐律疏議》 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律疏議》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亦為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
《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的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凡二石,兩塊碑石分別鑲嵌在大雁塔底層...
李恪永徽蒙冤 永徽元年(650年),李恪時為高宗李治在世最為年長的兄長,收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並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職 [49] 。不久之後,又被改封為都督安...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13] 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
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1-7] 705年...
駱賓王(約619年—約687年),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著名詩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任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