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

雍州

雍州,今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後改涼州。是中國漢族典籍《禹貢》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禹貢》:“ 黑水西河惟雍州 。”孔穎達疏:“計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東不越河 ,而西逾黑水 。王肅雲‘西據黑水 、東距西河 ’,所言得其實也。” 即雍州東界抵晉陝二省分界的黃河,西界至黑水 ,黑水或謂即張掖河,或謂即黨河 (均在今甘肅 ),或謂即喀喇烏蘇河(新疆烏蘇市),黑水諸說不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雍州
  • 外文名稱:Yongzhou,Yongchow
  • 別名:涼
  • 所屬地區漢地九州之一
  • 政府駐地:姑臧
  • 地理位置:甘、青、寧部分地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秦始皇兵馬俑軒轅黃帝陵敦煌莫高窟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西安站,西安北站,寶雞站,天水站,蘭州站
  • 起源:陝西境內的雍山,雍水
  • 出處:《禹貢
轄域,先秦,漢代,新朝,晉代,隋代,明代,行政區劃史,兩漢設立,魏晉時期,隋唐時期,雍州之戰,相關詩詞,

轄域

雍州,是中國漢族文化傳說中的九州之一。

先秦

辭海》地理分冊有註:“黑水所指,自來說法不一,有張掖黑河、酒泉黨河(在今甘肅)。西河指黃河、天水西河等諸說法不一,“禹貢所載《隨山浚川圖》”,古黃河分段標註名稱:甘肅段標“河”,龍門段標“西河”,河南段標“南河”,山東段標“東河”,《禹貢》有載:“龍門,雍州之城也。“戰國諸侯稱雄圖(公元前350年)”,均在古黃河分段標註名稱:甘肅段“河水”,河套段“北河”,龍門段“西河”,山東段“河水”。”《漢書》雖記“使黃河髮帶,泰山如厲”。西河廣義指的是黃河,狹義上講古代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於西河外澠池。”《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揚雄《雍州箴》云:"黑水西河,橫截崑崙”也有明確界定。主要是甘肅的河西地區為核心、青海東北部以及寧夏、內蒙部分。在《水經注》(北魏公元五世紀)時代稱“黃河”為“河水”。西河指黃河以西的關中地區,孔子弟子子夏就曾在這裡教學,《禹貢》有載:“龍門,雍州之城也。”北方大河全流程稱“黃河”,那是《水經注》(北魏公元五世紀)以後到唐宋時代,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所以雍州的西界可以確定為黃河,由於其初期姑臧涼州)在歷朝歷代和建國後的文革時期屢遭浩劫,大量古代文物破壞流失殆盡,再者由於北京對雍州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所以造成雍州州界的界定模糊。同時又由於民國以後涼州的沒落,導致很多對甘肅河西的雍州涼州重疊的歷史研究不足,這方面未來需要北京亟待加強。
禹貢九州圖禹貢九州圖
雍州境內有西嶽華山及西鎮吳山

漢代

西漢有十三州及司隸,十三州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其中的涼州本來是屬於雍州的;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來;而司隸則分別屬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
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及京兆尹、馮翊郡、扶風郡及隴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東漢建安十八年曾經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雍州州域範圍轄有今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全境。

新朝

雍州,治姑臧。

晉代

晉代的雍州範圍與漢代的雍州範圍相當,按《晉書·地理志上》所描述,西晉雍州州域如下:
雍州∶雍州、涼州、秦州

隋代

按《隋書·地理上》所述,隋代的雍州州域如下:扶風郡(後魏秦平郡,西魏歧山郡)、岐山(周曰三龍縣)、陳倉(魏曰宛川,西魏改曰陳倉)、虢縣(魏武都郡,西魏改縣曰洛邑,周置朔州)、郿縣(平陽縣,西魏改曰郿城,周廢入周城縣)、普閏、汧源(西魏置隴東郡及汧陰縣,周又曰汧陰,開皇三年郡廢,五年縣改曰汧源)、汧陽。

明代

洪武帝認為雍州(秦隴)是“中國封疆”(漢地)組成的一部份。
雍州∶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部分、平涼府鞏昌府、臨洮府、慶陽府、延安府、寧夏衛、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岷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河州衛軍民指揮使司、靖虜衛、陝西行都指揮使司鄖陽府部分

行政區劃史

兩漢設立

漢武帝設十三州刺史部時,官方初設雍州就設在甘肅境內,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市),只不過被涼州所覆蓋,該地區以西屬涼州,東歸司隸校尉。東漢時漢光武帝定都洛陽,設立過雍州,治所姑臧(涼州),但是不久取消。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雍州再度成為正式行政區,李傕控制下的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分涼州河西的武威(涼州)、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設立雍州,治所在姑臧武威涼州區),東漢末年的治所一直都是姑臧涼州)(《後漢書孝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省涼州西涼),與司隸校尉部三輔一起併入雍州。治所就在長安。
曹魏雍州曹魏雍州
東漢末始置刺史部,漢獻帝興平元年,詔分涼州河西四郡置雍州,治武威姑臧,從此遂正式改十三州為十四州,這是官方第一次設立雍州的明確記載。

魏晉時期

曹魏時轄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唐時僅有關中的一部。開元時升京兆府。東晉南朝時僑置雍州以襄陽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與河南的一小部。
雍州雍州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分河西8郡復置涼州,曹魏時期的雍州其範圍固定在原涼州黃河以東和司隸校尉部的長安及附近的三輔,後曹魏名將雍州刺史車騎將軍郭淮率領陳泰、鄧艾等名將阻擋蜀將姜維多次北伐。曹魏、西晉不變。十六國的前秦後秦一度將雍州遷至安定郡(今甘肅鎮原)和蒲坂(今山西永濟),北魏、西魏、北周僅將長安及其附近地區設為雍州,治所在長安。
雍州,中國五胡十六國時設定的州。在今陝西省境。後趙置雍州,治所在長安,即曹魏、西晉時雍州刺史部舊治。北魏、西魏、北周時所置的雍州為長安及其附近地區。
而東晉和南朝將雍州僑置襄陽。東晉大元中在襄陽(今屬湖北)僑置,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荊州北部為境,治所在襄陽,轄境相當今湖北均縣、南漳以東,鐘祥北境以北,大洪山棗陽以西和河南浙川內鄉方城以南、泌陽以西地區。梁以後縮小。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改為襄州南朝時控扼南北,為漢水上游重鎮。
雍州雍州

隋唐時期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以長安及其附近地區復置雍州。大業三年(607年),天下改州為郡,改京兆郡
唐朝初年,天下郡改為州,復為雍州。開元元年(713年),改京兆府

雍州之戰

南北朝時,南朝宋鎮壓蠻夷反抗的作戰。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十二月,沔北諸山蠻起兵反宋,宋以建威將軍沈慶之等率軍2萬鎮壓。宋軍八路俱進,出其不意,伐木登山,群蠻驚恐潰逃。宋軍斬殺蠻兵3000人,俘2.8萬,降2.5萬戶。蠻餘眾築城憑險固守,宋軍連營山中。蠻眾夜間以火燒宋營,宋軍以所修蓄水池中之水滅火,以弓弩夾射,蠻兵敗退。蠻人山寨堅固難攻,宋軍乃長久圍困。蠻眾食盡,逐漸降服,宋將蠻眾全部遷往建康(今江蘇南京)為營戶。
沔北諸山蠻攻雍州。沈慶之隨劉誕至襄陽,奉命率後軍中兵參軍柳元景、隨郡太守宗愨、振威將軍劉顒、司空參軍魯尚期、安北參軍顧彬馬文恭、左軍中兵參軍蕭景嗣、前青州別駕崔目連、安蠻參軍劉雍之、奮威將軍王景式等2萬餘人前去征討。宗愨自新安道入大洪山,柳元景從均水據五水嶺,馬文恭出蔡陽口取赤系鄔,王景式由延山下向赤圻阪,八道俱進。各路討伐兵馬皆營于山下以迫之,諸蠻憑藉山勢居高臨下,連發矢石擊打宋軍,宋軍不斷受挫。沈慶之乃會諸軍於茹丘山下,對諸將說:“今若緣山列旆以攻之,則士馬必損。去歲蠻田大稔,積穀重岩,未有飢弊,卒難禽剪。今令諸軍各率所領以營于山上,出其不意,諸蠻必恐,恐而乘之,可不戰而獲也”(《宋書·沈慶之列傳》)。於是命諸軍斬木開道,八道並進,鼓譟登山。群蠻首尾難以兼顧,十分震恐。宋軍乘機直搗腹心,占據險要,諸蠻崩潰。沈慶之自冬至春,屢破雍州蠻,並用諸蠻所聚之谷以充軍食,前後斬首3000級,俘蠻民2.8萬餘口,降 者2.5萬餘戶。

相關詩詞

【示例】唐岑參《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平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示例】唐 孟浩然《登安陽城樓》:縣城南面漢江流,江嶂開成南雍州。才子乘春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樓台晚映青山郭,羅綺晴嬌綠水洲。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