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道

李師道(?-819年),營州(今遼寧朝陽市)人,高麗族。唐朝地方割據軍閥,平盧淄青節度使李納次子。

初為密州刺史。元和元年,兄長李師古死後,自領平盧淄青節度使,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割據十二州之地,其勢炙手可熱。元和十年,隨同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要求停止討伐淮西吳元濟,遭到朝廷拒絕。於是,遣人焚燒河陰倉,刺殺宰相武元衡,刺傷裴度淮西之亂平定後,表示順從朝廷。

元和十三年,請求獻出沂密海三州之地,不久掀起叛亂。唐憲宗派諸鎮大軍圍攻,內部矛盾分化,為部將劉悟所殺。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師道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高麗
  • 出生地:平盧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819年
  • 主要成就:平盧淄青節度使 檢校司空 同平章事
人物生平,親屬成員,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彰義軍節度使吳少陽死後,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自掌兵權。朝廷遣使弔祭,拒而不納,繼而舉兵叛亂,威脅東都洛陽。十年正月,唐憲宗決定對淮西用兵。淮西節度使駐守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市),地處中原腹心之地,戰略地位重要。自從李希烈以來,一直保持半獨立狀態。唐憲宗此時用兵,正是改變割據狀態的決心表現。
朝廷對淮西用兵,震動很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感到威脅,就採用聲言助官軍討伐吳元濟,暗中支持吳元濟的兩面派手法,企圖鞏固自己的地位。首先,派人暗中潛入河陰漕院(今河南滎陽),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緡匹,谷三萬餘斛,把江淮一帶集中的租賦都燒毀了。接著,派刺客到京師暗殺了力主用兵淮西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潛入東都,打算在洛陽焚燒宮闕,殺掠市民,後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師道的恐怖手段,雖然也曾使一些人動搖,但唐憲宗始終堅持用兵。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憲宗命自願親赴前線的裴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與隨鄧節度使李愬等,大舉進攻吳元濟。九月,李愬軍率先攻破蔡州,大敗淮西軍。吳元濟沒有料到李愬軍快速異常,毫無防備地束手就擒。持續三年的淮西叛亂,宣告結束了。
吳元濟敗死,李師道恐懼,初欲獻地歸順朝廷,並以長子入侍為質,繼而舉兵反叛。元和十三年(818)七月,唐憲宗詔令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諸鎮前往討伐。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李師道內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馬使劉悟殺李師道,淄青齊萊諸地復為唐有。

親屬成員

父親:李正己,司徒兼太保,封饒陽郡王,贈太尉
哥哥:李師古,司徒兼侍中,贈太傅
妻子:魏氏

史書記載

舊唐書李師道傳
李師道,李師古異母弟,其母為張忠志女。師道時知密州事,師古死,其奴不發喪,潛使迎師道於密而奉之。朝命久未至,師道謀於將吏,或欲加兵於四境,其判官高沐固止之。乃請進兩稅,守鹽法,申官員,遣判官崔承寵、孔目官林英相繼奏事。時杜黃裳作相,欲乘其未定也,以計分削之,憲宗以蜀川方擾,不能加兵於師道。元和元年七月,遂命建王審遙領節度,授師道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權知鄆州事,棄淄青節度留後。十月,加檢校工部尚書,兼鄆州大都督府長史,充平盧軍及淄青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支度營田觀察處置、陸運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自正己至師道,竊有鄆、曹等十二州,六十年矣。懼眾不附己,皆用嚴法制之。大將持兵鎮於外者,皆質其妻子;或謀歸款於朝,事泄,其家無少長皆殺之。以故能劫其眾,父子兄弟相傳焉。五年七月,檢校尚書右僕射。
十年,王師蔡州,師道使賊燒河陰倉,斷建陵橋。初,師道置留邸於河南府,兵諜雜以往來,吏不敢辨。因吳元濟北犯汝、鄭,郊畿多警,防禦兵盡戍伊闕,師道潛以兵數十百人內其邸,謀焚宮闕而肆殺掠。既烹牛饗眾矣,次日將出,會有小將楊進、李再興者詣留守呂元膺告變,元膺追伊闕兵圍之,半日不敢進攻。防禦判官王茂元殺一人而後進,或有毀其墉而入者。賊眾突出殺人,圍兵奔駭,賊得結伍中衢,內其妻子於囊橐中,以甲冑殿而行,防禦兵不敢追。賊出長夏門,轉掠郊墅,東濟伊水,入嵩山。元膺誡境上兵重購以捕之。數月,有山棚鬻鹿於市,賊遇而奪之,山棚走而征其黨,或引官軍共圍之谷中,盡獲之。窮理得其魁首,乃中嶽寺僧圓靜,年八十餘,嘗為史思明將,偉悍過人。初執之,使巨力者奮錘,不能折脛。圓靜罵曰:“鼠子,折人腳猶不能,敢稱健?乎!”乃自置其足教折之。臨刑,乃曰:“誤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死者凡數十人。留守御將二人、都亭驛卒五人、甘水驛卒三人,皆潛受其職署,而為之耳目,自始謀及將敗,無知者。初,師道多買田於伊闕、陸渾之間,凡十所處,欲以舍山而衣食之。有訾嘉珍、門察者,潛部分之,以屬圓靜,以師道錢千萬偽理嵩山之佛光寺,期以嘉珍竊發時舉火于山中,集二縣山棚人作亂。及窮按之,嘉珍、門察,乃賊武元衡者,元膺具狀以聞。及誅吳元濟,師道恐懼,上表乞聽朝旨,請割三州並遣長子入侍宿衛,詔許之。
師道識暗,政事皆決於群婢。婢有號蒲大姊、袁七娘者,為謀主,乃言曰:“自先司徒以來,有此十二州,奈何一日無苦而割之耶!今境內兵士數十萬人,不獻三州,不過發兵相加,可以力戰,戰不勝,乃議割地,未晚也。”師道從之而止,表言軍情不葉,乃詔諸軍討伐。十年十二月,武寧軍節度使李願遣將王智興擊破師道之眾九千,斬首二千餘級,獲牛馬四千,遂至平陰。十一年十一月,加師道司空,仍遣給事中柳公綽往宣慰,且觀所為,欲寬容之。師道苟以遜順為辭,長惡不悛。十三年七月,滄州節度使鄭權破淄青賊於齊州福城縣,斬首五百餘級。十月,徐州節度使李愬、兵馬使李祐兗州魚台縣破賊三千餘人。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率本軍自陽劉渡河,距鄆州九十里下營,再接戰,破賊三萬餘眾,生擒三千人,收器械不可勝紀。陳許節度使李光顏濮陽縣界破賊,收斗門城、杜莊柵。田弘正復於故東阿縣界破賊五萬。諸軍四合,累下城柵。
師道使劉悟將兵當魏博軍,既敗,數令促戰。師未進,乃使奴召悟計事。悟知其來殺己,乃稱病不出,召將吏謀曰:“魏博兵強,乘勝出戰,必敗吾師,不出則死。天子所誅,司空一人而已。劉悟與公等皆被驅逐就死地,何如轉禍為福,殺其來使,以兵趣鄆州,立大功以求富貴。”眾皆曰:“善。”乃迎其使而斬之,遂賚師道追牒,以兵趣鄆州。及夜,至門,示以師道追牒,乃得入。兵士繼進,至球場,因圍其內城,以火攻之,擒師道而斬其首,送於魏博軍,元和十四年二月也。是月,田弘正獻於京師,天子命左右軍如受馘儀,先獻於太廟效社,憲宗御興安門受之,百僚稱賀。
初,東軍諸道行營節度擒逆賊將夏侯澄等共四十七人,詔曰:“附麗凶黨,拒抗王師,國有常刑,悉合誅戮。朕以久居污俗,皆被脅從,況討伐已來,時日不幾,縱懷轉禍之計,未有效款之由,情似可矜,朕不忍殺。況三軍百姓,孰非吾人,詔令頒行,罪止師道。方欲拯於塗炭,是用活其性命,誠為屈法,庶使知恩。並宜特從釋放,仍令卻遞送至魏博及義成行營,各委節度收管驅使。如父母血屬猶在賊中,或羸老疾病情切歸還者,仍量事優當放去,務備相全貸,何所疑留。”及澄等至行營,賊覘知傳告,叛徒皆感朝恩,由是劉悟得行其謀焉。
師道妻魏氏及小男並配掖庭。堂弟師賢、師智配流春州,侄弘巽配流雷州。詔分其十二州為三節度,俾馬總薛平王遂分鎮焉。仍命宰臣崔群撰碑以紀其績。國家自天寶末安祿山首亂兩河,至寶應元年王師平史朝義,其將薛嵩李懷仙田承嗣李寶臣等受偽命分領州郡,朝廷厭兵,因僕固懷恩請,就加官爵。及侯希逸為軍人逐出,正己割據齊魯之地,既而遞相膠固,聯結姻好,職貢不入,法令不加,率以為常。仍皆署其子為副大使,父死子立,則以三軍之請聞,亦有為大將所殺而自立者。自安史以後,迄至於貞元,朝廷多務優容,每聞擅襲,因而授之,以故六十餘年,兩河號為反側之俗。憲宗知人善任,削平亂跡,兩河復為王土焉。師道妻魏氏,元和十五年出家為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