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坎城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自開辦以來,坎城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準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創辦初期
二戰之後
正式定名
歷屆回顧
歷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回顧 | |||
---|---|---|---|
歷屆獲獎
金棕櫚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女演員獎
活動設定
單元設定
- 正式單元
- 正式競賽長片【主競賽單元】(Long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 正式觀摩長片【非競賽展映單元】(非競賽,Longs métrages hors compétition)
- 一種特別關注單元(Un certain regard),1978年成立
- 正式競賽短片(Court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 電影基金會(Cinéfondation),1998年成立
- 短片角落(Short Film Corner),2004年成立
- 平行單元
-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1962年成立
- 導演雙周單元(La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1969年成立
獎項設定
獲獎次數
金棕櫚獎獲獎次數 | |
美國 | 18次 |
義大利 | 12次 |
法國 | 9次 |
英國 | 8次 |
日本 | 5次 |
4次 | |
2次 | |
1次 |
華語電影
1962年(第15屆) | |
1975年(第28屆) | |
1990年(第43屆) | |
1993年(第46屆) | |
1994年(第47屆) | |
1995年(第48屆) | |
1997年(第50屆) | |
1999年(第52屆) | |
2000年(第53屆) | |
2001年(第54屆) | |
2004年(第57屆) | |
2005年(第58屆) | |
2009年(第62屆) | |
2013年(第66屆) | |
2015年(第68屆) |
金棕櫚獎 | |
最佳男演員獎 | |
最佳女演員獎 | |
最佳導演獎 |
中日韓入圍
中國 | 日本 | 韓國 |
---|---|---|
1959:盪發與聖女 1960:倩女幽魂 1962:楊貴妃 1963:武則天 1975:俠女 1982:阿Q正傳 1988:孩子王 1990:菊豆 1991:邊走邊唱 1993:霸王別姬、戲夢人生 1994:活著、獨立時代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好男好女 1996:風月、南國再見,南國 1997:春光乍泄 1998:海上花、洞 1999:荊軻刺秦王、天上人間 2000:鬼子來了、一一、花樣年華 2001:千禧曼波、你那邊幾點 2002:任逍遙 2003:紫蝴蝶 2004:2046 2005:青紅、最好的時光、黑社會 2006:頤和園 2008:二十四城記 2009:春風沉醉的夜晚、復仇 2010:日照重慶 2013:天注定 2015:山河故人、刺客聶隱娘 2018:江湖兒女 2019:南方車站的聚會 | 1952:暴風中的男人、源氏物語、波1953:核子彈下的孤兒、大佛開眼 1954:地獄門、濁流 1955:近松物語、千姬 1956:活人的記錄、幻之馬 1957:米、Shiroi sanmyaku 1958:雪國 1959:白鷺 1960:鍵 1961:弟弟 1962:化鐵爐的街 1963:切腹 1964:砂之女、一個人的太平洋 1965:怪談 1968:黑貓 1969:日本之青春 1971:暗之中的魑魅魍魎 1972:沉默 1974:卑彌呼 1975:死者田園祭 1978:愛之亡靈 1980:影子武士 1983:楢山節考、戰場上快樂的聖誕節 1985:三島由紀夫傳、再見箱舟 1986:馬克斯,我的愛 1987:女銜、親鷥白道 1988:暴風山岡 1989:黑雨 1990:死之棘 1993:奏鳴曲 1995:寫樂的感官世界 1997:鰻魚 1999:菊次郎的夏天 2000:御法度、人造天堂 2001:距離、月之沙漠、赤橋下的暖流 2003:沙羅雙樹、光明的未來 2004:無人知曉、攻殼機動隊Ⅱ 2005:痛擊 2007:殯之森 2010:極惡非道 2011:朱月之花、一命 2012:如沐愛河 2013:如父如子、稻草之盾 2015:海街日記 2017:光 2018:夜以繼日、小偷家族 |
華影獎情
歷屆之最
歷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 | |
---|---|
獲得最多金棕櫚獎的導演(2次)(雙金棕櫚俱樂部):8人各2次 | |
先後於1946年第1屆《伊麗斯和上尉的心》、1951年第4屆《朱麗小姐》兩度獲得電影節大獎(金棕櫚前身)。 | |
先後於1983年第36屆《禉山節考》、1997年第50屆《鰻魚》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
先後於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1992年第45屆《情天未老》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
獲獎最多的導演(3次最佳導演獎、1次金棕櫚獎、1次評審團大獎) | |
獲得最佳男主角最多的男演員:2人各2次 | |
先後於1979年第32屆憑《中國綜合症》、1982年第35屆憑《大失蹤》兩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1992年憑《拜金一族》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1981年憑《奉獻》獲得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 |
先後於1970年第23屆憑《匹薩一角》、1987年第40屆《黑眼睛》兩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曾獲得一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一次最佳男演員獎。 | |
獲得最佳子主角最多的女演員:4人各2次 | |
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女導演 | |
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 | |
1961年第14屆憑《烽火連天》獲得最佳導演獎。 | |
2017年第70屆憑《牡丹花下》獲得最佳導演獎。 | |
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 | |
第一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語導演 | |
第一位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華人影帝 | |
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華人影后 | |
擔任過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的女演員(10位) | |
最年輕的影帝/影后 | |
唯一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 | |
《華氏911》 | |
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 | |
首位獲得榮譽金棕櫚獎的女性影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