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略使
- 類別:中國古代地區軍政長官
- 時間:唐朝至清初
- 出現時間: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 簡稱:經略
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後多由節度使兼任。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金末﹐曾在被蒙古軍攻破各路設經略使﹐總理一方軍政。元初﹐曾以史天澤為河南經略使。順帝...
嶺南五府經略使,官名。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定嶺南五府經略使,後為天寶十節度使之一。...
【經略安撫使】有安撫使、經略使、宣慰使、宣撫使等名稱,是中國古代的官名。唐代邊疆地區設“經略使者”。“觀察使者”還兼經略使。宋代沿邊大將都兼“經略”。...
北洋政府時期偶置。轄地大小不一,如民國初年尹昌衡任川邊經略使、1918年以曹錕為川粵湘贛四川經略使,1921年以張作霖兼蒙疆經略使等。 ...
據《中國歷代官制詞典》,經略是經略使或經略安撫使的簡稱。經略使是唐邊州軍事長官,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始於沿邊重要地區設定,掌管地方軍隊。其後常以節度使兼任。...
官名。元朝憲宗二年(1252)置。以忙哥、史天澤、楊惟中、趙璧為經略使,陳紀、楊果為參議。掌管河南軍屯鎮戍和刑名財賦,鄧州屯田萬戶、河南道總管等皆聽節制。...
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 ...... 中文名 福建經略使 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1] 參考資料 1. 舊唐...
十節度經略使,古代武官名。唐自景雲中到天寶元年(742年),陸續於邊境地區“置十節度、經略使以備邊”。即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廬、隴右、...
此展品為金代文物,出土於五女山山城。印邊長7.3厘米,厚1.3厘米,寬1.4厘米,高3.6厘米。印為正方形,背有直紐,印文系陽文九疊篆書“經略使司之印”六字,背印...
《廣州都督嶺南按察五府經略使宋公遺愛碑頌》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篇散文。...... 《廣州都督嶺南按察五府經略使宋公遺愛碑頌》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篇散文。...
江淮諸翼軍馬經略使 性質 古代官名 朝代 元朝 職責 掌管唐、鄧、陳、蔡、棗陽等軍隊 官名。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設,以河南路宣撫使史天澤兼任,掌管唐、鄧...
《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 《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 創作...
《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一篇散文。...... 《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
1921年5月,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兼任蒙疆經略使,設經略使署,高紀毅充任上校科長,後任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1團團副。1929年1月10日,身為奉天警務處長的高紀毅等受...
唐朝政區名。乾封二年(667)置邕州大都督府,開元二十一年(733)置嶺南五府經略使,上元(760~761)後置邕管經略使。設經略使1員,駐邕州。掌管軍、政事務,統戍...
北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始設西川﹑峽路安撫使﹐涇源等十五軍州安撫經略使等。以後﹐凡諸路遇天災及邊境用兵﹐輒派安撫使“體量安撫”﹐事畢即罷。僅陝西﹑河東...
1252年,趙璧和史天澤都擔任河南經略使,他們在邊境屯田,準備攻打南宋。1259年,趙璧隨從忽必烈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宋朝大臣賈似道請和。趙璧與之談判。元...
杜佑出身於京兆杜氏,歷任濟南參軍、剡縣縣丞、潤州司法參軍、主客員外郎、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江淮水陸轉運使、戶部侍郎、饒州刺史、嶺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
劉法揚名於危難之中,長期征戰邊塞,成名於宋夏戰爭,身經百戰,被敵人稱為“天生神將”,對北宋進擊河湟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北宋熙河經略使。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
因不堪受唐王朝繁重剝削和民族壓迫,繼承父輩黃朝曜等武裝反抗鬥爭,於唐貞元十年(794) 5月,領導西原人民起義,攻邕管, 圍攻經略使孫公器,回響的遍及左右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