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祖睿,字幼黃,為高平太守,封江陵寧公。其子李勖,為頓丘太守。李勖有子名李頤,為高陽太守,封武安公。李頤有四子:勰、系、奉、曾。李勰恬靜好學,有聲趙魏間。子
李靈北魏神麚年間,太武帝征天下才俊,與族叔李詵,族弟李熙,博陵崔綽,范陽盧玄,渤海高允等俱被徵,事在高允《高士頌》,拜中書博士,以學優被選為帝師,教授皇帝經學。曾孫李瑾淳謹好學,從弟
李元忠為北齊的奠基人之一,元忠子李搔少聰敏有才藝,曾采諸聲別造一器號曰八弦,時人稱有思理。靈另一曾孫
李渾,參禪代儀注及修撰《麟趾格》,博通國典朝章在魏收之上。子李湛,涉獵文史有家風。渾弟
李繪為
中書侍郎,儀貌端偉,神情朗雋。素長筆札,尤能傳受,每次文武百官集會的時候 ,總是先讓他發言,音詞辯正,風采卓然。繪弟
李緯少聰慧有才學。當時北齊都城鄴下為之語曰:"學則渾、繪、緯,口則繪、緯、渾。"四人均出任過聘梁使,時人稱為四使之門,梁武帝目為趙李人物今實居多。靈侄孫李宣茂,為中書博士。宣茂弟叔胤,著作佐郎,其妻因為不願侄子博陵崔巨倫的盲姐嫁給寒族(南北朝士族不與寒門聯姻),而將她嫁給自己的兒子李翼,崔氏與李翼書詩數十首,辭理可觀。宣茂曾孫
李德饒,少聰敏好學,弱冠仕隋參掌文翰。宣茂孫
李公緒性聰敏,博通經傳,雅好著書,撰《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語》十三卷,並行於世。弟
李概少好學,編修國史,撰《戰國春秋》及《音譜》並行於世,與清河崔瞻、潁川荀仲舉(北齊書文苑傳記載)為莫逆之友。公緒孫
李守素,唐初秦王十八學士之一,尤工譜學,自晉宋已降,四海士流閥閱,莫不詳究,當時號為“行譜”,是譜學大師。 靈六世孫李知本涉經術,事親篤至,與弟知隱雍順。勰弟李系,子
李順博涉經史,有才策,知名於世,拜中書博士,北魏侍中、鎮西大將軍、太尉公、高平王、謚曰宣王。長子
李敷性謙恭有文學,遷散騎常侍、南部尚書、中書監,領內外秘書,襲爵高平公,朝政大議事無不關。敷弟
李式學業知名,弟
李弈美容貌有才藝,敷兄弟敦崇孝義,家門有禮,至於書記皆合典則,為北州所稱美。式子
李憲,清粹善風儀好學有器度。子
李希宗,儀貌雅麗,涉獵書傳有文才,以人望兼美而深見禮遇,其二女
李祖娥為北齊文宣帝高洋皇后。長子李祖升,容貌好有文學。弟弟李祖納,擅長經史。李希宗的弟弟李希仁,有學識。李希仁弟
李騫,博涉經史,文藻富贍,所著詩賦碑誄,別有集錄。李騫弟李希禮修起居注確定禮律。子
李孝貞少好學,能屬文,與從兄儀曹郎中騷、太子舍人季節、博陵崔子武、范陽盧詢祖為斷金之契,北齊時與安平
李德林,范陽盧思道,河東薛道衡皆以辭藻著聞,爰歷周、隋,鹹見推重。李稱一代俊偉,薛則時之令望,握靈蛇以俱照,騁逸足以並驅,文雅縱橫,金聲玉振。待詔文林館以美於詞令,敕與中書侍郎李若、李德林別掌宣傳詔敕,所著文集二十卷,行於世。孝貞六世孫
李端,唐代大曆中,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十才子”。詩才工捷,閨情詩清婉可誦。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意況清虛,酷慕禪侶。彈琴讀《易》,登高望遠,神意泊然。詩更高雅,於才子中名響錚錚。其叔
李嘉祐天寶七年進士,授秘書正字。上元中期,出為台州刺史。大曆中期,又為袁州刺史。與嚴維、劉長卿、冷朝陽等人友好。工詩,詩風麗婉,有齊梁風。劉辰翁評論道:“ 李袁州(嘉祐)中興高流,與錢(起)、郎(士元)別為一體,往往涉於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如‘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朝霞晴作雨,濕氣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端子李虞仲也善做詩。孝貞弟李孝基,亦有才學風詞甚美。弟李孝威,有學識修起居注。四世孫
李華,唐代開元二十三年進士擢第。天寶中,登朝為監察御史。累轉侍御史,禮部、吏部二員外郎。作為著名散文家,與
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善屬文,文體溫麗。華嘗為《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顏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後人爭模寫之,號為“四絕碑”。並與蕭穎士、
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族子
李翰文章精密。族子
李觀寫文章,當時人認為與韓愈不相上下,同為龍虎榜同年進士。順從弟
李孝伯少傳父業,博綜群言美風儀,北魏宣城公,時稱有一孝伯足理天下。孝伯兄李祥學傳家業,位中書博士。子
李安世幼而聰悟美容貌,提出均田之制。子
李枿(一作瑒)涉歷史傳,頗有文才。弟
李謐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起初拜國小博士孔璠為老師,幾年後,孔璠回過頭來拜他為師。弟
李郁好學沈靖,博通經史,為國子博士,令郁問名儒徐遵明其《五經》義例十餘條,遵明所答數條而已。謐子
李士謙,詣學請業,研精不倦,遂博覽群籍,與博陵崔廓為忘言之友。系九世孫李嶠、十二世孫李絳,都是唐朝名宰相。
李嶠(644-713),字
巨山,高宗時進士。他幼時失去雙親,傳說他曾夢見一個人給他留下兩支筆,此後,他便有了文辭,15歲能通五經,20歲就中了進士。李嶠歷任高宗、武后、
中宗、玄宗四朝,為官清正。當時
來俊臣陷害
狄仁傑等人,李嶠極力為狄仁傑等人鳴冤,以至得罪了武后,一度被貶為潤州司馬。李嶠不僅官至中書令,而且還善詩文,他以文章與同鄉蘇味道齊名,而被合稱為“蘇李”。又與蘇味道、
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為一代文雄。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
唐音癸簽》)。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今集五十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於世。《李嶠集》流傳至今。
李絳,字深之。憲宗時進士,曾多次上書直諫,自知言切,必遭禍殃,焚署內奏稿,等待帝問罪。帝果然大怒,絳從容對答,說臣居朝廷,而惜身不言,這是臣有負於陛下;倘若陛下只願聽順耳的話,只信佞人之言,那就是陛下有負於臣下,一句話說得憲宗怒氣全消。李絳先後任監察御史、戶部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禮部尚書、華州刺史、
御史大夫、東川節度使、山西道節度使,累封趙郡公。東祖之後還有一位
李諤,是隋朝的南和公,好學善屬文。其子李爽,官至左金吾衛將軍。李爽的玄孫
李珏,在
唐文宗時,官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