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鄘

李鄘(yōng)(?-820年9月14日),字建侯。鄂州江夏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唐朝宰相,江夏太守李邕從孫。

李鄘出身“江夏李氏”。唐代宗時登進士第,補秘書省正字,擢累吏部員外郎,進御史中丞。唐憲宗時,由河東節度使被召拜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縣開國侯。

元和十五年(820年),李鄘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肅”。《唐文拾遺續拾》錄有其文一篇。

基本介紹

  • 本名:李鄘
  • 字號:字建侯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鄂州江夏縣
  • 去世時間:820年9月14日
  • 主要作品:《停高陵等四縣烽子奏》
  • 主要成就:治理地方有突出政績
  • 官職太子少傅
  • 爵位:江夏縣開國侯
  • 追贈:太子太保
  • 諡號:肅
人物生平,出身及早年,臨難不恐,革除軍號,總鎮淮南,堅辭相位,晚年逝世,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出身及早年

李鄘生年不詳,自稱是戰國名將李牧及秦、漢、晉的一些官員之後。自李鄘的四世祖李元哲起,李氏定居廣陵。李鄘的曾祖父名李昉;祖父李璞,曾任鄆州司戶參軍;父親李暄,任起居郎。李鄘至少有一兄,名李鄆。
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779年),李鄘通過殿試,在書判(關於司法的考試)中得了高分,被任為秘書省正字。後被朔方節度使李懷光邀為幕僚,累官監察御史

臨難不恐

興元元年(784年),李懷光反叛,占領河中。李鄘認為再跟著李懷光對自己家不利,於是稱兄長在東都洛陽染病,母親思念兄長。李懷光雖然同意他的母親離開,並沒有放行李鄘的妻兒。李鄘卻把母親和妻兒都送到洛陽。當李懷光為此責罵他時,李鄘說:“我李鄘在軍中,不能侍奉母親,但你為什麼不讓我的妻子侍奉婆婆呢?”李懷光無言以對。
貞元元年(785年),李懷光的部將呂鳴岳被發現和河東節度使馬燧私通,李懷光殺其全家,還發現李鄘及其同僚高郢也牽扯其中。李懷光集結軍隊,公開訓斥他們,李鄘和高郢則稱他們只忠於皇帝。李懷光將他們拘押。同年,李懷光自殺,所部向馬燧投降,馬燧釋放了李鄘和高郢,邀請他們為自己的幕僚。後因馬燧不聽從自己的建議,李鄘離開他,在洛陽退隱。時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曹王李皋邀請李鄘做幕僚,他同意了。隨後他被召回京城長安,任吏部員外郎。
貞元十六年(800年),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去世,所部士兵拒絕朝廷詔令,推其子張愔繼任,殺了一些服從詔令的軍官,拘押了監軍宦官。張愔自稱兵馬留後。德宗任命李鄘為徐州宣慰使,命他前往徐泗濠首府徐州安撫軍隊。李鄘說服他們釋放了監軍宦官。張愔向朝廷上表,求李鄘轉交。李鄘見張愔在表章中自稱兵馬留後,指出此職未被朝廷認可,只有在表章中刪除此稱呼,他才答應轉交。隨後,德宗任張愔為徐州團練使。李鄘回長安後,任吏部侍郎。

革除軍號

唐德宗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駕崩後,重病的太子繼位為唐順宗,李鄘任御史中丞,隨後又先後任京兆尹和尚書右丞。
唐憲宗元和(805年-821年)初年,長安匪患嚴重,李鄘再任京兆尹。據記載,李鄘以極大改善了長安的治安而聞名。不久,他又任檢校禮部尚書、鳳翔隴右節度使、鳳翔尹。之前的鳳翔節度使經常用“神策行營”的名號,並在去鳳翔就任前先拜見神策軍中尉。李鄘認為這不妥,在他的請求下,憲宗沒有在他的官職中加上“神策行營”的名號,只稱“鳳翔隴右節度”。

總鎮淮南

元和四年(809年),宰相裴垍向憲宗指出河東節度使嚴綬無能,薦李鄘取代,憲宗同意,將嚴綬召回長安,改調李鄘為河東節度使。不久後,李鄘也被召回,任刑部尚書御史大夫、諸道鹽鐵轉運使。同年,憲宗命權宦吐突承璀統軍討伐控制成德鎮的軍閥王承宗,李鄘和李元素許孟容李夷簡孟簡呂元膺穆質獨孤郁都反對,最後憲宗仍然維持任命,但將吐突承璀的職銜由行營招討處置使降為招討宣慰使。
元和五年(810年),李鄘任淮南節度使及淮南鎮首府揚州的大都督府長史。他在鳳翔和河東任職都不長,據記載是因為李鄘嚴格而且時常變更法度,使百姓無所適從。在淮南,他仍然嚴格,但卻把地方管理得很好且富裕。但據記載,同時他在管理上很粗暴,他的幕僚無法阻止軍官和技術專家粗暴行法乃至處決多人。李鄘的名聲因此受損。當朝廷討伐控制彰義鎮的軍閥吳元濟時,吳元濟的盟友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調兵對淮南邊境施壓,李鄘從楚州壽州調集約兩萬軍隊防止吳、李進攻,且沒有向朝廷索要軍費。由於國庫在對吳元濟的作戰中耗盡,憲宗派鹽鐵轉運副使程異去各鎮徵收賦稅。李鄘貢上了淮南鎮的盈餘,其他鎮也照做,緩解了國庫的危機。

堅辭相位

與此同時,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被貶為淮南監軍。據記載,他和李鄘彼此尊重,互不冒犯。元和九年(814年),吐突承璀被召回長安,推薦李鄘任宰相。
元和十二年(817年)末,憲宗召李鄘任門下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但李鄘自認為不適合當宰相,更為被宦官薦舉感到恥辱。當僚屬準備奏樂慶祝時,李鄘哭著說:“我老了,想在地方上安享晚年,宰相不是我能勝任的!”
元和十三年(818年)初,李鄘到達長安後稱病,沒有參與宰相事務。他還拒絕了憲宗的接見,也不見來官邸探病的下屬,不停上表請辭。當年春,憲宗改任他為戶部尚書,其相位由李夷簡替代。不久,他又任檢校左僕射,兼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不久,李鄘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縣開國侯。

晚年逝世

元和十五年(820年)八月初四日(9月14日),李鄘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肅”。

人物評價

李純:居潔履方,端明審固。有沈毅莊重之質,有堅剛迅敏之心,勁節夙表於屯夷,利器久彰於中外。
白居易:卿抱兼人之才,秉徇公之節,每登要職,悉著能名,若刃發硎,投而不滯,如玉在佩,動必有聲。
蔣防:性惟直方,器本(闕)固。沖敏足以成務,通明可以質疑。懷匡主之忠規,蘊經邦之遠略。歷居雄鎮,累服大僚。台閣藩方,動留成式。資為重望,綽有餘材。
柳宗元:果檢自負,嶷然善為官。
劉昫:①李建侯不屈於賊庭,馬會元見伸於貝錦,臨危挺操,所謂貞臣,將相之榮,固其宜矣。②見危致命,臨難不恐。士美、建侯,仁者之勇。
宋祁:剛者天德,故孔子稱“剛近仁”。骨強四支,故君有忠臣,謂之骨鯁。若棲筠、鄘二子,其剛者歟!棲筠抗權邪,不及相;鄘得相,不願拜。非剛,疇克勝之?
張九成:昔李鄘為淮南節度時,吐突承璀為監軍,互相敬憚。一旦承璀還京,薦為宰相,鄘知出於承璀,終不就職。夫互相敬憚,蓋所以處小人也。至欲出其門下,豈士君子之所甘哉?……故余以為處小人,其微處當如孟子,其平居當如李鄘;其總攝大綱當如孟子,其不受污染當如李鄘。
顏師魯:宋璟召自廣州,道中不與楊思勖交一談。李鄘恥為吐突承璀所薦,堅辭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論其才,立身之節,當以璟、鄘為法。
胡三省:史言李墉知恥。
楊士奇:三君子者(蒍子馮蔡謨、李鄘)皆賢者也,夫豈不堪於相而不欲富貴哉?古者君子,不輕以身相人如此,其嚴也。
張自勛:唐世宰相罷書為某官者,予辭也,鄘則曷為予之。鄘恥以宦官進,稱疾不見,固辭相位,可謂過人遠矣。是故張弘靖恥諫不行而去,則罷書河東節度。李鄘恥由宦官進而去,則罷書淮西節度。憲宗之世,何多賢相也。

個人作品

《唐文拾遺續拾》錄有其文一篇:《停高陵等四縣烽子奏》。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四世祖
李元哲
定居廣陵。
曾祖父
李昉
——
祖父
李璞
曾任鄆州司戶參軍。
父親
李暄
官至起居郎。
平輩
兄長
李鄆
——
子輩
兒子
李拭
一作李柱,歷任宗正卿、京兆尹、河東鳳翔節度使,官至秘書監。
孫輩
孫子
李拭之子,唐昭宗時宰相。後為李茂貞等所殺害。追贈司徒諡號“文”。
曾孫輩
曾孫
與父一同遇害,後追贈禮部員外郎。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一百七》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七十一》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四十五·列傳四十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