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清朝同治時期,內江縣建凌家場,因場建於凌姓業地,故名。1913年,凌家場改為凌家鄉。1934年內江縣分區設署時,凌家鄉隸屬四區(駐茂市鎮)。1937年,凌家鄉析出中興鄉、永安鄉。1947年,凌家鄉改屬三區(駐仁茂鎮)。1951年3月,為適應土地改革,凌家鄉分設凌東、凌南、凌西、凌北4個鄉,隸屬十區(駐白馬鎮)。1953年“民主建政”時,並凌南、凌西鄉為聯合鄉,並凌東、凌北鄉為群和鄉,凌家場街區置凌家鎮,中聯、中和鄉併入中興鄉,均隸屬一區。1955年底合區並鄉時,一區改為凌家區,中興鄉更名為方碑鄉。1958年秋,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凌家鎮、聯合鄉合併建立聯合人民公社,群和鄉改為五一人民公社,方碑鄉改為方碑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聯合公社改名為紅星公社,方碑公社改名為興無公社。1970年12月,紅星公社復名聯合公社,興無公社復名方碑公社。1981年3月,聯合公社更名為凌家公社。1984年3月,凌家公社改為凌家鄉,方碑公社改為方碑鄉,五一公社改為五一鄉。1985年8月,撤銷凌家、五一兩鄉,合併置凌家鎮。1989年11月,內江縣凌家區改設為東興區凌家辦事處,凌家鎮、方碑鄉隸屬凌家辦事處。1992年8月,在撤處並鄉建鎮中,撤銷方碑鄉,併入凌家鎮,凌家鎮直屬東興區。1995年10月,原東興區凌家鎮劃歸市中區管轄,更名為內江市市中區凌家鎮。2004年,凌家鎮轄何家坡、青槓坡、牛口橋、石鼓、古樓、小灣子、柳家嘴、潘家壩、蟠龍寺、牌坊壩、高洞、烏雞沖、酒房溝、方碑、黃金、岩灣、尖山、八楞、磚房、花紅、印合等21個村、179個組(社)和凌家1個社區、5個居民小組。
凌家鎮位於市中區西南部,距內江市城區23公里,東與永安鎮、伏龍鄉毗鄰,南接自貢市大安區三多寨鎮,西臨威遠縣東聯鎮,北連朝陽鎮,全鎮面積48.86平方公里。凌家鎮交通方便,水利資源豐富。內昆鐵路、內宜高速公路、206省道穿境而過。黃河鎮水庫、烏龍河、沙河等溪河流經鎮內13個村。2004年,凌家鎮有常住人口11683戶39963人,其中農業人口36270人;有耕地面積21695畝,農民人均0.6畝;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088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0226萬元,糧食總產量13614噸,財政收入6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0元。
交通
凌家鎮距內江市25公里,南距自貢市22公里,內樂公路橫穿場鎮,內宜調整公路從場鎮西面而過,內昆鐵路從場鎮東面南伸。該鎮是內江至自貢的中心場鎮,東與
伏龍鄉相連,南與自貢市三多寨鎮接壤,西與
威遠縣靖和鎮連線,北與
永安鎮相通,四周輻射範圍廣,因此它是內江、自貢之間的物資集散地。
基礎設施
鎮歷屆領導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帶領全鎮人民負重拼搏,特別是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於2001年成功啟動了過境公路新區開發,實現了凌家鎮經濟追趕式、跨越式發展。到2002年底,全鎮總產值實現3.75億元,財政收入7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46元。
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均來自黃河鎮水庫,有日供3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農村電網全部改造,已與川南電網合併,電力供應充足;天然氣工程已於99年開通,建有能供1萬戶左右的天然氣配氣站;通訊設施先進,有郵電支局一所,
程控電話已達3000餘門,現正積極與電信部門聯繫,擬在全鎮各村開通程控電話;電視光纖工程已即將完工,廣播事業發展勢頭良好;設定
營業所、
信用社等單位活躍了金融市場;人壽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單位已在場鎮立足,保險業已開始起步;公安、交警、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一應俱全;教育、衛生等事業部門能提供優質服務,凌家中心衛生院是公費醫療的定點醫院,
內江市第十一中學是一所高完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設施齊備、教學環境優美,為國家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國家儲備糧中央直屬庫選址凌家,為凌家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
推動作用。
近幾年,凌家鎮黨委、政府以“體制創新、工業強市”為契機,大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確保了鄉鎮企業指標增幅均在10%左右。到2002年底,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94億元;鄉鎮企業經營收入達2.43億元;增加值達0.43億元;入庫稅金252萬元。2003年,各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凌家鎮方碑紙廠新投入100萬元更新技術和
設備;凌家機磚廠投入60萬元,改良工藝
流程;凌家液化站、凌家白雪制麵廠、紅太陽有限公司、凌家四建司、吉地房地產開發公司等企業保持了健康發展,企業產值穩步
提高。
經濟發展
一九八四年有個體工商戶200戶,凌家供銷社有各類門面26個,商品零售額為300萬元,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農民到集鎮經商的有200戶,二○○○年凌家供銷社改制,職工與單位脫鉤,多數職工加入個體工商戶行列,到二○○四年場鎮有個體工商戶310戶,其中飲食行業45個,副食品87個,服裝經營23個,涉農服務10個,家電經營 8個,農機服務7個,商品零售額為6109萬元。
鄉鎮企業發展迅速,一九八四年凌家鎮的鄉鎮企業只有凌家冰糕廠、林場。鄉鎮企業產值52萬元。二○○四年鄉鎮企業發展到9個,固定資產2300萬元,方碑紙廠、凌家機磚廠、凌家建築公司成為鄉鎮企業的骨幹企業,鄉鎮企業總產值30657萬元。
凌家鎮已經具備功能齊全、交通便利、商品流通十分活躍的物資集散地。政府還不斷完善各種配套
設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把凌家鎮建設成為中心集鎮而努力。
生活水平
一九八四年城鎮生活水平屬溫飽性,一部份居民生活較為困難,高檔消費品只有一部分居民擁有。二○○四年城鎮居民電視普及率為100%,有線電話2100部,無繩電話400部,手機4500餘部,空調1000台,冰櫃2800台,有700戶使用液化氣,有400戶使用天然氣。有12500人參加各類保險,有 人納入低保,高檔服飾占16%,私人轎車20輛,各類運輸車70餘輛,家庭收入超過10萬元以上的60戶,其中超過50萬元以上有11戶,有13%的居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配套設施
1、一九八四年凌家鎮的飲用水從
古樓村的紅星堰水庫起水,用鑄鐵水管輸往凌家鎮供居民用水。一九八九年凌家辦事處投資80餘萬元,在永安鎮境內的黃河鎮水庫修建自來水提灌站,地下埋設輸水管道8公里往凌家鎮供水。從原來的一個500立方米清水池的基礎上又新建一個800立方米的清水池。場鎮內鋪設管道5350米向各居民戶供水,基本解決了居民用水難的問題。
2、凌家鎮電力發展很快,鎮域內有四條高壓輸電線路途經本鎮,建有一座變電站,分別向全鎮21個村及自貢市三多寨鎮供電。鎮內設有電力管理站,管理凌家鎮及伏龍鄉、三多寨的供電設施和用電情況。集鎮內安裝一台變壓器,並且由八四年時的50KV更換成200KV。
3、一九八四年場鎮居民基本上用
蜂窩煤作為燃料,一九九O年在高洞村九社修建液化站,使場鎮居民能夠開始用液化氣煮飯。一九九八年川西南礦區從伏龍28號天然氣井向凌家供氣,同時修建天然氣管理站,在集鎮鋪設天然氣管道5000餘米,有400戶居民用上了
天然氣,年供氣量為14萬立方米。
4、凌家鎮隨著規模逐步擴大,一九九○年投資60多萬元改造正街街道,從原來的泥石路面改造成長1000米、路面寬18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大地方便了南來北往的車輛通行。次年把凌家鎮下街改造成條石路面,一九八八年修建凌家鎮新民街,一九九六年改造凌區街和方碑街為水泥路面,二○○四年凌橋街修成瀝青混凝路面,直至伏龍鄉政府,二○○二年過境公路北段建成,街道寬3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寬20米,新區開發初具雛形。
5、通訊發展迅速,一九八四年集鎮的單位使用的都是有線電話。一九九○年開始使用手機,使用者都是較富裕的老闆及在鎮內的部份單位的領導。二○○四年集鎮安裝電話850門,手機1100部,為凌家鎮的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
6、一九八四年南北貫穿凌家鎮的內樂公路、內昆鐵路、凌家至方碑、凌家至伏龍橋上的鄉級泥石公路。一九九二年修建內宜高速公路,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政府扶持、民眾集資修建了凌家至柳家嘴、凌家至青槓坡、高灘橋至小灣子村、花紅村接凌方公路至乾堰塘,凌家至酒房溝村、尖山村接凌方公路等村級公路50多公里。以集鎮為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改變了民眾行路難的問題。
7、凌家鎮的環衛設施,一九八四年前是以牛車拉運場上垃圾,沒在垃圾庫,一九八五年購置農用四輪車運送垃圾,一九八六年修建固定垃圾庫六座,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年改造公廁三座,垃圾堆放點幾經變更,一九九八年在凌大灣的廢石廠內堆放垃圾,容積上萬立方,使凌家鎮的垃圾可以
堆放多年。
8、一九八四年從凌橋路口至南華宮安裝白灼路燈25盞,由於白灼燈泡容易被人損壞,一九八六年改裝成水銀路燈,二○○四年從燎原化工廠至騎龍坳的主街,凌橋路至凌家國小都安裝了水銀路燈,總數近百盞,做到通夜不滅,方便了廣大民眾的各類需求。
人口數據
總人口
| 39217 |
男
| 20242
|
女
| 18975
|
家庭戶戶數
| 1087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9029
|
家庭戶男
| 20144
|
家庭戶女
| 18885
|
0-14歲(總)
| 8625
|
0-14歲男
| 4510
|
0-14歲女
| 4115
|
15-64歲(總)
| 27480
|
15-64歲男
| 14226
|
15-64歲女
| 13254
|
65歲及以上(總)
| 3112
|
65歲及以上男
| 1506
|
65歲及以上女
| 160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8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