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

內江市

內江市,古稱漢安、中江,別稱甜城,四川省轄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位居重慶、成都兩大城市中心,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成渝之心”之稱。是國家重點交通樞紐之一、“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四川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交接點;全市總面積5384.8平方千米,轄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截至2022年底,戶籍人口398.8萬。

內江市是全國老工業基地,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內榮農高區、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四川省支持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和區域物流樞紐”。2020年,內江邁進“雙百城市”,2021年,內江邁入“雙高鐵”時代。2023年,內江是四川省首個“縣縣通高鐵”的市州,邁入全域高鐵時代。

內江域內,西漢首設資中縣,東漢劃資中縣以南地域設漢安縣;因江水環繞90餘里,至隋文帝時改稱內江;內江名勝眾多,如隆昌古牌坊群、聖水寺西林寺重龍山摩崖石刻、資中文廟資中武廟,以及威遠穹窿地貌等人文景觀;內江人傑地靈,才俊輩出,是孔子之師萇弘和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一師二相三狀元四大家”彪炳史冊,有“大千故里”“書畫之鄉”“文化之鄉”之譽。

2023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807.1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12.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2.5%。出口額100.83億元,增長186.7%;進口額11.65億元,增長151.1%。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遠古時期,夏商周時期,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元明清,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對外交流,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人民生活,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 ,公路,鐵路,歷史文化,地名由來,語言,民俗風情,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飲食,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綜 述,內江十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內江是歷史上開發較早的巴蜀腹心之地。據1951年出土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和其他一些石器、陶片及植物標本等文物證實,距今約3.5萬年至4萬年前,今內江所在沱江流域即有人類生息繁衍,並逐步形成原始部落群體。

夏商周時期

時期為梁州之地。周朝雍州之地。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分屬巴國蜀國管轄。

秦漢時期

西漢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域內首次設定資中縣,東漢順帝永建年間(126—132年)劃出資中縣以南地域設定漢安縣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後魏廢帝二年(553年),析武康郡之陽安縣(今簡陽市境內)首次設定資州。
北周天和二年(567年)漢安縣更名為中江縣。

隋唐五代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資州治地由陽安縣遷資陽縣並置資中郡,保定年間(561—565年)於此置盤石縣。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避父諱(其父楊忠),閱覽中江縣地圖,見縣城江水環繞,遂將中江縣更名為內江縣
開皇七年(587年),資州治地從資陽縣遷盤石縣,州、郡、縣同治今資中縣重龍鎮。

元明清

初州、郡、縣俱廢,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復置資州.
洪武四年(1371年),降資州為資縣
雍正五年(1727年),資縣升為資州直隸州。 

民國時期

民國三年(1914年),撤銷資州。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四川實行督察區制。現內江市所轄縣(市、區)除隆昌市外,均屬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治地資中)。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5日至16日相繼解放。 1949年12月21日,川南行署區資中行政督察專區建立,轄內江、資中、資陽、簡陽、榮縣、仁壽、井研、威遠八縣。
1950年2月,改“資中行政督察專區”為“內江行政督察專區”,同時劃出井研縣,內江行政督察專區轄內江、威遠、榮縣、仁壽、簡陽、資陽、資中等7縣。
1951年7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准設定內江市(縣級市),以內江縣城區及近郊為行政區域。內江專區轄1市、7縣。
內江市
內江人文地圖
1952年8月,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內江專區隸屬四川省。
1958年,仁壽縣劃歸樂山人民行政專區;遂寧人民行政專區所屬安岳縣、樂至縣劃入內江人民行政專區,至此,內江人民行政專區轄內江市和內江、資陽、簡陽、榮縣、資中、威遠、安岳、樂至8縣。
1968年7月1日,“內江人民行政專區”更名為“內江地區”。
1978年,榮縣劃歸自貢市,隆昌縣劃入內江地區。內江地區轄內江市和內江、資陽、簡陽、資中、威遠、安岳、樂至、隆昌8縣。
1985年2月,撤銷內江地區和內江市,設立地級內江市和市中區。
1998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資陽地區,將原內江市管轄的資陽、簡陽、安岳、樂至劃歸資陽地區管轄,調整後的內江市轄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隆昌縣、威遠縣。
1992年,設立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託管市中區部分街道辦事處。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2014年5月,2018年託管東興區部分地區,實行計畫單列管理。
內江市
內江市
內江市
內江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9年11月,撤銷內江縣,設立內江市東興區。內江市轄市中區、東興區和資中、資陽、簡陽、威遠、隆昌、安岳、樂至7縣。
2017年,撤銷隆昌縣,設立縣級隆昌市。內江市轄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資中縣、威遠縣、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9年,實行鄉鎮區劃調整,全市從107個鎮、鄉調整為70個鎮,從14個街道調整為13個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4月,內江市下轄2個區(市中區、東興區)、2個縣(資中縣、威遠縣),代管1個縣級市(隆昌市),另有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設鎮70個、街道辦事處13個;村924個、社區356個;居民小組3647個、村民小組11069個。內江市人民政府駐市中區新華路20號。
內江市
內江市標準地圖基礎要素版
內江市行政區劃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政府駐地
鄉鎮街道
內江市
5384.8
市中區

388
1181
1289
1734
水南鎮
794
內江市
內江市晚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內江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地理坐標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之間。東連重慶,南鄰瀘州自貢,西接眉山,北通資陽。總面積5384.8平方千米,東西長121.5千米,南北寬94.7千米。
內江市

地形地貌

內江市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海拔350—450米間的丘陵約占90%。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沉降帶的一部分,褶斷規模小。地表由較平緩的紫色砂岩組成,經水侵蝕,多呈渾圓狀和壟崗狀淺丘;丘間溝谷狹長平直,從丘頂到溝谷多為梯形緩坡,構成層層台階。台階表層以泥土、粗砂土和紅砂土、豆面泥土、黃泥土為主,保水良好,抗旱力強,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倆母山海拔834米,是內江海拔最高點,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的越溪河的分水嶺。白雲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稱,有108個山頭,峰巒疊翠,連綿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縱橫交錯,懸崖絕壁隨處可見。最高峰海拔733米,相對高差達430米。
內江市
內江市衛星圖高清版大圖

氣候

內江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溫度15°C~28°C,一月均溫6°C—8°C,七月均溫26°C—28°C,最高氣溫可達41°C,最低氣溫-5.4°C,活動積溫5598°C左右。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常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達330天。全年有霜日數一般為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旱為主,旱洪交錯出現;春夏秋冬,低溫、風、暴雨時有發生,綿雨顯著。全年氣溫有明顯的冬乾春旱現象,同時,夏旱伏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歷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三年兩頭旱,插花乾旱年年現”之說。年相對溫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約占全年雨量的60%,高溫期與多雨季節基本一致,春季約占17%,冬季僅占4%。

水文

內江市區內主要河流是沱江,流經資中、東興及市中區,是市內水路運輸要道,自古有“萬斛之舟行若風”的繁忙景象描寫。沱江水流緩急交替,灘沱相間,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蘊藏量有14.5萬千瓦供開發。較大支流有資中的球溪河、內江的大清河等。這些河均有灌溉、航運和發電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資源,年發電量可達9.2億度,現已開發的水能資源僅占可開發量的21.7%。 清流河分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在石子匯合後合稱清流河,全長121.74千米(內江河段94千米),流域面積1538.3平方千米(內江河段523平方千米)。小青龍河經大治、太安,於小河口入沱江,全長56千米,流域面積532平方千米。
內江市
內江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內江市礦產資源主要以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為主,全市先後發現礦產資源24種,其中,能源礦產:天然氣、煤、油頁岩石油頁岩氣、地熱;黑色金屬礦產:鐵礦;有色金屬礦產:銅礦;冶金輔助礦產:耐火粘土;化工原料礦產:天然滷水、岩鹽、含鉀岩石;建材、非金屬礦產:石灰岩、白雲岩、石英砂、石膏、水泥用粘土、磚瓦用頁岩、磚瓦用粘土、炭質泥岩(煤系礦山)、陶瓷粘土、建築用砂、砂岩等;水汽礦產:礦泉水。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已探明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12種,包括石油、天然氣、頁岩氣、煤、石灰岩、石英砂、炭質泥岩(煤系礦山)、耐火粘土、陶粒粘土、白雲岩、磚瓦用頁岩、建築用砂岩等。
內江市
內江市地形圖高清版大圖

植物資源

內江市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林木生長。樹種資源有60多個科目,110多個屬、190多個種。內江由於海拔高差懸殊不大,地形多為丘陵、低山,森林植物種類,從用途上看,內江森林植物以用材林為主,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威遠縣,最小的是市中區;經濟林樹種豐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它還有落葉果林,如梨、苹、桃、李、杏、櫻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欖、棕櫚、核桃、白臘等經濟林木;薪炭林是內江市農村重要的生活燃料,分布廣,產量高,多數可再生更新,主要樹種有榿木、紫槐、馬桑、黃荊等;其它還有特種用途的環境保護林、實驗林、母樹林、風景林、名勝古蹟和革命聖地林、自然保護區林等,其優勢樹種有馬尾松香樟楠木、黃蓮木、柏木等。
內江市氣候和土壤條件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業主要以糧、油、蔗、麻、絲、茶、果、菜等,也種植部分藥材、棉花等,是四川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糧食作物有水稻,多數以栽培一季中稻為主,其中種植面積為143萬餘畝;其次是玉米、紅苕和小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黃麻、甘蔗等;園藝作物品種繁多,尤以柑橘等資源最為豐富,產量高。

動物資源

內江市動物資源主要有各種家畜、家禽及部分野生動物。家養動物包括獸類、鳥類、昆蟲類、魚類及家養野生動物。獸類中有豬、牛、羊、兔以及少量的馬、騾、驢等;禽鳥類主要有雞、鵝、鴨、鵪鶉和鴿,其中以雞、鵝、鴨飼養最多;昆蟲類有蜜蜂、蠶;魚類有該地種的鯉、鯽和先後引進的草、青、鰱、鱅等30餘個品種;家養野生動物有水獺、鸕鶿、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動物,由於全市荒山林較少,難於棲息繁殖,僅有野生動物240多種,主要有麻雀、斑鳩、烏梢蛇、青蛙、黃鱔、泥鰍以及野貓、野兔等。
內江市
內江市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內江市常住人口為3140678人。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戶籍總人口398.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05.3萬人,減少2.2萬人。農村人口287.4萬人,減少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26萬人,出生率為5.66‰;死亡人口4.54萬人,死亡率為11.38‰。
內江市
內江市戶籍人口(2018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現任領導

統計於2024年3月
機構
職務
姓名
中共內江市委書記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中共內江市委副書記、內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內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張建萍楊紹文張永徐煉英陳萬見畢勝馬炬、劉波、苟小莉
內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內江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參考資料:

對外交流

上海市徐匯區
浙江省台州市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市
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
日本廣島縣熊野町
日本島根縣出雲市

經濟

綜述

2022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656.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3.1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544.88億元,下降0.2%;第三產業增加值818.89億元,增長1.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3:33.1:49.6調整為17.7:32.9:49.4。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993.41億元,比上年下降0.4%,占GDP比重為60%。
內江市
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2年,內江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01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稅收收入35.6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8.57億元,增長1.6%。

第一產業

2022年,內江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6.89萬畝,比上年增長1.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3.93萬畝,增長0.5%;蔬菜播種面積133.15萬畝,增長6.3%。
2022年,內江市糧食總產量169.41萬噸,比上年下降3.0%,其中秋收糧食161.79萬噸,下降3.2%。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8.87萬噸,增長1.9%;蔬菜產量370.56萬噸,增長3.8%;園林水果產量52.75萬噸,增長10.8%。
2022年,內江市生豬出欄260.52萬頭,比上年增長4.0%;家禽出欄3403.35萬隻,增長0.6%。
2022年,內江市水產養殖面積12.54萬畝,比上年下降0.1%;水產品產量13.64萬噸,增長3.8%。
2022年,內江市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0.24千公頃;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35.49千公頃,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受益人口7.23萬人;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81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54.34萬千瓦,新增4.8萬千瓦。

第二產業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474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6.5%。五大產業增加值下降6.0%,其中先進材料產業下降2.7%,裝備製造產業下降14.5%,食品醫藥產業下降14.9%,綠色能源產業下降9.8%,電子信息產業增長17.6%。
2022年,內江市重點監測的74種主要工業產品有39種增長,增長面為52.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8.7%。
2022年,內江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88.5%。總資產貢獻率為6.0%,比上年下降5.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65.5%,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用率為3.5%,比上年下降3.4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62戶,建築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7.8%。
內江重點園區截至2022年
市中區產業園區
內江東興經濟開發區
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資中經濟開發區
威遠經開區
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內江高新區

第三產業

2022年,內江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1.81億元,比上年下降2.8%。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6.65億元,下降3.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5.16億元,下降2.5%。按消費業態分,餐飲收入84.79億元,下降8.6%;商品零售557.02億元,下降1.9%。
2022年,內江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9%,其中出口額5.22億美元,增長59.6%;進口額0.7億美元,下降46.9%。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家,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到資4496萬美元,增長220.5%。
2022年,內江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01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稅收收入35.6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8.57億元,增長1.6%。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47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978.22億元,增長13.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464.08億元,增長12.3%。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共有保險公司41家,其中財險公司18家,壽險公司23家。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65.55億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4.86億元,增長4.7%;壽險保費收入50.69億元,下降6.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0.80億元,減少4.3%。
2022年,內江市實現郵政業務總量9.42億元,比上年增長8.7%。
內江市
內江市城區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2年末,內江市完成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84項。全市專利授權量189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30件。年末有高新技術企業13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眾創空間2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個。
內江市
內江市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60所,在校學生52.83萬人。其中,幼稚園545所,在校生7.87萬人;國小223所,在校生17.97萬人;國中123所,在校生10.98萬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6.31萬人;高校5所,在校生5.8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5所,在校生62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6所,在校生3.36萬人;技工學校2所,在校生3863人。
內江市4所(包含四川省本級1所)普通高校名單
學校
類別
辦學層次
主管部門
公立
本科
四川省人民政府
專科
內江市25所普通高中名單
市中區(3所)
東興區(4所)
威遠縣(5所)
資中縣(5所)
隆昌市(3所)
內江市本級(5所)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威遠中學校
(“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
四川省內江市第七中學
-
-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有有藝術表演團體27個,藝術表演場所8個,文化館6個,美術館1個。鎮街文化綜合服務中心120個。博物館、紀念館12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8項。公共圖書館6個,圖書總藏量約1497.6千冊(件)。全年新創劇本、歌曲及舞台作品(節目)95件,組織開展各類送文化下鄉活動450餘場次,大型惠民演出10場次,大型展覽18次。年末有市級廣播電台1座,市級電視台1座,縣級廣播電視台3座,鎮廣播站70個,廣播覆蓋率為98.1%,電視覆蓋率為 99.3%。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發布,該市被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規劃範圍。
國家一級圖書館:隆昌市圖書館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有醫療衛生機構3787個,其中醫院79個(民營醫院5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78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6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46萬人,其中執業醫師0.74萬人,執業助理醫師0.21萬人,註冊護士1.13萬人。婦幼保健機構6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68人,註冊護士492人;衛生院73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13人,註冊護士1707人。孕產婦死亡率13.12/10萬,嬰兒死亡率1.61‰。

體育事業

2022年,內江市承辦省級及以上體育比賽6次,舉辦市級運動會19次,開展“周末快樂”體育活動126項次;內江體育健兒參加國際國內大賽獲得金牌13枚;體育場館免費向民眾開放達192萬人次;實現體育彩票銷售額3.28億元,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運動員80名。
2022年8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廣安、內江、宜賓市聯合承辦四川省第十五屆運動會。

人民生活

2022年,內江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36元,比上年增長4.8%。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39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工資性收入26755元,增長4.1%;經營淨收入6558元,增長6.0%;財產淨收入2299元,增長3.2%;轉移淨收入8027元,增長5.2%。人均消費性支出26351元,增長5.5%。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3.3%,交通通信支出增長4.3%。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5.2%。
2022年,內江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6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工資性收入7890元,增長3.9%;經營淨收入6909元,增長6.7%;財產淨收入607元,增長7.2%;轉移淨收入5590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237元,增長4.5%。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增長1.8%,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增長4.7%,交通通信支出增長5.3%,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6.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9.5%。

社會保障

2022年,內江市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含退休人員)11.17萬人;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85.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3.94萬人。城鎮新增就業4.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7%。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6.7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94.09萬人。
2022年,內江市納入城市低保人員2.11萬人,農村低保人員7.78萬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680元/月、480元/月。年末社區服務中心83個,服務站356個。全年銷售福利彩票2.3億元,接受款物價值465.76萬元。完成整合重組敬老院7個、改造提升敬老院15個、投入使用養老機構3個。

交通運輸

綜述

內江市是成渝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地處成渝城市群發展帶、雲貴陝甘南北大通道發展軸、川南經濟區“一帶一軸一區”重要交匯點和胡煥庸線、318國道兩條經濟線重要交匯點,連線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的優勢明顯,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稱。
內江交通便利,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的重要交匯點,境內有銀昆、廈蓉、蓉遵等8條高速公路;有成渝、內昆、隆黃、資威、歸連、成渝客專、綿瀘高速鐵路、成自宜高速鐵路等7條建成的鐵路,有連樂鐵路1條正修建的鐵路。內江實現境內縣(市、區)全通高鐵,不僅是全省唯一,在全國也很少見,對於加快內江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有重要的意義。
2022年,內江市公路客運量0.21億人次,客運周轉量6.26億人公里,貨運量0.57億噸,貨運周轉量51.15億噸公里。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35.9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1%,其中私人汽車32.92萬輛,增長5.3%。

公路

主詞條:內江公路
2022年末,內江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40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8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總計749公里。內江市境內擁有G76廈蓉高速公路、G85銀昆高速公路、G4215蓉遵高速公路、S41遂宜畢高速公路、S56內威榮高速公路、S66隆漢高速公路、S34大內高速公路、S4成宜昭高速公路、SK內江繞城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G321國道、G247國道、G348國道,S210、S212、S213、S308、S309、S401、S426、S427等國省幹道;全市已實現縣縣通高速、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
G76廈蓉高速公路
S41遂宜畢高速公路
S66隆漢高速公路
S4成宜昭高速公路

鐵路

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貫境而過,內江境內有5條普通鐵路、3條運營高鐵。2023年,內江境內已擁有3條高鐵線路和7座高鐵站。截至2021年,內江市鐵路營運里程324千米,其中,高速鐵路營運里程105.33千米。
資威鐵路
隆瀘鐵路
連樂鐵路(在建)
內江市
內江市夜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內江,東漢置縣,曾名漢安,中江。因沱江北段叫牛鞞水,為北江;南段為枝江,稱南江,此為中江。隋初,為避太祖楊忠之諱,改為內江。1951年設為內江市。一說因取內水(即沱江)為名,蓋市縣位沱江西岸,江至此,曲流成弧,有如半島,城居其內故名內江。

語言

內江話大致分布於四川省內江市下轄的市中區、東興區,隸屬於西南官話灌赤片仁富小片。內江話和威遠、隆昌、自貢、富順一帶的話語較為一致,在四川省內方言中有著顯著特色。但是由於交通越來越便利,經濟、文化建設迅速發展,內江同外界的接觸越加頻繁,語言變化既迅速又顯著。語言打破了系統的單一性,摻雜了國語詞語的套用範圍,總的趨勢是向共同語靠攏。這種變化在青少年中最為顯著。
內江市的威遠縣有兩大漢語方言:一是屬於官話的威遠話,以縣人民政府駐地嚴陵鎮為代表,是現全縣普遍通行的方言;二是屬於客家方言的“廣東腔”,原來流行於新鄉(包括榮勝鄉和石坪鄉),不過這個客家方言和資中縣的客家方言島鐵佛場相鄰,現正逐漸走向消亡,除了個別老年人偶爾講講外,中青年人大多數已經不會講了。
內江市的資中縣有四種方言:一是以重龍鎮為代表的資中話,大部分居民都使用,是資中的代表語言;二是內江、威遠接界的一些鄉村、場鎮說內江和威遠話;三是以鐵佛鎮為中心的廣東客家話,當地人叫“廣東話”;四是以新橋區為中心的湖南話,居民祖上來自湖南邵陽、湘潭等地。

民俗風情

越溪牛燈舞
牛燈舞盛行於越溪。一人扮牧童,二人頂戴牛型道具扮牛。牧童在鑼鼓聲中先面向觀眾說順口溜,表示節日祝賀,然後牽牛出場舞蹈。主要是摹擬日常餵牛、用牛、與牛嬉戲等舞姿。最受歡迎的是,“牛”發“吼”,不聽使喚,狂奔亂跳,急得牧童抓腦搔腮、窘態萬狀。逗得觀眾大樂。由於牛可耕田、馱運,與民眾生產、生活關係密切,故此舞蹈使人感到親切可愛。
盤破門武術
峨眉盤破門源出羅泉,清朝乾隆年間,羅泉人劉贛,此人性情剛烈,幼年開始習武,痴迷武術,家中富有,年青時就常年在巴蜀大地遍訪名師,以武會友,學習眾家之長,天資聰慧加上刻苦操練,將本土武術和發源於峨眉山,流傳於巴蜀大地的峨眉派武術融會貫通,獨創“齊步雲腳高樁盤破”打法,成為峨眉盤破門的開山祖師爺。
龍舟賽
內江舉辦龍舟賽有悠久的歷史,東渡碼頭附近河面寬敞、水流不急不緩,而對岸河壩街則有大面積的河灘、空壩,這些地理條件,組成了觀看龍舟競賽的最佳場所。“龍舟競渡鬧河壩,水毛子泅水搶浮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每到端午節,沿沱江各縣都會舉行龍舟節,大洲壩沱江段亦是如此,搶鴨子、抓包子,各逞奇技,兩岸人山人海,歡聲雷動。

文物

截至2022年10月,內江市共有地面不可移動文物226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42處、內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6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座(羅泉古鎮、雲頂古鎮),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資中縣),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座(資中縣鐵佛鎮)、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文物點)2075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7項)
景區
年代
所在區縣
評定批次
隆昌市
第五批
資中文廟、武廟
明、清
資中縣
第六批
唐至民國
市中區
第七批
東漢
東興區
資中縣
聖水寺
市中區
唐至民國
資中縣
第八批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42項)
景區
所在區縣
公布時間
資中縣
1991年4月
資中縣
永慶寺及木牌坊
資中縣
建春門城樓
資中縣
2002年12月
雲霞古剎石牌坊
市中區
2007年6月
鷺瀾洞崖墓
東興區
高峰寺、塔及石刻
東興區
般若寺及石刻
東興區
東興區
資中縣
資中縣
資中縣
唐明渡雙塔
資中縣
資中王家祠
資中縣
新正街民居
資中縣
資中南華宮
資中縣
資中縣
資中縣
威遠縣
威遠縣
威遠縣
胡馭垓烈士墓
威遠縣
市中區
2012年7月
市中區
東興區
東興區
資中縣
興禪寺
資中縣
羅泉劉家大院
資中縣
資中縣
宏仁醫院
資中縣
壽音閣
資中縣
威遠煤礦小火車、黃泥段窄軌鐵路
威遠縣
威遠縣
威遠古城牆
威遠縣
威遠縣
威遠老君山石刻
威遠縣
威遠縣
市中區
第九批2019年
市中區
東興區
威遠縣友誼渡槽群
威遠縣
內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26項)
景區
年代
所在區縣
公布時間
張大千紀念館
1990年
東興區
第一批1996年12月
鐵佛南華宮
資中縣
第二批2006年
柳家洞摩崖造像
市中區
第三批2011年12月
趙貞吉墓
市中區
蘇王氏節孝坊
市中區
呂祖廟
市中區
翔龍山寓所
民國
市中區
內江市革命烈士陵園
1992年
市中區
梯子岩摩崖題刻
東興區
紫雲古剎牌坊
資中縣
羅泉萬壽宮
資中縣
銀山烈士陵園
近現代
資中縣
石漁灘橋
隆昌市
響石川祖廟
隆昌市
楊柳橋
隆昌市
卿元柱夫婦墓
隆昌市
民眾教育館
民國
隆昌市
柳氏家族墓
市中區
第四批2019年12月
宋家大院
民國
市中區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地
1981年
市中區
八仙橋
東興區
東鄉農民運動舊址
東興區
會緣橋
資中縣
駱成驤墓
1926年
資中縣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1940年
威遠縣
七七抗戰建國紀念碑
1944年
威遠縣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4月,內江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5項、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64項。
內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
級別(數量)
項目名稱
國家級(1)

內江市(6)
生門武術、花生酥傳統製作技藝、絕三張膏藥傳統製作技藝、馮氏痔漏療法、姚氏骨傷療法、毛筆製作技藝(內江傳統手工毛筆製作技藝)
  省級
(28)
隆昌市(5)
隆昌夏布編織工藝、隆昌土陶大型陶缸製作技藝、隆昌青石雕刻技藝、雙鳳龍、隆昌車馬燈
威遠縣(4)
石坪山歌、威遠“周蘿蔔”醬菜製作技藝、翔龍節、越溪牛燈舞
資中縣(6)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資中“峨眉盤破門”武術、“豐源”資中冬尖生產工藝、葉脈畫、資中羅泉豆腐製作技藝
東興區(4)
沱江船工號子、傳統木作技藝(蜀南傳統榫卯技藝)、四川小吃製作技藝(東興區油炸粑製作技藝)
市中區(3)
內江蜜餞製作技藝、黃氏吹糖人、川南玉雕
市川劇團(1)
資陽河川劇藝術
市級
(85)
隆昌市(19)
隆昌夏布編織工藝、隆昌土陶大型陶缸製作技藝、隆昌青石雕刻技藝、雙鳳龍、雲頂“鬼市”習俗、隆昌正月初八舞龍節、隆昌夏布畫、碧玉簪的故事、隆昌糖畫、漁箭豆腐傳統製作技藝、隆昌藤編工藝、隆昌青石號子、隆昌傳統手工枕製作技藝、隆昌客家醬油傳統釀造技藝、隆昌砂鍋陶傳統製作技藝、隆昌曾氏骨科傳統接骨療法、 車馬燈、隆昌小高粱酒傳統釀製技藝、隆昌豆桿傳統製作技藝
資中縣(21)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資中“峨眉盤破門”武術、“豐源”資中冬尖生產工藝、資中葉脈畫、羅泉豆腐製作技藝、資中縣朱家直門武術、資中曾氏糖畫製作技藝、資中抬工號子、資中鐵佛客家山歌、蜀八極拳、王氏竹琴、資中炭精雕刻、君子泉酒傳統釀造技藝、小東十七兔子面製作技藝、羅泉龍燈、姜氏微刻、資中麵塑、趙老師麻餅、客家張氏武術、蜀山無極逍遙易筋經導引法
威遠縣(13)
石坪山歌、“周蘿蔔”醬菜製作技藝、翔龍節、越溪牛燈舞、八卦鴛鴦酒釀製技藝、王氏傳統中醫骨傷療法(正骨)、黃老五花生酥製作技藝、威遠工筆蝴蝶畫技藝、徐家拳、李家拳、崔家拳、 問石俏雕、穹隆號子
東興區(13)
沱江船工號子、東興泥塑、板板橋油炸粑製作技藝、“王涼粉”製作技藝、神州甜酒麴製作技藝、黃家拳、嘯龍拳、王家拳、彭家拳、永東火龍、蜀南傳統手工卯榫技藝、絕三張膏藥傳統製作技藝、申氏火針療法、
市中區(14)
內江蜜餞製作技藝、黃氏吹糖人、“一品德”風乾雞製作技藝、“一品德”醬豆腐製作技藝、馬氏酥棗兔製作技藝、市中區烙烤畫、生門武術、松溪內家拳、馬氏形意拳、犀皮漆手工竹釣稈製作技藝、川南玉雕、核雕、甜城甘蔗酒釀製技藝、雷氏蛋殼畫
市川劇團(1)
資陽河川劇藝術
市中醫院(2)
市中醫院馮氏痔漏療法、市中醫院姚氏骨傷療法
市民協(1)
大千賞石藝術
大千管委會(1)
傳統手工毛筆製作技藝
以上截止2023年4月

飲食

內江美食製作精細,以突出味濃、味厚、味辣、味香、味鮮而享譽遐邇。其特色菜點大千乾燒魚板板橋油炸粑、內江牛肉麵、內江河鮮、馬氏酥棗兔、王記牛肉干等。

風景名勝

內江市A級旅遊景區名錄
序號
名稱
所在區縣
等級
地址
景區大類
景區亞類
1
內江市隆昌石牌坊旅遊區
隆昌市
4A
內江市隆昌縣蓮峰公園
歷史文化類
文化遺蹟
2
隆昌古宇湖旅遊區
隆昌市
4A
內江市隆昌縣古宇湖旅遊區
自然生態類
水域景觀
3
內江大千園旅遊景區
東興區
4A
內江市東興區東桐路圓頂山
歷史文化類
文博院館
4
東興區
4A
內江市東興區田家鎮正子村
產業融合類
紅色旅遊
5
市中區
4A
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黃鶴湖旅遊區
產業融合類
鄉村田園
6
市中區
4A
內江市市中區樂賢半島
自然生態類
文化遺蹟
7
威遠縣
4A
內江市威遠縣向義鎮
產業融合類
主題遊樂
8
內江市威遠縣石板河景區
威遠縣
4A
威遠縣連界鎮五堡墩村、民新村、石板河社區
自然生態類
地質地貌
9
內江市資中縣羅泉古鎮旅遊景區
資中縣
4A
資中縣羅泉鎮禹王宮社區一組
歷史文化類
文化遺蹟
10
威遠縣
4A
威遠縣新場鎮曹勝村12、16、17、18、24組
歷史文化類
文化遺蹟
11
東興區
3A
內江市東興區街道東興街7號樓1-1
其他類
古村古鎮
12
隆昌市古宇漁村景區
隆昌市
3A
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村
產業融合類
休閒度假
13
隆昌市
3A
隆昌市普潤鎮汪家村
產業融合類
鄉村田園
14
隆昌市
3A
隆昌市響石鎮群樂村
現代遊樂類
休閒度假
15
資中縣
3A
內江市資中縣孟塘鎮睦鄰村8社
產業融合類
鄉村田園
16
東興區
3A
東興區
自然生態類
城市公園
17
威遠縣
3A
威遠縣界牌鎮橋凼村
產業融合類
休閒度假
18
烏龍河·百勝藥谷
威遠縣
3A
東聯鎮天寶溝村
產業融合類
休閒度假
19
威煤工業遺址
威遠縣
3A
山王鎮
其他類
文化遺蹟
20
市中區
3A
朝陽鎮黃桷橋村
自然生態類
鄉村田園
21
內江資中重龍山
資中縣
2A
內江市資中縣城東北隅
歷史文化類
文化遺蹟
22
內江市隆昌古湖景區
隆昌市
2A
內江市隆昌金鵝鎮
自然生態類
水域景觀
23
東興區
2A
東興區高粱鎮楊嶺村
產業融合類
主題遊樂
此數據於2022年10月31日發布

地方特產

美食
內江熗鍋面
王記牛肉干
乾燒鱘鰉翅
連界羊肉湯
資中兔子面


特產
威遠七星椒
甜城蜜餞
-

著名人物

綜 述

著名人物
姓名
事跡或獎項
姓名
事跡或獎項
逵著有棲雲集三十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乾隆進士、翰林編修
明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曾任四川高等學校(四川大學前身)校長
陝西巡撫,主持重建的西安鐘樓
學者、教授
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教庶吉士
內江當代書法名家
畫虎大師
著名書畫大師
大風堂畫派”創始人之一
傑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
中科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女科學家
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黨委委員
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
著名畫家
中國流行樂壇傳奇男歌手、音樂人
“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金獎得主
青年作曲家、資深填詞人
劉曉梅
女子短跑銀牌
著名探險家、作家
新生代喜劇小天后
中國大陸女演員、歌手
內地演員,歌手,主持人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
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
新生代女演員
孔子之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國自己培養的首批 18 名博士之一
全國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錦標賽冠軍
唐琳
中國女子奧運柔道冠軍

內江十賢

十賢是內江歷史人物的傑出代表,被表述為“一師、二相、三狀元、四大家”;
一師:萇弘(孔子之師);
二相:趙雄(抗金名相)、趙貞吉(文淵閣老);
三狀元:范崇凱(巴蜀狀魁)、趙逵(天子門生)、駱成驤(清代狀元);
四大家:丈雪通醉(一代高僧)、喻培倫(辛亥先烈)、張大千(國畫大師)、范長江(新聞巨子)。
十賢趣事
十賢居”顧名思義是十位賢人,但是卻有有十一人,其中一座塑像有兩人,簡介為“國畫大師”——張善孖、張大千昆仲。張善孖是張大千的二哥,因擅長畫虎,曾聞名於中國畫壇,兄弟倆共創了“大風堂”畫派。最初“十賢”的“四大家”中,張氏兄弟占了兩個位置,但有人認為“十賢”應有“丈雪大師”,他重建成都昭覺寺、創建內江聖水寺等,代表著內江厚重佛教文化。經反覆討論決定增加丈雪,將張善孖與張大千“合二為一”,作為“書畫之鄉”的共同代表。於是,便出現了十賢十一人的獨特景觀。
十賢居
十賢居,坐落在四川內江城區甜城湖桐梓壩大橋北橋頭,同時作十賢賦、立內江十賢塑像。十賢是內江歷史人物的傑出代表,被表述為“一師、二相、三狀元、四大家”;
十賢居屹立著十座高2.3米的銅像,為內江歷史文化代表性的賢人。院壩北面是長8米、高2米的鑄銅碑,上面雕刻著千餘字的《內江十賢賦》,這一文化新景被命名為“十賢居”。

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內江市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市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1月,四川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批覆支持內江等6個市開展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
2020年6月9日,內江市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市黨委、政府。
2020年6月9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按照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評價全國排名第19。
2020年12月3日,內江市入選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0年12月25日,內江市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1月,內江市入選2018-2020 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名單。
2021年5月7日,內江市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22年1月,內江市被評為四川省2021年度鄉村振興先進市。
2022年2月,內江獲評“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的“五個支撐”。
2022年8月,內江市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2023年1月,內江市被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和水利部四部門聯合確定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
2023年4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示了擬命名的第十一批(2022年度)國家節水型城市名單,全國16個城市入選,內江在列。
2023年6月,獲“中國甜食之都”。
2023年,內江市成功入選2023年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省級示範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