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
宇文允
唐朝
李明
李明(?—682年),
曹恭王,唐太宗
李世民之十四子(母
巢剌王妃楊氏)。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不久加滿千戶。顯慶年間,授梁州都督,後歷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詔令繼巢剌王李元吉後。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
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在武后的授意下,都督
謝佑逼李明自殺,後來
唐高宗哀悼弟弟,將黔州官僚全部免職。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
曹王明(唐太宗之子),《
書小史》稱其特善
飛白,不減其父。
陶宗儀《
書史會要》云:“曹王明行書絕時,飛白亂王右軍,有唐以來一人而已。”
子女
根據《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太宗子》記載,李明生有三子:俊、傑、備。
根據《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宗室世系.曹王房》記載,李明生有五子:俊、傑、價、備、偲。
史籍記載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貞觀二十一年,始王曹,累為都督、刺史。高宗詔出後巢王。永隆中,坐太子賢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謝祐逼殺之,帝聞,悼甚,黔官吏皆坐免。景雲中,陪葬昭陵。三子:俊、傑、備。俊嗣王,南州別駕,傑為黎國公,垂拱時並及誅。神龍初,以傑子胤為嗣曹王。是時,諸王子孫自嶺外還,入見中宗,皆號慟,帝為泣下。初,武后時,壯者誅死,幼皆沒為官奴,或匿人間庸保。至是,相繼出,帝隨屬遠近封拜雲。後備自南還,詔停胤封而封備,歷衛尉少卿同正員,薨。開元十二年,復封胤。薨,子戢嗣,位左衛率府中郎將。子皋嗣。
曹王明,太宗第十四子。
貞觀二十一年受封。二十三年,賜實封八百戶,尋加滿千戶。顯慶中,授梁州都督,後歷虢、蔡、蘇三州刺史。詔令繼巢剌王元吉後。永崇中,坐與庶人賢通謀,降封零陵王,徙於黔州。都督謝祐希旨,逼脅令自殺,帝深悼之,黔府官僚鹹坐免職。景雲元年,明喪柩歸於京師,陪葬昭陵。有二子,南州別駕零陵王俊、黎國公傑,垂拱中並遇害。中興初,封傑子胤為嗣曹王。胤叔父備自南州還,又封備為嗣曹王、衛尉少卿、同正員,胤遂停封。後備招慰忠州叛獠,沒於賊,又封胤為王、銀青光祿大夫、右武衛將軍。卒,子戢嗣,左衛率府中郎將。卒,子皋嗣。皋自有傳。
李胤
李胤,李明之孫,李傑之子。武則天時期,李唐皇室成年的被誅殺,幼小 貶為官奴。唐中宗時期,李唐皇族得見天日,李胤就是這個時候封嗣曹王,後來他的叔叔李備回來了,改封李備,李備死後,又改封李胤。任銀青光祿大夫、右武衛將軍。
李備
李備,李明之子。武則天時期被貶到南州,唐中宗即位,回到京師,嗣封曹王、衛尉少卿、同正員。後來李備招慰忠州叛獠不成,被殺。
李戢
李皋
李皋(733年---792年),天寶十一載(752)嗣封曹王。由
都水使者遷左
領軍將軍。曾任
衡州、
潮州等地
刺史,所至有善政。建中三年(782),為
江南西道節度使,拔擢牙將伊慎等為大將。會李希烈叛,他率軍進討,收復黃、蘄等州,屢戰有功。轉任江陵尹、
荊南節度使,在江陵(今屬湖北)修復古堤,開闢良田王千頃。曾設計製造戰艦,用肢踏木樺為推進機,航行速度加快,宋代稱為“車船”。貞元八年(792年)三月,暴卒於位,年六十,唐德宗廢朝三日,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成”。
李龜年
李龜年,嗣曹王。《新唐書 南蠻中》:“安化長公主許婚。拜嗣曹王龜年宗正少卿,為雲南使,大理司直徐雲虔副之;內常侍劉光裕為雲南內使,霍承錫副之。”
李臻
唐玄宗開元年間,嗣王很多都被降爵。嗣曹王李臻為濟國公。
咄喝
咄喝,康國(
颯秣建國)國王烏勒伽之子。731年(開元十九年 )唐朝封康國王烏勒伽之子咄喝為曹國王。天寶三載賜曹國王為懷德王。
後周
柴熙讓
曹王
柴熙讓,原名柴宗讓,
後周世宗柴榮五子。顯德六年六月癸未,拜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後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為恭皇帝。其年八月,更名熙讓,封曹王。
趙匡胤代周后,不知其所終。
宋朝
趙匡濟
趙元侢
趙元侢,宋太宗
趙炅第七子。體素羸多病,上幸真源,時已被疾,懇求扈從。至鹿邑疾甚,肩輿先歸。車駕還,臨問數四。七年,薨,年三十四。廢朝五日,贈太尉、尚書令,追封曹王,謚恭惠。後改封華王、蔡王。有集三卷、筆札一卷,上為制序,藏之秘閣。
趙頵
趙頵(1056年―1088年),初名趙仲恪,宋英宗
趙曙第四子,宋神宗
趙頊同母弟,母為
宣仁聖烈皇后高氏。初封大寧郡公,進封鄮國公、樂安
郡王、嘉王。歷任武勝、山南西、保信、保靜、武昌、武安、武寧、鎮海、成德、荊南十節度使,後徙封曹王、荊王,官至太尉。
元祐三年(1088年)七月去世,終年三十三歲,追贈太師、尚書令、荊徐二州牧、魏王,
諡號端獻。
宋徽宗時,改封為益王。
金朝
完顏永功
越王
完顏永功(1154—1221),世宗完顏烏祿子,本名宋葛,又名廣孫,貞元二年生。沉默寡言笑,勇健絕人,涉書史,好法書名畫。大定四年,封鄭王。七年,進封隋王。十一年,進封曹王。
完顏永升
夔王
完顏永升,世宗
完顏雍子,本名斜不出,一名鶴壽。大定十一年,封徐王,進封虞王。二十六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明年,判吏部尚書,授山東西路按必出虎必剌猛安。
章宗即位,加恩宗室,徙封隋王,除定武軍節度使。明昌二年,改封曹王。久之,改封宛王。衛紹王即位,徙今封。貞祐元年九月,宣宗以永升年高,素羸疾,詔宮中聽扶杖。尋薨。既殯,燒飯,上親臨奠。
完顏訛可
完顏訛可,荊王
完顏守純長子,封肅國公,天興元年三月進封曹王,被送到蒙古軍中為人質。
完顏京
完顏京,本名忽魯,宋王
完顏宗望子,以宗室子累遷特進。天德二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加開府儀同三司,遷工部尚書,改禮部、兵禮部,判大宗正事,封曹王,除河間尹。
完顏宗雅
完顏宗雅(?-1150年),為金朝宗室,金太宗的兒子。女真名斛魯補。
天眷元年(1138年),完顏宗雅被金熙宗封為代王。次年,兄弟完顏宗磐、完顏宗偉、完顏宗英、完顏鶻懶因謀反被殺,宗雅等九人被赦免。天德二年(1150年)完顏亮派人殺死完顏宗懿、完顏宗本、完顏宗美、完顏宗哲等人,時任中京留守的宗雅喜歡佛教,世稱“善大王”,完顏亮知道他無能,沒有殺他來奉太宗祭祀。後來召到關里,不幾日也被殺死。太宗的子孫於是屠殺殆盡。大定二年(1162年),完顏宗雅被金世宗追封曹王。
劉筈
劉筈,
劉彥宗次子。天眷九年八月,拜司空。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吳國公,行台右丞相如故。天德元年,封滕王。二年,拜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進封鄭王。未幾,以疾求解政務,授燕京留守,進封曹王。
劉豫
劉豫(1073年—1143年或1146年),字彥游,永靜軍阜城(今屬
河北)人,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權
偽齊皇帝。
元符時進士及第。北宋末任河北西路提點刑獄,金兵南下即棄職逃走。建炎二年(1128年),任知
濟南府,他見北方大亂,請改派
江南一郡被執政拒絕。金兵圍城,他殺勇將關勝而降。建炎四年(1130年),受金冊封為“大齊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冊文有“世修子禮”等語。先用金天會年號,不久,奉金朝的命令,改元阜昌。
紹興二年(1132年,金天會十年),劉豫遷都汴京。他屢次派子劉麟、侄劉猊及宋叛將李成、孔彥舟等,配合金軍侵宋。偽齊軍曾攻占
襄陽等地。紹興四年(1134年),
岳飛破李成,收復襄陽等地。同年,劉豫遣子劉麟會合金軍渡
淮南侵,遭到失敗。劉豫屢敗,金廷對他日益不滿。
紹興六年(1136年),劉麟等徵發
中原民兵大舉侵宋,金朝
按兵不動,不肯協助。偽齊軍大敗潰退,傷亡極重,民怨沸騰。次年,金廢劉豫為蜀王,取消偽齊政權。後又迫令遷居
臨潢府(今
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改封曹王。劉豫被廢時年六十五歲;卒年,宋史記載為紹興十三年(1143年),金史則記載為皇統六年(1146年)。
蕭仲恭
蕭仲恭,本名術里者。祖
蕭撻不也,父
蕭特末。仲恭性恭謹,動有禮節,能被甲超橐駝。遼故事,宗戚子弟別為一班,號“孩兒班”,仲恭嘗為班使,歷宮使、本班詳穩。
遼帝西奔天德,仲恭為護衛太保,兼領軍事。至霍里底泊,大軍奄至,倉卒走。仲恭母馬乏,不能進,謂仲恭兄弟曰:“汝等盡節國家,無以我為也。”仲恭母,
遼道宗季女也。遼主傷之,命弟
蕭仲宣留侍其母。仲恭從而西。時大雪,寒甚,遼主乏食,仲恭進衣並進乾糒。遼主困,仲恭伏冰雪中,遼主藉之以憩。凡六日,乃至天德,始得食。後與遼主俱獲,太宗以仲恭忠於其主,特加禮待。
天會四年(1127年),仲恭使宋。且還,宋人意仲恭、
耶律余睹皆有亡國之戚,而余睹為監軍,有兵權,可誘而用之,乃以蠟丸書令仲恭致之餘睹,使為內應。仲恭素忠信,無反覆志,但恐宋人留不遣,遂陽許。還見
完顏宗望,即以蠟丸書獻之。宗望察仲恭無他,薄罰之。於是再舉伐宋,執二帝以歸。累遷右宣徽使,改都點檢。
完顏宗磐與
完顏宗乾爭辯於熙宗前,宗磐拔刀向宗乾,仲恭呵之乃止。既而宗磐以反罪誅,仲恭衛禁有備,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尚書右丞。皇統初,封蘭陵郡王,授世襲猛安,進拜平章政事,同監修國史,封濟王。詔葬遼豫王於廣寧,仲恭請往會葬,熙宗義而許之。改行台左丞相。居無何,入為尚書右丞相,拜太傅,領三省事,封曹王。
天德二年(1148年),封越國王,除燕京留守。海陵親為書,以玉山子賜之。是歲,薨,年六十一。謚貞簡。正隆例降王爵,改儀同三司、鄭國公。
張通古
張通古(1088-1156) 金朝大臣。字樂之,易州
易縣(今屬河北)人。遼
天慶二年(1112)進士,補樞密院令史。遼亡後,隱居山中,屢拒宋召。後
完顏宗望攻占燕京,召為樞密院主奏、兵刑房承旨。熙宗天眷元年(1138),充江南招諭使出使南宋,自稱以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傲慢無禮。訂約後還金,即主張毀約攻宋。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拜
平章政事,歷封譚、鄆、沈、曹王。
正隆元年(1156),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