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從軍升遷
李懷光是渤海靺鞨族人。本姓茹,他的祖先從
渤海遷徙到
幽州。他父親
茹常任朔方將領,因戰功賜姓李,改名為李嘉慶。
李懷光從小參軍,以武藝高、強壯、勇敢出名,朔方節度使
郭子儀對他越來越看重。
上元年間,歷任太僕、太常卿,主管右衙軍隊,開府儀同三司,任朔方軍都虞候。永泰初年,封爵食實封三百戶。
大曆六年(771年),兼任御史中丞,隔了一年,兼任御史大夫、升任軍都虞候。生性清約勤勉,嚴厲勇猛,而且敢於執法,即使親戚違反軍法,都不寬減迴避。郭子儀生性寬厚,不親自管理軍中事務,執法由李懷光掌握,軍中兵將尤其敬畏他,也稱讚他軍隊治理得好。大曆十二年(777年),因母親去世,離職守孝。第二年,起用他仍任原任官職,又兼任邠、寧、慶三州都將。
官加節度
唐德宗即位,免去尚父郭子儀節度副元帥職務,將他管轄的地區劃分給各位將領,於是封李懷光復任檢校刑部尚書,兼任河中尹、邠州刺史、邠寧慶晉絳慈隰節度支度營田觀察押諸蕃部落等使。此前,李懷光連續幾年帶兵在長武築城用來駐紮軍隊,城位於原州前端,臨近涇水,俯視交通要道,吐蕃從此不敢向南入侵,成為西邊的要塞。
建中初年,涇原、四鎮節度使
段秀實因宰相
楊炎厭惡,被徵調任司農卿。皇帝將要再在原州築城,就任命李懷光兼任涇州刺史,涇原、四鎮、北庭節度使。當時李懷光泄私憤,剛殺死朔方舊將溫儒雅等幾人,涇州兵將都害怕他。劉文喜因為大家不想要他統率,就據城叛變。皇帝下詔命朱泚和李懷光率軍平定。加封李懷光為檢校太子少師。
建中二年(781年),又加封檢校左僕射,兼任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支度營田觀察鹽池押諸蕃部落六城水運使,封爵食實封四百戶。仍兼任邠寧節度等使職務。
討悅伐朱
建中二年(781年),
馬燧、
李抱真等軍共同攻打魏城沒攻下,
朱滔、
王武俊也都反叛,合兵援救
田悅。建中三年(782年),皇帝下詔派李懷光率朔方步騎兵一萬五千名去共同征討魏博鎮田悅。李懷光有勇無謀,到魏城的當天,營寨還沒修築,就和朱滔等在愜山大戰,被朱滔等打敗。又遭田悅決河水沖淹,各軍情況不好,就和馬燧等帶兵退到魏縣。不久加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增爵食實封兩百戶。從此和朱滔等對峙而沒有作戰。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涇原軍隊叛變,唐德宗逃到奉天。朱泚已自立國號,皇帝派宦官騎馬告訴河北眾將,李懷光帶兵火速勤王。當時道路泥濘,李懷光激勵兵將,從蒲津渡過黃河,在醴泉打敗朱泚的騎兵,直奔奉天。前幾天,他先派偏將張韶帶著奏章藏在蠟丸里隨著叛軍攻城,乘機會越過壕溝,對城上人喊道:“我是朔方軍的使者。”就拉著繩子爬上城去,等上了城,身上中了幾十箭。當時皇帝在重重包圍之中,守城形勢非常危急,知道李懷光的軍隊來了,命張韶在城上宣布這訊息,軍心才安定。李懷光又在魯店打敗朱泚軍隊,朱泚才解圍退回長安。
李懷光生性粗暴淺薄自負,一路上多次說
盧杞、
趙贊、
白志貞都是奸臣,並且說:“天下混亂,都是因為這些人,我見了皇上,將請求殺了他們。”盧杞等暗地知道了,很害怕,因此勸說皇帝命李懷光乘勝追擊朱泚,收復京城,不能讓他到奉天來,唐德宗同意了這意見。李懷光在鹹陽駐軍,多次奏本揭露盧杞等人的罪狀惡行,皇帝不得已為此貶盧杞、趙贊、白志貞的官來安撫他。他又奏本告宦官
翟文秀,他也是皇帝信任重用的,皇帝又殺了他。李懷光既不敢進兵,拖延時間又怕受懲罰,因此想叛亂。先前,皇帝下詔派
崔漢衡出使吐蕃,要求吐蕃派兵幫助收復京城,吐蕃宰相尚結贊說:“按吐蕃的規矩,進兵以掌兵大臣的官印和意見為憑證。現接到你們的文書,沒有李懷光的簽名和官印,因此不敢進兵。”皇帝聽了,派翰林學士
陸贄到李懷光這裡來商議借用吐蕃軍隊,李懷光多次堅持說不行,不肯在文書上籤名,言語不敬,並對陸贄說:“你有什麼能耐?”
反叛唐廷
興元元年(784年)二月,皇帝下詔加封他為太尉,並賜給他
鐵券,派李升和宦官鄧鳴鶴去送鐵券和宣讀詔書。李懷光大怒,把鐵券扔到地上說:“凡是懷疑臣子反叛,才賜給鐵券,現賜給我,是叫我反叛。”言語態度更加放肆,眾人聽了感到害怕。
當時,李懷光部下將領
韓游瑰帶部隊在奉天。李懷光就給他寫信,約定時間命他反叛,他秘密報告了這事。第二天,李懷光又派人催促他,他又報告了。幾天后,李懷光又派人催他,被守城門的抓住了。李懷光又公開說:“我現與朱泚此聯合,皇帝應該躲開。”因此皇帝急忙逃到
梁州。當時
李晟已經將軍隊移駐東渭橋,李懷光又劫持李建徽、陽惠元等,吞併了他們的軍隊,移駐
好畤,他的部下很多人不想叛變。此前朱泚此很害怕他,到這時想乘機要他稱臣。李懷光擄掠不到東西,更加害怕站不住腳,過了二十天,就指揮軍隊分為幾支,擄掠涇陽、三原、富平,經同州開往河中。
神策軍將領孟涉、段威勇率兵三千多人從三原逃離投奔李晟,李懷光無法阻攔。韓游瑰殺死李懷光的留後張昕,率邠州歸順皇帝。
戴休顏在奉天對軍隊宣布說:“李懷光已經反叛。”就命令守城並寫奏章報告。皇帝於是任命韓游瑰、戴休顏為節度使。又解除了李懷光太子太保的爵位,罷免了他其餘的官職,他管轄的地區委託軍隊選一名功勞大威望高的人統管,但沒有人回響詔書。四月份,李懷光到達河中,又竊據同、絳等州,按兵不動觀望形勢。
李晟收復京城後,唐德宗皇帝派給事中
孔巢父、宦官啖守盈帶詔書調他進京,李懷光穿白色服裝接受命令。孔巢父就對眾人大聲說:“李懷光軍中誰能掌管軍中事務?”李懷光的侍從都是胡人,因此發怒了,亂揮兵器殺死了孔巢父和啖守盈,從此整理軍備增加防禦設施。皇帝回到了京城,任命
渾瑊為河中節度副元帥,率兵討伐李懷光。渾瑊攻占了同州,就駐守不進攻了,幾次被李懷光打敗。當時連年旱、蝗災,京城剛收復,軍需供應不上,上奏的人多請求赦免李懷光。當時,河東節度使馬燧威望名聲一直很高,拜為副元帥,和渾瑊及鎮國軍節度
駱元光、邠寧節度韓游瑰、鄜坊節度
唐朝臣合兵一起討伐李懷光。馬燧率兵攻占絳州,進軍至寶鼎,怕李懷光西竄,侵犯京城,就離開軍隊進京朝拜。歸來後,和渾瑊先從河東召降了李懷光的勇將尉珪、徐庭光,統率各軍包圍了河中。
兵敗被殺
貞元元年(785年)秋天,朔方軍將領牛名俊割下李懷光的頭投降馬燧。李懷光死時享年五十七歲。不久,唐德宗皇帝下詔立他的一個兒子做繼承人,賜給他莊園住宅各一處。又送還李懷光的屍體和頭,讓他收拾安葬,把李懷光的妻子流放到
澧州。
貞元五年(789年),又下詔書說:“懷念故人的功勞,是重要的仁德;興復滅絕的家族,是重要的義舉。過去蔡叔家族衰敗,周公把他的兒子封為東方諸侯;韓王信反叛,漢文帝把他的兒子封為弓高侯。侯君集不遵王法,太宗皇帝保留他的後代主持祭祀。詳細考查先王的做法,以至祖先的教誨,都是用刑法來輔佐仁德,使人守法。用斧鉞施刑、甲兵征討,是不得已才做的事。前幾年叛賊突然叛亂,國家前途堪憂,我移居京郊,約期討伐,要調動討逆大軍,討平叛逆,徵調軍隊的命令沒傳達到各軍,衛兵正遭精銳敵軍進攻,情況危急。李懷光率軍先發,從千里外來救援,上順天意,趕走了暴虐的叛軍。我正要論功行賞,可惜他不終守臣節,暗萌叛意,違背我的命令,背叛國家與叛逆勾結,放棄忠君選擇叛逆。做臣下到這地步,按國法定要殺頭,我還招撫他,希望他回心轉意,但他叛行愈顯,一意孤行,大兵討伐,竟至滅門。雖然他咎由自取、自絕於國家和人民,但懷念他有功勞,卻成為孤鬼無人祭祀,想起來心裡不安,因此感到難過。我想大發慈悲,用這改變風氣。保持太平,希望無人違法。應將李懷光外孫燕八八賜姓李,改名承緒,任命為左衛率府胄曹參軍,成為李懷光繼承人。還賜錢一千貫,讓他任意在李懷光墓邊購地建莊園,侍奉贍養李懷光的妻子王氏,並謹守四季祭祀禮節。啊!我雖不夠仁德,卻要管理萬民,原諒別人的過失,是我的願望。你應繼承家業,盡力持家,努力繼續像你父親那樣為國立功,不要像他那樣違背命令。”
當初,李懷光被殺,他的兒子李琟、李瑗等人都死了,只有他的妻子王氏還在。因此皇帝特地免她一死。到這時又懷念李懷光舊日的功勞,對他沒有後人感到難受,就命令李承緒繼承他。
人物評價
《舊唐書》:①僕固懷恩、李懷光,鹹以勇力,有勞王家,身陷猜疑,為臣不終,遂行反噬,其罪大矣。②臣之事君,有死無二。懷恩、懷光,凶終一致。
《新唐書》:勇鷙敢誅殺,雖親屬犯法,無所回貸。
親屬成員
父親
茹常,賜姓李嘉慶,朔方將軍
妻子
王氏,為唐德宗所赦。
兒子
長子:李琟,任監察御史,自殺。
次子:李瑗,被李懷光長子李琟所殺。
孫輩
李承緒,李懷光外孫,原名燕八八,授左衛率府胄曹參軍。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七十一》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