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皋(唐朝宗室名臣)

李皋(唐朝宗室名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皋(733年-792年),字子蘭。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唐朝宗室名臣,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孫、曹恭王李明的玄孫。

李皋自少補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十一載(752年),嗣封曹王。歷仕都水使者秘書少監、衡州刺史、湖南觀察使、江南西道節度使荊南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貞元八年(792年),李皋猝逝,年六十。追贈右僕射諡號“成”。後加贈太子太師

李皋曾平淮寧叛藩李希烈之亂,練兵積糧,使淮西吳少誠畏服。性勤儉,能知人疾苦。為人多智數,常運心巧思,製造改進車船欹器等。《輿地紀勝》等錄有其詩。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皋
  • 別稱:嗣曹王、曹成王
  • 字號:字子蘭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733年
  • 去世時間:792年
  • 主要作品:《游南雁詩》《桃源》
  • 主要成就:平李希烈之亂;多立政績;改進戰船
  • 官職: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
  • 爵位曹王
  • 追贈右僕射太子太師
  • 諡號:成
  • 祖籍:隴西成紀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個人作品,人物評價,軼事典故,侍母至孝,誠懇納諫,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李皋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玄孫;其父李戢亦襲封曹王,曾任右衛率府中郎將,於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逝世。李皋少年時,補官為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
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皋襲封為曹王,授職都水使者。後經多次升遷,官至秘書少監,都與正職俸祿相同。他多智謀,善於利用事機使得辦事方便。侍奉母親鄭太妃恭敬體貼,憑著孝順而聞名。
安史之亂時,李皋帶著鄭太妃逃往民間,藉機跑到蜀地,拜見南逃至此的唐玄宗,遷任左領軍將軍。
唐肅宗上元(760年-761年)年間,被貶為貶溫州長史,旋即代管溫州事務。後被改授為處州別駕,代行處州事務,在任內以有良好治績聞名。後被征入京師,還未被召見,就因上書言理道一事,被拜官為衡州刺史。之後因小罪,被貶為潮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年),鄭太妃逝世,李皋為母服喪,扶靈至江陵。適逢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舉兵叛亂,朝廷於是起復李皋為左衛大將軍,命他即刻返回湖南。旋即加授散騎常侍。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德宗升李皋為江南西道節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李希烈叛亂時,南方諸鎮各自封鎖邊境,據守一方,只有李皋幾次派使者抄小路向朝廷進貢。李希烈攻逼永平軍宣武軍,使江淮運道斷絕,朝廷的貢物都從宣、饒、荊、襄各州取道武關北上,頗耗財力。李皋修治驛站,平整道路。此後,使者都往來通行無阻。
貞元(785年-805年)初年,轉任江陵尹、荊南節度等使(荊南節度使)。李皋屢次擊敗李希烈的進攻,收複數州,“江漢倚(李)皋為固”。
淮西亂事平定後,李皋請求將母親祔葬於東都洛陽,德宗允許,並派使者弔祭,追贈其父李戟為右僕射、鄭太妃為曹國太妃。葬事結束後,李皋入長安覲見,旋即奉詔回鎮,“出東都以拜墓”,為時人所榮。
貞元三年(787年),德宗授李皋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
貞元八年(792年)三月十一日(4月6日),李皋因急病於任上突然逝世,享年六十歲。德宗為其輟朝三日,追贈右僕射,並贈以助喪財物,賜諡號“成”。
李皋死後,軍中大亂,鼓角將揚清潭等發動兵變,夜裡在城中縱火搶劫,唯獨不冒犯李皋一家。
元和(806年-820年)初年,因其子李道古在朝任職,唐憲宗加贈李皋為太子太師

主要成就

李皋曾任多地刺史,所至有善政。
李希烈叛亂時,他率軍進討,收復黃、蘄等州,屢戰有功。
李皋任江陵尹、荊南節度使時,在江陵(今屬湖北)修復古堤,開闢良田五千頃。
李皋有奇思構想,精通各種器具。他曾設計製造戰艦,用人力踏動木樺為推進機,使得航行速度加快。南宋時將之大規模運用於戰爭,稱為“車船”。

個人作品

輿地紀勝》及《南雁盪山志》錄有李皋的詩作《游南雁詩》、《桃源》兩首,為《全唐詩續拾》收錄。

人物評價

陸贄:親率全軍,抗於強虜,書夜不息,迨於三年。謀成必臧,師出皆捷,復蘄黃之地,拔安陸之城。隱其威名,保(闕)江漢,並著節於國,存功於人。(馬燧李皋賜實封制》
韓愈:①太支十三,曹於弟季。或亡或微,曹始就事。曹之祖王,畏塞絕遷。零王黎公,不聞僅存。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薦畯功。蘇枯弱強,齦其奸猖。以報於宗,以昭於王。王亦有子,處王之所,唯舊之視。蹶蹶陛陛,實取實似。刻詩其碑,為示無止。(曹成王碑)②成王諱皋,有功建中、貞元間,以多才能、能行賞誅為名。至今追數當時內外文武大臣,成王必在其間。(《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衛將軍李公墓志銘》
趙元一:①南方朝貢使,皆自宣、池、洪、饒、荊、襄,抵武關而入,江西節度嗣曹王皋,嚴郵驛,厚其供億,雖有深溪絕橋,而驛騎不病,四方賴焉。(奉天錄)②時諸方閒境自守,江西節度使嗣曹王皋,東拒李希烈,身在蘄陽,數遣齎珍異間道進獻,故當時推重焉。(《奉天錄》
元稹:羊公(羊祜)名漸遠,唯有峴山碑。近日稱難繼,曹王任馬彝。椒蘭俱下世,城郭到今時。漢水清如玉,流來卻為誰。(襄陽道
劉昫:①李勉、李皋,稟性端莊,處身廉潔,臨民蒞事,動有美聲,可謂宗臣之英也。若夫治軍旅,禦寇戎,謀必臧,戰必勝,則又勉不及皋遠矣。(舊唐書)②我宗之英,曰皋與勉,才雖不同,道豈相遠。(《舊唐書》
王令:李皋發廩,鄭默開倉。(十七史蒙求
吳縝:且嗣曹王皋,賢者也,而京杲陷害之。(新唐書糾謬
孔平仲:李皋嘗運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朔風疾鼓,若掛帆席。又造欹器進入,內中所造,皆省易而久固。(續世說
王夫之:淮寧處四戰之地,東有曹王皋,西有哥舒曜,北有馬燧李抱真張孝忠李懷光雲屯之旅,希烈憯無所畏,據彈丸之地,橫骾其中而稱帝,擬之袁術,而又非其時也。(讀通鑑論
董詔:曹成王之擊李希烈,裒兵二萬。先以二千五百,委伊慎教之。而自將五百,教以力法,聯其賞罰,弛張如一。乃以五百人擊慎二千五百,莫能當其鋒。即使五百人分教其眾,遂為勁旅。(《行營剿賊事宜答秦撫軍》

軼事典故

侍母至孝

李皋因事被御史審查時,唯恐其母鄭太妃擔憂,便從府中出來時穿平民服飾,回府以後仍穿官服,言談笑貌一如平日,太妃竟一無所知。降調潮州時,則謊稱是升遷。到官復原職之後,才哭泣著告訴太妃以往的經過,並且說道:“不是很重大的事,孩兒不敢稟告,怕母親掛念不安。”

誠懇納諫

扶風人馬彝未知名時,被李皋賞識提拔,最終以正直見稱。漢陽郡王張柬之在襄陽有處園圃,李皋曾宴請屬官,準備把它買過來。馬彝說:“張漢陽(張柬之)有中興本朝之功,他的遺產應當百世共保,怎能讓其子孫賣掉呢?”李皋認錯說:“主管官員說錯了話,使先生感到羞愧。如果不是先生,我怎能聽到這話?”

親屬成員

父親:嗣曹王李戟,後贈右僕射。
母親:鄭仲,字正和。郴州司戶鄭休璇之女。後贈曹國太妃。
兒子:有三子,李象古李道古、李復古。

史料記載

《昌黎集·卷二十八·曹成王碑》
《唐山南東道節度使贈尚書右僕射嗣曹王墓志銘》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八十一》
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