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 編劇:沃納·赫爾佐格
- 主演:克勞斯·金斯基
- 對白語言:英語、德語
- imdb編碼:tt0083946
- 中文名:陸上行舟
- 外文名:Fitcarraldo
- 其它譯名:費茲卡拉多、菲茲卡拉爾多
- 製片地區:秘魯、西德、英國
- 類型:劇情、冒險
- 片長:158分鐘
- 上映時間:1982-03-04
- 分級:PG(美國)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第35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菲茨傑拉德(菲茨卡拉爾多) | 克勞斯·金斯基 | ---- | ---- |
莫莉 | 克勞迪婭·卡汀娜 | ---- | ---- |
唐·阿奎里諾 | José Lewgoy | ---- | ---- |
保羅·羅申布林克船長 | Paul Hittscher | ---- | ---- |
站長 | 戈蘭德·奧特洛 | ---- | ---- |
喬洛 | Miguel Ángel Fuentes | ---- | 機械工 |
胡爾奎克 | Huerequeque Enrique Bohorquez | ---- | 廚子 |
歌劇院經理 | Peter Berling | ---- | ---- |
坎帕印第安人的首領 | David Pérez Espinosa | ---- | ---- |
在歌劇院的黑人 | Milton Nascimento | ---- | ---- |
羅伯·巴倫 | Ruy Polanah | ---- | ---- |
老傳教士 | Salvador Godínez | ---- | ---- |
年輕的傳教士 | Dieter Milz | ---- | ---- |
公證人 | William L. Rose | ---- | ---- |
歌劇演員 | Isabel Jimines de Cisneros | ---- | ---- |
歌劇演員 | Jean-Claude Dreyfus | ---- | ---- |
歌劇演員 | Jesús Goiri | ---- | ---- |
歌劇演員 | Veriano Luchetti | ---- | ---- |
歌劇演員 | Lourdes Magalhaes | ---- | ---- |
歌劇演員 | Christian Mantilla | ---- | ---- |
歌劇演員 | Costante Moret | ---- | ---- |
歌劇演員 | Dimiter Petkov | ---- | ---- |
歌劇演員 | Mietta Sighele | ---- | ---- |
歌劇演員 | Liborio Simonella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藝術指導 | 服裝設計 |
---|---|---|---|---|---|---|---|---|
沃納·赫爾佐格 Renzo Rossellini Walter Saxer Willi Segler Lucki Stipetic | 沃納·赫爾佐格 | Fred Confalonieri Jorge Vignati | 沃納·赫爾佐格 | 托馬斯·茂奇 | Popol Vuh | Beate Mainka-Jellinghaus | Ulrich Bergfelder Henning von Gierke | Gisela Storch |
角色演員介紹
- 菲茨傑拉德演員:克勞斯·金斯基愛爾蘭裔白人、殖民地的冒險者,被當地人叫作“菲茨卡拉爾多”。他從來都缺錢,儘管他的夢想都很偉大,但無不失敗。他迷上了義大利男高音克魯索的歌聲,又產生了新夢想——在伊基托斯遙遠的村落里為卡魯索修建一座歌劇院。他外表沉靜但內心燃燒著灼人的瘋狂與迷戀,失敗之後決不遷怒於人,榮辱不驚。
- 莫莉演員:克勞迪婭·卡汀娜菲茨卡拉爾多的情人,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竭盡全力資助他實現在故鄉建造歌劇院的夢想,甚至用自己開妓院掙到的所有積蓄幫助他去買那艘破舊的大船。
- 保羅·羅申布林克演員:Paul Hittscher“莫莉”號的船長,荷蘭人,在秘魯被人叫作“奧里諾科河的保羅”,視力不太好,但對河流了如指掌,能憑河水味道判斷河流。
- 唐·阿奎里諾演員:José Lewgoy大橡膠園主,嘲笑菲茨卡拉爾多的計畫,寧願把鈔票餵魚也不相借。他提議急需用錢的菲茨卡拉爾多去蠻荒的叢林開採橡膠,並把一艘破得掉渣的船賣給對方。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還安插機械師在船上監視菲茨卡拉爾多。
音樂原聲
1.《Wehe Khorazin》2.《Scene from “Ernani”》 3.《Engel Der Luft》 4.《Ridi Pagliacci (From I Pagliacci)》 5.《O Paradiso》 6.《Kind Mit Geige》 7.《Im Garten Der Gemeinschaft》 8.《Blasmusik》 9.《Tod und Verklärung (excerpt)》 10.《Musik Aus Burundi》 11.《Il Sogno》 12.《Quartett》 13.《Oh Mimi, Tu Piu Non Torni》 14.《Als Lebten Die Engel Auf Erden》 15.《A Te O Cara, Amor Talora》 | 作曲:Popol Vuh 發行時間:1982年2月14日 |
幕後花絮
- 該片的歷經四年才得以完成。
- 主人公菲茨卡拉爾多一開始是由傑森·羅巴茲扮演的,但在影片大約拍了40%時,傑森·羅巴茲因病退出拍攝。赫爾佐格考慮過由傑克·尼克爾森代演,也想過自己親自出演主角,不過,最後還是由與他合作過多部影片的金斯基代替傑森·羅巴茲主演該片。
- 原本在片中扮演菲茨卡拉爾多好友的滾石主唱米克·賈格爾因要參加樂隊的演出而退出劇組。赫爾佐格覺得沒人能代替賈格爾,便乾脆刪除了那個角色。
- 片中有個鏡頭,當輪船好不容易開始向上移動時,又滑了回去,把幾名印第安人壓在下面。影片上映後有人認為真有群演被壓在船下,指責導演罔顧人命。而實際上,那些群演根本沒有受傷。
- 在進行外景拍攝時,劇組中當民眾演員的印第安人曾受到當地阿梅華卡斯人部落的攻擊,其中一個人被箭射穿了喉嚨,而他的妻子腹部中箭。隨後劇組裡的50名印第安演員集體出發準備實施報復性襲擊,但最終他們沒有遇到阿梅華卡斯人。
- 電影的製作過程被萊斯·布蘭克拍成了紀錄片《夢想的負擔》。
- ·導演維赫爾佐格銷毀了所有賈森·羅巴茲和米克·賈格拍攝的膠片,當多年後他想把其中的一些膠片用在電影《我的魔鬼:克勞斯·金斯基》時,發現只有在萊斯·布蘭克的紀錄片中保留了三段。
- 赫爾佐格帶領劇組真的把一艘重340噸的蒸汽船運到山頂,只用了一輛推土機而沒有使用任何特技效果。
- 拉船所用的零件都從邁阿密運來,劇組把船拉到山頂後,另一邊山腳下原本15米的水位降到了只有0.6米,他們只好把船留在山頂上放了六個月,然後又用了幾周時間完成了大船下山、重新入水的鏡頭。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
1982年 | 第35屆坎城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沃納·赫爾佐格 | 提名 |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 沃納·赫爾佐格 | 獲獎 | ||
第32屆德國電影獎 | 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 | 《陸上行舟》 | 獲獎 | |
1983年 | 第3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 《陸上行舟》 | 提名 |
第40屆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 《陸上行舟》 | 提名 |
幕後製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Filmverlag der Autoren(德國)Pro-ject Filmproduktion (德國) Werner Herzog Filmproduktion (德國) Wildlife Films Peru 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德國) |
---|---|
發行公司 | Hemispheric Pictures LLC (美國)518 Media Inc. (美國) Ipma Inc.(美國) Altomedia. Co. Ltd. (韓國)(DVD) 人造眼 Artificial Eye (英國) New World Pictures (美國) Transvídeo(巴西) Umbrella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亞) (DVD) |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情況 |
---|---|
西德 | 1982年3月4日 |
法國 | 1982年5月2日 |
瑞典 | 1982年7月16日 |
荷蘭 | 1982年9月9日 |
西班牙 | 1982年9月(多諾西亞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
西班牙 | 1982年10月4日(重新發行) |
美國 | 1982年10月10日 |
葡萄牙 | 1983年1月6日 |
芬蘭 | 1983年2月11日 |
丹麥 | 1983年2月25日 |
澳大利亞 | 1983年3月4日 |
中國香港 | 1986年5月17日 |
日本 | 1983年7月9日 |
匈牙利 | 1983年9月22日 |
葡萄牙 | 1997年2月13日(幻想港電影節) |
印度尼西亞 | 2000年11月6日(雅加達國際電影節) |
菲律賓 | 2004年7月12日(Cinemanila電影節) |
巴西 | 2005年9月21日(DVD發行) |
葡萄牙 | 2009年4月26日(印第安群島) |
希臘 | 2009年11月14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俄羅斯 | 2011年6月27日(莫斯科電影節) |