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目錄,本紀,志,表,列傳,評價,優點,史料積累,四庫提要記載,
簡介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議修於元世祖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以後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別議論過修史的事,都因義例難定未付諸實行,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決定“各與正統”,《遼》、《金》、《宋》三史分別撰修。
翌年(1344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後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元朝脫脫等主持編修的《金史》,是宋、遼、金三史中編撰得最好的一部,具體參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顏、趙時敏、費著、商企翁,鐵木爾塔識、張起岩、歐陽玄、王沂、楊宗瑞等,其中歐陽玄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制訂《金史》撰修的發凡舉例,書中的論、贊、表、奏皆他屬筆。
從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開始編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書。全書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記載了上起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共166年的歷史。
歷代對《金史》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不僅超過了《宋史》、《遼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籌。
目錄
1 本紀
2 志
3 表
4 列傳
本紀
卷1 本紀第1: 世紀
卷2 本紀第2: 太祖(完顏旻)
卷3 本紀第3: 太宗(完顏晟)
卷4 本紀第4: 熙宗(完顏亶)
卷5 本紀第5: 海陵(完顏亮)
卷6 本紀第6: 世宗上(完顏雍)
卷7 本紀第7: 世宗中
卷8 本紀第8: 世宗下
卷9 本紀第9: 章宗一(完顏璟)
卷10 本紀第10: 章宗二
卷11 本紀第11: 章宗三
卷12 本紀第12: 章宗四
卷14 本紀第14: 宣宗上(完顏珣)
卷15 本紀第15: 宣宗中
卷16 本紀第16: 宣宗下
卷17 本紀第17: 哀宗上(完顏守緒)
卷18 本紀第18: 哀宗下
志
卷20 志第1: 天文日薄食煇珥雲氣 月五星淩犯及星變
卷21 志第2: 歷上 步氣朔第一 步卦候第二 步日躔第三
卷22 志第3: 歷下 步月離第五 步交會第六 步五星第七
卷23 志第4: 五行
卷28 志第9: 禮一 郊
卷29 志第10: 禮二 方丘儀 朝日夕月儀 高禖
卷32 志第13: 禮五 上尊諡
卷33 志第14: 禮六 原廟 朝謁儀 朝拜儀 別廟
卷34 志第15: 禮七 社稷風雨雷師 岳鎮海瀆
卷35 志第16: 禮八 宣聖廟 武成王廟 諸前代帝王諸神雜祠·長白山 諸神雜祠·大房山 諸神雜祠·混同江 諸神雜祠·嘉廕侯 諸神雜祠·瀘溝河神 諸神雜祠·昭應順濟聖後 諸神雜祠·鎮安公 諸神雜祠·瑞聖公 諸神雜祠·貞獻郡王廟 祈禜 拜天 該國拜儀
卷37 志第18: 禮十 冊皇后儀 奉冊皇太后儀 冊皇太子儀 正旦生日皇太子受賀儀 皇太子與百官相見儀
卷38 志第19: 禮十一 外國使入見儀 曲宴儀 朝辭儀 新定夏使儀注
卷39 志第20: 樂上 雅樂 散樂 鼓吹樂 本朝樂曲
卷40 志第21: 樂下 宗廟樂歌 殿庭樂歌 鼓吹導引曲、采茨曲
卷41 志第22: 儀衞上 常朝儀衛內外立仗、常行儀衛行仗 法駕黃麾仗
卷42 志第23: 儀衞下 大駕鹵簿 皇太后皇后鹵簿 皇太子鹵簿 親王傔從 諸妃嬪導從 百官儀從
卷44 志第25: 兵 兵制 禁軍之制 養兵之法
卷45 志第26: 刑
卷46 志第27: 食貨一 戶口通檢推排
卷48 志第29: 食貨三 錢幣
卷49 志第30: 食貨四 鹽 酒 醋稅 茶 諸征商 金銀之稅
卷51 志第32: 選舉一 進士諸科律科 經童科制舉 武舉 試學士院官 司天、醫學試科
卷52 志第33: 選舉二 文武選
卷53 志第34: 選舉三 右職吏員雜選
卷58 志第39: 百官四 符制 印製 鐵券 官誥百官俸給
表
卷59 表第1: 宗室表
卷60 表第2: 交聘表上
卷61 表第3: 交聘表中
卷62 表第4: 交聘表下
列傳
卷63 列傳第1:◎后妃上○始祖明懿皇后 德帝思皇后 安帝節皇后 獻祖恭靖皇后 昭祖威順皇后 景祖昭肅皇后 世祖翼簡皇后 肅宗靖宣皇后 穆宗貞惠皇后 康宗敬僖皇后 太祖聖穆皇后 太祖光懿皇后 太祖欽憲皇后 太祖宣獻皇后太祖崇妃蕭氏 太宗欽仁皇后 熙宗悼平皇后 海陵嫡母徒單氏 海陵母大氏 海陵後徒單氏(海陵諸嬖附)
卷64 列傳第2:◎后妃下○睿宗欽慈皇后 睿宗貞懿皇后 世宗昭德皇后 世宗元妃張氏 世宗元妃李氏 顯宗孝懿皇后 章宗昭聖皇后 章宗欽懷皇后 章宗元妃李氏 衛紹王后徒單氏 宣宗皇后王氏 宣宗明惠皇后 哀宗徒單皇后
卷65 列傳第3:◎始祖以下諸子○斡魯 輩魯 謝庫德 孫拔達 謝夷保(子盆納) 謝里忽完顏烏古出完顏跋黑完顏崇成(本名仆灰) 完顏劾孫(子完顏蒲家奴,漢名完顏昱,衍慶功臣) 完顏麻頗(子完顏謾都本) 完顏謾都訶完顏斡帶完顏斡賽(子完顏宗永) 完顏斡者(孫完顏璋) 完顏昂(本名吾都補 子完顏鄭家)
卷66 列傳第4:◎始祖以下諸子 完顏勖(本名烏野 子完顏宗秀) 完顏隈可◎宗室 完顏胡十門合住(子完顏布輝) 完顏摑保完顏衷(本名醜漢) 完顏齊(本名掃合) 完顏術魯完顏胡石改完顏宗賢(本名阿魯) 撻懶 完顏卞(本名吾母) 完顏膏(本名阿里刺) 完顏弈(本名三寶) 完顏阿喜
卷76 列傳第14:太宗諸子 宗磐(本名蒲魯虎) 完顏宗固(本名胡魯) 完顏宗本(本名阿魯蕭玉附) 完顏杲(本名斜也,衍慶功臣) 宗義(本名孛吉) 完顏宗乾(本名斡本,衍慶功臣) 完顏充(本名神土懣 子檀奴等) 完顏永元(本名元奴) 完顏兗(本名梧桐) 完顏襄(本名完顏永慶)完顏袞(本名蒲甲)
卷120 列傳第58:◎世戚○石家奴 裴滿達 忽睹 徒單恭 烏古論蒲魯虎 唐括德溫 烏古論粘沒曷 蒲察阿虎迭 烏林答暉 蒲察鼎壽 徒單思忠 徒單繹 烏林答覆 烏古論元忠(子誼) 唐括貢 烏林答琳 徒單公弼 徒單銘 徒單四喜
卷121 列傳第59:◎忠義一○胡沙補 特虎 仆忽得 粘割韓奴 曹珪 溫迪罕蒲睹 訛里也 納蘭綽赤 魏全 鄯陽 夾谷守中 石抹元毅 伯德梅和尚 烏古孫兀屯 高守約 和速嘉安禮 王維翰 移剌古與涅 宋扆 烏古論榮祖 烏古論仲溫 九住 李演 劉德基 王毅 王晦 齊鷹揚 術甲法心 高錫
卷122 列傳第60:◎忠義二○吳僧哥 烏古論德升 張順馬驤 伯德窊哥 奧屯醜和尚從坦 孛術魯福壽 吳邦傑 納合蒲剌都 女奚烈斡出 時茂先 溫迪 罕老兒 梁持勝 賈邦獻 移剌阿里合 完顏六斤 紇石烈鶴壽 蒲察婁室 女奚烈資祿趙益 侯小叔 王佐 黃摑九住 烏林答 乞住 陀滿斜烈 尼龐古蒲魯虎 兀顏畏可 兀顏訛出虎 粘割貞
卷134 列傳第72:◎外國上○西夏
卷135 列傳第73:◎外國下○高麗金國語解 官稱 人事 物象 物類 姓氏
註:金世宗想到金太祖、金太宗創業艱難,因此選取當時有重大功勳的大臣二十一人,圖像於衍慶宮,以示紀念和激勵後人,因此這些人就被稱為衍慶功臣。
衍慶功臣:遼王完顏杲,本名斜也;金源郡王完顏撒改;遼王完顏宗乾,本名斡本;秦王完顏宗翰,本名粘罕;宋王完顏宗望,本名斡離不;梁王完顏宗弼,本名兀朮;金源郡王完顏習不失,本作辭不失;金源郡王完顏斡魯;金源郡王完顏希尹,本名穀神;金源郡王完顏婁室;楚王完顏宗雄,本名謀良虎;魯王完顏闍母;金源郡王完顏銀術可;隋國公完顏阿離合懣;金源郡王完顏忠,本名迪古乃;豫國公完顏昱,本名蒲家奴;金源郡王完顏杲,本名撒離喝;兗國公劉彥宗;特進完顏斡魯古;齊國公韓企先;完顏習室,亦作習失。
金熙宗初年,由於皇帝完顏亶年幼,實際上就是傀儡皇帝,朝政大權控制在一些衍慶功臣手中,如宗乾、宗翰、宗弼、希尹等,另如宗雋、撻懶(漢名完顏昌)、宗磐、宗輔、鶻懶等皆為金國初年名將,他們結成黨派爭權奪利。金熙宗上朝時通常沉默一言不發,心情鬱悶,以致後來嗜酒如命精神崩潰,成為瘋子皇帝。後來如宗翰、希尹、宗雋、撻懶、宗磐、鶻懶等皆因爭權失敗被殺。
《金史·列傳第十八》還記載有太祖、太宗時伐遼滅宋的名將二十二人,封為亞次功臣。
亞次功臣:代國公歡都,金源郡王石土門,徐國公渾黜,鄭國公謾都訶,濮國公石古乃,濟國公蒲查,韓國公斜卯阿里,元帥左監軍拔離速,魯國公蒲察石家奴,銀青光祿大夫蒙適,隨國公活女,特進突合速,齊國公婆盧火,開府儀同三司烏延蒲盧渾,儀同三司阿魯補,鎮國上將軍烏林答泰欲,太師領三省事勖,太傅大抃,大興尹赤盞暉,金吾衛上將軍耶律馬五,驃騎衛上將軍韓常並阿離補
評價
優點
清代史學家趙翼評論說:“《金史》敘事最詳略,文筆亦極老潔,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記》卷2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元人之於此書,經營已久,與宋、遼二史倉促成書者不一樣,所以本書首尾完備、條例整齊、簡約而無疏漏、周贍而不繁蕪,在宋、遼、金三史之中,是最為完善的。”
確實,與宋、遼二史相比,其優點是比較突出的。
首先,在編纂體例和內容方面,便有許多超越前史的獨特之處。如《金史》不但記載了金建國以後120年的歷史,而且為了專門敘述金太祖先世的生平事跡,回顧了女真族建國前的歷史,從而保存了女真族早期歷史的珍貴材料,備受今人重視;在各《本紀》的末尾,設立了《世紀補》一篇,專門記述了幾位未曾即位稱帝,而被後代追認的幾位皇帝的事跡,這在體例處理方面十分得體,為後代修史者所繼承;此外,《金史》在最末尾專立《金國語解》一篇,用漢語標出了表示在官稱、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語稱謂,是參照釋讀《金史》及研究女真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金史》還根據具體需要,創立了《交聘表》,以編年體表格的方式記述了金朝與鄰國(如宋、西夏、高麗)的和戰及來往關係,形式新穎,內容清晰。
其次,在史料剪裁及記述方面,處理也比較得體。對重要歷史事件、人物一般記載比較詳細,從而反映出其歷史全貌,避免了像《宋史》那樣詳略失當、比例失調的現象。記述歷史事實也比較客觀審慎,因而,真實性是比較可靠的。特別是本書的表和志,使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將金朝的典章制度比較系統、全面地記載下來。如《禮志》、《樂志》、《輿服志》、《食貨志》、《選舉志》、《百官志》等。
史料積累
金太宗天會六年(1128年),令完顏勖與耶律廸延掌國史。完顏勖等就把宗翰了解到的從始祖以下十帝的事,綜合為三卷。
金熙宗皇統八年(1148年),完顏勖等又進《太祖實錄》二十卷。金世宗時,修《睿宗實錄》。世宗讓修史的人拿著修好的《睿宗實錄》去請教老臣彀英,彀英為之更正了不少錯誤。所以金代的“實錄”是比較詳實的,從世祖函普起,到哀宗守緒,共十九代,大致都有記載。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追述的,不盡可靠,但都是金朝人追述的,比後世人的追述要真實些。
金亡以後,“實錄”均存於順天的張萬戶(張柔)家。張曾任金經略使,後來投降蒙古,並為前驅,1233年,參加攻金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之役。城破後,張柔“於金帛一無所取,獨入史館,取《金實錄》並秘府圖書”。
元英宗時,又修過一次《金史》。有了上述編撰的基礎,到元順帝時,自然有了豐富的史料,也能很快成書。
在這之前,金末文人元好問(裕之)曾想利用金實錄撰修金史,未能實現。但所傳中州集及壬辰雜編,保存了不少他蒐集的金史史料,這兩部書也為修撰金史之所本。又,金末文人劉祁(京叔),目睹金的亡國,他從汴京輾轉兩千餘里,回到故鄉渾源以後,寫了歸潛志一書,記載了作者所熟悉的人和事,對了解金末文人及社會情況有極大參考價值。
故元史館的臣僚說:“劉京叔歸潛志與元欲之壬辰雜編二書,雖微有異同,而金末喪亂之事猶有足徵者焉。”(金史卷一一五完顏奴申傳)這些都為修金史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所以在元人修的三史之中,金史要算是較好的一部。
與遼相比,金代修史制度要完善得多。有記注院,掌修起居注;秘書監設有著作局,掌修日曆;還有國史院,掌修實錄和國史。其實錄編修最為完備,太祖以下除衛紹王、金哀宗之外,均有實錄;除此之外,還有記載金朝先世的《先朝實錄》3卷;生前未稱帝,死後追加尊號的世宗生父睿宗、章宗生父顯宗也都有實錄;此外還修有國史,包括皇帝本紀及功臣列傳;金宣宗時,因害怕蒙古軍的再次進犯,金由中都(今北京)遷往開封,這些歷史文獻也隨之攜至汴京。
汴京被蒙古軍攻克之後,當時依附於蒙古,並參與了攻汴戰鬥的張柔頗具遠見,在其他蒙軍將士爭搶金帛財寶時,他卻來到金史館,將金朝實錄及其他秘府圖書運回了家中。這些圖書文獻在中統二年(1261年)被獻之於朝廷。
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蒙宋聯軍攻克蔡州,金朝滅亡。元朝建立後,金朝遺老王鄂不但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遼、金二史的建議,而且開始著手蒐集、整理金代的歷史資料。衛紹王朝沒有實錄,書中衛紹王本紀的材料都是中統三年王鄂收集的;金朝遷蔡州之後,史書記載中斷,也是因為王鄂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著有《汝南遺事》4卷,才得以將這一段亡國的歷史始末記載下來。
可見元末修《金史》,既有實錄、國史為根據,又有王鄂等人的蒐集、補綴,還有劉祁、元好問等人的著作可直接資以參證,其所依據與《遼史》纂修時所據要豐富多了。加上這些資料又已經過不少人的加工整理,使編纂者易於著手,這與《宋史》撰寫時面對一堆數量龐大、毫無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樣。於是《金史》比遼、宋二史高出一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歷次修《金史》,除依據張萬戶獻上的實錄外,還有就是金朝末年兩位學者的著述,即劉祁的《歸潛志》和元好問的《壬辰雜編》。金亡以後,元好問以編史為己任,聽說《金實錄》在張萬戶家,就向他表示,願修金史,希望看到《金實錄》,但沒有如願。不過,他沒有灰心,並且說:“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於是就在家裡著述,“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採摭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餘萬言。”名之為“野史”,即《壬辰雜編》一書。劉祁的《歸潛志》也是元代編寫《金史》的主要史料之一。元好問和劉祁二人親身經歷了金末的喪亂之事,書中所論都是耳聞目睹,且二人文筆又好,所以《金史》中有關金末歷史的記載,寫得十分生動,使人讀之歷歷如見。
正因為元末《金史》的成書經營很久,同《宋史》、《遼史》的倉促成書不同,所以有高下之分。《四庫全書總目》中讚揚《金史》說:“首尾完密,條例整齊,約而不疏,瞻而不蕪,在三史之中,獨為最善。”這個評價是不錯的。
例如書中對金代戰爭的記述,既生動、又不冗繁。金代的戰爭比較多,如果一一鋪敘,容易寫得繁瑣冗長。而《金史》中只是把每一件大事在一兩個主事人的紀、傳中詳述,對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紀、傳中從側面加以補充。這樣就能有綱有紀,條理井然。金建國前的抗遼戰爭的河店一戰,是完顏阿骨打親自率領攻打的,《金史》就在金太祖本紀里詳述了此次戰役。後來。金追獲遼朝皇帝,又擄取宋朝皇帝,則在大將宗翰、宗望的傳里記述了這兩件事。
在編寫體例上,《金史》也有創新。書中的本紀第一卷,不是從金太祖阿骨打開始,而是以《世紀》為開始,追述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跡,便於讀者對女真先世在氏族部落時的社會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本紀的最後一卷,又增加了《世紀補》,用以記述熙宗的父親景宣帝、金世宗的父親睿宗、金章宗的父親顯宗。
這三人原來都是大臣,只是由於他們的兒子做了皇帝,不便列入諸臣傳,所以又立《世記補》。這種體例,後來為《元史》、《明史》所效法。《金史》里還可以看到《交聘表》,這是用表格形式把金與宋、西夏、高麗等國和戰,以及它們之間的往來諸事,一一記錄下來,讀起來一目了然。
《金史》以“實錄”為依據,史料翔實可信。如在記述金與遼的往來和征戰中,對金統治者所用的詐謀詭計等,都能如實地敘述;對金朝統治階級的殘暴、荒淫、互相傾軋,也能比較充分地揭露。
《金史》的志書內容比較詳細,共有三十九卷,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弱。其中的《河渠志》、《兵志》、《食貨志》、《選舉志》、《百官志》五種寫得不錯,能反映出金朝社會的基本特徵。
當然,《金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有的重要人物沒有列傳,甚至無記載。如金初建策阿骨打稱帝的渤海人楊朴,是阿骨打身邊重要的謀臣,金建國之初,“諸事革創,朝儀制度,皆出其手”,這樣重要的人物為什麼在《金史》中隻字未提呢?大約不會是疏漏,而是不願把阿骨打稱帝這件開創金朝基業的事,說成是渤海人的主意。有的重要事情沒有記載,如天會十年(1132年)金立的偽齊遷都汴,十二年(1134年)金、偽齊合兵伐宋等,都是金國大事,《金史》中一概不書。此外,《金史》列傳中的人名雜亂,一人多名或譯名不一的現象很多。
四庫提要記載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內府刊本)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凡《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
金人肇基東海,奄有中原。制度典章,彬彬為盛。徵文考獻,具有所資。即如大金吊伐一錄,自天輔七年交割燕雲,及天會三年再舉伐宋,五年廢宋立楚,至康王南渡,所有國書、誓誥、冊表、文狀、指揮牒檄,以載於故府案牘者具有年月,得以編次成書。是自開國之初即已遺聞不墜。
《文藝傳》稱元好問晚年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制,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時《金國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乃言於張,願為撰述。既因有阻而止,乃構野史亭,著述其上。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採摭所聞,有所得,輒以片紙細字為記,錄至百餘萬言。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
又稱劉祁撰《歸潛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徵。是相承纂述,復不乏人。且考托克托等《進書表》,稱張柔歸《金史》於其前,王鶚輯金事於其後。
是以纂修之命,見諸敷遺之謀,延祐申舉而未遑,天曆推行而弗竟。是元人之於此書,經營已久,與宋、遼二《史》取辦倉卒者不同。故其首尾完密,條例整齊,約而不疏,贍而不蕪,在三《史》之中,獨為最善。
如載《世紀》於卷首,而列景宣帝、睿宗、顯宗於《世紀補》,則酌取《魏書》之例。《歷志》則采趙知微之《大明曆》,而兼考渾象之存亡。
《禮志》則掇韓企先等之《大金集禮》,而兼及雜儀之品節。
《河渠志》之詳於二十五埽。
《百官志》之首敘建國諸官。鹹本本元元,具有條理。
《食貨志》則因物力之微,而嘆其初法之不慎。
《選舉志》則因令史之正班,而推言仕進之末弊。
《交聘表》則數宋人三失而惜其不知守險,不能自強。皆切中事機,意存殷鑑。卓然有良史之風。
惟其《列傳》之中,頗多疏舛。如楊朴佐太祖開基,見於《遼史》,而不為立傳。
海陵之失德既見於《本紀》,而諸嬖之猥褻,復詳述於《后妃傳》。
王倫以奉使被留,未嘗受職,而傳列於《酈瓊》、《李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