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懷義(1080年-1161年),契丹名耶律孛迭,契丹族,遼國宗室。金代大將。
遼末,耶律懷義因戰功任同知點檢侍衛親軍馬步司事。天輔六年(1122年)降金,封為謀克。天會元年(1123年),任西南路招討使,安撫部眾,休養生息。天會三年(1125年)隨金軍南下伐宋,大破宋將劉光世、折可求軍。 天會四年(1126年),再度南下伐宋,屢立戰功。
天會七年(1129年),耶律懷義回任西南路招討使。天會十年(1132年),加封尚書左僕射,改任西北路招討使。鎮守西陲幾十年。
天眷元年(1138年),任太原府尹、中京留守。後隨完顏宗弼率軍討伐北方的遊牧部族。戰後回到中京,兩次請求致仕,未允,遙任大名府尹。先後被封為漆水郡王、莘王、蕭王、景國公。
正隆六年(1161年),耶律懷義在雲中府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基本介紹
- 本名:耶律懷義
- 所處時代:金代
- 民族族群:契丹族
- 出生時間:1080年
- 去世時間:1161年
- 契丹名:耶律孛迭
- 爵位:漆水郡王、莘王、蕭王、景國公
人物生平,歸順金國,鎮守西陲,南下征宋,再鎮西疆,功成身退,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歸順金國
耶律懷義是遼國宗室,因戰功卓越,年僅二十四歲就出任同知點檢侍衛親軍馬步司事。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領金軍攻陷遼國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遼國天祚帝打算逃奔西夏,耶律懷義勸諫天祚帝不要出逃西夏,天祚帝不肯聽從,耶律懷義料知遼國必亡,就偷取了天祚帝的御馬去投降了金兵,被封為謀克。
鎮守西陲
耶律懷義就職之後,選擇在諸部交通要地興建城池,開通商路。契丹諸部剛剛經歷戰爭,百姓都非常貧窮,經過耶律懷義的治理,從此衣食豐足,牲畜興旺。
南下征宋
天會三年(1125年)十月,金軍南下伐宋,耶律懷義隨完顏宗翰出征,迫降馬邑、攻破雁門,十一月,兵圍太原,耶律懷義率所部迫降了清源縣徐溝鎮的宋軍, 隨後與金兵諸將陳兵屯駐在汾州境內。當時,北宋河東路、陝西路的軍隊來救援太原,宋將劉光世、折可求率軍在文水西山紮營立寨,耶律懷義捕獲宋軍俘虜,將宋軍營寨駐屯位置、防守要害問得清清楚楚,於是率軍突襲,大敗宋軍。
天會四年(1126年)八月,金軍再度南下伐宋,耶律懷義隨完顏婁室進攻汾州及其所屬城邑,一路上連克平陽、澤州、潞州直撲河陽,金兵所至各地皆降。閏十一月,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會師,合圍汴京,耶律懷義率軍屯駐西門,十二月,宋帝出降,不肯投降的宋兵出城突圍,耶律懷義率部將出城宋軍全部殲滅。
其後,耶律懷義率部隨軍先後攻破了鄭州、鄧州,耶律懷義率軍攻下了濮州及雷澤縣,再隨軍攻破大名府、東平府、徐州、兗州等地,每戰都立下戰功。
再鎮西疆
天會七年(1129年),耶律懷義率軍回西南路,回任西南路招討使。
天會十年(1132年),耶律懷義加封尚書左僕射,改任西北路(治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北)招討使。耶律懷義在西陲幾十年,撫御有恩,任職期滿離去時,男女老幼攔路挽留,又留了數日才得離開。
功成身退
天眷元年(1138年),耶律懷義出任太原府尹,治理在成聲名遠揚,後改任中京留守。後隨完顏宗弼率軍渡過烏納水(今嫩江,一說為今鄂嫩河),去討伐北方的遊牧部族。戰後回到中京,耶律懷義以年老體邁為名上表皇帝乞請致仕,金熙宗不許,任命他為大名府尹,並下詔允許他不用赴任,且仍按府尹等級發給俸祿。此後耶律懷義除每年必隨金熙宗春水之外,其它事情一律隨意。第二年,再次請求致仕,又未被允許,只是把俸祿減去一半。
正隆六年(1161年),耶律懷義在雲中府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主要成就
天祚帝西逃之後,大批契丹人驅趕馬牛畜群跟隨他進入西京路北部,金軍攻占這一地區之後,為了統治這裡的契丹部族及原遼官營群牧所,繼承遼制,設立招討司,任命耶律懷義為西南路招討使。耶律懷義是遼國宗室之子,有皇族身份,在當地契丹人中有一定號召力,他修城建池、開通商路、安撫部眾,休養生息,一方面使百姓迅速從戰亂中擺脫出來,逐漸過上了安定富餘的生活,一方面協助金朝較快地在這一地區建立起了穩定的統治。
耶律懷義在金滅北宋的過程中也立下汗馬功勞,他率領的契丹軍隊彌補了金初女真兵力的不足,大大增強了金軍的軍事力量,他協助金軍一路攻城拔寨,給宋軍以有力打擊,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人物評價
《金史》:“懷義在西陲幾十年,撫御有恩。”
親屬成員
兒子:耶律神都斡,曾任西北路招討司都監,迎侍官。正隆六年(1161年),隨完顏亮南征。
史籍記載
《金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