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先民足跡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
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
彩陶以及
玉器,經鑑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
石斧等石器,同最近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
新石器時代,
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
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洪求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
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
簋、
罐以及戰達地國時期的
陶器等。
古代澳門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
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紮;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依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
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
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
肇慶,府治廣州。
澳門半島之有大量華人定居,是在
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從福建敗退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
土地廟,便相傳邕建於
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自此以後,澳門始稍有人煙,但由於地方小,耕地缺,物產少,立足生活繁衍後代並不容易。直至16世紀中葉,即
明世宗嘉靖年間。
殖民歷史
明正德七年至正德八年(1513年夏天—1514年初),第一位到達中國的葡萄牙人歐維治從馬六甲航抵廣東珠江口屯門澳,與當地居民進行了香料貿易。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葡萄牙人賄賂廣東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和進行貿易的權利。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曬水浸貨物為由上岸居住,並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在澳門定居。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人攻打葡萄牙
租借自明朝的澳門,被擊敗(
澳門之戰)。
鴉片戰爭後,鍵棵燥葡萄牙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和同治三堡婚洪棄年(1864年)先後侵占凼仔島和腿設循廈路環島。光緒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簽訂《
中葡會議草約》和《
北京條約》,塞進了
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的條款。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黨政府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了《中葡友好通商條約》,該條約僅對關稅稅則、商業事務等事項重新做了規定,並未涉及澳門地位問題,葡萄牙占領並管理澳門的狀況也未改變。
自澳門被葡萄牙侵占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使澳門居民普遍感到不滿;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8月29日
沈志亮刺殺總督
亞馬留,到宣統二年(1910年)的“路環血案”,再到民國十一年(1922年)5月葡萄牙士兵在澳門凌辱中國婦女並槍殺民眾百餘人,以及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澳門居民對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深感不滿。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
葡萄牙非法侵占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回歸祖國
1984年10月3日,
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用“
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澳門問題。
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婆享立,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
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民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同時廢止。
行政區劃
澳門特別行政區以“
堂區”作為行政區劃單位,澳門有七個堂區和一個無堂區劃分區域。但“堂區”並非正式的行政機構建置,不具法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根據2015年12月20日第128/2015號行政長官公告: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65號,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由陸地及海上部分組成,陸地部分由關閘澳門邊檢大樓段和鴨涌河段兩段組成,海上部分由內港段、路凼航道段、澳門南部海域段、澳門東部海域段、人工島段和澳門北部海域段六段組成。西起東經113°31’41.4”,東至東經113°37’48.5”,南起北緯22°04’36.0”,北至北緯22°13’01.33”。
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面積因沿岸填海而不斷擴大,自有記錄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2020年的32.9平方公里。其中澳門半島面積為9.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8.3%;凼仔島面積為7.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4.0%;路環島面積為7.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3.1%;路凼填海區面積為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8.2%。而新城A區面積為1.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面積為0.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1%。另外,澳門大學面積為1.0平方公里。
根據2015年12月20日第128/2015號行政長官公告: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65號,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岸線圖》劃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岸線,以2018年劃定的海岸線為基礎,並以當時確立的海岸線修測技術規範為依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最新的海岸線全長79.5公里,對比2018年公布的海岸線長度增加了2.8公里,當中新增了新城C區為3.1公里,而澳門半島為18.5公里、離島(包括氹仔島、路氹填海區及路環島)為49.5公里、新城A區為5.7公里,以及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為2.7公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海岸線類型分為人工岸線與自然岸線兩個主類別,其中人工岸線為主要的組成部份,主要分布在澳門半島、凼仔島東側及北側;而自然岸線則主要分布在凼仔島西側及路環島南端。
地質構造
澳門特別行政區存在前泥盆紀和泥盆紀地層,野外所見的沉積岩出露於路環島石排灣之南的半山公路上,呈狹長帶狀,氹仔北部出露有粘土質砂岩或泥質砂岩。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第四系包括沖積層、海積層、殘坡積層、崩積物和人工堆積物等,大都位於地表,覆蓋於本區大部分基岩之上。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岩漿岩廣泛分布,均屬侵入岩,內有中酸性岩、酸性岩和基性岩脈等多種岩石類型。澳門地區的脈岩類有偉晶岩、基性岩和石英脈等。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內的整個區域,按地槽學說屬華南褶皺系的贛湘桂粵褶皺帶與東南沿海斷褶帶的交接地段,是一個以斷陷為主的山間窪地和三角洲盆地。大地水準測量表明,在地殼運動的垂向上,盆地及其兩側仍沿襲著斷裂繼承性活動及斷塊差異性升降為特徵的新構造運動特點。
地形地貌
澳門特別行政區地貌類型由低丘陵和平地組成,地勢南高北低,澳門特別行政區最低點為南海海平面,海拔0米,最高點為路環島
塔石塘山(KoloaneAlto),海拔172.4米。
澳門特別行政區過去是廣東省中山市(古稱香山縣)南端的一個小島,屹立海中,與當代的離岸島嶼無異,其後由於西江的泥沙沖積,在澳門與大陸之間由於海水對流關係沖積成一道沙堤(蓮花莖,今關閘馬路),才與大陸相連線,成為一個半島。
在澳門半島有蓮花山、東望洋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媽閣山,在氹仔島有觀音岸、大氹山(雞頸山)、小氹山,在路環島有九澳山、疊石塘山。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岸線長達937.5千米,形成了南灣、東灣、淺灣、北灣、下灣(以上位於澳門半島)、大氹仔灣(氹仔)、九澳灣、竹灣、黑沙灣、荔枝灣(以上位於路環)等多處可供船隻灣泊的地方。
氣候環境
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亞熱帶地區,北靠亞洲大陸,南臨廣闊熱帶海洋,冬季主要受中、高緯度冷性大陸高氣壓影響,多吹北風,天氣較冷而且乾燥,雨量較少。夏季主要受來自海洋的熱帶天氣系統影響,以吹西南風為主,氣溫較高,濕度大,降雨量充沛。由於冬夏季風向相反,加上溫度日較差和年較差均少,屬海洋性季風氣候。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以30年資料計算的氣候平均值,1991年至2020年間,澳門特別行政區年總降雨量平均達1,966.6毫米,每年4月至9月是降雨量較多的月份。6月雨量最多,平均達373.7毫米,12月雨量最少,平均僅為31.3毫米。
澳門特別行政區年平均氣溫為22.6℃,氣溫最低的1月平均溫度為15.1℃,不過大多數的年份還是會有最低溫度在5℃以下的寒冷天氣,但一般維持時間很短。月平均溫度在22℃以上的月份則多達7個月,表明澳門冬短夏長。
澳門特別行政區常受颱風吹襲,颱風季節為每年5月至10月,其中7月至9月是颱風吹襲最多的月份。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澳門特別行政區土地結構類型比較簡單,主要由平地、台地和丘陵構成。平地(包括填海造地)面積2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2.3%;花崗岩丘陵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18.2%;台地僅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3.7%,為殘存的古剝蝕面,主要分布在澳門半島上的崗頂、白鴿巢公園、望廈觀音堂後山、螺絲山以及凼仔島的南端,海拔高度20-25米,面積雖然不大,但高度和坡度均較小,故利用率也較高。其他剩餘的土地面積約為1.9平方公里,包括保護區用地,紀念物用地,保護林用地等,占總面積5.8%。
生物資源
澳門特別行政區約有維管束植物超過1,500種,主要分布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山林、種植於公園及休憩區內,前者主要由常綠闊葉林、喬灌矮林及海岸灌草叢組成,常見種類包括桃金孃、毛稔、豺皮樟、土蜜樹、春花及芒萁等,後者則以栽培植物為主,包括朱槿、洋紫荊、黃槐及假地豆等植物。此澳門擁有苔蘚植物104種,隸屬34科,63屬,珍稀種類有澳門鳳尾蘚、中華細指苔、腺褐角苔、東亞短角苔、小蓑蘚和海南明葉蘚。澳門陸生自然植被具有較高的群落多樣性,可分為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葉混交林、灌叢。
歷史調查共記錄到澳門特別行政區鳥類逾300種,自2006年至今,共記錄鳥類逾270種,分屬15目57科。優勢種是白頭鵯(陸棲)和小白鷺(水鳥);常見種有11種,其中珠頸斑鳩、暗綠繡眼鳥、八哥、長尾縫葉鶯和麻雀等5種是陸棲鳥類,環頸鴴、反嘴鷸、綠翅鴨、大白鷺、蒼鷺和夜鷺等6種是水鳥,常見鳥類中水鳥種類多於陸棲鳥類。2020年,全澳共記錄鳥類126種,分屬15目57科,其中留鳥52種,候鳥74種,普通夜鷹和黑冠鵑隼為2020年新記錄鳥類。
人口
人口普查
2020年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83218人。出生率為0.81%,下跌0.08個百分點。死亡率為0.33%,按年下跌0.01個千分點。
2021年底,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澳門總人口為683200人,按年增加100人。其中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占12.2%;成年人口(15-64歲)比重下跌0.9個百分點至73.3%。人口老化情況持續,老化指數上升至83.7%。
2023年3月,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澳門2022年12月底總人口為672800人,按年減少1.5%,其中女性占53.2%。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比例按年上升1.1個百分點至13.3%;成年人口(15—64歲)比例則下跌0.7個百分點至72.6%;新生嬰兒出生率下跌至6.4‰;死亡率上升1.0個千分點至4.4‰。
就業情況
2021年,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總體失業率為2.9%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按年分別上升0.4及0.3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上升0.6個百分點至4.1%。勞動力參與率69.0%,本地居民勞動力參與率為62.8%,按年分別下跌1.5及0.7個百分點。
政治
政治制度
澳門特區的制度和政策,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根據基本法,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澳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澳門特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永久性居民組成。澳門特區保持自由港、單獨的關稅地區地位,資金進出自由和金融市場與各種金融機構經營自由,並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定和履行有關協定。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門人當家作主,自行管理澳門。特區的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長必須是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其中部份職位還必須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高度自治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區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人民政府不干預屬於澳門特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特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人大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
但高度自治不等於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人民政府保留必要的許可權。例如,與澳門特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負責。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
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本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2019年12月20日,由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賀一誠宣誓就職。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行政法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司: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有5個司,分別為:行政法務司、經濟財政司、保全司、社會文化司、運輸工務司。各司設司長1名,領導該司工作,並在不同的施政領域行使職權。當行政長官短期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各司司長按照排列順序臨時代理行政長官職務。
局:直屬於司的單位,履行特定範圍內的職能。
廳:局的附屬單位,以進行技術設計為特性。
處:局或廳的附屬單位,以執行技術工作為特性。
澳門特區的公共部門還設有組及科的附屬單位。
特區政府各主要官員為各司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部門及海關主要負責人。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行政會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行政會由行政長官主持,行政會的會議每月至少舉行一次。行政會會議事項雖然保密,但行政會設立發言人制度,向外界公布重要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區享有立法權,
立法會是澳門特區的立法機關。立法會通過的法案,須經行政長官簽署、公布,方能生效。立法會的機關,包括主席、執行委員會、章程及任期委員會、常設委員會、跟進委員會和臨時委員會。特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備案不影響該等法律的生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組織綱要法》規定,特區設有兩個獨立的司法機關,分別是行使審判權的法院和行使檢察權的檢察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澳門的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而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特區繼續保留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由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選用法官以其專業資格為標準,符合標準的外籍法官也可聘用。有多名資深葡人法官在各級法院服務。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法律制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獨立的基礎上。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特區的法律制度以大陸法為根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檔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確保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得以實施。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澳門特別行政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它規範性檔案,只要不牴觸《基本法》,仍繼續生效。《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
民法典》、《
民事訴訟法典》、《商法典》是澳門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國防、外交及其它在澳門特區自治範圍以外的事務的全國性法律,可由特區公布或自行立法,在澳門施行。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組織綱要法》規定,特區設有兩個獨立的司法機關,分別是行使審判權的法院和行使檢察權的檢察院,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涉。
澳門特區法官依法進行審判,不聽從任何命令或指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9條規定的情況除外。法官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特區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干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司法組織綱要法》設定的特區三級法院體制,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隨即全面運作。澳門特區成立後,設立組成第一審法院的初級法院及行政法院,並由其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賦予的審判權。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澳門的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而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特區繼續保留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由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選用法官以其專業資格為標準,符合標準的外籍法官也可聘用。有多名資深葡人法官在各級法院服務。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2022年6月10日,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28/2001號行政法規〈勳章、獎章和獎狀〉》行政法規草案。行政法規於公布次日起生效。
區旗區徽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為五星蓮花綠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是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的綠色旗幟。其長和寬之比為3:2。五顆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徵著國家的統一,象徵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既與澳門古稱“蓮島”,舊稱的“蓮花地”、“
蓮花莖”、“蓮峰山”相關,又寓意澳門將來的興旺發展;三片段預告瓣表示澳門由
澳門半島和
氹仔、路環兩附屬島嶼組成;大橋、海水反映著澳門自然環境的特點。底色象徵著和平與安寧,寓意澳門四周是中國的領海。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上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以綠為底色。區徽中間是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周圍以中文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下為澳門的葡文名“MACAU”。區徽圖案的含義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相同。
駐澳機構
經濟
綜述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主要以
第二產業和
第三產業為主。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規模不大,但外向度高,是中國兩個國際貿易自由港之一,貨物、資金、外匯、人員進出自由,亦是區內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具有單獨關稅區地位,與國際經濟聯繫密切,更與歐盟及葡語國家有著傳統和特殊的關係。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較2020年有所改善,全年本地生產總值錄得2394.1億澳門元,實質增長18.0%。在博彩服務出口上升45.0%的情況下,服務出口同比實質上升62.1%;私人消費支出同比實質上升7.0%;政府最終消費支出同比實質上升0.1%。貨物出口同比實質上升91.0%;固定資本形成同比實質下降1.8%;貨物進口同比實質上升56.5%;服務進口同比實質上升13.5%。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本地經濟活動已基本恢復,私人消費上升7.0%,當中住戶在本地的最終消費支出按年上升8.4%,在外地的最終消費支出則下跌0.1%。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上升0.1%;其中,雇員報酬增加1.2%,購入貨物及服務淨值則下跌1.1%。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下跌1.8%。新動工住宅項目減少以及娛樂場投資下跌,以致私人投資減少6.0%,其中建築投資下跌11.8%,設備投資則上升16.3%。另一方面,政府投資按年上升12.1%,其中建築投資上升15.7%,設備投資則下跌5.8%。
製造業
澳門特別行政區製造業是以紡織製衣業為主,且以勞動密集和外向型為模式發展,大部分產品銷往
美國及
歐洲。製造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早期以
炮竹及
神香為主,澳門製造業主力的紡織製衣業始於20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除紡織製衣業之外,
玩具、電子和人造絲花等工業亦蓬勃發展。20世紀90年代,澳門受到歐美兩大出口市場經濟疲弱、本地工資上漲的影響,加上新興工業國家在產品價格上的競爭,製造業發展的步伐明顯放緩。
隨著環球製造業供應鏈的轉變,以及區域內生產成本的差異,自90年代起澳門經濟發展向服務業轉型。2021年出口總額同比上升19.9%至129.6億澳門元。貨物進口方面,進口總額同比上升66.2%至1538.8億澳門元。貿易逆差為1409.1億澳門元,同比上升72.4%,主要貿易夥伴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和美國等。
2021年CEPA貨物出口總額為1.0億澳門元,同比上升32.6%;免去稅款555.7萬澳門元,同比上升36.1%。而累計18年來,以“緊貿安排”零關稅優惠進入內地的貨物總值為12.3億元,減免稅款合共8162萬元。
零售業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零售業銷售總額為739.6億澳門元,同比上升63.5%;其中,通訊設備上升128.8%至34.5億澳門元;鐘錶及珠寶上升126.6%至164.8億澳門元;皮具上升111.0%至134.4億澳門元;百貨上升81.8%至120.4億澳門元;中式食品手信上升78.8%至5.7億澳門元;成人服裝下跌45.0%至60.8億澳門元;超級市場下跌2.0%至50.4億澳門元。
博彩業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
博彩業在其經濟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與
蒙特卡洛、
拉斯維加斯並稱為世界三大賭城,1847年澳門已有賭博合法化的法令。賭業專營,由政府開設。1961年2月,葡萄牙海外省頒布法令,準許澳門以博彩作為一種“特殊的娛樂”。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逐步恢復,全年博彩收益約875.6億元,較2020年同期上升43%,其中,幸運博彩毛收入約868.6億元。
澳門特別行政區獲準合法經營的博彩類別主要有:幸運博彩、互動博彩、互相博彩及彩票等。各種博彩的分類主要由《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界定。幸運博彩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博彩業最重要的組成部份,2021年,幸運博彩毛收入占博彩業毛收入總額的99.2%。共有6間幸運博彩承批公司獲準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以獨立法人資格及自主享有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權。
會展業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舉辦會展活動共449項;其中會議活動386項,同比增加41項,與會者增加9.0%至4.3萬人次,平均會期1天,同比持平;展覽活動55項,同比增加21項,入場人次增加55.0%至135.6萬人次,平均展期為3.1天,同比下跌0.3天;獎勵活動8項,同比增加6項,參與者增加308.6%至2468人次,平均會期2.9天,同比增加1.4天。
旅遊業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入境旅客總數為770.6萬人次,同比上升30.7%。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增加48.2%至704.5萬人次,占總體旅客數量的91.4%;來自香港的旅客減少30.1%至58.9萬人次,占總體旅客數量的7.6%。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旅客總消費為244.5億澳門元,同比上升104.8%。旅客人均消費為3173澳門元,同比增加56.7%。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有營業的酒店共81間,同比增加1間,共提供3.8萬間客房,同比增加3,587間;其中,五星級酒店有34間,同增加1間,共提供2.5萬間客房,同比上升13.1%。2021年的酒店入住率為50.4%,同比上升22.0個百分點,住客為649.0萬人次,同比上升71.6%。
2024年2月12日,澳門入境旅客達21.7萬人次,創下2023年以來單日入境旅客人次新高,亦是有單日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金融業
1.銀行體系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金融中介業務公司、兌換店、現金速遞公司、非銀行信用機構以及海外金融機構代表處。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獲準經營的金融機構有33間銀行(其中1間為特區政府擁有的郵政儲金局)、25間保險公司、2間退休基金管理公司、1間外地再保險公司代理辦事處、1間金融公司、2間融資租賃公司、2間金融中介業務公司、11間兌換店、6間兌換櫃檯、3間現金速遞公司、1間非銀行信用機構、2間支付服務機構、1間金融資產交易公司及1間外地金融機構代表處。
2021年,金融業躍升為第二大產業,占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的比重,由2019年的6.9%擴大8.5個百分點至2021年的15.4%。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32間已開業銀行總資產達26,798億元,存款總額為12,865億元,貸款總額達13,034億元,貸存比率為101.3%。銀行業盈利為164.2億澳門元,同比減少3.2%。總存款為12864.6億澳門元,上升2.1%,總貸款錄得11.1%的升幅至13034.1億澳門元;不良貸款為94.5億澳門元,同比上升107.7%。期內,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為362.2億澳門元,同比下跌21.4%;新批核商用物業貸款為676.7億澳門元,同比增加78.0%;新批核中小企業信貸為314.5億澳門元,同比上升34.2%。人民幣業務方面,人民幣存款總額為797.2億,同比增長20.3%。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額為524.0億,同比增加35.1%。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毛保費收入上升23.7%至358.9億澳門元,毛賠償總額上升56.9%至200.5億澳門元。
2.貨幣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官方貨幣單位是澳門元(PATACA)。紙幣面額計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種;硬幣有1毫、2毫、5毫、1元、2元和5元六種。發鈔銀行兩個:
大西洋銀行和
中國銀行。澳門特別行政區並無任何外匯管制。在澳門售賣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務收費一律以澳門元計算,但也可使用
港元或其他流通貨幣。至今,澳門元還被部分當地人稱作“葡幣”。
2002年9月起,中國銀行在廣東省部份主要城市的分支機構,開辦澳門元的存款、匯入匯款和兌換業務。澳門採用貨幣發行局制度,澳門元的發行必須有百分之百的外匯儲備作支持。發鈔代理行必須按以1港元1.03澳門元的固定匯率,向澳門金融管理局交付等值的
港元以換取無息負債證明書,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所以澳門元間接與
美元掛鈎,匯率約為1美元兌8澳門元。
保險業
截至2021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獲許可經營的保險公司共有25間,當中從事人壽保險業務12間及一般保險業務13間。就保險公司來源地而言,11間屬本地成立的公司,餘下14間屬外地分公司。另外還有2間基金管理公司獲準於澳門從事退休基金管理業務,1間總公司設在外地之再保險公司(代理辦事處)。
至2021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728人受聘於保險行業,而獲許可的保險中介人有8385名,當中個人代理人6510名,推銷員1786名,法人代理人78名,保險經紀人11名。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保險業的保費收入為359億元,較2020年上升23.7%。人壽保險的保費收入約占市場總保費收入的92%,其餘的8%來自一般保險。壽險保費收入按年上升25.8%,總額達330億元;而一般保險的保費收入則上升3.7%,總額為29億元。
房地產業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獲發動工批示的住宅單位共1303個,獲發使用準照的住宅單位2393個,當中1282個位於路環。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樓宇買賣單位數目減少2.2%至8802個,總買賣價值下跌2.6%至497.7億澳門元,其中住宅單位買賣數目下跌7.4%至6001個,而其買賣價值下跌5.0%至408.0億澳門元。
軍事
1623年,葡萄牙向澳門派駐第一支部隊。1974年,葡萄牙發生4.25革命,葡萄牙新政府宣布放棄殖民主義,承認澳門是中國的領土。1975年底,駐澳門葡萄牙軍隊全部撤離。
葡萄牙軍隊撤離後,在原駐澳門葡軍司令部的基礎上,成立了既負責澳門防務也負責維持社會治安的澳門保全部隊,並由葡軍現役軍官負責組建保全部隊的上層機構和各個分支單位,1999年底,最後一批在澳門擔任公職的葡軍軍人撤離澳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簡稱“駐澳部隊”),自1999年12月2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當天進駐澳門。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駐澳部隊在不干預澳門特區地方事務的原則下,負責防務工作,而特區政府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澳門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私立學校分為本地學制和非本地學制兩類。2021/2022學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77所學校,其中公立學校10所,私立學校67所;67所私立學校中,開辦正規教育學校共有64所,只開辦回歸教育的學校有3所;74所開辦正規教育的學校(包括10所公立學校,64所私立學校)當中,69所學校屬免費教育系統,4所學校屬非免費教育系統,1所學校屬非本地學制,屬正規教育的112個校部中,納入免費教育學校系統的校部107個,覆蓋率達95.5%。
2021/2022學年,澳門特別行政區非高等教育的學生總數為85783人,其中接受正規教育的學生為84771人,包括幼兒教育18109人(21.1%);國小教育36791人(42.9%);中學教育28186人(32.8%),職業技術教育775人(0.9%)及特殊教育(不包括融合教育)910人(1.1%)。而回歸教育學生人數為1012人,包括國小教育61人(0.1%);中學教育674人(0.8%),職業技術教育277人(0.3%)。2021/2022學年非高等教育領域教學人員總數為7615人,較2020/2021學年增加0.7%。
澳門最早的西式學府為1594年耶穌會會士創辦的聖保祿學院,於1835年被燒毀後停辦。澳門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迄今逾40多年,早期由於高等院校較少,提供的課程及學術範疇亦較為單一。但隨著院校逐漸增加,以及社會對不同專業知識的需求,課程類別已日趨多元化。1981年,澳門第一所現代高等院校
東亞大學成立;2000年3月31日,
澳門回歸後創辦的完全屬於中國人辦的新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成立;2013年7月20日,
澳門大學位於廣東省
珠海市香洲區
橫琴島的新校區交付澳門特區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10所高等院校,包括4所公立院校和6所私立院校。2021/2022學年,各高等院校教學人員共2784人,高等教育課程註冊學生43964人,並有338個高等教育課程在運作,當中包括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學位後文憑及高等教育文憑(包括副學士文憑)課程。外地高教機構獲批准2021年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開辦15個高等教育課程。
文化事業
1990年8月,澳門特別行政區頒行《出版法》,規範出版自由和資訊權的行使,以及報刊、編印和新聞通訊等企業的活動。2016年,在新聞局新登記的出版物,包括周報、雙周刊、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及季刊共12份。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報業已有100多年歷史。1839至1840年
林則徐在廣東禁菸期間,曾命人摘譯英文《澳門月報》,在廣州出版《
澳門新聞紙》以供施政參考;1893年7月18日,
孫中山與澳門土生葡萄牙人飛南第等合作創辦以中文、葡文刊印的《
鏡海叢報》;1897年2月22日,康有為、梁啓超創辦《
知新報》;
辛亥革命後,澳門中文報業蓬勃發展,《澳門時報》《豪鏡晚報》《澳門通報》《豪鏡日報》等多家報紙創刊。
澳門特別行政區葡文日報有《句號報》《
澳門論壇日報》和《澳門今日》;葡文周報有《號角報》和以中葡雙語出版的《澳門平台》。
澳門特別行政區英文日報有《
澳門郵報》《澳門每日時報》和《MacauBusinessDaily》。
1982年,澳葡當局成立“澳門文化學會”,協助當局制訂和執行文化政策,澳門有公共圖書館14家、博物館6家、展覽館9家和體育場所18個。澳門規模最大的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南灣閱書報室則是規模較大的華人圖書館。澳門的博物館主要是保存和收藏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文物和資料,最大的
澳門博物館於1998年開放。
文化交流
大型國際
醒獅大賽“美高梅獅王爭霸—澳門國際邀請賽2011”於2011年8月22日在澳門閉幕。2013年11月,廣東省政協第十屆“四洲杯”粵港澳
粵曲演唱大賽總決賽在澳門永樂戲院舉行。2019年6月,澳門大型原創
粵劇《
鏡海魂》亮相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隨後亮相廣州藝術節。
體育事業
醫療衛生
據統計暨普查局2021年統計,澳門特別行政區醫護資源中,每千人口對應醫生及護士分別為2.6名及3.8名,對應住院病床為2.5張。2021年的死亡率為3.4‰,嬰兒的死亡率為1.8‰。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2018年-2021年)男性為81.3歲,女性為87.1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組別分類,腫瘤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頭號都市殺手病,居第二位是循環系統疾病,第三位是呼吸系統疾病。2021年統計資料顯示,這三種疾病死者占全年死亡人口的比率分別是:38.1%、23.9%和14.2%。澳門共有8間衛生中心及3所衛生站。
由2009年起,特區政府推出“醫療補貼計畫”,每年向每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發放醫療券,2018年,特區政府推出電子醫療券。
通訊網路
至2021年年底,全澳的固網電話線共99474條。澳門半島和兩個離島街道和公共場所裝置的公共電話共515部。這些公共電話都可以作直撥國際長途電話之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國際長途電話可直撥246個國家和地區。
至2021年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有4間流動電信網路營運商,分別為澳門電訊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澳門)有限公司、和記電話(澳門)有限公司及數碼通流動通訊(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均提供3G及4G流動電信服務。而隨著資訊及通訊科技的不斷普及和用戶對流動數據需求的提高,現時4G服務已成主流。至2021年年底,流動電信用戶合共1,274747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約為187%。
至2021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寬頻的登記客戶數為205524,比2020年增長2%。其中寬頻住宅用戶數達183029,約占總住戶數的90%。
市政建設
200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澳門特區政府填海造地約350公頃。2013年,新城A區填海工程啟動。
根據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的資料,土地工務運輸局於2020年跟進多項公共工程,年內開展及完成的工程分別為73項及76項。其中,項目開支為250萬元以下的工程共61項,而涉及250萬以上的工程合共12項。
珠海對澳門特別行政區原水供應系統主要由兩部份組成:於1988年開始運作的南系統以及於2007年開始部份運作的竹銀水源系統,兩組系統由廣昌泵站連線。澳門共有5座污水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達每天35.6萬立方米。
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澳電)是擁有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輸送、分配及出售高、中和低壓電力的供電公共服務專營機構。澳電亦擁有408兆瓦的發電設備總容量。澳門的輸電網是由26座主變電站及8座高壓開關電站,以及長達1030公里的66千伏、110千伏及220千伏高壓電纜所組成。
2021年,澳門半島天然氣主幹管網(約34公里)已完成鋪設約19.3公里(約完成57%)。
社會保障
2008年11月,澳門特區政府公布《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障體系改革方案》,澳門社會保障制度分為強制性供款制度及任意性供款制度。
2021年,特區政府繼續透過社工局向年滿65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發放敬老金,2021年發放金額為每人9000元,合資格個案107579宗(當中包括補發過往年度的個案4089宗),全年總發放金額約9.68億元。同時,繼續向持有《殘疾評估登記證》的澳門永久性居民發放殘疾津貼,2021年普通殘疾津貼金額為9000元,特別殘疾津貼18000元,符合發放上述殘疾津貼資格的個案共有16222宗(當中包括補發過往年度的個案991宗),涉及金額逾1.96億元。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有64間託兒所,當中41間獲社工局定期資助,至2021年12月,全澳託兒服務名額合共9643個。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有24間安老院舍為體弱長者提供院舍照顧服務,當中14間獲社工局定期資助,合共提供約2510個宿位。
社會治安
澳門特別行政區治安穩定,罪案率比全球很多城市都低,區內設有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澳門支局。澳門警察總局是負責指揮及領導治安警察局和司法警察局執行行動的機關,於特區政府成立後組建,屬於特區的內部保全系統組成部份,在2001年10月投入運作。澳門特警隊於1979年正式成立,有隊員688人。
澳門司法警察局是專責預防、調查犯罪,協助司法機關及特區政府其他部門進行刑事偵查的警察部門。
澳門保全部隊由
澳門保全部隊事務局、澳門治安警察局、澳門消防局和澳門保全部隊高等學校組成。至2021年底,澳門保全部隊及現職於保全部隊的海關人員6616名、文職及其他人員1010名,合共7626名。
澳門特區海關組織架構包括領導層、行動管理廳、口岸監察廳、智慧財產權廳、海上監察廳、資訊通訊廳、行政財政廳、內部審查辦公室等。澳門特區海關於2001年11月1日正式運作,11月6日舉行成立典禮及海關大樓揭幕禮。每年11月6日為海關成立紀念日。
澳門海關海上監察廳負責澳門習慣水域的巡邏工作,透過與
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和廣東省海警總隊的合作和聯繫,打擊偷渡和走私活動。海關船隊現有巡邏船20艘、巡邏快艇41艘及水上機車3艘。
交通運輸
公路
2016年12月16日,澳門特區政府、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宣布,澳門單牌機動車輛入出珠海橫琴的新政於2016年12月20日正式實施,符合申請資格、通過審核登記的第一批澳門機動車可以駛入橫琴。澳門特區政府和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同時頒布了《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管理暫行辦法》、《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管理細則》。
澳門特別行政區道路總長度為344.3公里,澳門半島為190.0公里,凼仔島及路凼填海區為89.5公里,路環島為44.4公里,而新城A區及連線新城A區之橋樑為1.9公里,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為8.7公里。另外,澳門大學(包含河底專用隧道)為4.6公里,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為1.5公里。
澳門半島與凼仔島和路環島,經由三座大橋及一片填海土地相連線。嘉樂庇總督大橋(俗稱澳凼大橋)於1974年10月通車,長2.5公里。友誼大橋長4.4公里,於1994年4月落成。西灣大橋長2.1公里,於2004年12月落成,2005年1月正式通車。另外,於1999年12月落成、2000年3月正式通車的蓮花大橋,長0.8公里,連線路凼填海區和珠海市橫琴島,並與廣珠高速公路接駁,是澳門與鄰近城市聯繫的第二條陸路通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車道路總長度為462.5公里,其中澳門半島為203.6公里,凼仔島及路凼填海區為147.6公里,路環島為68.7公里,嘉樂庇總督大橋為5公里,友誼大橋為10.2公里,西灣大橋為4.2公里,蓮花大橋為1.6公里,而新城A區及連線新城A區之橋樑為3.7公里,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為17.9公里。另外,澳門大學(包含河底專用隧道)行車道路長度為14.0公里,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為3.0公里。
截至2021年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行駛的車輛數目為247603輛。其中127197輛為機車(機車),113344輛為輕型私家車,7062輛為重型汽車。而全年新登記的車輛共有12489輛,較2020年增加0.88%,所登記的車輛主要是機車和輕型車輛,分別是6812輛和5454輛。
海運
澳門特別行政區有外港、內港、氹仔臨時客運碼頭、九澳港、九澳貨櫃碼頭和九澳油庫等海運碼頭。
202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海路入境的旅客為200924人次,較2020年下降53.0%。其中,經外港碼頭入境旅客有42782人次。經內港碼頭入境的旅客為46919人次。經凼仔客運碼頭入境的旅客為111223人次。
在貨櫃運輸方面,2021年經海路實際進出的貨櫃共85089櫃次,海路貨櫃總吞吐量為124075個20呎標準貨櫃單位(TEU),兩項數據分別較2020年上升2.12%和2.2%。
航空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島東端及其鄰近海域。其中客運大樓建於雞頸山經爆破的平地上,而停機坪則建在填海地上。
至2021年12月31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並提供航班服務的航空公司共有3家,分別是澳門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亞太航空有限公司及國際商務航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使用澳門國際機場的乘客共有1147015人次,比2020年下降2.2%,貨運量為48595公噸,上升45.7%。航機升降15791架次,下降6.9%。私人及商務包機航班量由2020年的453架次下降至2021年的141架次,下降68.8%。
公共運輸
澳門特別行政區交通系統比較完整。澳門半島和離島有良好的道路網,公共運輸工具齊全,有巴士、的士和計程車服務,供居民和遊客使用。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巴士服務由2間巴士公司營運,分別為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及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至2021年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投入服務的巴士共967台,其中小巴166台、中巴163台、大巴638台,行走86條巴士路線。2021年總載客人次為193238315,較2020年增加16.11%;總行駛公里數為5008萬公里,較2020年增加12.01%。
截至2021年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黑色的士1407輛,特別的士300輛。持有有效的士司機專業工作證者共23160人。
澳門輕軌氹仔線建造工程於2012年2月26日破土動工,2019年12月10日澳門輕軌氹仔線正式投入運營。全長9.3公里,共設11個車站,覆蓋凼仔巿中心的主要住宅區、舊城區及旅遊區,並串連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陸、空三個重要口岸。
歷史文化
由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所以澳門文化是有深厚傳統內涵的
中華文化和以
葡萄牙文化為特質的西方文化共存的並行文化,是一種以
中華文化為主、傳承著
嶺南文化,延續著
客家文化,兼容
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
名稱由來
澳門特別行政區古稱“蚝鏡”,後“蚝”
雅化為“濠”,遂稱“濠鏡”。“蚝”以海灘盛產蚝(牡蠣)而得;“鏡”乃半島海灣波平如鏡之故。清初
嶺南學者
屈大均在其《
廣東新語》中說:“濠鏡……去香山東南120里,有南北二灣,海水環之。”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英文名稱源於
媽祖。《
澳門紀略》在追述
媽祖閣的歷史時指出:“立廟祠天妃,名其地曰娘媽角。娘媽者,閩語天妃也”。澳門的漁民稱
媽祖為“阿媽”,謂“娘媽角”為“阿媽角”。
葡萄牙人正是在娘媽角登入的,他們依漁民稱此處的俗名稱為Amaqua或Amacuao,此稱後又簡化為maquao,再簡化為Macau,英文寫作Macao。1555年Macau名稱始見於葡萄牙人的信函中。隨著葡萄牙人在澳門的擴張,Macau由澳門一角的地名變為澳門的全稱。
在頻繁的社會經濟交往中,簡便易記、形象可感的地名最易流傳,澳門之稱遂迅速廣為接受,濠鏡之名則隱入塵封的歷史。
語言文學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官方語言是
漢語和
葡萄牙語。200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以漢語粵方言(
粵語)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占85.7%,福建方言占4%,國語占3.2%,其他漢語方言占2.7%;使用
葡萄牙語的人口為0.6%;其餘人口使用
英語(1.5%)、
塔加洛語(1.3%)及其它語言。
澳門文學可追溯到萬曆十八年即1590年。明代以寫《
牡丹亭》著稱的戲劇家
湯顯祖被貶廣東,次年其特地繞道來到澳門遊覽,把他對澳門的新奇印象寫進題為《香山逢賈胡》等五首詩中。後來他還把“番鬼”(洋商人)、“通事”(翻譯官)寫進傳奇《
牡丹亭》。
澳門回歸時,由
聞一多詩作《
七子之歌·澳門》改編的歌曲打動了無數人。《七子之歌》組詩包括“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島”和“旅順·大連”七篇,根據聞一多於1925年寫給
梁實秋的信函可知,這組
詩歌於3月的某個夜晚“草成”。當年5月,聞一多登上了回國的輪船。6月,聞一多抵達上海,結束了三年的留美學習,實現了他在《七子之歌》每一篇最後都反覆吟詠的那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飲食文化
澳門特別行政區餐飲主打
粵菜和葡式澳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居民多為廣東移居,所以粵菜的傳統在澳門被保留下來,並且融合了西式烹飪的技巧,使得粵菜別有一番風味。此外,葡萄牙人與上述不同地區的族群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本地華人通婚,以致各地與本地的材料、菜色和煮法漸漸融入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傳統葡國菜。澳門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於2012年獲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宗教文化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宗教充分體現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徵,除佛教、道教、儒教信仰為主體的民間信仰之外,也有傳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歷史源遠流長。
佛教信仰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華人群體的社會生活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少居民心目中的佛教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當中還可能包含儒、道及中國民間其他的傳統習俗信仰。
澳門特別行政區有不少佛教團體,主要的有成立於1997年的澳門佛教總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有廟宇40多座,數十間土地廟和神舍,在大大小小的廟宇中,以供奉觀音、天后和關帝居多。特區政府成立後,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定為公眾假期。
根據《
香山縣誌》,3世紀時,
道教已在廣東番禺及香山一帶傳播。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少華人家庭至今依然傳承著道教相關的民俗祭祀習慣。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道教活動場所主要有道教廟宇、正一派火居道院及道教壇堂三類。主要的道教團體則有成立於2001年的澳門道教協會。
2009年“澳門道教科儀音樂”獲特區政府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於2011年獲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道教團體每年主辦道教文化節及道樂欣賞會等,亦參與澳門廟宇節慶文化節。
澳門天主教教區於1576年1月23日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頒令成立,成為近代遠東第一個主教區。澳門教區成立初期,涵蓋的範圍極廣,包括
中國、
日本、
越南和
東南亞沿海各島嶼。
澳門教區的實際範圍只局限於澳門本埠,共擁有堂區9個。獨立建築物形式的大小聖堂18間,設立在公教機構建築物內的小聖堂55間。
根據澳門天主教教區的統計,至2021年底,澳門教區堂區教友有16974人,暫住澳門的教友約15227人(包括自葡萄牙來澳門工作的人員及家屬、從各地來澳門工作說英語的技術人員及家屬、從菲律賓來澳門工作的雇員及家屬、從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來澳門工作的人員),總數約為32201人。
基督教傳入中國共有四次,分別在唐、元、明和清朝,最後兩次都與澳門有關,近代基督教歷史,將澳門稱為福音初至之地。1807年,第一位基督教(更正教)傳教士
馬禮遜,從英國倫敦傳道會來到澳門,展開基督教第四次來華歷史。澳門浸信教會於1904年創立,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於1906年在黑沙灣建堂;1938年,聖公會在澳門開展工作。澳門的基督教宗派主要有:
中華基督教會、
浸信會、
聖公會、宣道堂、宣道會、浸信宣道會、
神召會、協基會、播道會等。澳門基督教有近60多間堂會,教牧人員逾150人,居澳信徒約8000人,經常參加崇拜者約4400人。
澳門伊斯蘭會於1935年成立,早年計畫興建清真寺及伊斯蘭中心,其中建築伊斯蘭中心的藍圖在澳葡政府時代已獲批淮。按計畫興建的清真寺,面積約有1250平方米,可容納600名禮拜者。
文化遺產
清鹹豐、同治年間澳門就有
粵劇演出。19世紀80年代,
珠三角地區的第一座現代戲院-清平戲院在澳門開業,不少粵劇名家名旦都曾在此處演出,粵劇在澳門一度呈現繁榮景象。澳門粵劇演出團體主要有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澳門街坊總會粵劇培訓中心、澳門勵進粵劇社、澳門工人粵劇團等。粵港澳三地政府從2003年開始籌劃粵劇“申遺”工作,並將每年11月最後的一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
“
舞醉龍”和“
舞獅”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傳統文化,每年農曆大年初二,都要舉行“醉龍醒獅大會”。舞醉龍源自中山市石歧,“醉龍”與常見的舞龍不同,只有龍頭和龍尾,沒有龍身。舞醉龍的武師,邊舞邊被人灌酒,以致帶有幾分醉意,舞姿豪放。“
醒獅”就是將一頭新“獅子”點睛開光,儀式十分隆重。
截至2021年底,澳門特別行政區已有11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粵劇、涼茶配製、木雕-神像雕刻、南音說唱、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
公眾假期
2001年1月1日(2000年9月29日發布)生效的《澳門政府第60/2000號行政命令》規定每年的公眾假期為
元旦、
勞動節、
國慶節(國慶日、國慶翌日)、
追思節、聖母無原罪瞻禮、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聖誕節(聖誕節前日、聖誕節);
春節(正月初一至初三)、
清明節、
復活節(耶穌受難日和耶穌復活前日)、佛誕、
端午節、
重陽節、
冬至節和
中秋節(即中秋節翌日)共15個節日累計20日為公眾假期。
2015年9月3日,澳門特區政府訂定為強制性假日。
風景名勝
景點 | 介紹 |
---|
|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線而成,包括22座建築及8個廣場前地。 |
| |
| |
| |
| |
| |
| |
| |
對外交流
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一個非主權實體,已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建立了廣泛和密切的關係。
對外關係
截至2022年4月,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和地區共144。另外,共有14個國家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旅行證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此外,澳門特區也對8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給予以免簽證待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國民持有效護照進入澳門特區一般可逗留14天至90天,有的則可長達6個月(如英國)。
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達成協定,在澳門特區設立領事館或其駐香港特區領事館領區包括澳門特區或可在澳門特區執行領事職務的領事機構共有91個。
在澳門特區設立總領事館的國家有4個:安哥拉、莫三比克、菲律賓、葡萄牙。
駐香港特區總領事館領區包括澳門特區或可在澳門特區執行領事職務的國家有60個。
在澳門特區委派名譽領事的國家共9個:維德角、愛沙尼亞、格瑞那達、幾內亞比索、馬里、尼日、秘魯、坦尚尼亞、英國。(註:坦尚尼亞駐澳名譽領事館尚未開館。)
駐香港特區名譽領事館領區包括澳門特區的國家共18個:象牙海岸、賽普勒斯、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冰島、肯亞、立陶宛、馬爾地夫、摩洛哥、納米比亞、挪威、盧安達、聖馬利諾、塞席爾、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蘇丹、烏拉圭。
至2021年,適用於澳門的多邊國際公約總計736項,屬外交、國防類65項、民航類15項、海關類10項、禁毒類20項、經濟金融類8項、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類8項、資源環保類43項、衛生類6項、人權類19項、智慧財產權類10項、國際犯罪類16項、國際貿易類2項、勞工類36項、海事類403項、國際私法類10項、道路交通類4項、郵政電信類12項、建立國際組織類公約49項。
2021年,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38條規定,法務局對26項國際條約或修正案發表適澳意見;特區政府收到中央人民政府通知適用於澳門特區的國際文書共26項,其中16項屬多邊條約及10項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及/或制裁名單,公布38項國際文書,其中29項多邊條約及9項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
澳門與歐盟之間的正式關係,建基於雙方在1992年簽訂的貿易和合作協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仍保持與歐盟經濟貿易合作的良好關係,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設有澳門駐歐盟經濟貿易辦事處,進一步鞏固澳門與歐盟的關係。
根據協定,澳門與歐盟可在工業、投資、科學及技術、能源、資訊、培訓等多個領域內進行合作。雙方成立的混合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輪流在澳門和布魯塞爾進行,檢討協定的實施情況,及商討未來的發展。混合委員會至今已舉行過23次會議。
2021年,澳門出口到歐盟的貨物總值為1.9億元,而澳門從歐盟進口的貨物總值498億元。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在27個歐盟成員國逗留90天或3個月。
澳門特區第一和第二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曾先後於2000年、2001年及2004年率團訪問葡萄牙、法國、比利時及德國等4個歐盟成員國。2006年,何厚鏵再度率團訪問歐盟、葡萄牙及比利時。2012年,行政長官崔世安率團訪問歐盟。
澳門特區成立後,澳門仍與葡萄牙維持友好的關係。澳門特區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設立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進一步鞏固彼此的關係。
2014年5月,葡萄牙總統席爾瓦訪問澳門,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萄牙共和國合作綱要協定修訂協定書》,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機制,把每兩年一次的雙方會議改為每年一次。2010年、2016年和2019年,行政長官崔世安先後率團訪問葡萄牙。
2021年澳門從葡萄牙進口的貨值為2.78億元,出口往葡萄牙的貨值為206萬元。
由於歷史的淵源,澳門除與
葡萄牙有著密切的聯繫外,與
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其他成員也有著傳統和特殊的關係。
第一和第二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先後訪問莫三比克和巴西。2021年,澳門出口往葡語系國家的貨值為638萬元,由葡語系國家的進口貨值為7.2億。
回歸後,澳門特區與美國之間都表達了希望促進貿易和投資的意願。2021年澳門輸往美國貨物的出口貨值為6.8億元,澳門從美國進口貨物的總值則為105.1億元。
澳門開放賭權後,已獲得澳門幸運博彩經營批給或“轉批給”契約的公司中,有3間具美國公司資本。
友好城市
榮譽稱號
2005—2006亞洲“最具經濟發展潛力城市” 2015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十佳城市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年12月24日) 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年12月29日) “2015印度出境旅遊展”上獲頒“最受歡迎新興旅遊目的地” “第二十六屆TTG旅遊大獎頒獎禮”“最佳政府旅遊機構大獎” “2015十大最愛旅遊地點”之一(CoolHunting) 2015年十大最佳旅遊地區(LonelyPlanet) 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第146名 | 2015中國最具特色旅遊城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韓國“第十八屆釜山國際旅遊展”上獲得“最佳旅遊推廣”獎項 2015紀念盛典“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 日本旅客2016年最想到訪的亞洲旅遊地點之首(H.I.S.) 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2017年12月26日) 2017年全球美食文化創意城市網路 2018年“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22名 2023年“M&C Asia Stella Awards—最佳亞洲會議城市(Best Convention City (A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