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族出身:
自稱是趙郡李氏南祖之後。六世祖後魏譙郡太守
李善權,把家遷到譙郡(今安徽
亳縣治)。於是,安徽
亳縣一帶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早期事跡
李敬玄年輕時博覽群書,精通
禮制,後在中書令
馬周的推薦下,進入崇賢館,成為皇太子
李治(唐高宗)的
侍讀。生性冷峻,研究學問非常勤勉,受到
許敬宗等人的讚譽,歷任中書舍人、
弘文館學士、右
肅機、檢校太子右
中護。
擔任宰相
669年(總章二年),李敬玄升任西台
侍郎、同東西台三品,兼任檢校司列
少常伯,成為
宰相。他將
司列(即吏部)事務委託給
員外郎張仁禕,並沿襲
張仁禕修正的選官程式,主持選官多年,使得
銓選錄用有條不紊。
675年(上元二年),李敬玄升任吏部
尚書。他主掌吏部多年,又和
趙郡李氏聯宗,前後三任妻子都出身
山東士族,因此在朝中勢力極大。
唐高宗對此很不高興,但未公開批評他的過錯。
征蕃兵敗
676年(儀鳳元年),李敬玄升任中書令,封趙國公。當時,
劉仁軌每有奏請,李敬玄都持有不同意見,從中阻撓,二人因此交惡。
678年(儀鳳三年),
吐蕃入寇。
劉仁軌知道李敬玄沒有將帥之才,故意奏請道:“鎮守
河西,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極力推辭。此時,唐高宗已經厭惡李敬玄,便道:“
劉仁軌如果需要朕去,朕就會主動前往,卿不得推辭。”任命他為洮河道大總管兼
鎮撫大使,檢校
鄯州都督,率軍抵禦吐蕃。
同年九月,李敬玄與吐蕃大將
論欽陵在青海交戰,並命
劉審禮為先鋒,自己逗撓不前,致使劉審禮孤軍深入,兵敗被俘。劉審禮敗後,李敬玄狼狽而逃,退至
承風嶺,挖
壕溝防禦。這時,偏將
黑齒常之率死士夜襲吐蕃軍,導致吐蕃退軍,李敬玄這才得以返回
鄯州,後來又在湟川被吐蕃擊敗。
貶官而死
680年(永隆元年),李敬玄上表稱病,請求回京,得到批准。他回京後,也未引咎請罪,便直接到
中書省辦公。
唐高宗得知他並未生病,將他貶為
衡州刺史,後又改任
揚州長史。
軼事典故
永徽年間,候補官員逐漸增多,主持選官的人很少有稱職的。李敬玄主持選官後,卻得到天下人的稱讚。他記憶過人,每年參選官員一萬多人,只要在街上遇到,都能叫出名字。官員未被選用前來投訴的,他也能當場口述他們
書判中的錯誤,毫無差錯。
杭州參軍
徐太玄曾因同僚張惠母親年邁,到府衙自首,稱自己與張惠一同貪贓。張惠得以免去死罪,
徐太玄也因此被免去官職,十幾年不得升遷。李敬玄得知後,非常讚賞,擢為鄭州
司功參軍。後來。徐太玄官至
秘書少監、申王師,因德行高尚受到時人推崇。
人物評價
劉昫:崔、盧數公,皆以忠清文行,致位樞要。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誠所謂
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然敬玄之擢
徐太玄,可謂能舉善者矣。
個人作品
李敬玄著有文集三十卷、《
禮論》六十卷、《
正論》三卷。
親屬成員
祖父:李遷,州別駕,贈德州刺史
孫子:李晤
曾孫:
李紳,唐武宗朝宰相、趙國公、淮南節度使、檢校右僕射,與
李德裕、
元稹同在禁署,時稱“三俊”。
史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