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簡稱《信報》),1973年創刊,是香港首份以財經新聞為主的中文報章。在香港甚具權威性,曾被行內記者選為最有公信力的香港報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信報財經新聞》
- 外文名稱: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語言:中文
- 類別:財經
- 創刊時間:1973年
- 出版周期:每周一至六出版,星期日休息
- 網上版啟用:2008年7月1日
歷史,發行方式,
歷史
《信報》1973年由林行止(原名:林山木)與妻子駱友梅及羅治平創辦,1973年7月3日正式印行。創辦初期,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香港處於經濟谷底,《信報》經營困難。林行止曾把嶄新的印刷機賣給《東方日報》的馬惜如,以維持公司運作。該報總編輯現為陳景祥。
1988年,《香港經濟日報》正式出版,由於與《信報》市場定位相似(皆以經濟財經新聞為主),兩報形成競爭。現時《經濟日報》銷量勝過《信報》,而《信報》的銷量亦不斷萎縮。市場估計,《信報》銷量現只有兩至三萬份,但由於《信報》是首份財經新聞報章,《信報》於財金界仍有一定地位,而且因其紙張少,成本較低,故頗有利潤。
2003年,《信報》立場堅定而鮮明地反對當時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創辦人林行止於信報成立三十周年的紀念的大日子發表的一篇“三十年感言”透露,“如果日後通過的法例與我們現在所能理解的相距不遠,辦報便將隨時誤蹈法網,屆時我們便得因應《信報》是否能夠繼續辦得下去。”惹來外界的關注。
2005年12月,傳出林行止有意把《信報》股權售予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
2006年1月,《信報》股東及專欄作家曹仁超透露李澤楷有意以私人名義收購《信報》,但雙方暫時未有正式公布。2006年8月8日,經多次洽談後,李澤楷終落實以3500萬美元購入《信報》五成股份,並稍後購入全數股權。
2006年11月1日人事變動,新營業總經理余健才將主管營業部門、另梁家樂將擔任營業總監,而前駐華盛頓專欄作者廖建明,會出任新信報的業務發展總監,三人先後都曾效力壹傳媒。另外,升郭漢光為總經理(行政),負責發行、資料室、印刷與製作,並統籌新資訊系統落實事宜 。
2008年7月1日網上版啟用,中國內地也可瀏覽。
發行方式
《信報》每周一至六出版,星期日休息。主要在香港、澳門地區銷售,該報航空版行銷美國、加拿大、歐洲華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